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腹腔内急慢性炎症,或因多次手术造成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或多次手术分离粘连,效果仍然不佳的病例在治疗上非常棘手。近10年来,我院采用肠系膜间断固定小肠排列术治疗此种病例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发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4~66岁(平均45岁)。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原发疾病为:阑尾炎穿孔5例;外伤性肠破裂2例;胃溃疡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肠间脓肿;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各1例。有1次腹部手术史者2例,2次者5例,3次者1例,4次者1例。其中7例曾因肠粘连肠梗阻而行松解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肠排列术治疗,现观察上述患者的疗效.结果 ①5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51例治愈,2例死亡,治愈率高达96.2%;死亡原因包括1例重症腹膜炎,1例中毒性休克.②我们对51例治愈的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随访,结果仅5例患者偶感下腹坠胀,但经休息后即可自行缓解.结论 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该术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龙崑 《当代医学》2014,(34):86-87
目的分析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肠排列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3例患者中治愈58例,有效2例,死亡3例,肠排列术的治愈率为95.24%。1年随访中有6例患者出现下腹坠胀、偶感不适等症状,经休息后得到缓解,不良反应比较微弱。结论肠排列术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魏娜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2):1268-1269
目的探析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排列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疗法,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参数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郭建伟 《中外医疗》2014,(21):42-43
目的:探讨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90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内置管肠排列术,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并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4.1±3.1) h、(6.3±1.7)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8±3.9) h、(11.9±2.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较好。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继发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较棘手的问题,有人报道,在粘连性肠梗阻当中有腹部手术史的占82.27%,这和本院统计的情况基本相符。自1985年~1991年间,我院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按“小肠排列”的方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级资料本组病人中,男40例,女14例;年仅14至65岁,平均46岁;有一次进部手术史看17例,二次政部手术史考32例,三次手术史考S倒.有粘连松解术者35例.1.:手术方法仔细分在粘达,使肠管达到充分征解,分为被报或撕裂的陆管进行修复,严重者行切除对*吻合.由回氏韧带开始,肠管始端ld…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肠排列术与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肠排列术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肠排列术组接受肠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排列术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比较,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4.8±3.9)h,住院时间为(5.7±2.6)d,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无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为(41.2±4.6)h,住院时间为(12.3±3.1)d,4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肠梗阻复发率低,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小肠支撑内排列治疗,总结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该科对13例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支撑内排列小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小肠支撑内排列术能有效治疗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无复发,且能及早实施肠内营养。结论 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治疗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是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AIO)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AIO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AIO疗效及安全性确切.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lacement of a long tube into the small intestine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and to evaluate its decompression effect on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SBO).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EPSBO requiring decompression between April 2010 and July 2014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Insertion of a long tube was guided by fluoroscopy. We first used the guide wire to pass the pylorus and then used the 10 Fr feeding tube as an exchangeable tube to put the superstiff wire into the duodenum. Finally the long tube could be passed over the guide wire through the pylorus into the intestine. The total procedure time, the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long tubes passed into the jejunum on initial insertion for all patients, so the success rate of this technique was 100%. The long tube was inserted into ileum in 18 patients. The mean total procedure time was 34.4±8.6 minutes, and the mean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18.9±6.8 minutes. A total of 47 patients (87%) experienced full recovery following long-tube decompression and without the need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Conclusions Using the wire-exchange technique, it is easy to place a long tube into the small bowel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This decompression method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management of EPSBO.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38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激素和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3.5 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9 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CT对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的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n=17)和单纯性梗阻(n=19)患者术前腹盆部CT检查资料,对肠梗阻的CT征象进行逐一分析,以判断梗阻性质。结果 CT对单纯性小肠梗阻组诊断正确率达95%,而绞窄组诊断正确率为82%。梗阻肠段肠壁增厚对于诊断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74%;靶征为12%、100%;肠壁强化异常为12%、100%;肠壁积气为29%、100%;肠系膜积液为94%、58%;肠系膜血管水肿47%、100%;漩涡征为12%、1000k;鸟嘴征为18%、100%;腹水为59%、84%。结论 CT是一种诊断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有效、快速的方法。梗阻肠段肠壁强化缺如、肠壁积气、缆绳征、靶征、漩涡征和鸟嘴征,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较为特异性的征象;而梗阻肠壁增厚、肠系膜积液、腹水等征象,对于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52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结果:(1)52例病人全部治愈;(2)平均治愈时间(24±10)天;(3)l例20个月以后因机械性肠梗阻再次手术。结论: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分析近期内经治的术后早期肠梗阻23例。结果:23例病人中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2例,转外院1例,死亡1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有:①发生在术后早期,常于术后3~5D开始出现梗阻症状;②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③肠梗阻症状、体征十分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④保守治疗多半有效。炎性肠梗阻最好先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造瘘在大肠癌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4年以来对 4 0例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 ,采用围手术期造瘘结合手术治疗。经回肠末端插管穿过回盲部到升结肠 ,减压及引流 1周 ,后 3d行肠道准备。然后行根治性切除 ,术后继续保留造瘘管减压 1周。结果 :4 0例中 2例死于其他合并症或并存疾病 ,38例恢复顺利 ,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围手术期管式造瘘应用于大肠癌合并梗阻的治疗 ,对预防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管式造瘘简便易行 ,避免了常规结肠造口所致生活不便及日后关闭瘘口之痛苦  相似文献   

17.
徐红星  王益 《黑龙江医学》2009,33(12):912-913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51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60~100 mL,行胃肠道造影,通过腹部X线摄片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以确定梗阻部位以及梗阻是否完全,从而确定手术时机。结果本组51例中,36例造影剂在6~24 h后到达结肠而给予保守治疗,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14.6 h,1~4 d(平均2.8 d)后症状消失。另15例见造影剂不能到达结肠或症状、体征加重而行手术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泛影葡胺能促进肠梗阻缓解及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为早期手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两例肠系膜血管阻塞所致肠坏死病例。两例生前均未确诊,经尸解病理检查证实为肠系膜血管阻塞所致肠坏死,此病发病凶险,死亡率高,且诊断困难。作者结合病例对肠系膜血管阻塞所致肠坏死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消化道双向给药联合双腔Miller-Abbott管治疗低位单纯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普外科先后收入的70例低位单纯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双腔Miller-Abbott管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施行双腔Miller-Ab-bott管胃肠减压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的消化道双向给药,通过观测两组患者病情缓解时间的长短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达到临床治愈,总有效率为100.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29%。治疗组病情缓解用时明显缩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双向给药联合双腔Miller-Abbott管胃肠减压对低位单纯粘连性小肠梗阻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放射治疗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 2 0例大肠癌放射治疗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讨论了肠道放射性损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强调对放疗引起的肠梗阻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介绍了基本术式及术中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