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西藏地区8所驻不同海拔高度医院收治的22334例高原病病例的调查分析和对3000余名(1990~1991年)乘机进藏人员的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系统观察,提出高原病的命名是:指进入或居住在高原(≥3000m)的人群因受低压缺氧为主要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疾病;并建议将其分为八型,即:①急性高原反应;②高原肺水肿;③高原性脑病;④高原高血压;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⑥高原性心脏病;⑦高原适应衰退;⑧慢性高原病混合型(即Monge氏病)。  相似文献   

2.
急性高原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自1995年~2006年,对进入高原的部队官兵及家属、民工等4 000多人的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通过分析发病原因,积极进行治疗,掌握了急性高原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原则。1高原病的分类高原病一般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3.
高原病是指高原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人群,受低大气压和低氧分压的影响,引起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症。高原病分为高原反应(急、慢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即高原昏迷)、高原血压异常(高原高血压、高原低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等。高原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体型均有明显的关系。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男性比女性、体型肥胖高大者比体型瘦弱矮小者易患高原病,且病情较重。究其原因在于:年龄越小,各器官的功能越旺盛,机体的代偿能力越强;女性的内分泌较旺盛,雌激素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高原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大量人员从平原快速进入高原,高原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低氧,可以引起机体的一系列代偿反应,大多数人都可以对高原环境较好的习服,能够在高原地区正常地工作生活和学习。一旦机体对高原环境习服不良,则容易导致高原病的发生。其中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慢性高原病包括: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等。  相似文献   

5.
部队高原病防治系列讲座(4) 急性高原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其常发生于进入高原后的6~96h,吸氧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常需要脱离低氧环境2~3天后才能恢复,因此有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是低氧引起的超时反应[1]。急性高原病的发生过程及其演变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的3种类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其中液体潴留、液体转移(主要是肺和脑)、睡眠时低氧血症加重、低氧通气反应降低和心功能不全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反应也称急性轻型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后,由于对环境的习服适应机制尚未建立而发生的一系列急性低氧应激反应。初上高原1~3天,甚至数小时后就可能出现缺氧症状,多数人能够耐受,5~10天可逐渐缓解。1.1发病诱因高原低氧、低气压是发病的根本原因,但诸多诱发因素也不可忽视,常见因素包括寒冷、感冒、睡眠不足、晕车、精神紧张及劳累等。急速进入高原者发病率高,症状较重,缓慢进入高原者反应较轻。另外,发病还与进入季节有一定关系,往往夏季轻、冬季重。患有慢性疾病或肥胖者更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且症状较重,持续时...  相似文献   

6.
急性高原病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日)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高原高寒、低压、缺氧环境所引起的急性高原病严重影响进驻高原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和慢性高原反应的相互关系,作者回顾了按1982年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拟定试行稿的诊断标准诊断的高原心脏病27例,慢性高原反应45例。高原心脏病组Hct为0.652±0.14L/L,Hct≥0.65L儿者56.5L/L,慢性高原反应Hct为0.595±0.1L/L,Hct≥0.65L/L者37.1L/L。Hct≥0.65L/L者亦可诊断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慢性高原反应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间存在互相诊断性覆盖情况。据此,作者建议慢性高山病分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慢性高原反应和混合型慢性高山病,并提出各自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总结玉树地震中发生急性高原病的治疗体会,提醒大家重视急性高原病,了解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在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后收治的抗震救灾人员中急性高原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结并分析。结果:收住的26例急性高原病患者:8例为急性肺水肿;3例急性肺水肿合并脑水肿;1例为短期内再返高原再次发生急性肺水肿;其余患者均为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轻症高原病)。经积极抢救治疗均痊愈出院,进一步转往低海拔地区。结论:急性高原病应早诊断、早治疗,在高海拔地区早期有效的氧疗作为治疗基础,并给予一般对症后积极转往低海拔地区,及时救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会议诊断标准,治疗以吸氧、低转、糖皮质激素、脱水、利尿和病人卧床休息为主。结果:162例急性高原反应经就地休息、吸氧等治疗很快得到缓解;10例高原肺水肿和1例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经下转至海拔3700m治疗后痊愈;1例高原脑水肿下送至平原治疗痊愈;1例高原脑水肿在下送途中死亡。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劳累易诱发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吸氧、利尿、脱水、降低肺动脉压力等治疗措施有效,高原脑水肿是治疗的难点,死亡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0.
方颖  刘玉江 《西南军医》2006,8(6):126-127
急性高原病是指初入高原时机体对急性缺氧不适应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和症候群,以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昏迷多见。小儿因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各个器官组织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机体代偿能力弱,发病率高,而高原作为特殊环境,由于环境寒冷、干燥和缺氧,小儿机体内各个器官及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了解高原环境和急性高原病的特点对急性高原病患儿开展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十分必要。我院驻地海拔3700米,2002年-2005年收治小儿急性高原病128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住院高原病患者的预后。方法以医院(海拔3658m)40年间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9118例住院病历为样本,随访1~15年,样本中以高原病首次住院为病例组,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对照组。随访两组高原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对照组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总体发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增加且呈正相关(r急=08259,P<001,r总=06815,P<005);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减低,且呈负相关(r急1~7=08993,P<001;r慢1~9=09068,P<0001)。(2)病例组总体高原病逐年发病率在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R=1129。(3)各型高原病发病率在急性高原病组和慢性高原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高原病组以急性轻型高原病和高原肺水肿发病率最高,达1712%和2766%,RR=759;慢性高原病组以急性轻型高原病和Monges病发病率最高,达1284%和1119%,RR=531。结论高原病患者再发生高原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不适宜长期滞留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12.
自主神经系统又称内脏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笔者综述了高原低压低氧时自主神经与急性高原反应(AMS)、慢性高山病(CMS)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高原低氧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慢性高原病     
张西洲 《人民军医》2008,51(11):706-707
我国将慢性高原病分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和高原衰退症等4个亚型,国外则将高原红细胞增多和高原慢性低氧所致的循环、呼吸、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统称为慢性高山病或蒙赫病(Monge病)。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地处海拔 36 5 8m的成都军区拉萨总医院 4 0年间 (1 95 6年 1月— 1 995年 1 2月 )收治的符合①移居高原一年以上者 ;②非藏族 ;③有二次或二次以上的住院记录者 ;④二次住院间隔时间不少于 6个月标准的 1 80 90例住院病历为样本 ,随访 (1~ 1 5 )年不等。分为两组 ,病例组为慢性高原病住院者 ,对照组为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观察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表明 :①对照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增加 ,病例组无此现象。急性高原病逐年发病率与累计发病率 ,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  相似文献   

