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患者贫血发生、病因学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西院的老年患者按血红蛋白浓度男性<120 g/L、女性<110 g/L的标准进行贫血筛查。收集筛查出的老年贫血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贫血病因、血常规中红细胞各项参数、铁代谢指标及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观察不同病因贫血老年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临床特点。结果同期住院的406例老年患者中,贫血患者占33.5%(136例),>80岁占90.4%,平均年龄88.7岁;其中轻、中度贫血占99.2%,以正细胞正色素贫血为主(占70.6%)。本组老年贫血的病因包括感染(52.9%)、恶性实体瘤(14.7%)、肾功能不全(13.2%)、不明原因贫血(7.4%)、恶性血液病(5.9%)、造血原料不足及失血(5.9%)。其中单病因贫血77例(56.6%),多病因贫血49例(36.0%),其余为不明原因贫血。多病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为(95.3±13.8) g/L,低于单病因贫血患者(102.6±12.2) g/L (P<0.05)及不明原因贫血患者(109.8±6.9) g/L (P<0.05)。本组仅8例恶性血液病(5.9%)在老年血液科就诊,其余128例(94.1%)就诊于其他科室后发现贫血。结论住院老年患者易发生贫血,且病因复杂,以轻、中度贫血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住院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60岁以上住院患者140例,排除恶性肿瘤、鼻饲患者,随访2年,ALB浓度<35 g/L为研究组,ALB浓度35~55 g/L为对照组。对两组中贫血、严重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等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贫血、严重感染(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病死的发生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B浓度<35 g/L的住院老年患者,相对于ALB浓度正常的住院老年患者,易于出现并发症,应充分重视,并适当给予各种有效的干预,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住院慢性心衰(CHF)患者贫血患病率及其与NYHA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评估血红蛋白(Hb)浓度对CHF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CHF患者共1 415例,排除所有可能发生继发性贫血的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对住院死亡率的影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415例患者中有413例贫血(29.2﹪),心功能Ⅰ级17.9﹪(5/28),Ⅱ级24.7﹪(125/507),Ⅲ级26.3﹪(151/574),Ⅳ级43.1﹪(132/306),贫血患病率与患者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严重心衰(Ⅲ级和Ⅳ级)贫血患病率(32.2﹪)与轻度心衰(Ⅰ级和Ⅱ级)贫血患病率(24.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Hb水平为140~159 g/L的患者住院死亡率最低,Hb水平<80 g/L、80~99 g/L、100~119 g/L、120~139 g/L及≥160 g/L的患者住院死亡率增高,呈U形曲线关系.对于Hb<160 g/L的心衰患者,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础病因、糖尿病、心功能分级、血清肌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Hb水平对住院死亡率仍是一个独立的影响因子.结论:住院CHF患者中贫血相当普遍,贫血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b水平显著影响CHF患者的住院死亡率,Hb水平<160 g/L是CHF患者住院死亡率独立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1986年1月~1989年9月,我院323例老年人患各种贫血的住院患者。其分别占同期成人住院总数3.31%;同期老年住院患者的8.3%;同期贫血住院患者的12.9%。老年贫血以继发为主(88.24%)。其中肿瘤占32.51%,感染占24%,冠心病占10.2%。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多为中等程度之贫血(Hb:7.0~11.0g/L),症状以基础病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5.
程朱 《中外医疗》2013,32(9):75-76
目的探讨和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常规生化特点。方法对于该院选取2008年11月—2010年10月在该院住院并且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91例,在入院以后的24h内进行空腹肘静脉血的采集。各项血常规指标,以Hb<110g/L(女)或者<120g/L(男)做为贫血的标准;血尿酸值>42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标准;以血肌酐值为>133μmol/L定义为血肌酐升高标准,并且把血肌酐做为评价肾功能的主要指标。结果老年组RBC计数要明显低于中青年组计数(P<0.05),老年组的患者贫血比例要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比例(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又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或者贫血的比例要中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的患者要高,这很可能和年龄因素有关,这也提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了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正> 营养性贫血是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常见病,发病率在10—40%左右,我们于1995年对漳州市芗城区中小学生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贫血发病率高达42.76%,现报告如下。 1 实验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高铁氰化血红蛋白测定法;参照国内1992年刘绣云等制定的我国儿童少年贫血筛选标准,即15岁以下男<120g/L,女<115g/L;15—17岁男<125g/L,女<115g/L。 2结果 本文共调查学生1679例,贫血率为42.76%;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不同年龄组发病率见表1。  相似文献   

7.
