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取4-6代细胞用于实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以不同浓度(0、0.01、0.1、1和10μmol/L)阿托伐他汀、10μmol/L阿托伐他汀+锌原卟啉Ⅸ(ZNPPⅨ)进行干预。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的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细胞HO-1 mRNA的表达。结果IGF-1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空白组比较,IGF-1组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1),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计数逐渐减少(P〈0.01),加入ZNPPⅨ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恢复。空白组和IGF-1组血管平滑肌细胞HO-1有少量表达,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增加,HO-1的表达增强,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组和IGF-1组比较,0.01μmol/L组HO-1增加不明显,0.1μmol/L组HO-1开始有较明显增加,10μmol/L组HO-1表达达高峰(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HO-1的表达。诱导HO-1表达是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组织蛋白酶s(Cat s)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用Il-1β刺激SD大鼠VSMC中Cat S表达,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用细胞免疫化学和RT—PCR法检测Cat S和NF—κB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β使大鼠VSMC中NF-κB和CatS表达明显增加(P〈0.01)。阿托伐他汀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1β所致的大鼠VSMC中CatS和NF-κB表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IL-1β引起的大鼠VSMC中CatS和NF-κB表达,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NF-κB使Cat S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在TGF-β1刺激下骨膜素(periost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等的关系;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上述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抑制periostin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取3~6代细胞用于实验。采用10 ng/mL TGF-β1刺激VSMC,并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0.1,1.0,10.0μmol/L)以及Rho激酶抑制剂Y-27632、甲羟戊酸(MVA)+10.0μmol/L阿托伐他汀干预,24 h后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VSMC中perios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Boyden趋化小室测试细胞迁移情况,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大鼠VSMC在TGF-β1刺激下periost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4.158±0.515 vs 0.385±0.031),且VSMC迁移数(25±4 vs 8±2)及增殖率(0.85±0.06 vs 0.32±0.03)明显增加,阿托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VSMC在TGF-β1诱导下的periostin表达及抑制VSMC的迁移率及增殖率;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明显降低大鼠VSMC在TGF-β1诱导下的periostin表达(2.082±0.245);加入MVA后,阿托伐他汀对TGF-β1促进大鼠VSMC中periostin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3.838±0.326)。结论:Periostin可促进大鼠VSMC的迁移和增殖,阿托伐他汀可能是通过抑制MVA等类异戊二烯的生成,阻断Rho/Rho激酶信号通路,进而抑制TGF-β1诱导的VSMC中periost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血脂康对培养的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调脂中经血脂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家兔主动脉VSM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血脂康共同孵育24h,分别采用细胞计数及^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实验观察血脂康对VSMC增殖及MDA合成的影响。结果:血脂康明显抑制VSMC增殖(P<0.05)和DNA合成(P<0.01)。结论:血脂康既具有降低血脂作用,又可能通过抑制VSMC增殖而防止动脉粥样硬病变恶化及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和三七总皂苷(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TSPN)含药血浆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的影响。 方法:采用血浆药理学方法及PDGF-BB诱导VSMC增殖模型。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空白血浆对VSMC生长的影响和含药血浆对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确定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和三七总皂苷用药浓度。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补阳还五汤及有效组分和TSPN、阿托伐他汀对VSMC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PDGF-BB剌激后,VSMC增殖活性显著增强,G0/G1期细胞数减少,G2/M期和S期细胞数增多。与PDGF-BB剌激组比较,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TSPN、阿托伐他汀等含药血浆均可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增加G0/G1期细胞数,减少G2/M期和S期细胞数。 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和TSPN均可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生物碱和苷可能为补阳还五汤中抗VSMC增殖的主要药效物质,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具有与阿托伐他汀、TSPN相似的抗VSMC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矿化成骨的影响。方法分别将10^-8、10^-7、10^-6mol/L的阿托伐他汀和空白药物加入传代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和钙结节染色,比较药物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10^-7mol/L组和10^-6mol/L组较明显(均P〈0.05)。阿托伐他汀可以提高骨髓基质细胞ALP活性,培养10~22d,10^-7mol/L组和10^-6mol/L组ALP活性高于对照组和10^-8mol/L组(均P〈0.05)。矿化成骨染色显示在培养26d后,10^-6mol/L组染色明显深于其它各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的分化,抑制了细胞增殖,促进骨结节钙化。