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食管胃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既有别于食管癌,又不同于胃癌,但又兼具两者特点,其生物学行为特殊,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1])。第7版国际TNM分期,首次将AEG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疾病介绍~([2])。关于AEG分型、TNM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方式及新辅助治疗等问题仍存较大争议。一、AEG的分型与TNM分期自1998年,国际上广泛接受了德国人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进展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和总结,Siewert分型对于食管胃交界区域腺癌的手术人路选择比较实用。时于SiewertI型(实际为食管胸下段癌).目前国内外观点趋于一致.应按食管癌TNM分期标准.首选Ivor—Lewis手术.行扩大二野淋岜结清扫.对于SiewertⅡ型(实际为贲门癌)应选择经左后外切口开胸开膈行食管胃部分切除.但当患者年龄偏大或身体条件差时.可以考虑选择经腹和扩大食管裂孔行食管胃部分切除。SiewertⅢ型(胃癌).可以考虑选择经腹和扩大食管裂孔或左后外切口开胸开膈行食管胃部分切除.尤其考虑胸腔有可疑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累及EGJ以上食管可能导致上切缘阳性时.要考虑选择左后外切口开胸开膈行食管胃部分切除。围手术期化疗或术前同步放化疗对提高手术切除率或生存率有益.因此.对于肿瘤较大或有明硅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前化疗或同步放化疗以提高R0手术切除率和长期生存.但术前同步放化疗会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术后辅助治疗首选同步放化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越来越受临床关注。对其治疗除了需要考虑肿瘤的TNM分期、病理类型等相关因素外,还必须格外注意肿瘤所在部位,不同部位肿瘤转移的主要方向存在差别,可能向胸腔或腹腔转移,也可能同时涉及到胸腔与腹腔,手术切除的范围也应有相应的偏重。对不同部位的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应根据术前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切除范围、重建方式以及辅助治疗等。  相似文献   

4.
1987年,Siewert等[1]基于食管-胃交界部的解剖特点,认为远端食管癌和贲门癌属于同一种疾病,首次提出了食管胃交界部癌的概念.2000年,WHO肿瘤分类中将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单独列出,并将其定义为骑跨于食管和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的腺癌性病变,包括许多以前归入胃贲门癌的病例,但未界定其解剖位置和分型.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EG生长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特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是一种不同于食管癌、胃癌而相对独立的疾病。AEG在解剖上位于食管和胃连接部位,其淋巴结可向纵隔和腹部两个方向转移。目前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完全明确,其淋巴结清扫范围亦未达成共识。笔者针对AEG淋巴结清扫的热点问题及A...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6年9月间汕头大学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85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胸和经腹途径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185例患者.经左胸途径手术治疗133例(经胸组),经腹手术52例(经腹组)。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14/133)和11.5%(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1)。术后1、3、5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83.9%、44.5%、32.9%和86.0%、38.0%、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结论AEG患者选择经胸或经腹的手术方式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结合部癌(EGJ)发病率逐年升高,且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其核心问题主要围绕食管切缘和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等方面。随着国内外针对Siewert Ⅱ型AEG不断进行多学科讨论学习与验证,Siewert Ⅱ型AEG的诊疗思路日益完善和规范。我国亦通过多中心试验(CLASS-10等)不断探究Siewert Ⅱ型AEG治疗的规范化道路。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的积极推进,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合作与新技术的创新带来更多融合的可能,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基石。由于肿瘤位于食管和胃的结合部,所以对其定义、分型、分期和手术方式都还存在一些争议。Siewert分型是目前认可程度最高的分型方法。对于进展期SiewertⅠ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其生物学特性和外科治疗方案更接近于食管癌;对于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外科治疗方案更接近于胃癌。而对于早期食管胃结合部癌,可以采用内镜切除或者缩小手术。  相似文献   

9.
