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发生胸膜转移或胸膜原发肿瘤所致的常见并发症,恶性胸腔积液常发展迅速,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因此,恶性胸腔积液局部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控制积液增长,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2001年1月~2007年6月作者采用CT引导下微创性胸腔置管引流加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并以同期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加药物灌注治疗的患者作对照,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恶性胸腔积液为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并胸腔注药是其治疗的重要措施[1],胸腔置管患者治疗护理操作不当,易引起胸腔感染.2006年8月~2010年3月,我们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并胸腔注药治疗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35例,发生胸腔感染7例,采用胸腔冲洗的方法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胸腔积液原因很多,老年胸腔积液原因多为恶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多需反复穿刺抽液,以诊断和治疗。老年人身体虚弱,反复抽液困难大,为减轻老年患者痛苦。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反复不定期抽放胸液,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创置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后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A(n=30)、B(n=28)2组,分别进行微创置管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并均于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结果A组胸腔积液控制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优于B组的57.1%(P〈0.05)。结论应用微创置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操作安全、简便,能最大限度地排净胸腔积液,对控制癌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发生胸膜转移或胸膜原发肿瘤所致的常见并发症,恶性胸腔积液常发展迅速,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因此,恶性胸腔积液局部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控制积液增长,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1-2].……  相似文献   

6.
张菊芳 《浙江临床医学》2005,7(6):669-669,671
恶性胸腔积液又称恶性胸水或称癌性胸膜炎.恶性胸腔积液在成人胸腔积液中占42%~77%.其中胸膜转移性肿瘤所致者占95%以上,而原发于胸膜的肿瘤所致者较少见.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因此,积极诊治恶性胸腔积液,对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自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对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了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术,通过积极的术前宣教和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胸腔积液是常见的肿瘤并发症,大量胸腔积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使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胸腔内置管引流加卡铂、白细胞介素(IL)-2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8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予胸腔内置入导管间断放净胸水后注入卡铂、IL-2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予胸腔置入导管行胸腔引流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5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胸痛、心悸、低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无胸腔感染发生。结论胸腔内置管引流加卡铂、IL-2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确切,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尤其是肺癌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生长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需反复穿刺、创伤大且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我科2004年6月至2005年2月对2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置管引流并胸腔灌注化疗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恶性胸腔积液配合胸腔内化疗治疗40例恶性胸腔积液,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一旦出现胸腔积液,即意味着失去手术治愈的可能性。大量恶性胸腔积液导致患者在短期内全身状况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尽早诊断、合理治疗。作者自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对本院收治的50例晚期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PICC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艾迪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置管引流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观察与护理方法,以达到减轻药物毒副反应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的目的。方法:对41例恶性胸腔积液行置管引流联合顺铂腔内注射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胸腔穿刺和闭式引流护理及化疗后护理。结果:41例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总有效率为87.8%。结论:置管引流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能有效控制恶性胸水,缓解症状且毒副反应轻微,科学的整体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2005年3月-2008年5月我科对采用顺铂加氟尿嘧啶、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68例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闲式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后,观察组胸腔内缓慢注射盐酸博来霉素1 mg/kg+生理盐水40 mL,对照组胸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 200万u+生理盐水40 mL.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4例胸腔注射药物2次,24例注射药物1次;对照组1 7例胸腔注射药物2次,9例注射药物1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57.1%),部分缓解8例(28.6%),总有效率85.7%;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34.6%),部分缓解9例(34.6%),总有效率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发热反应2例,轻度恶心2例;对照组出现发热5例,胸痛4例,恶心、呕吐3例,胸壁肿瘤种植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后胸腔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慢性肺心病胸腔积液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胸腔置管引流治疗(治疗组)、胸腔穿刺治疗(对照组)。分别评价两组治疗方法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胸液消失时间、安全性、可行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和胸水消失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置管治疗慢性肺心痛胸腔积液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可在老年慢性肺心病中等量及以上胸腔积液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指由于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是胸膜原发性肿瘤所引起的胸膜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作者自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对在本院就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4 例,分别采用微创置管胸腔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遂年增加,相当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肺癌患者出现恶性胸腔积液意味着已进入晚期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预后较差,3年来作者应用胸腔置管引流,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顺铂与卡介苗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胸腔内注射TNF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恶性胸腔积液是癌症患者常见并发症,多数属于疾病进展或复发的结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是抗癌工作的课题之一。我院自1999年至今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癌性胸腔积液以生成量多、顽固、不易抽尽为特征,经胸腔穿刺置管及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手段。2004年7~12月我科摒弃传统的方法,利用PICC管胸腔引流术伴胸腔内灌注化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顽固性胸腔积液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外科介入在诊断和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采用胸腔镜手术探查治疗56例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确诊恶性胸腔积液44例(78.6%),良性胸腔积液11例(19.6%),总确诊率为98.2%,不明原因1例。恶性胸腔积液中支气管肺癌最多(64.4%),其中又以腺癌多见;良性顽固性胸腔积液以结核最为多见。术中、术后结合使用滑石粉和胞必佳进行胸膜固定,治疗总有效率达96.4%。结论采用胸腔镜手术,对顽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