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于1987年问世,当前已成为调脂药物中最有效的一类药物,它可与HMG CoA竞争而与酶的活性部分结合,从而阻碍HMG CoA还原酶的作用,使胆固醇的合成受抑制,血胆固醇水平降低,又可刺激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受体合成增加,从而降低血清LDL含量。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总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该类药物作为新一代调脂药的代表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新的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PTCA/CABG术后患者,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危险,他汀类药物还可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抑制平滑肌增殖。近年来,围绕他汀类药物进行的多项试验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莲  沈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0):117-120
目的: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已为人们熟知,近几年,其降脂外作用备受关注。总结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分析并探讨其非降脂作用机制,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4—12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文章。检索词“statin,non—lipid effects”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4-12相关文章,限定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的机制及其应用。②对其中某一作用的实验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及重复性综述。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章58篇,排除36篇,22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4篇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的实验研究,3篇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机制及应用的分析。 资料综合: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心理健康、骨质疏松、脑卒中、神经炎症性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老年斑。这些非降脂作用与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与药理学机制密切相关。 结论: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很多非降脂作用,其非降脂作用应用于临床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减少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最有效的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已为人们熟知,近几年,其降脂外作用备受关注。总结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分析并探讨其非降脂作用机制,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4-12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文章。检索词“statin,non-lipideffects”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4-12相关文章,限定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的机制及其应用。②对其中某一作用的实验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及重复性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章58篇,排除36篇,22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4篇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的实验研究,3篇关于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机制及应用的分析。资料综合:他汀类药物非降制作用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心理健康、骨质疏松、脑卒中、神经炎症性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老年斑。这些非降脂作用与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与药理学机制密切相关。结论: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很多非降脂作用,其非降脂作用应用于临床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是公认的高效降脂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TC)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5种,在相同剂量下,其调脂强度依次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可使血管松弛,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的发现,开辟了治疗高脂血症的新纪元。随着广泛的应用研究,降脂之外的新应用相继报道。笔参阅相关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阻断了HMG-CoA转变为甲羟戊酸(MVA)即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限速步骤,从而降低了血浆中总胆醇(TC)水平,并增加肝脏LDL受体的表达,由此降低了血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从而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其降脂作用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新近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以外的多效性作用,如:抗炎作用、免疫调节、抗氧化、抗凝血、稳定血管内皮等,此外,尚有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调血脂药他汀类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高脂血症,还可减少高脂血症病人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其降血脂作用机制是竞争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HAG-COA还原酶,可减少肝脏的胆固醇生物合成,明显降低LDL水平,进而改善血清脂质。目前新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1.
龙胜勇  葛茂星  李武全 《新医学》2009,40(10):698-700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脓毒症动物模型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它同时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加NO的生物活性及减少血管炎症的氧化应激反应等作用,已成为近年脓毒症研究的热点。该文就他汀类药物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王江 《临床医学》2010,30(1):110-111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药理研究中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而且还具有抗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包括:增加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菊英  唐敏  藏雷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30-4131
参考国内外献对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和上市品种的临床应用评价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了解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问世和发展,为降低血清胆固醇寻找到了一类新型药物,它开展了抗高脂血症的新途径.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中国是个重灾区[1]。2型糖尿病常合并血脂异常,主要特点为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而冠心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最近20年中,他汀类药物在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风险中的关键地位被逐渐确立,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在于降低LDL-C水平以及非降脂依赖性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15.
流行病学显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改变,老龄化人口增多,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增加,尤其是脂质代谢紊乱,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的发病率、死亡率正在持续升高。近10多年来,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的一系列大型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唯一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降脂药物,能降低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再狭窄和复发率。现就近年来有关他汀类药物的作用研究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慢性心血管疾病,累及全身动脉系统,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颈动脉、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等血管,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等。虽然目前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大量的科学研究已反复证明,血浆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升高是其最重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降低胆固醇已成为防治包括冠心病在内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晓  陆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29-6731
他汀类药物最基本药理作用就是降脂作用。羟甲戊二酰辅酶A(HM 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抑制作用,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浓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并能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使VLDL转化成LDL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故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和LDL水平。现将他汀类药物对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综述如下。1他汀类对动脉损伤再狭窄的保护性药理作用1.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产生一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有许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的调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9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分别实施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C、TG、HDL-C、LDL-C、Hcy、IMT和hs-CRP方...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的调脂及非调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的调脂疗效及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4 3例 6 0岁以上老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73例 ,给予阿托伐他汀 10 m g/d;安慰剂对照组 70例 ,给予安慰剂 1粒 /d,疗程均为 1年。观察两组血脂变化及心脑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载脂蛋白 (Apo)B均明显下降 (P均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Apo A1均明显升高 (P均 <0 .0 1) ,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TC、L DL C、TG的达标率分别为 80 %、78%和6 0 %。随访 1年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脑卒中、心律失常、心脏病所致病死率均有下降 ,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有效 ,不良反应轻微。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的非调脂作用 ,能有效地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