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6年间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115例的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方法同时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心电图。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术期死亡率低于1%。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选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 2 6例气管异物患儿采用氯胺酮、γ -羟基丁酸钠麻醉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 ,取得较满意效果 ,认为该麻醉方法不失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TBFB)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56例确诊的小儿TBFB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无麻醉取出异物3例,用1%利多卡因或丁卡因表面麻醉直接喉镜下取出声门下后气管内异物10例,采用全身麻醉下取出异物43例,56例异物均顺利取出。术中出现不同程度喉痉挛、气管反射24例,出现严重喉梗阻4例。结论诊断明确是救治小儿TBFB的关键,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手术是目前呼吸道异物取出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儿呼吸道异物115例手术麻醉和术中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6年间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115例的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方法同时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心电图。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术期死亡率低于1%。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选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汪青 《中外医疗》2011,30(24):45-45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3例气管异物小儿,采取氯胺酮、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麻醉相结合,以支气管镜侧孔供氧,以保证患儿充分通气、供氧,确保患儿术中生命安全。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手术,未发现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麻醉方法是安全可行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星 《吉林医学》2011,(29):6206-6207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采用七氟醚、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局部麻醉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18例。结果:6例患者异物位置在右支气管,4例在左支气管,8例在声门下及气管内。术中发生窒息1例,所有患者异物均成功取出,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这种配伍用药的方法用于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取出术,有比较好的镇静效果,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程度较为轻微,可以消除咽喉和咳嗽反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γ-羟丁酸钠(简称γ-OH)和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外加局部表面麻醉下高频喷射通气(HFJV)用于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γ-羟丁酸钠瑞芬太尼复合静脉全麻加1%丁卡因充分咽喉表面麻醉,高频呼吸机以60~100次/min的频率经直喉镜侧孔喷射供氧。结果:37例病例中除1例发生心衰被迫改择期手术外,余36例顺利度过手术期。结论:γ-OH等复合静脉全麻联合局部表面麻醉下行HFJV用于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七氟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我院收治的20例ASAⅠ~Ⅱ级、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下气管异物取出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20例患儿呼吸道异物均被成功取出,气管镜操作顺利,患儿在诱导期的意识消失快、苏醒时意识恢复迅速,术中患儿无体动,术后精神良好,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七氟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具有理想的镇静及肌松效果,安全可靠,可作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首选全身麻醉药。  相似文献   

9.
气管异物病情危急,常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及缺氧,麻醉及手术风险较大。本文18例气管异物患儿在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麻醉下行气管内异物取出术,通过对麻醉方法,用药的分析,认为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麻醉是用于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中较好的,安全平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①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有关处理。②方法回顾分析1985-2003年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1156例的麻醉管理方法。③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术期病死率低于0.1%。④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选用静脉复合麻醉结合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麻醉与非麻醉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8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胃镜检查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2组(n=44)。观察组在麻醉状态下行胃镜检查,对照组不予以麻醉而直接行胃镜检查。结果 观察组插胃镜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镜检查成功率以及愿意再次接受胃镜检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胃镜检查可降低不良反应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分步诱导时患者心率和血压的改变,及度非,局麻对其的影响。探讨麻醉诱导时患者心率和血压改变的原因。作者把麻醉诱导药分步推入病人体内,根据药物和操作的不同,把麻醉诱导期分为:神志改变期、肌肉松驰期、插管期。记录并比较各期患者心率和血压的改变。结果显示:诱导期患者心率和血压的改变主要发生在神志改变期和插管期,局麻与度非能使这种改变减轻但不能使之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全麻病人254例ASA~级,随机分为2组: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F组和R组诱导期均使用咪达唑仑(0.015~0.075mg/kg)、芬太尼(1~5μg/kg)、维库溴铵(0.08~0.1mg/kg)、异丙酚2~2.5mg/kg。维持期F组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氨氟醚或异氟醚。R组维持期不同的是用瑞芬太尼代替F组的芬太尼。观察两组病人从手术结束到清醒的时间。结果:F组与R组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麻维持期间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不大;瑞芬太尼组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  相似文献   

14.
