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泪囊炎是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在目前看来治疗慢性泪囊炎比较好的方法是泪囊鼻腔吻合术。因为这个手术成功了,病人既不流泪,更重要的是挖掉了藏在健眼旁的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86年起使用改进的骨孔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78例86眼,取得满意疗效,成功率为98.8%。手术方法:体位与消毒铺巾同原术式,改进术式的要求为骨孔的大小及其前后上下径均为7~8mm即可,关键步骤在于骨孔的前缘一定要咬切至与鼻粘膜处于同一平面上,上下缘各咬4mm,后缘一般不用咬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情况、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在基层医院进行手术2例作了详细的介绍。此手术要求条件不高,基层医院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6例,术前泪囊碘油造影,鼻腔检查和治疗,术后药物治疗,泪道冲洗、拔管,及鼻腔处理.结果:术后治愈率86.5%,好转率13.5%,手术有效率达100%.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术前慎重选择病例,术后综合治疗与处理是泪囊鼻腔造孔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小泪囊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对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术前经泪道冲洗和造影检查证实泪囊体积小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7例53眼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47例53眼术后泪道畅通,治愈率100%。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术式,小泪囊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慢性泪囊炎是农村常见眼病,泪囊鼻腔吻合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造骨孔方便,我们自制一种骨孔扩大器,在临床上使用极为方便。加工方法:取2根长约15cm镍焊条,“A”条一端加工成“L”形,另一端加工成“P”形。“B”条一端加工成  相似文献   

7.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0年始,与耳鼻喉科合作,采用经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于造孔口,治疗慢性泪囊炎30例32眼,经随访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2001年2月~2003年1月对39例41眼患者施行了鼻内窥镜(带监视器)下泪囊鼻腔造孔、丝裂霉素C冲洗、联合植管术,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1月至12月间施行该术式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随访短者3月,长者15月,7.2月,治愈23例,占92.0%,好转民2例,占8.0%,结论:该手术方式易操作,创伤小,不能影响面部美观,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和分析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的效果。方法在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简化,不切断内眦韧带,鼻黏膜作一“U”形瓣,泪囊亦作宽大的前叶瓣,两瓣连续缝合,后叶不加处理。结果本组58例60眼,术后观察随访2月~1年,60眼均获得满意效果,患者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成功率100%。结论改良手术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和操作,手术成功率高,较为实用,便于普及。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80年1月起用改进方法,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215例233眼。其中男性44例,女性171例;年令最小14岁,最大70岁,26~45岁153例,约为总数的3/4;工人农民合占1/2强。病程最短2月,最长20年,1~5年的病例为较最多,约占3/4。手术的主要改进是造骨孔的方法和引流管的使用。充分暴露泪囊窝内侧壁筛窦纸状板骨后,用小骨膜剥离器将泪囊窝泪骨后方筛窦纸状板骨桶破,约3mm直径,稍大于咬骨钳头,筛窦咬骨钳由此处开始咬骨窗,扩大骨孔,如果筛窦前移,可将前移的筛泡一并咬去,造成一个包括前泪嵴在内的边缘光滑、呈椭圆形的骨窗(在鼻内相当于鼻丘部),上下径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开窗引流)术中更好处理瘘孔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123例(147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于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瘘(开窗引流)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凿骨孔,瘘口使用生物凝胶黏合等方法,术后综合治疗并随访3~6月.结果 治愈128只眼(87.07%),好转12只眼(8.16%),无效7只眼(4.76%).总有效率为95.20%.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开窗引流)术中,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可很好地造瘘,防止瘘口肉芽,形成瘢痕挛缩,狭窄和闭锁.  相似文献   

13.
泪囊鼻腔吻合术不同造骨孔方法对比分析安徽省宿州市眼病防治所张敏,张道民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泪洒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方法.lop年Toty创造泪观鼻腔吻合术至今已过去近一个世纪,目前该项手术还仅局限在城市医院施行,主要原因是术中作骨孔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及优点,方法:改进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的置管,根据所造骨孔的大小,粗端以14号或15号硅胶导尿管的头部制成,细端以0.5mm的泪道硅胶管穿入导尿管,制成泪道插管。结果:8例术后随访1-2年,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鼻腔内造口呈凹陷卵圆状,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可避免皮肤面手术瘢痕,对于外伤后泪道阻塞合并鼻腔及鼻窦病变者,可起到减少手术数的目的:泪总管上段完好,但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失败者可简化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泪道置管的改进对提高手术的成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鼻腔内窥镜泪囊造孔术治疗急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泪囊炎是泪道疾病中的急症,病人以泪囊区的皮肤红、肿、热、痛为主要体征,发病急,常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等症状.目前尚无急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可鉴,我院自2004年7月~2004年10月收治5例急性泪囊炎,均在控制炎症、体温后行鼻腔内窥镜泪囊造孔术.术后患者剧痛解除,炎症无扩散,溢脓、溢泪消失,对患者面部仪容无损害,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 1996年 1月~ 1998年 2月在我院就诊病人 32例 33眼 ,男 14例 14眼 ,女 18例 19眼 ,年龄 19~ 6 8岁。其中慢性卡他性泪囊炎 18眼 ,慢性化脓性泪囊炎 11眼 ,粘液性囊肿 1眼 ,泪囊漏 1眼 ,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 3眼。伴重度鼻中隔偏曲 2例 ,下鼻甲肥大 5例 ,萎缩性鼻炎 2例。手术方法 :应用国产好克公司生产的内窥镜 ,接于进口腹腔镜视频显示系统上。术中操作以 0度镜和 30度镜为主。进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麻醉后 ,对以中鼻甲前端附着处钩突为后界的鼻粘膜行浸润麻醉 ,再以镰状刀呈弧形切开鼻粘膜 1.5 cm,深达骨膜 ,并予以分离切除 ,即可暴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利用Ho-YAG激光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粘连复发的效果.方法对12例(13只眼)泪囊鼻腔吻合术粘连复发患者进行Ho-YAG激光治疗,观察6月~3年的治疗效果.结果有10例(11只眼)泪溢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治愈率为84.6%,1例(1只眼)泪溢减轻,泪道冲洗狭窄,有效率为7.7%,1例(1只眼)泪溢未减轻,泪道冲洗阻塞,无效率为7.7%.结论经鼻腔Ho-YAG激光造孔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粘连复发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8.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之一,手术治疗方法甚多,但各有利弊。我科于1972年2月至1983年12月采用单纯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114例(128眼),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单纯泪囊鼻腔造孔术,共114例(128眼)。男36例(36眼):女78例(92眼)。发病时间最长11年,最短7个月。年龄最大者59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8岁。术后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口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01/2016-06住院治疗的30例3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激光泪囊鼻腔造口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并留置硅胶引流管,术后常规6wk拔管,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随访6~15mo。慢性泪囊炎30例32眼中,治愈28眼(88%),好转3眼(9%),无效1眼(3%),总有效率97%。

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激光造口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代维芳 《眼科研究》1998,16(3):222-224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改良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设试验组30例、对照组12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对照组248例,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试验组治愈率83.33%;对照组1治愈率55%;对照组2治愈率52.08%。试验组与对照组1疗效比较有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2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改良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治愈率高、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