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复合帕瑞昔布注射、股神经阻滞、吲哚美辛栓肛塞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单纯PCIA组(n=15)。2组患者均维持镇痛48 h,记录术后疼痛VAS评分、被动及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后48 h是否开始下床活动。结果多模式镇痛组48 h膝关节屈曲至90°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P<0.01);多模式镇痛组术后48 h运动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P<0.01),静息状态无差异;48 h开始下床活动例数有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单纯PCIA组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多模式镇痛组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法对患者下肢肌力影响轻微,且并发症少,镇痛效果良好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法将50例62个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32膝)和对照组25例(30膝),治疗组采用超前镇痛的方法,对照组仅用术后镇痛的方法,应用KSS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K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K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前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术后镇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十分必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镇痛技术已经由传统的阿片类药物经静脉自控镇痛或椎管内镇痛向多模式镇痛转变,本文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以及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程序性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oblKheeArthroplast,TKA)已成为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 ,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由于锻炼不当 ,而导致功能不能很好的恢复 ,影响了日常生活能力 ,从而影响手术的满意度。我科 2 0 0 3年 6月~ 2 0 0 4年 5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10例 ,手术后进行早期全面康复锻炼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10例为 2 0 0 3年 6月~ 2 0 0 4年 5月本科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其中男性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6 2~ 6 9岁 ,平均 6 5岁。术前诊断均为骨性关节炎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5例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均实施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处理.对2组患者术后静息及运动时的疼痛情况,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PCIA镇痛药用量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2,6,12,24,48,72 h静息及术后1,2,3 d行持续被动运动(CPM)锻炼时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降低;术后3 d、1周、2周、3周时的ROM增大;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可显著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减少麻醉剂用量,促进早期功能锻炼,使患者更快地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超前镇痛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无长期服用阿片类及精神类药物史,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随机分为4组:①神经阻滞组(N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于超声定位下注入0.2%罗哌卡因20 mL行术侧股神经阻滞;②静脉镇痛组(P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③腔内镇痛组(K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予帕瑞昔布钠40 mg+0.2%罗哌卡因20 mL进行术侧膝关节腔内阻滞;④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 mL.4组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以曲马多为术后镇痛药,浓度为5.71 g/L,设置基础维持剂量为2 mL/h,追加时按压注入1 mL溶液,锁定间隔时间15 min).比较各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即刻及术后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泵曲马多追加剂量,患者满意率.结果 N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12、24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K、C组(P值均<0.01),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泵曲马多追加总量均显著少于P、K、C组(P值分别<0.05、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P、K、C组(P值均<0.05).结论以术侧股神经阻滞进行超前镇痛可以明显缓解全膝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且效果优于其他超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膝关节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恢复对照组和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观察组,每组各26例。手术后6个月,采用数字评估量表(nume ricrating scale,NR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表(?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定膝关节恢复情况;量角器评估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RS评分显著减低(P<0.05),其中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显著增高(P<0.05),其中观察组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AROM功能评分显著增高(P<0.05),其中观察组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能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00例,将单月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双月手术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行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包括术前宣教及疼痛评估、术后疼痛评估、药物镇痛及观察、早期进食、早期锻炼等措施。具有康复专业知识的护士于床边指导协助并采集数据,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程度、首次单独直腿抬高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关节屈曲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 结果 观察组术后回室时、6 h、12 h、24 h和48 h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首次单独直腿抬高平均时间、下床活动平均时间观察组分别为26.5(22.5,36.0)h和38.0(24.0,49.0)h,早于对照组的49.0(31.0,58.0)h和75.0(48.0,87.0)h。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5天关节屈曲度分别为83.0(65.0,98.0)°和92.0(83.0,1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45.0,95.0)°和81.0(64.0,102.0)°。观察组术后1、3个月HSS评分分别为86.0(73.0,91.0)分和75.0(68.0,8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3月评分67.5(60.5,71.0)分和74.0(66.5,80.0)分。 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可以明显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升功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全膝关节置换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置换术,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多模式局部浸润镇痛(实验组,39例)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组(对照组,28例)。观察对比2组在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 疼痛 VAS 评分、术后前3天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以及镇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 VAS 评分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 2组在股四头肌肌力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48 h、72 h 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临床效果肯定,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菲  杨辉  刘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5):538-53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0例,42膝,手术第1天~3天开始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时疼痛部位行810nm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第2天~3天开始使用CPM治疗。结果:平均HSS评分82.8分,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96.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可减轻粘连,缓解局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提高术后疗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莫军 《中外医疗》2008,27(25):125-12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及术后训练.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规范的固手术期的康复功能锻炼,经5~18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能生活自理,弃拐行走,无关节疼痛,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仲)和100~130°(屈),效果良好.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圈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能确保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成功,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作为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终极治疗措施,能够改善膝关节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如果术后膝关节康复护理不到位,将影响手术效果。2005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34例TKR患者,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功能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关节疼痛难以避免,疼痛控制不佳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围手术期镇痛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法有:关节周围注射药物镇痛、股神经阻滞、硬膜外镇痛、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本文对以上五种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高龄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20例全膝关节置换老年病人的肢体功能及心理状态的恢复,发现康复指导对老年病人心理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方法:经过临床实践,总结手术前、后康复指导的方法及具体措施。结果:通过康复指导后观察病人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好,改善了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做好高龄病人术前、后的康复指导,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86例接受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观察组给予术前股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8%(P<0.01)。结论:术前股神经阻滞用于全麻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超前镇痛,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吴鸣  范文祥  尚希福 《安徽医学》2009,30(12):1403-140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快速康复患者56例61膝,分成术后治疗组(27例30膝)和对照组(29例31膝),观察术后1周、2周、6个月膝关节屈曲功能。选用ROM评定对膝关节进行评定,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ROM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可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及价值,回顾分析我科59例81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其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患者均未使用CPM机进行被动锻炼,以受累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OM作为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结果 ,在应用非CPM机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59例81膝患者均于术后第二天下地,其术后平均ROM为(104.9±11.2)°,伸直均达到0°.采用非CPM机综合的康复治疗手段,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可促进关节功能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第1组(CFB)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第2组(EPI)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两组均术后当天注射一次,术后每天早晚8点各注射一次,持续72 h,每次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48、72 h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副作用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直观可比较度(VAS)的分值、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CFB组(P〈0.001),而恶心、呕吐、搔痒、头痛发生率高于CFB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时CFB组患者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EPI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充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连续股神经阻滞副作用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康复指导、术后人工手法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得到随访,40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参照 HSS 评定标准评定疗效,85~100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中,0~59分为差。本组40例术后评分:优35例,良4例,中1例,差0例。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安全可行,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100例全膝关节置换高龄病人的肢体功能及心理状态的恢复,发现康复指导对高龄病人心理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方法经过临床实践,总结手术前、后康复指导的方法及具体措施.结果通过康复指导后观察病人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好,改善了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做好高龄病人术前、后的康复指导,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