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显著临床特点之一是血清中出现多器官非特异性抗体,如ANA(抗核抗体1、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PT抗体等。以ANA为主的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许多组织沉积,如肾小球、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关节等,可触发Ⅲ型超敏反应。造成广泛组织损伤,引起多种临床表现。生理条件下,一部分人体内也会出现少量的ANA和其他自身抗体,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中往往可以检测到多种直接针对细胞核抗原成分的高滴度自身抗体。这里仅谈一下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董红宇  刘峰 《吉林医学》2006,27(3):309-3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全身免疫异常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而致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其免疫异常的核心是多克隆B细胞的激活、自身抗体产生,B细胞异常被认为是SLE发病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出现多器官非感染性炎症为特征。T淋巴细胞尤其T辅助淋巴细胞通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调节免疫应答,在SLE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故细胞因子网络的改变在SLE发病及病程的转归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IL-4及IL-10含量,以探讨SLE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状况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自身抗体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的复杂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聚集为特征.研究表明, SLE病人在严重的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亚群异常,B 细胞异常活跃,病人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本文对SLE病人血清中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讨这些自身抗体在SLE发病和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大理白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各种自身抗体的综合分析评价,为SLE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9例大理白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ANA16项),以51例抗核抗体谱结果阳性的其它病例作为对照.结果:抗ds-DNA和抗S m仅出现于SLE患者血清叶中;抗nRNP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有三例治疗后复检的SLE患者抗核抗体谱结果阴性.结论:SLE患者女性为主;SLE患者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但抗ds-DNA和抗S m足SLE的特征性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敏感性比免疫印迹法高;SLE患者治疗缓解期自身抗体可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6.
方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9):1036-103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之一是患者体内存在针对特异性ds-DNA和其他细胞核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沉积于组织和器官,引起临床上多系统受累的表现。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是天然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PR),  相似文献   

7.
陈德华 《医学文选》2006,25(3):525-52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形成为特征,可引起多器官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异常,可引起机体内多种自身抗体产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因此推断细胞凋亡可参与SLE的发病机制。本文就参与该过程的相关基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i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缺陷和B细胞的高反应性。无论哪一方面的缺陷都会导致各种自身抗体的产生。一、SLE的自身抗体的种类 1.抗核抗体(ANA)泛指一类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几乎所有活动性SLE都能查出ANAs。因此对于SLE,尤其是处于活动期,缺乏ANAs几乎可排除SLE。由于试验的误差,单独计数滴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液中的免疫指标,从而实现对这两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准确诊断。方法分别选择RA患者46例为RA组、SLE患者40例为SLE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及ds-DNA,分析各种抗体在不同患者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结果在RA患者组中,ANA阳性率为37.0%,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13.0%,抗ENA多肽抗体阳性率为19.6%,三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为50.0%;SLE患者组中,阳性率相应分别为92.5%、70.0%、87.5%以及95.0%。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检出率,有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
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SLE与妊娠可相互影响。1 妊娠对SLE的影响妊娠可使SLE复发、加重。曾有报道,妊娠期SLE复发率高达50%以上,且孕妇的病死率高[1]。SLE患者病情恶化的时期多在妊娠14周左右,分娩后病情恶化多数较重[2]。病情恶化的症状有发热、皮肤红斑、水肿、关节疼痛、胸膜炎、心包炎等浆膜炎及眼、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加快,贫血加重,LE(红斑狼疮细胞)阳性,抗ds-DNA(双链DNA)抗体滴度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DNA 280免疫吸附治疗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的12例抗ds-DNA抗体阳性SLE患者,进行DNA免疫吸附(IA)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抗核抗体(ANA)与抗ds-DNA抗体滴度、常规生化检查、补体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DNA免疫吸附治疗后ANA、抗ds-DNA滴度、IgG及Ig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免疫吸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较吸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血肌酐、血钾、IgM、C3、C4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A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SLEDA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 DNA免疫吸附治疗抗ds-DNA抗体阳性SLE患者有效,可降低体内ANA、抗ds-DNA抗体滴度,使SLE病情活动度下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产生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以累及多系统多脏器、具有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现许多细胞因子与SLE的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表现为淋巴细胞减少,其细胞亚群异常和B细胞异常活跃,在病人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从而造成多器官系统的损害。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13.
陈德华 《微创医学》2006,25(3):525-52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形成为特征,可引起多器官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异常,可引起机体内多种自身抗体产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因此推断细胞凋亡可参与SLE的发病机制.本文就参与该过程的相关基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伴随大量抗体的产生。了解抗体产生的过程和机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学研究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许多抗体与疾病的特定临床表现相关,有助于狼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本文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及其临床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广义定义是指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根据细胞内各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不同,ANA包括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NA组蛋白复合物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及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临床上ANA的检测,实际上是对总抗核抗体的检测。ANA阳性的疾病很多,最常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低滴度的ANA也可在感染、肿瘤中出现[1],甚至在正常老年人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ANA阳性。AN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93%~100%,它可以在狼疮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出现,但特异性不高,临床上常做为SLE的筛选抗体,ANA抗体阳性与疾病的活动性亦无平行关系,即使高滴度的ANA也不一定预示病情的严重性。2抗DNA抗体抗DNA抗体又称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一般可分...  相似文献   

15.
潘秋江  张翼鸿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83-18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突出表现为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导致几乎全身各系统和各器官均有损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骼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突出特点是病人血清中出现多种不同的自身抗体,其中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是已被国际上公认的SLE特异性抗体,而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流行的SLE特异性抗体,国内报道较少。在临床检测中,部分抗ds-DNA和抗Sm抗体阴性的SLE病人,ANuA和ARPA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SLE患者血清中几种特异抗体检测,探讨ANuA和ARPA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但抗Smith(Sm)抗体是SLE的标记性抗体。作者就Sm抗原的理化特性、生物学作用和抗Sm抗体的检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的复杂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聚集为特征。SLE的发病可能与先天性因素(遗传、种族)和非先天性因素(性激素、感染、药物、环境因素、妊娠)等有关,这些因素一方面通过改变DNA的结构,另一方面激活免疫系统,造成组织损伤。更多的研究表明,SLE患者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亚群异常,B细胞异常活跃,使得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ENA抗体。提示SLE的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有明显关系。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SLE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有了新进展。1细胞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Th1/Th2失衡细胞因子(CKS)是T细胞的重要效应分子。CD4 T细胞根据所分泌的细胞因子通常分为两类。Th1细胞因子及Th2细胞因子,这两类细胞因子的作用不同,但通常呈相互拮抗。T细胞也因而被分为两大类:Th1细胞和Th2细胞。Th1细胞因子有IL -2,IFN -γ,IL -12,IL -17,Th2细胞表达IL -4 ,IL -6,IL -10和IL -13。Th1/Th2型的细胞因子的不平衡在系统性...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体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及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最近发现SLE的一组自身抗体——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与复发性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自然流产等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具有以上表现的患者单独构成一类自身免疫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多系统多脏器。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免疫因素是影响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表现为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失衡,T、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出现异常,多种自身抗体形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IL-17具有强大的促炎特性,而IL-2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T、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等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