15.
高原军事医学地理与卫生保健是预选卫生士官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紧密结合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系统探讨了高原环境因素对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影响的特点、规律和机制,探讨了常见急性、慢性高原特发病的防治原则,是军事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自2012年为学兵开设高原军事医学地理与卫生保健课程,本文随机选择了2012—2013学年在本校预选卫生士官教学班的学兵145人,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兵对高原军事医学地理与卫生保健教学的需求和实施情况,逐步探索并建立了以高原自然人文地理特点,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防治,慢性高原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衰退症)的防治,高原病的预防,高原常见自然灾害救援与藏医药等内容的高原军事医学地理与卫生保健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预后与慢性高原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患者的预后的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对地处海拔3658m医院40年间(1955年12月-1995年12月)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8090例住院病例为样本,随访(1-15)年不等,样本中初入高原且以急性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病例组,而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在观察期间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两组慢性高原病患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降低,在第(1-4)年和10年以上观察年度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RR=3.726,AR=73.16%,PAR=9.42%;(2)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并且居急性高原病之最,RR=5.29,AR=81.11%,PAR=13.7%;高原肺水肿与高原脑水肿组的慢性高压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是源于高原心脏病发病率高造成;(3)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均高于高原肺水肿组(P<0.05-0.005)。结论:急性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有关联,初入高原的急性高原病患者发生高原心脏病风险显著增加,在急性高原病类型中急性轻型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7.
①无论在急性高山病或在高原脑水肿病人中,都伴有颅内压的升高,但以轻度到中度高山病的发病机理来讲,颅内压增高份何角色仍不清楚;②通过对24例健康受试者(迅速升至5200m)鼓膜受力位移评估,间接地测定了颅内压的变化;③在3440m时.颅内压的升高与急性缺氧有关,但在这些受试者中,无论有无急性高山病症状,其顿内压力间无差异;④虽然颅内压升高与急性缺氧有短暂的联系,但并非轻度或中度高山病的一个特征。高原颅内高压与急性高山病@陈秋红  相似文献   

18.
张西洲 《人民军医》2008,51(7):428-429
美军高原病防治研究已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包括阐明妇女月经周期对高原作业效率和发生高山病的影响,研制高山病防治药物、制定高原习服方案,以及确定高原部队作战时能量的消耗和补给量等。研究还表明,预习服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方法之一,保证足够的习服时间和在高原进行体力锻炼是预防高原病和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低氧反应和屏气反应在急性高原反应预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庆愿 ,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 0 0 4 ,2 0 (2 ) :14 2~ 14 4 )  高原环境对人体有较大的影响。平原人进入高原后 ,部分人群会出现包括头痛、呕吐、心慌、食欲减退等一系列临床征候群 ,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AMS) ,严重者还会发生高原脑水肿和高原肺水肿等恶性高原病 ,从而威胁进入高原人群的生命安全。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若能在进入高原前 ,对进入高原后高原病的发病情况作出预测 ,将是十分有益的。为此作者对进藏人员进行了低氧实验 ,并对所观测指标与进入高原后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评分进行了相关分析。屏气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也…  相似文献   

20.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在急性高原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西藏军区总医院高山病研究中心牟信兵综述曹祯吾校急性高原病是指急速进入高原环境后,机体因受以低压缺氧为主要致病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各种临床症候群。目前国内外高原病分型未臻一致,我国将急性高原病分为:急性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