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与辛代他汀调脂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临床调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高脂血症患随机分成两组。A组:阿托代他汀10mg/d;B组:辛代他汀10mg/d。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化验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谷丙转氨酶(SGPT),肌酸激酶(CK)。结果: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P<0.05),LDL-C水平(P<0.01),阿托伐他汀降LDL-C作用强于辛伐他汀(P<0.05),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TG水平(P<0.05)辛伐他汀8周后降TG水平达到显差异(P<0.05),阿托代他汀降TG作用明显强于辛伐他汀(P<0.05),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P<0.05),但两组间比较未达到显差别(P>0.05)。两药均有良好安全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TC,LDL-C,TG水平,阿托伐他汀将LDL-C,TG作用优于辛伐他汀,两药均能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依赖的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为模型,实验分为三组:(1)AngⅡ组,(2)CsA AngⅡ组,(3)对照组。检测细胞增殖活度(MTT法),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免疫组化定量技术),细胞数目(直接计数法)的变化。结果:AngⅡ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度(吸光度表示),PCNA表达水平(光密度值表示)和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CsA+AngⅡ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度,PCNA表达水平和细胞数目较AngⅡ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环孢素A可显著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抑制CaN活性,阻断CaN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TPN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大鼠VSMC,观察含药血浆对VSMC增殖的影响,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剌激VSMC后,VSMC PCNA、VSM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蛋白表达下调。阿托伐他汀含药血浆和TPNS含药血浆均可抑制PDGF诱导的VSMC PCNA、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增强及P21蛋白表达下调。TPNS与阿托伐他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剌激VSMC后,可促进细胞周期转化,细胞增殖加快。阿托伐他汀、TPNS可抑制PDGF诱导的VSMC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了细胞周期相关调节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了VSMC细胞周期转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10.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血管内膜增生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大鼠球囊导管致血管内膜损伤后血管再狭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NS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以球囊导管损伤主动脉内膜后第2天起灌胃给药,连续14d,末次给药后次日(术后第16天)取胸主动脉损伤段,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损伤血管内膜cyclin D1、cyclin E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增生内膜中cyclinD1、cyclinE表达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NS组cyclinD1和cyclinE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cyclin D1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主动脉内膜剥脱后第16天出现因血管内膜增生引起的血管狭窄,增生内膜中cyclinD1、cyclinE表达均增强,提示其内膜增生主要是由于VSMC增殖所致。PNS可抑制内膜损伤后的血管狭窄。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抑制VSMC过度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实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阿托伐他汀(3Ixmol/L)组(A3组)、雷帕霉素50nmol/L组(R50组)、雷帕霉素100nmol/L组(R100组)、联用组(阿托伐他汀加雷帕霉素100nmol/L)。实验各组细胞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h后,加入三丁过氧化氢(t-BHP)刺激诱导氧化应激损伤,24h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MSO组细胞SOD活力、MDA含量及β—Gal染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细胞增殖率降低(P〈0.01)。各药物干预组细胞SOD活力、MDA含量、β—Gal染色率和细胞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3组和R50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00组与A3组和R50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用组细胞SOD活力较其余各组明显升高(P〈0.01),而MDA含量、β—Gal染色率和细胞增殖率较其余各组则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无表达。结论在氧化应激状态下,阿托伐他汀及雷帕霉素均具有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氧化损伤的作用,从而维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正常功能并能延缓其衰老,两药联用的效果优于两药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抑制剂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的作用机制。方法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 6组处理。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 6、IL 8水平。结果 :oxLDL(5 0 μg/ml)对TNFα、IL 6、IL 8分泌水平的增加于刺激后 1h即增至 1 2~ 1 4倍 (分别P >0 0 5 ,P <0 0 1,P <0 0 1) ,8h达 6 4~ 8 5倍 ,2 4h仍高达 1 2 6~ 5 0 5倍 (均P <0 0 1)。阿托伐他汀可完全逆转oxLDL的上述促细胞因子分泌作用。阿托伐他汀在浓度为 0 0 5~ 1μmol/L范围内 ,使各因子水平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均P <0 0 5 ) ,此作用可被MVA阻止。 结论 :oxLDL可促进兔VSMC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 6和IL 8,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基础及oxLDL刺激的细胞因子分泌对VSMC生物学功能发挥较全面调控效用。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寰  贾国良  张荣庆  陶惠人  吕荣  王军 《医学争鸣》2005,26(15):1374-137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体外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分为正常组(常规细胞培养液)、钙化组(加入10 mmol/L β-磷酸甘油,0.1μmol/L胰岛素及50 μg/L维生素C钙化培养基)和阿托伐他汀组(按终浓度加入10μmol/L阿托伐他汀,作用24 h后,再加入钙化培养基诱导细胞钙化),连续培养14 d.