古人对麻醉早有认识,在历代医学文献中也多有记载,如“麻沸散”、“华佗蟾蜍散神方”、“睡圣散”、“蒙汗药”等。1846年,乙醚麻醉临床应用成功。此后,现代麻醉学走过了160余年的历程。期间,“麻醉”一词的含义不断变化,麻醉医师提出多种方法来量化麻醉状态,有时意见并不一致。随着麻醉药物的更新和对麻醉药物作用的基础知识的了解,如今已对麻醉状态建立了一个整合且量化的概念。回顾“麻醉”一词的来历及含义的演变,有助于认识和了解麻醉的概念及其本质,更好地进行临床麻醉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脊柱手术患者术前口服可乐定对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将64例ASAⅠ-Ⅱ级,18~60岁,择期行椎管减压、脊柱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口服可乐定组(200μg)和安慰剂组(维生素C 600 mg)。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2 mg/kg及维库溴铵0.1 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调整吸入异氟烷浓度维持BIS 40~50,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调整呼吸参数维持ETCO235~40 mm Hg。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芬太尼、异丙酚用量、麻醉时间、拔管时间、低血压或高血压发生率。结果:可乐定组患者芬太尼用量少于安慰剂组(2.11±0.87 vs 3.68±0.93,P<0.05),拔管时间早于安慰剂组(9.88±6.12 vs 13.62±9.74,P<0.05),异丙酚用量、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的患者,术前给于可乐定能减轻麻醉所需麻醉药的用量,加快麻醉后复苏,并且不增加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 3种麻醉方法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6 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 :A(单纯硬膜外 )、B(单纯全麻 )、C(硬膜外复合全麻 ) 3组 (每组 2 0例 )。硬膜外阻滞选择T8、T9椎间隙穿刺置管 ,局麻药用 1%利多卡因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全麻采用静吸复合 ;术中连续有创监测桡动脉压、心率 ;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结果  3组术中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均升高 ,但C组低于A、B两组 (P <0 .0 5 ) ;切皮后 12 0分钟时均达高峰 ;血胰岛素水平术中呈上升趋势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A、B组术中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C组 (P <0 .0 5 ) ;C组全麻诱导后MAP下降较A、B组明显 ,但麻醉维持期较A、B组稳定 ;拔管时B组MAP、HR升高幅度较C组显著。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不能完全阻断手术创伤性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 ,应激反应小 ,全麻药用量小 ,利于保持各系统功能的稳定和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全麻)和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每组38人.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12 h(T2)和48 h(T3)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全髋置换术患者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全髋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诱导后实施AHH,经中心静脉将6%羟乙基淀粉(贺斯)以50 ml/min输注完毕.术中采用NICO无创心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和外周血管阻力(SVR),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分别在AHH前、AHH完毕即刻、术毕和拔管时记录上述数据.结果 麻醉后患者的MAP均降低,而在拔气管导管时MAP均升高;在AHH前、AHH完毕即刻、术毕和拔管时G/E组的MAP较G组低.两组患者的HR在拔管时均较快,而且在拔管时G组较G/E组快(P<0.05).两组患者的CI和CVP在AHH完毕即刻、术毕和拔管时明显较AHH前高(P<0.05).SVR在AHH完毕即刻明显较AHH前降低(P<0.05),术毕又基本恢复;G/E组患者的SVR较G组低(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提高全髋置换术中老年患者行AHH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全身麻醉和腰麻在择期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岗  李华  张义长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09-13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腰麻对择期剖宫产手术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对247例择期剖宫产手术全麻和腰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n=135)和腰麻组(n=112),比较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的最低峰值、新生儿Apgar评分、麻黄素用量等指标。结果:平均动脉压的最低峰值腰麻组低于全麻组(P<0.05),麻黄素的应用比例及用量大于全麻组(P<0.01)。Apgar评分两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全身麻醉和腰麻均可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但对于非急诊剖宫产患者,宜首选椎管内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23例,在0.75%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醚全麻下行肝脏移植手术,术中严密监测各项生理参数及生化指标。结果:23例手术、麻醉效果均稳定可靠,术后无麻醉并发症。结论:细致、周密的监测,及时、合理的处理是肝脏移植手术麻醉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