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DF)与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CF)对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手术治疗并成功随访的33例相邻两节段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8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B组,15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钛网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变化、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2个月。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天数略少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天、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JOA评分、融合节段高度及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JOA评分及颈椎曲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节段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术后1年随访均达到骨性融合的标准。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比,AccF视野清楚、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在维持融合节段高度方面比AcDF差,存在钛网下沉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Cobb角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73例患者手术效果总优良率为95.89%(70/73);手术时间为96~157 min,平均(112.8±24.3)min;术中出血量为118~429 ml,平均(246.9±43.4)ml;住院时间为9~14 d,平均(11.8±2.1)d。术后JOA评分、Cobb角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呼吸困难、切口感染、声音嘶哑、喉返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出血量少,Cobb角得到改善,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ACCF)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器融合术(ACD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行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CCF组34例,ACDF组29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椎体高度、融合节段稳定性及融合率.结果 与ACCF组比较,ACDF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高度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2组间住院时间、JOA评分、融合节段稳定性及末次随访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加钛网、ACDF加融合器均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ACDF加融合器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高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后肢体功能及全身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动。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前路杂交式减压法治疗多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疗效。方法分析27例采用杂交式(椎体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法治疗并获随访的多节段受累的CS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X线片及MRI评估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植骨融合率,生理弧度情况、根据m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患者经13~60个月随访,平均为52个月。结果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8%,植骨融合率在12周、24周分别为81.5%和100%。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3.3%。生理弧度的情况:手术前Cobb角为10.04°(-5~22°),手术后Cobb角为17.0°(0~23°),最后随访时Cobb角为15.41°(0~23°)。手术前与手术后即刻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是手术后与最后随访时差异无显著性(P=0.361)。结论颈前路杂交式减压法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63例因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ACCF组31例,ACDF组32例.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T1椎体倾斜角(T1 Slope)、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植入物下沉、融合率、头尾端邻近节段骨化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痛、上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 随访时间为12~40个月.ACCF组出血量显著高于ACDF组(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T1椎体倾斜角、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均获得100%融合率,植入物下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ACCF组影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2组各影像学参数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两种颈椎前路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ACDF在出血量及改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等方面优于ACCF.两种颈椎前路术后影像学指标与临床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4例颈椎病患者,累及椎间隙2个21例,3个3例。均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移植,并用颈前路纯钛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对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2.5个月。术后6个月内植骨融合率100%,无椎间高度再丢失,颈椎生理弧度维持良好;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按Odom标准评定,优15例,良6例,可3例。手术优良率为87.5%。结论:因减压彻底,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的手术效果好。植骨钢板内固定后,保证了颈椎术后的即时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因此,本术式在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环锯减压与椎体次全切除治疗颈椎病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2年长征医院采用环锯法颈前路减压植骨与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颈椎病共100例,对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并随访神经功能的改善率。结果:环锯法平均手术时间62 min,平均出血110 ml,椎体次全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96 min,平均出血220 ml,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环锯法手术并发症为12%,椎体次全切除术是2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环锯法术后3、12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83.4%,79.4%,椎体次全切除术后3、12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91.2%,87.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环锯法是安全、可靠的,椎体次全切除术的手术疗效更佳,椎体次全切除术亦存在钛网下沉、钢板松动和临近节段退变等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28例,累及3个椎闻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 3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4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8例咽痛,3例螺钉松动.32例随访平均18个月,植骨于术后3~7个月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艮好.JOA评分平均提高7.8分,手术有效率为91.7%,优良率为76.0%.结论 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实现彻底减压,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并不少见,从手术的角度说,以往环锯法减压,单纯椎间盘切除及单纯开槽减压在维持减压节段椎节的高度和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远期随访效果不理想。自2001~2004年,我们采用颈前路突出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固定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6例,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带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胫骨骨折手术病例,按术式不同分为带锁髓内钉组(86例)和匹配钢板内固定组(86例),根据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按Gohner-Wruh评分标准,对两组疗效及其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带锁髓内钉组骨痂出现时间、愈合时间显著缩短,优良率显著提高,软组织感染、皮肤坏死、延迟愈合、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显著降低.结论 带锁髓内钉适用一些类型的胫骨骨折,优势明显.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medullary locking nails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steel plate on the tibial fracture and its experienc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eventy-two cases of fractures of tibia treated with plate fixa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ime of callus formation, time of fracture union and complications were performed.Results Time of callus occurrence of the group of locked intramedullary nail and time of fracture concrescence shortened significantly, with lowest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ng diseased.Conclusions Intermedullary locking nail should be recommended to treated tibial fracture, for the advantages of easy reduction,minimal invasion and rapid recove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54例。分为A组(26例)和B组(28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9个月至2年(平均15个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平均切口长度9.3cm,平均住院时间17.1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6.7周,术后深部感染1例,局部皮肤坏死2例,关节僵硬2例,畸形愈合1例;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组平均切口长度4.22cm,平均住院时间12.5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2周,术后均无深部感染、皮肤坏死、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2.58h,、B组平均手术时间2.23h,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年A组与B组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3.1%和92.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杨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26-452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和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组)两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内固定组Dienst功能评分优良者34例,总优良率为89.5%(34/38);外固定组评分优良者23例,总优良率为67.6%(23/34),2组Dienst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手术满意率大体相当(p〉0.05)。结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各有利弊,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以及要求,以达到治疗疾病和患者满意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4.
赵美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891-89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髋臼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3例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折复位按M 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10例。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26.5个月),疗效评价按照D'Aubigne-Postel经M atta改良的标准: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1.1%.结论髋臼骨折手术入路应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基底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A组)48例,全髋关节置换(B组)46例。平均随访时间36.5个月(20个月~ 61个月),对比分析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下地活动时间、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低于B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A组明显低于B组;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A组大于B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2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为治疗股骨颈基底型骨折的有效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法。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加上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存在问题。方法:1996年1月~2005年12月,对78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前行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等抗结核治疗,平均2~4周,术后继续常规抗结核治疗2年左右。结果:随访70例,随访时间24~38个月,优38例,良25例,一般7例。椎体间植骨3~6个月融合,平均4个月。30例合并截瘫患者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0例,C级11例,D级4例,E级0例,术后:A级3例,B级3例,C级2例,D级11例,E级11例,术前脊柱后凸(38.80±3.50)°,术后(12.30±2.40)°,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又能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临床新医学 CHINESE JOURNAL OF NEW CLINICAL MEDICINE 2012 Vol.5 No.2 P.141-143 目的 比较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和尺骨鹰嘴解剖钢板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 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6-01~2010-09收治的75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钢板组(n=40)和张力带组(n=35),钢板组接受尺骨鹰嘴解剖钢板并加压螺钉治疗,张力带组接受普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手术治疗,以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估两种方法 的疗效.结果 钢板组优秀25例,良好7例,优良率为80.0%;张力带组优秀20例,良好9例,优良率为82.9%.两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P=0.417).结论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和尺骨鹰嘴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比较分析1999年9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21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单纯牵引治疗的37例中20例(54.1%)复位愈合良好,19例(51.4%)功能恢复良好;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1例中19例(90.5%)复位愈合良好,17例(81.0%)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2组35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36例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弧度D值。结果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6.11%,高于对照1组的71.43%和对照2组的74.28%,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5,P〈0.05),两对照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颈椎D值对照1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2组术后即刻与随访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术后3例有不同程度咽痛,对照2组2例,观察组2例,均3~5d后缓解;t组无一例椎动脉损伤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行颈椎后路手术者术后颈椎弧度部分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