茜素红S染色观察钙结节计数并测定细胞钙沉积含量.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F)测量细胞增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钙结节计数为(4.3±1.9)%,较钙化组(7.4±3.8)%明显减少,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同时阿托伐他汀组细胞钙沉积含量为(0.163±0.053)mmol/g,较钙化组(5.745±0.021)mmol/g明显减少,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MTT检测钙化组细胞增殖为0.136±0.048,较正常组0.045±0.020明显增加(P<0.01);阿托伐他汀组细胞增殖为0.038±0.010,较钙化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钙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Cyr61的作用.方法 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将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ngⅡ组将1μmol/L AngⅡ加入平滑肌细胞培养基,共培养180 min;阿托伐他汀组在AngⅡ刺激细胞前1h加入10 μmol/L阿托伐他汀到培养基中.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各时点Cyr6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AngⅡ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上调增殖的平滑肌细胞Cyr61mRNA和蛋白表达,阿托伐他汀组与AngⅡ组相比抑制AngⅡ刺激的Cyr61蛋白表达,尤其在30 min时点更加明显(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抑制增殖的平滑肌细胞Cyr61的表达,为阿托伐他汀降脂外的抗动脉硬化作用增加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培养SD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分组给药,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进程;RT—PCR检测MMP-2mRNA的水平。结果罗格列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VSMC的增殖;降低PCNA的表达(P〈0.05),明显降低细胞的S期数目百分比(P〈0.01),增加G0/G1期数目百分比(P〈0.01);明显降低MMP-2mRNA(P〈0.01)的表达。结论从细胞分子水平说明罗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PCNA的表达,阻止细胞进入S期,减少有丝分裂来发挥对高糖诱导的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MMP-2在罗格列酮改善血管重构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电镜、原位杂交及Northern blot杂交方法,观察了 1- (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及对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影响。结果发现:DDPH在降低SHR血压 的同时,能减少VSMC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3H-TdR参入量(P<0.01),并能逆转c-fos、c-myc、c-sis 原癌基因mRNA表达增强(P<0.05或<0.01)以及P53抑癌基因mRNA表达减弱(P<0.05)。表明: DDPH能抑制SHR的VSMC增殖,与癌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颈动脉斑块及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6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mg/d,总疗程6周到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肝,肾功能及行颈动脉多普勒检查,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周到6个月后,TC,LDL-C,TG降低(TG,P<0.01,TG,LDL-C,P<0.05),HDL-C升高(P<0.05),颈动脉内径有所扩大(P<0.05),颈动脉斑块缩小(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确切,并有减少,颈动脉斑块的作用,从而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0(rhIL-1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并分别接受不同浓度rh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刺激,采用MTS/PES法确定VSMC的增殖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和PDGF-BB均对VSMC增殖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单独应用rhIL-1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没有影响。在TNF-α和PDGF-BB分别刺激下,rhIL-10均可抑制VSMC的生长(P<0.05)。结论:rhIL-10可抑制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诱导的VSMC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PDGF-α)受体水平阻断对肺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分别施加小、中、大剂量的受体结构域切除的PDGF-α受体腺病毒重组体Ad5CMV-PaRtr(ACP),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细胞不同时相的增殖曲线;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观察不同干预条件下VSMC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中、大浓度ACP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中、大剂量ACP干预后,VSMC生长明显受抑,波峰减弱或消失,第7-9天生长曲线才呈现上升趋势。在中浓度的ACP作用下,加入PDGF-BB不能促进VSMC的增殖。ACP干预前后,VSMC增殖周期中各期细胞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以G0+G1期细胞增多,S+G2+M期细胞减少为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的G0+G1期细胞均有显著升高(P<0.05)。小剂量与中剂量、中剂量与大剂量间G0+G1期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P作为细胞增殖抑制剂,能在中、大剂量下明显抑制VSMC的增殖,可使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且与ACP有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胰岛素水平对血管平滑肌细胞NO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检测高胰岛素(HI)对VSMC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I加或不加PKC抑制剂-H7对脂多糖(LPS)+γ-干扰素(γ-IFN)诱导NO生成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 表达的影响。结果:HI预处理的VSMC,膜PKC活性明显高于对照(P<0.05),LPS+γ-IFN诱导NO生成显著低于对照(P<0.01),加H7培育,NO的生成量较HI处理组明显提高,但低于对照(P<0.01)。免疫印迹示HI处理的VSMC,iNOS表达下降,提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激活VSMC膜PKC,部分抑制iNOS表达,减少NO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