贫血是一个综合征,可见于血液病及其他各系统疾病,后者称为继发性贫血,比较常见,如张之南报告786例贫血中,继发性贫血者639例(81.2%)。继发性贫血一般有原发疾病表现,不难诊断。但以贫血为首要表现的病例,如不仔细探查,则易遗漏原发病而延误诊治。我院1979~1983年5年中,以贫血为首要表现,以“贫血待查”收住院的共256例,最终诊断为继发性贫血的104例(40.6%),其病因见附表。本组贫血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6个月~6岁,Hb<11克%(g/dl);6岁~14岁,Hb<12g/dl为标准。贫血程度以Hb 11(12)~9.1g/dl为轻度;9~6.1 g/d1为中度;6~3.1g/dl为重度;<3 g/dl为极重度。现将104例中确诊过程比较曲折的或带有普遍性的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贫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早产儿347例,选取发生早产儿贫血154例,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后2周内总抽血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结果: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8天,13.4天,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88.7g/L,90.2g/L,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P<0.01);住院期间总抽血量<10mL/Kg,贫血出现时间16.,Hb平均最低值为111.3g/L,较≥10ml/Kg组贫血出现晚,程度轻(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9.
<正> 贫血是一种临床症状,在常规检验中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但由于贫血性质十分复杂,仅靠临床常规检验很难找出贫血原因。为此,我们就268名病因不同、件质各异的贫血病人,按其红细胞形态,测量红细胞直径。并根据病人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计算出各个指数,确定大细胞、正细胞、小细胞性贫血,以确定贫血的病因。 1材料和方法 贫血病人来自本院住院患者,男性97名,女性98名;儿童73名。经常规检验成年男性Hb低于120g/L、RBC低于4.00×10~(12)/L,女性及儿童Hb低于115g/L,RBC低于3.50×10~(12)/L为最初步提示贫血的指标。进一步测定每一例病人的红细胞压积容量(HCt)、红细胞直径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术中输血的非心脏手术患者其术后初始(术后24 h)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值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手术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2018年所有非心脏手术、术中输血且年龄≥18岁的患者。以术后初始Hb分组,共划分为6组:Hb<75 g/L,75 g/L≤Hb<85 g/L,85 g/L≤Hb<95 g/L,95 g/L≤Hb<105 g/L,105 g/L≤Hb<115 g/L和Hb≥115 g/L。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其住院死亡率、自动出院率、急性缺血性损伤(包括急性肾损伤、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发生率、住院时间>28 d患者比例的差异,同时分析术后初始Hb与手术类型、术中红细胞输注量(输注量<8 U vs.输注量≥8 U)和术前是否贫血(术前Hb<100 g/L vs.术前Hb≥100 g/L)的多重交互作用对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 528例患者,以95 g/L≤Hb<105 g/L组患者为参照组,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贫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早产儿347例,选取发生早产儿贫血154例,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后2周内总抽血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结果: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8天,13.4天,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88.7g/L,90.2g/L,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P〈0.01);住院期间总抽血量〈10mL/Kg,贫血出现时间16.,Hb平均最低值为111.3g/L,较≥10ml/Kg组贫血出现晚,程度轻(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4月 ,无选择地对诊治、观察、随访记录的 890例 5岁以下小儿进行了营养性贫血的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 ,血中含血红蛋白 110~ 90 g/ L 者为轻度贫血 ;90~ 6 0 g/ L 者为中度贫血 ;6 0~ 30 g/ L 者为重度贫血 ;<2 9g/ L 者为极重度贫血。对照这一标准 ,发现 890例小儿患营养性贫血者竟高达 10 0 %。具体调查结果见表 1。表 1  890例 5足岁以下贫血调查年龄 n 血红蛋白(ρB/ g·L- 1 )母亲情况 (例 )添加辅食情况 (例 )患儿既往病史 (例 )早产儿母乳少母体弱米粥蔬菜鲜…  相似文献   

13.
