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患者对Epstein-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LMP)1、2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肽四聚体法检测14例NPC患者(NPC组)及10例EBV阳性无症状者(对照组)外周血8个LMP1、LMP2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频率.结果 NPC组AL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分泌物EB病毒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鼻咽癌患者鼻咽分泌物EB病毒阳性分布。方法以67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试验组,67例其他部位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鼻咽分泌物EB病毒,比较两组患者鼻咽分泌物EB病毒检出结果,分析试验组患者鼻咽分泌物EB病毒检出性别、年龄、原发灶T分期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试验组鼻咽分泌物EB病毒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分泌物EB病毒检测敏感性为53.73%,特异性为91.04%;试验组患者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病理类型鼻咽分泌物EB病毒阳性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T1、T2分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T3、T4分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T1、T2分期阳性率均显著低于T3、T4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分泌物EB病毒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特异性较高,有一定鉴别价值,但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EB病毒核抗原1免疫球蛋白A(NA1-IgA)、Zta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A(Zta-IgA)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00例为鼻咽癌组,并抽选同期因鼻咽部症状就诊的非鼻咽癌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VCA-IgA、NA1-IgA、Zta-IgA阳性率。结果两组间EB病毒的血清VCA-IgA、NA1-IgA、Zta-Ig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EB病毒抗体联合诊断效力均高于单项指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达90.0%以上,阳性预测值达69.6%。结论3种EB病毒抗体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2 526例该院住院患者进行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EB病毒感染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2 526例住院患者中有32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占1.27%。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A(EBVCAIgA)、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IgG(EBVEA-IgG)、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IgA(EBVEA-IgA)阳性共18例,阳性率为56.25%;EBVCA-IgA、EBVEA-IgG阳性10例,阳性率为31.25%;EBVCA-IgA、EBVEA-IgA阳性3例,阳性率为9.38%。2 526例住院患者中有52例为儿童患者,上述3种抗体阳性模式所涉及的疾病主要为呼吸、消化、血液等系统疾病,且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7.7%),但均未诊断为鼻咽癌。结论 EB病毒抗体阳性模式中EBVCA-IgA、EBVEA-IgG、EBVEA-IgA阳性或EBVCA-IgA、EBVEA-IgG阳性或EBVCA-IgA、EBVEA-IgA阳性在成年人中可诊断为鼻咽癌,而在儿童中出现以上检测结果,则不一定能诊断为鼻咽癌。但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对儿童EB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Rta-IgG)联合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A(VCAIgA)和抗早期抗原IgA(EA-IgA)检测对鼻咽癌筛查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53例作为初诊鼻咽癌组;收集健康者21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已确诊鼻咽癌且经过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治疗组。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均用ELISA定量检测血清中Rta-IgG、VCA-IgA和EA-IgA的抗体水平,并分析评价各指标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EB病毒Rta-IgG、VCA-IgA和EA-IgA抗体检测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1.13%、92.45%、75.47%,特异度分别为96.71%、96.24%、98.5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00%、85.96%、93.02%。Rta-IgG、VCA-IgA和EA-IgA 3项指标联合检测将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至98.11%和100.00%,且均显著高于单一的各项抗体检测。3种抗体阳性率在鼻咽癌治疗组和初诊鼻咽癌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抗体阳性率在各TNM分期及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A-IgA抗体对于湖南地区鼻咽癌的诊断效能相对最高,Rta-IgG、VCA-IgA和EA-IgA三者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有效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对鼻咽癌的筛查和诊断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EB病毒核抗原抗体(NA-IgA)抗体、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和抗EB病毒Zta蛋白IgA抗体(Zta-IgA)单独及联合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对病理活检确诊的216例鼻咽癌患者和108例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EB病毒VCA-IgA、NA1-IgA和Zta-IgA检测,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EB病毒VCA-IgA、NA1-IgA和Zta-IgA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5.00%、81.48%和82.87%;特异度分别为82.41%、86.11%和94.44%。联合EB病毒VCA-IgA、NA1-IgA和Zta-IgA抗体检测,3项均为阳性时其特异度达到97.22%。结论联合3项EB病毒抗体检测可提高早期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鼻咽癌筛查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VCA-IgA抗体检测鼻咽癌患者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CA IgA抗体检测鼻咽癌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采用带EB病毒壳抗原 (VCA)的类淋巴母细胞株作抗原靶细胞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SIgA抗体 (HRP 抗SIgA)检测 5 4例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免疫球蛋白A。