胡祥 《消化外科》2014,(2):85-88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在欧美地区急剧增加,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我国虽有散见的相关研究报道,但对AEG治疗现状的把握是困难的。目前对AEG的规范化治疗正在逐渐形成共识。早期AEG的治疗是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腹腔镜下手术、缩小手术为主。进展期AEG的治疗,SiewertⅠ型患者作为食管癌处理,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SiewertⅡ、Ⅲ型患者行开胸手术获益少,作为胃癌手术清扫更为妥当,经腹食管裂孔扩大、下段食管切除、全胃切除、下纵隔腹腔淋巴结(D:)清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理特点。方法 2013-03—2015-03,对80例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Ⅱ型58例,Ⅲ型22例。29例作全胃切除术,51例接受近端胃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T分期为T3(77.3%)、T4分期(4.5%)均高于Ⅱ型,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分期Ⅱ型以N0型居多,Ⅲ型N2、N3分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1.8%、9.1%,稍高于Ⅱ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TNM分期以Ⅲ型、Ⅳ型为主,稍高于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Ⅲ型G3/4所占比例为59.1%,高于Ⅱ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总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及脉管癌栓阳性率均高于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相比,Ⅲ型淋巴结转移率高,脉管癌栓阳性率高,且肿瘤分期高,生物学行为差。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癌肿发病率明显上升,欧美国家年增长率达5%~10%,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87年德国学者Siewert提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概念,定义为食管胃结合部上下5 cm区域内的腺癌,分为3型。亚洲以Ⅱ型和Ⅲ型多见,5年生存率没有差别;西方国家则3种类型比例相当。其中Ⅰ型预后最好,Ⅲ型最差。目前认为这是一...  相似文献   

12.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远端胃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反,自20世纪70年代起,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持续升高[1].由于AEG 处于胸腹交界处这一特殊部位,有着相对独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长期以来,国内腹部外科和胸部外科医师均接诊AEG患者,有关AEG的手术径路、食管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联合脏器切除等问题存在着诸多争议,对AEG的手术治疗一直缺乏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分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以指导各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8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按Siewert分型标准,Ⅰ型9例(3.9%),均采用上腹、左胸两切口入路;Ⅱ型121例(53.1%),其中经左胸入路12例,经上腹、左胸两切口人路48例.经腹入路61例;Ⅲ型98例(43%),其中经上腹、左胸两切口入路22例,经腹入路76例。分析各型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手术根治性的影响。结果228例AEG手术患者中有20例(8.8%)切缘阳性.其中Ⅱ型10例(8.3%),Ⅲ型10例(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手术入路。经腹组切缘阳性率为12.4%(17/137),经左胸组胃切缘阳性率16.7%(2/12),均高于经上腹、左胸两切口组的1.1%(1/88)(均P〈0.05)。159例患者(69.7%)发现有淋巴结转移:I型淋巴结转移率4/9.其中胸腔转移2例,上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Ⅱ型淋巴结转移率66.9%(81/121),其中胸腔转移32例(26.4%),腹腔转移81例(66.9%)。IU型淋巴结转移率70.4%(69/98)。其中胸腔转移15例(15.3%).腹腔转移69例(70.4%)。结论对于Ⅰ型AEG患者,由于其淋巴结转移规律符合食管下段癌,可选用经上腹、左胸两切口以方便清扫胸腔及腹腔淋巴结;对于Ⅱ型患者,由于其较高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应行上腹、左胸两切口以保证肿瘤切除范围及下段食管旁、膈上淋巴结清扫:对于Ⅲ型患者,经腹单一切口可因减少对呼吸功能影响而更具优势.但对于肿瘤病灶较大、外侵明显的病例,可加做开胸手术以保证手术根治性。  相似文献   

14.
15.
