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结胸     
一、释名辨类:结胸,《中国医学大辞典》谓之:“当胸硬满而作痛也”。《简明中医辞典》指出它是:“邪气结于胸中,而出现心下痛,按之硬满的痛证”。可见;结,指邪气结聚;胸,指病位之所存以胃脘为主,上连胸胁下及少腹硬满且痛。结胸两字乃是本病病机、病位、病证之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2.
<正> 结胸证是《伤寒论》的重要病证之一。以前对结胸证的研究尚欠深入系统。笔者就结胸证的病因病机与证治特点作以探讨如下: 结胸证之病因关于结胸的成因,注家多是围绕《伤寒论》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以误下阳邪内陷来进行讨论的,尚未全面揭示结胸的病因。故本文从下列几方面加以探讨。一、外感病邪:外邪是形成结胸的重要因素。《伤寒论》第131条“病发于阳”,就是强调结胸的外在因素。虽然对“病发于阳”历来见解不一,钱潢谓:“发于阳者,邪在阳经”,张隐庵:“病发于阳者,发于太阳”,舒弛远认为:“病发于阳,为风伤于卫”,笔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131条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明,而反下之.因作病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笔者以为,要正确理解该条文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就必须认真回答并准确理解以下三个问题:其一,“病发于阳”和“病发于阴”的具体涵义是什么?其二,结胸之成何以言“热人”?其三,结胸者何以说“下之太早”?其中,前一个问题是本条文理解的难点,也是直接影响能否正确理解后两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此.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李培生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85年1版)将“病发于阳”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热实结胸的形成机制、部位特征、病性特点和立法处方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热实结胸与三焦腑证的内在联系,进而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印证了中医三焦之腑的客观存在及其独立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兰椿  刘超  王阶 《北京中医药》2021,40(9):981-983
"胸满"多表现为患者胸胁部的胀闷不舒感,若无器质性病变,西医学多将其归为神经官能症类病.中医可从外感六经和内伤杂病两个角度来辨治胸满病证.外感传变有六经之别,病机多责之表邪郁闭肺气、少阳经气不利抑或暑热上犯,内伤病位有上下之别,病机需详辨痰实上壅胸膈、腑实腑气不降、气陷短气不相顺接等.临证时需鉴明清补两端,外邪盛则清之,内伤甚则补之,权衡祛邪与扶正的时机,在把握主要病机的基础上,进行药味配伍,方可发挥出中医学独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的小结胸证。吾师用该经方加减治疗辨证属痰热互结的多种疾病,收效满意,现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结胸证乃由邪气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心下痰饮相结而成。其病位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清热开结化痰为其治法,小陷胸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8.
小陷胸汤应用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珍 《北京中医》2006,25(9):556-558
小陷胸汤原载于《伤寒论》,是治疗小结胸病“证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的方剂。原方由瓜蒌、半夏、黄连组成。笔者依其辛开苦降之组方法则,秉仲景之“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临床用此方治疗内科杂证,收效良好。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玉珍 《北京中医药》2006,25(9):556-558
小陷胸汤原载于《伤寒论》,是治疗小结胸病"证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的方剂.原方由瓜蒌、半夏、黄连组成.笔者依其辛开苦降之组方法则,秉仲景之"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临床用此方治疗内科杂证,收效良好.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陷胸汤是《伤寒论》112方之一,出自原文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主治病机为痰热互结于心下,方中黄连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涤痰理气散结,共同针对痰热之邪,方简而力雄。近年来.有关小陷胸汤的临床研究层出不穷,本文旨在针对小陷胸汤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李晓凤  张少强  杜武勋 《新中医》2021,53(15):188-191
通过历代文献研究,追溯胸痞病因病机,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情志失调、寒邪内袭、饮食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方面。病机为五脏气化不利或痰浊、瘀血等内扰,或胸中大气下陷、不能贯心脉而行呼吸,导致胸中气机不畅,升降失常;胸中气机不畅是病机关键。胸痞证型分虚实两端,常见实证主要有气滞心胸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肺燥热证等证型;虚证主要有大气下陷证。其治疗以宽胸理气为总原则,补虚泻实兼顾,创制胸痞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胸痹病由外感、内伤所因,均导致营卫失调,则生阳虚之本和痰、湿、瘀等阴邪之标,阳虚而阴干之,即胸痹而痛。营卫生于脾胃,脾胃与心相连互通,营卫循行与胸痛部位一致,阴邪随营卫而痹阻于胸,桂枝汤调和营卫,通阳扶阴,邪无由生,切合病机,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杨新玲 《光明中医》2011,26(12):2559-2559
小陷胸汤乃张仲景为结胸轻证所设,其结胸者,邪气结于胸中的病证。成因有二:一是由太阳病治疗失当,攻下太早而致;二是由太阳循经传至阳明所成。基于此,痰饮乃结胸之本,热入乃结胸之因,阳邪内陷与痰饮互结,结胸乃作。结胸有不同类型,因其病势有深浅之分;病位有上下之别;病性有寒热之异,  相似文献   

14.