结果 :5 4例鼻咽癌患者阳性率为 90 .74 % (49/ 5 4 )、4 3例鼻息肉患者阳性率为 6 .98% (3/ 5 4 )、鼻炎患者阳性率为 1.0 3% (1/ 97)、5 0例正常对照无 1例阳性 ;结论 :检测EB病毒VCA IgA抗体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疗效观察以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尤其对一些单纯VCA IgA抗体滴度增高者 ,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切片指标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定量测定EB病毒抗早期抗原的IgA水平(EA/IgA)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 ISA法定量检测血清EB病毒EA/IgA水平,其中鼻咽癌134例,头颈部其它恶性肿瘤56例,鼻咽部非癌疾病47例,健康对照组50例。结果被检血清中鼻咽癌组EA/IgA检测结果阳性率50%,平均值x-=53.27u/m l,特异性100%,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平均值x-=3.50u/m l。结论EB病毒EA/IgA抗体定量检测对鼻咽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100%),是一项较好的临床诊断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EB-VCA-IgA)对鼻咽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鼻咽部和颈部疾病患者的血清EB-VCA-IgA表达情况,利用χ~2检验分析鼻咽癌组(鼻咽癌患者168例)、良性疾病组(鼻咽颈部良性疾病患者234例)和其他肿瘤组(咽喉颈部恶性肿瘤患者98例)血清EB-VCA-IgA阳性率的差异性,并计算血清EB-VCA-IgA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鼻咽癌组EB-VCA-IgA的阳性率(55.36%)高于良性疾病组(4.70%)和其他肿瘤组(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患者的EB-VCA-IgA阳性检出率(60.47%)明显高于分化型非角化性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CA-IgA对鼻咽癌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36%、96.08%、87.74%、80.96%。在以颈部肿物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就诊患者中,EB-VCA-IgA对鼻咽癌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26%、93.10%、88.89%、71.05%;经电子内镜检查见鼻咽肿物患者中,EBVCA-IgA对鼻咽癌的检出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36%、92.85%、93.94%、50.98%。结论在鼻咽肿物或颈部肿物的患者中,EB-VCA-IgA对鼻咽癌的诊断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然而,EB-VCA-IgA对鼻咽癌的检出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仍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在线软件BIMAS和SYFPEITHI共同预测汉滩病毒核蛋白HLA-A)02限制的CTL表位,并对CTL表位进行实验鉴定。方法:①选取2004-11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住院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1例,汉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为阳性。无菌抽取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液氮冻存备用。②采用JavaNNS软件模拟神经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的9肽包括584种HLA-A)02结合肽和130种HLA-A)02非结合肽,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部分:80%为训练肽(用来训练模型,使其学习其中隐含的规律),10%为确认肽(防止训练过度,使训练在适当的时候终止),10%为试验肽(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初步的评价)。无、低、中、高亲和力9肽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出值分别为0.1,0.4,0.6,0.8。因此,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默认阈值为0.4。此外,还应用在线软件BIMAS和SYFPEITHI,共同预测汉滩病毒核蛋白的CTL表位。③采用ELISPOT鉴定汉滩病毒核蛋白特异的HLA-A)02限制的CTL表位。结果:①人工神经网络、BIMAS和SYFPEITHI预测的准确度:3种方法预测的灵敏度分别达到0.89,0.78,0.97,特异性分别为0.90,0.87,0.20。三者共同预测到23个汉滩病毒核蛋白特异的CTL表位。②HLA-A)02限制的CTL表位的实验鉴定:在可刺激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阳性反应的3条15肽中,预测到了4个HLA-A)02限制的CTL表位。经ELISPOT实验证实,其中的2种9肽可刺激HLA-A)02阳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存在着汉滩病毒特异的CTL应答。汉滩病毒核蛋白CTL表位的有效预测,大幅度减少了合成候选9肽的数量,降低了成本。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以及多肽疫苗的设计,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LMP1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研究其对EB病毒(EBV)阳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二代LMP1 CAR表达质粒,通过慢病毒包装体系包装病毒后感染人T细胞,获得LMP1 CAR-T细胞,体外实验验证LMP1 CAR-T细胞对感染EBV后的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结果①LMP1蛋白表达于EBV阳性的淋巴瘤细胞表面;②成功构建了二代LMP1 CAR慢病毒载体,感染人T细胞,获取LMP1 CAR-T细胞,感染效率大于80%;③LMP1 CAR-T细胞可特异性杀伤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当效靶比按4∶1共培养48 h后,LMP1 CAR-T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对Ramos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④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按1∶1共培养5 h后,LMP1 CAR-T细胞处理组CD107a^(+)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Vector-T细胞组[(13.25±2.94)%对(1.55±0.05)%,t=3.972,P=0.017],脱颗粒效果增强;⑤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共培养后,LMP1 CAR-T细胞组CD69+、CD25+T细胞比例显高于Vector-T细胞组[(7.40±0.41)%对(3.48±0.47)%,t=6.268,P=0.003;(73.00±4.73)%对(57.67±2.60)%,t=2.842,P=0.047],活化效应增强。⑥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共培养后,LMP1 CAR-T细胞组细胞因子分泌增强,高于Vector-T细胞组[IFN-γ:(703±73)ng/L对(422±87)ng/L,t=2.478,P=0.068;TNF-α:(215±35)ng/L对(125±2)ng/L,t=2.536,P=0.064]。结论该研究证实EBV阳性淋巴瘤细胞表面可特异表达LMP1蛋白,成功构建了LMP1 CAR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T细胞,成功获得LMP1 CAR-T细胞。