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片联合用药对不同孕周稽留流产患者促排胎疗效、观察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234例稽留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停经孕周分为≤10周、10~ 12周、>12周3组.结果 孕周为≤10周患者流产有效率为100.00%,平均排胎时间为(2.85±2.34)h;孕10~ 12周患者有效率为91.67%,平均排胎时间为(3.78±2.38)h;孕>12周患者有效率75.00%,平均排胎时间为(4.95±3.1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旦确诊为稽留流产,应尽早进行处理,选用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片联合用药,护理人员要在患者服药过程中细心观察,警惕因组织物嵌顿、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大出血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为医院选择合适的流产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药物流产史的108例健康妇女和手术流产史的108例健康妇女,分别设为药物流产组和手术流产组,观察两组妊娠期的先兆流产、早产、胎盘前置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流产组再次妊娠的先兆流产、胎盘粘连、胎盘前置及产后出血率较药物流产组高,有显著差异(P<0.01),药物流产组较手术流产组产后出血率低(P<0.05)。结论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的不良影响较手术流产低得多,因此意外妊娠可首选药物流产。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营养与创伤愈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义勇 《天津药学》1992,4(2):48-53
  相似文献   

4.
习惯性流产(habitual abortion)是指自然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近年国际上常称复发性自然流产。自然流产指妊娠28周以前胎儿体重<1000g而妊娠终止者称流产(abortion)发病率为0.4%~1%,近代生殖免疫研究表明流产多因黄体功能不足、甲功低下、染色体异常、宫颈机能不全等因素外约50%~60%与免疫有关。其中1/3是自身抗体特别是抗磷脂抗体有关,这部分患者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另2/3病因不明可能是同种免疫排斥所致,称为原因不明性流产。1 自身免疫型自然流产型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部分患者体内自身抗体检出阳性率达18.4%,抗磷酸抗体约…  相似文献   

5.
药物流产中子宫位置与流产成功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药物流产中子宫位置对药流成功率影响的探讨。方法对376例早孕的健康育龄妇女行药流,第1天空腹顿服米非司酮片6片(150mg),第3天上午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子宫前倾位,水平位药物流产率相近,而子宫前屈位,后屈位流产率低。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流是一种效率高、方法简单、痛苦小、易被广大妇女接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与中药功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对中药中微量元素已作了一些研究,并揭示,微量元素在中药功效中确占一定的地位。本文旨在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一、微量元素与中药补益作用中药补益作用不仅与有机成份有关,也与其所含微量元素有关。李增禧等发现首乌的补血、补肾功效与其含铁量(350ppm)、含锌量(225ppm)明显高于其它补益药有关。王世民等亦证明不同  相似文献   

7.
贾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55-55,58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不全流产的发生与子宫位置之间的关系,从而提示临床医生合理科学地指导患者选择药物流产,并能及时处理药物流产不全。方法:对药物流产后发生不全流产的5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统计。结果:药物流产后不全流产的发生与子宫位置关系密切,子宫位置为后倾后屈位时,不全流产的发生率为60.34%;子宫位置为前倾前屈位时,不全流产的发生率为32.76%;子宫位置为前倾但无前屈时,不全流产的发生率为6.90%。结论:子宫位置为后倾后屈或前倾前屈是药物流产后发生不全流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与微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2型糖尿病间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1例与健康志愿者48例所采集的血清样本进行微量元素硒、钒、铬、镉检测,同时检测血糖和胰岛素并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四种微量元素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和血糖及胰岛素都有相关性。结论四种微量元素在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上都起着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药物流产巾小全流产的原因分析,更好地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药物流产,减少不全流产的发生。方法 回顾我院近两年来药物流产病例1460例,其中不全流产68例,分析其原因。结果孕囊直径≥2cm、后倾后屈位子宫、瘢痕子宫、孕产次〉14次者不全流产率高。结论孕囊大、子宫后倾后屈位、瘢痕子宫、孕产次数多是导致药物流产不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与中医药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多年来,我国中西医药工作者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中医药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的药理,有效成分与临床应用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些研究成果在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阐明中药疗效机制及探讨中医基本理论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价值。特别是近几年来对微量元素在生命活动、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对中药所含微量元素与药品质量的鉴定和传统中医用药理论以及药效关系作了许多探索。本文主要对微量元素与中医药关  相似文献   

11.
许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76-1977
目的 比较在丙泊酚麻醉下行负压吸引术(无痛人工流产)和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终止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疗效,以期选择相对安全、快捷且不良反应小的终止早孕的措施.方法 将587例要求终止早孕者随机分为无痛人工流产组298例和药物流产组289例,无痛人工流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孕妇意识消失后即按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常规操作;药物流产组每12 h口服米非司酮25 mg,共3 d,第4天上午8时空腹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来门诊观察.结果 两组在终止早孕的疗效,完全流产组出血量及持续时间,流产中腹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及早孕者对流产方式的接受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的疗效优于药物流产,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明显小于药物流产,最大的特点就是消除人流操作所致的疼痛,而且早孕者易于接受,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陈卫昌 《江苏医药》1992,18(7):381-382
微量元素是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肿瘤关系研究,近廿年来尤其引人注目。大量研究表明,微量元素与胃肠道肿瘤有着重要关系。本文就这方面研究作一概述。一、微量元素含义、生物学特性凡在人体总重量1/10,000以下的如铁、铜、钴、锌、锰、钼、碘、铭、氟、硅、硒、锡、镍、钒等14种金属元素称为人体所必需的微量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微量元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日益被重视。人发是排泄金属废物的器官,其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于尿液和血清,且含量相对稳定,取样方便,易于分析。故本文观察并测定了21例老年前期冠心病患者发中锌、铜、铬、镍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12例正常同龄人组进行了比较,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HLA基因系统与反复自然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自然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病因极其复杂,其中不明原因者约占37%~79%。近几年研究表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而同种免疫型则主要与HLA的相容性有关。该文对近几年来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与HLA基因系统的关系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陈中兰 《淮海医药》2015,(2):167-168
目的推进流产术后即时避孕避免重复流产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行无痛微管可视人流7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80例无痛人流中曾有流产史379例,占48.59%,近半数,既往2次及以上人流史239例,占30.64%,半年内重复人流71例,占9.10%,一年内重复人流210例,占26.92%,9例非意愿妊娠发生在人流术后3个月内。结论造成重复流产的主要原因是流产后未避孕及避孕失败,宣传推进人流术后即时避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晓芳  邢恺芗 《天津医药》2006,34(3):182-182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但只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才能对机体起作用。孕妇体内所含微量元素直接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发育,亦是出生后健康成长的基础。笔者对1996-1997年所采集的181例耳血5种微量元素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与中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冯滨  王汐 《哈尔滨医药》1994,14(2):18-20
目前微量元素与临床各系统疾病的关系已成为临床医学探讨的课题。本文对我院门诊及病房住院的40名间质性肺炎急性期、恢复期病人进行血清5种微量元素测定,并以30名健康人做为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通过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的观察,发现某些金属与微量元素在病因学上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生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