高龄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高龄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我科2002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73例高龄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并发症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高龄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中有56例(76.71%)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患,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56例术前存在合并病而术后发生并发症者31例。发生率55.36%;术前无合并病1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23.52%;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有显著差异(Х^2=5.29,P〈0.05)。结论加强对食管胃交界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手术的风险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58岁。因"发现食管贲门胃占位1个月"入院。当地医院胃镜示:食管下段、贲门、胃底隆起,表面溃烂,组织脆,接触出血。活检:(食管贲门胃)黏液腺癌。由于病程较晚,未行手术,根据病情行化疗及放疗。CT检查:食管下段至胃底、胃小弯壁明显弥漫性增厚,壁厚约2.5cm,黏膜面尚光整,部分浆膜面模糊,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增厚的胃壁全层呈低密度,内见散在分布的点状、粟粒状、结节状钙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6年1月—2007年8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同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标本147例,随访至2012年8月,采集患者5年内治疗和预后情况,运用SPSS17.0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所纳入分析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是79.3%、54.0%和40.6%,中位生存时间36.0个月。运用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性别(P=0.000)、年龄(P=0.047)、TNM分期(P=0.000)、清除淋巴结数目(P=0.038)、淋巴结转移状态(P=0.000)、组织分化程度(P=0.010)、是否化疗(P=0.003)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Cox分析:TNM分期(RR=1.928,P=0.000)、是否化疗(RR=0.523,P=0.017)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在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中,TNM分期可作为预后的危险性因素,术后化疗作为保护性因素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与胸下段食管鳞癌(LESC)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探索各自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4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11例AEG和126例LES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例手术切除率、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EG组和LESC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4.6%(105/111)和97.6%(123/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G组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LESC组f6.3%(7/111)比32.5%(41/126),P〈0.011,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则明显高于LESC组[57.7%(64/111)比34.1%(43/126),P〈0.01]。SiewertⅠ型和SiewertⅡ型AEG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5%(4/32)和4.7%(3/64).而15例siewertⅢ型AEG患者则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AEG单纯经腹手术者,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显著低于经胸手术者[0/22比7.9%(7/89),P〈0.05]:LESC经右胸行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者,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明显高于经左胸单一切口者[17.9%(12/67)比0/59,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4%(26/111)和27.0%(34/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G和LESC具有不同淋巴结转移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SiewertⅠ型和Ⅱ型AEG需重视中下纵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AJCC/UICC胃癌淋巴结(pN)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率(MLR)分期及以其为基础的TNM与TRM分期系统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间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414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 pN、MLR与送检淋巴结数3者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检验pN、MLR、TNM及TRM分期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它们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414例患者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17(4~71)枚/例,中位转移淋巴结数目4(0~67)枚/例.阳性淋巴结数与淋巴结清扫数目呈正相关 (P<0.01),MLR与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表明,pN和MLR均可单独作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1),且MLR的相对危险度(HR)值高于pN(1.573比1.382);但当pN与MLR共同纳入多因素分析时,MLR仍是独立预后因素(P<0.01),而pN不再是其独立预后因素(P>0.05).MLR和pN预测患者预后所对应的AUC分别为0.726和 0.714,TRM分期和TNM分期所对应的AUC分别为0.747和0.7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LR是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MLR及以其为基础的TRM分期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或优于pN及以其为基础的TNM分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食管胃交界腺癌手术中使用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引导手术清扫淋巴结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期间我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胃交界腺癌手术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应用改制的注射针在腹腔镜下于肿瘤周围浆膜下注射纳米炭后行腹腔镜辅助近侧胃切除56例(研究组),未行纳米炭示踪注射行腹腔镜辅助近侧胃切除63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枚数、转移淋巴结枚数以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术前在肿瘤周围浆膜下纳米炭注射均成功。结果显示,研究组淋巴结检出枚数及转移淋巴结枚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检出淋巴结(:20.52±4.51)枚比(16.44±3.80)枚,t=5.341,P=0.000;转移淋巴结:(8.88±3.15)枚比(6.49±2.49)枚,t=4.602,P=0.000〕;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97.50±27.52)ml比(96.03±22.83)ml,t=0.318,P=0.751;手术时间(:221.07±24.25)min比(230.48±38.54)min,t=-1.570,P=0.119;术后住院时间(10.82±1.67)d比(10.29±1.33)d,t=1.945,P=0.054〕。结论在腹腔镜下食管胃交界腺癌手中应用纳米炭淋巴示踪剂,操作简单、易行,能增加术后淋巴结的送检数目,不增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