体外实验证实: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共培养后,LMP1 CAR-T细胞脱颗粒效果增强,活化效应增强,高效分泌细胞因子,可特异杀伤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小儿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LMP—1,对16例小儿何杰金淋巴瘤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2例LMP—1阳性(75%),其中混合细胞型阳性率最高,达100%,其次为结节硬化型,为80%:5岁以下、6~10岁及11~14岁三个年龄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本文提示,小儿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较密切的关系,其中又以混合细胞型EB病毒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ELISA法检测EBV抗体用于诊断IM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染色法,检测30例临床疑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清 EB 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并与常规的异常淋细胞计数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EB 病毒壳抗原抗体(VCA-IgM)22例阳性(73.3%);异常淋巴细胞>10%者14例(46.7%)。提示酶联染色法检测血清 EB 病毒 VCA-IgM 抗体,是诊断 IM 具有特异、敏惑、快速、简便的方法,较测异常淋细胞计数法具有阳性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B病毒的Rta蛋白抗体IgG(Rta/IgG)在珠海地区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75例经病理检测确诊,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纳入鼻咽癌组,10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肝癌组、胃癌组、肺癌组、淋巴瘤组、宫颈癌组各19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ta/IgG、EB病毒壳抗体(VCA/IgA)在各组被试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鼻咽癌组患者Rta/IgG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癌组、胃癌组、肺癌组、淋巴瘤组、乳腺癌组、宫颈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血清中Rta/IgG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a/IgG、VCA/IgA单独检测及VCA/IgA联合Rta/IgG检测对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1.3%、89.3%、94.6%,特异度分别为93.0%、84.0%、80.0%。结论 Rta/IgG是鼻咽癌早期辅助诊断及筛查的可靠血清学指标,Rta/IgG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无关,Rta/IgG联合VCA/IgA检测提高了鼻咽癌的筛查和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正>鼻咽肿瘤常出现在咽隐窝,靠近颅底,是起源于鼻咽黏膜的上皮性癌,相较于其他癌症发病率较低,但恶性程度高,远处转移是其治疗难点[1]。EB病毒感染被认为是导致鼻咽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它主要编码EB病毒核抗原1(EBNA-1)、潜伏膜蛋白(LMP)1、LMP2等多种蛋白[2-3]。LMP1在大部分EB病毒相关恶性肿瘤中都有表达,对鼻咽癌的发展有深远影响[4]。以上这些发现对进一步研究鼻咽癌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在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疱疹(EB)病毒衣壳抗体(NA1-IgA)及EB病毒衣壳抗原(VCA-IgA)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1例鼻咽癌患者和50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比较其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EBNA1-Ig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EBVCA-IgA,41例鼻咽癌患者中有35例EBNA1-IgA及VCA-IgA皆为阳性;EBNA1-IgA及VCA-IgA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高达98.00%,准确性为91.21%。结论 EBNA1-IgA和VCA-IgA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抗体及EBV DNA联合检测在鼻咽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4年8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27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RTA-IgG、VCA-IgA和EA-Ig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EBV-DNA。结果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其敏感度最高(99.63%);早期鼻咽癌的阳性率为97.62%(41/42),晚期鼻咽癌的阳性率为100.00%(230/230)。四项指标中任意两项及两项以上指标为阳性的特异性在93.00%以上。结论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用于早期鼻咽癌的筛查,任意两项以上指标阳性时应高度怀疑鼻咽癌。  相似文献   

18.
EB病毒感染与肺癌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Henle等(1976)首先报道检测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用于诊断鼻咽癌以来,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关系已受到普遍重视。为了了解EB病毒感染与肺癌有无关系,测定肺癌病人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对肺癌诊断有无帮助,作者检测了17例肺癌,32例非癌胸疾病人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并以27例正常人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实验用EB病毒壳抗原的类淋巴细胞株做抗原靶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EBV基因BYRF1和BcLF1表达与SLE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44例SLE患者和43名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病毒(EBV)特异性DNA片段,反向(RT)-PCR检测EBV特异性DNA片段阳性患者病毒潜伏期基因BYRF1和增殖期基因BcLF1的表达。结果SLE患者组EBV特异性DNA片段BamH-ΙW阳性率为72.73%(32/4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8%(3/43)(2χ=39.177 9,P=0)。32例EBV BamH-ΙW片段阳性标本中有20例BYRF1mRNA阳性,其中活动期患者9例,稳定期患者11例,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290 7)。EBV增殖期基因BcLF1 mRNA 16例阳性,其中活动期患者14例,稳定期患者2例,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0 2)。结论BYRF1 mRNA和BcLF1 mRNA的表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SLE的发病和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VCA-IgA)检测联合螺旋CT增强扫描在鼻咽癌在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385例临床疑似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VCA-IgA检测和螺旋CT增强扫描的结果。对比分析鼻咽癌组和鼻咽部良性疾病组VCA-IgA和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的差异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评价血清VCA-IgA检测和螺旋CT增强扫描用于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鼻咽癌组VCA-IgA检测和螺旋CT增强扫描的阳性率均高于鼻咽部良性疾病组(P0.05);鼻咽癌组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鼻咽部良性疾病组(P0.05);VCA-IgA检测和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特异度介于两者单独检测之间。结论血清VCA-IgA和螺旋CT增强扫描两项检查是临床辅助诊断鼻咽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