现将我院 1 990~ 2 0 0 1年住院的 60岁以上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 ( ARF) 36例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住院患者确诊为 ARF者 36例 ,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 61~ 84岁 ,平均 72岁。原发病分别为肺部感染 9例 ,胆道感染 8例 ,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6例 ,外伤性休克 6例 ,上消化道大出血 3例 ,鱼胆中毒 3例 ,毒蕈中毒 1例。临床表现 :少尿 2 7例 ,无尿4例 ,非少尿型 5例。伴中、重度贫血 1 2例 ,血压增高 7例 ,呼吸衰竭 1 6例 ,急性肝功能损害 1 4例 ,低蛋白血症 (血清白蛋白 <30 g/L或总蛋白 <60 g/L)7例。所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性贫血患者在消化内镜检查的病因分布及与贫血程度、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采用电子胃镜、肠镜对年龄≥ 60岁 ,血红蛋白 (Hb)男 <12 0 g/L ,女 <110g/L ,临床考虑胃肠道慢性隐性失血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合其贫血程度、临床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贫血患者在胃镜检查中常见的疾病依次为糜烂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癌 ;肠镜检查则以直、结肠癌及慢性结肠炎多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多见。恶性肿瘤总检出率为 2 9.14 % ;双向检查均检出致贫血病变的占 8.2 9% ;恶性肿瘤以重度贫血为主 ,其它疾病则以轻、中度贫血多见 ;总HP感染率为 67.19%。结论 消化道慢性隐性失血所致的老年性贫血 ,消化道症状常不典型 ,结合所具有的消化道症状应及早行相应内镜检查 ,无特异性症状的贫血者最好行双向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贵阳市 15 3对孕妇夫妇的血红蛋白进行测定 ,早发现、早治疗妊娠期贫血 ,提高围产期保健 ,为优生优育创造条件。方法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结果 :妊娠早期、中期、晚期的血红蛋白 (Hb)均值分别为 136 .92 g/L ,130 .95 g/L ,12 6 .2 4g/L ;汉族孕妇Hb均值为 132 .15 g/L ,少数民族孕妇Hb均值为 12 6 .34 g/L ;15 3例孕妇中Hb <10 0 g/L的有 4例 ,占 2 .5 % ;配偶的Hb均值为 16 7.32 g/L ,Hb <12 0g/L的仅 1例 ,孕妇贫血率较WHO所调查的孕妇贫血率 (5 0 % )低。结论 :孕妇定期、常规检查Hb含量 ,发现贫血即给予治疗 ,对降低孕妇和围产儿死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74例老年贫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提示老年人贫血特点为:(1)继发性贫血为主(44.6%),因癌肿所致贫血常见;(2)缺铁性贫血多见(32.43%);(3)血红蛋白<60g/L占60.8%;(4)病死率高,为8.1%。还对治疗、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内科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消化道出血效果,总结疾病管理经验.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医院共收治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以药物治疗为主,做好呼吸道管理、禁水食、恢复血容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止血药物,止血成功后带药出院,部分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结果:1例患者止血失败;有效止血时间11~84 h,平均(41.1±15.2)h;住院时间(8.4±2.4)d;72 h后胃酸恢复正常,血红蛋白(110.4±11.2)g/L,高于入院时(95.6±1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内,复发率7.6%.结论:内科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消化道出血效果肯定,但也存在失败风险,因基层医院条件有限,无法明确病因,为预防复发,需进一步明确病因,针对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贫血性心脏病心衰发作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贫血性心脏病心衰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28例贫血患者与其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心衰发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血红蛋白为60~40g/L时心衰发生率为12.5%,15例血红蛋白<40g/L,时心衰发生率为55.6%.结论 贫血性心脏病心衰发生多为重度贫血患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了我们医院1990年1月至1994年1月四年间住院患者968例,其中贫血患者86例,仅对其临床现状作一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86例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60~82岁。老年贫血的诊断标准:60岁以上的患者,根据国内诊断标准,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轻度贫血Hb90g/L,中度贫血Hb60~90g/L,重度贫血60g/L。临床表现:此组患者除以面色苍白贫血作为主要症状外,还分别伴有腹部不适8例,浮肿11例,气短14例,发热14例,恶心呕吐16例,出血征象21例,头痛24例,食欲下降26例,头晕43例,乏力49例。经骨髓像、骨…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得到重视,老年贫血症也不例外,因其与其它年龄段的贫血有许多方面的不同,我院5年来共有住院老年贫血病例约112例。现就其病因、诊断、防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