介绍吴良村应用小陷胸汤治疗胰腺癌的经验。认为胰腺属奇恒之腑,当以通为用;胰腺位属中焦,其功能受肝胆疏泄、脾胃升降影响较大,其病当以和法治之;临证应以八纲辨证为指导,简化辨证流程,把握病机核心。提出胰腺癌所致腹痛类似于中医结胸证,可效仿小结胸证论治,施以和法的代表治法辛开苦降法,宽胸散结以治之。  相似文献   

15.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毅 《四川中医》2006,24(10):108-109
小陷胸汤具清热涤痰、宽胸开结之功,运用该方治疗中医辨证属于痰热互结、气郁不通所致的胃溃疡、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胃食管反流病等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笔者将跟师多年习得的辨证论治思想运用于临床,灵活运用经方(小柴胡汤方、苇茎汤方、小陷胸汤方),分别治疗内科杂病(失眠、肺痈、小结胸病)的三则验案,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7):507-507
小陷胸汤系张仲景《伤寒论》方,“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其病机为痰热相结,治以清热、涤痰、开结,此方由瓜蒌实、黄连、半夏三味药物组成。笔者跟师学习过程中发现,此方加减治疗胸痹、咳嗽等病疗效显著,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病机为痰、瘀、毒,属本虚标实之证。小陷胸汤具有清热化痰消痞的作用,临床上该方加减后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 《伤寒论》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五版教材指出凡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胸下也。前者心下结痛与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病位同但病情重。喘为咳之甚,因咳而致喘,痰热结于胸中。宗气循咽喉司呼吸,功能受限则气喘而闷。此为服用小陷胸汤清上攘下的治验;后者热与痰结胸中肺系炼液成痰致咳嗽。邪热上扰则面赤,外达胸胁腹则身热,热与痰结壅阻气机,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则手足有凉时。洪脉为痰热气盛,正气不衰,病位在胸中肺系,痰热达于胸下胃脘,故云热痰在胸下也。服小陷胸汤清热涤痰而取效。病本在胸中肺系,标在心下胃脘部,若标本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对《伤寒论》第131条提出三点新的解释。①“病发于阳”系指病发于阳气素盛、胸有痰水之人而言,“病发于阴”系指病发于胃气素虚之人而言,而不能以结胸与痞证形成之前的“原有病证”来区分。②结胸言“热入”,在于强调邪热内陷是热实结胸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痞证不言“热入”则强调中虚是痞证形成的根本原因。③“下之太早”,是说在结胸形成之前就有可下实邪存在,只因表邪未解而用攻下,导致邪热内陷与体内痰水实邪互结于胸膈,才形成结胸;痞证不言“下之太早”,说明痞证形成之前,患者无可下实邪,只因误下损伤中气,才导致痞证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