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CRC)患者手术前后NK细胞早期活化标志CD69、活化性受体NKG2D与其配体MICA/B的表达,研究CRC逃避抗肿瘤免疫监视的机制以及手术对NK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受体CD69、NKG2D的阳性细胞百分数,组织MICA/B的阳性细胞百分数。ELISA检测血清sMICA的浓度。结果 CRC患者术前CD69、NKG2D的阳性细胞百分数均低于对照组,sMICA浓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C患者术后CD69的阳性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术前组和对照组,术后NKG2D的阳性细胞百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sMICA浓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NKG2D的阳性细胞百分数,术后sMICA浓度值与术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C组MICA/B的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C患者血清高水平的sMICA,抑制了NKG2D-MI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导致其NK细胞抗肿瘤免疫低下。手术去瘤可以提高CRC患者NK细胞CD69的表达,但NKG2D低表达、sMICA高浓度的情况术后短期内不能迅速逆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麦考酚酸(MPA)对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C57BL/6小鼠肝脏NK细胞,用不同浓度MPA处理24 h后,3H-TdR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FN-γ,IL-2,IL-10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受体NKG2D,NKG2A,Ly49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MPA处理后肝脏NK细胞杀伤活性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IFN-γ,IL-2分泌量降低,而IL-10分泌量增高,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和抑制性受体Ly49A的表达下调,抑制性受体NKG2A的表达上调,高浓度的MPA作用后结果更明显.结论 MPA通过下调肝脏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并上调抑制性受体NKG2A而抑制肝脏NK细胞活性并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原胃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并分析探讨宿主NK细胞受体NKG2D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对41例高原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状况并行相关分析。结果高原胃癌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26±7.51)%、(32.18±5.14)%,胃癌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胃癌的免疫逃逸可能与NKG2D表达下调有关。高原胃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降低,其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的下降是NK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NKG2D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0例原发性肝癌、2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20名健康者的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其NKG2D的表达情况,并用酶标仪检测各组样本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NK细胞杀伤率、NK细胞NKG2D的表达率(中位数)、NKG2D+NK细胞数(中位数)、NK细胞中NKG2D的表达水平(中位数)及NK细胞数[(25±7)%、6%、0.7×107/L、15、(1.1±0.6)×108/L]均明显低于正常组[(63±7)%、36%、8.3×107/L、116、(27±1.1)×108/L]和乙肝组[(41±8)%、16%、2.8×107/L,49、(1.9±1.1)×108/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肝硬化组[(29±10)%、7%、0.6×107/L、29、(1.5±1.2)×108/L]比较也略低,但只有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K细胞的活性与NK细胞数、NK细胞NKG2D的表达率、NKG2D+NK细胞数、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657、0.770、0.927、0.734,均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其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明显降低,NKG2D的表达与NK细胞的活性密切相关,提高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过继免疫治疗开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K细胞活化受体(NKG2D)及调节性T细胞(Treg cells)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0例食管癌患者及51例健康者外周血NKG2D表达率、及调节性T细胞占CD4+T百分比,分析研究各细胞表达与食管癌临床TNM分期及调节性T细胞与NKG2D相关性。结果食管癌外周血NKG2D表达小于健康者(P〈0.001);调节性T细胞表达大于健康者(P〈0.001)。NKG2D与调节性T细胞呈负相关性(r=-0.346,P〈0.001)。NKG2D表达总变异的12%与调节性T细胞有关(R2=0.120)。结论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NKG2D表达均与临床TNM分期有关。调节性T细胞抑制了NKG2D介导的NK细胞抗肿瘤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垂体腺瘤、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受体NKG2D的表达情况,分析探讨NKG2D表达与颅内肿瘤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垂体腺瘤患者NKG2D表达与临床因素关系进行了分析。  方法  通过红细胞裂解法,分离受检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受体NKG2D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因素作比较分析。  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受体NKG2D表达无明显变化,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NKG2D的表达水平降低,并发现NKG2D的表达水平变化与垂体腺瘤患者视野缺损程度、出血等因素相关。 结论  在颅内常见肿瘤中,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受体NKG2D表达无明显变化,而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受体NKG2D表达发生了变化,并且NKG2D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病情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增的自然杀伤(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和分离15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观察扩增前后NK细胞形态表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百分比,计算扩增后NK细胞扩增倍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以及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百分比。结果:扩增前NK细胞呈圆形,细胞体积比较小,细胞呈散在分布,扩增后NK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呈不规则形态。扩增后NK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数是扩增前的(596±152)倍。在效靶比为5∶1时,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表达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表达百分比明显低于扩增前(P<0.05)。结论: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扩增前,其机制可能与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表达升高和抑制性受体表达降低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IL-2、IL-15对人外周血来源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NK)细胞表面功能相关分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3DL1)、NKG2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iniMACS免疫磁珠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分选得到纯化的NK细胞,在IL2、IL15作用下培养15d,检测培养前后在不同效靶比下对靶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变化,之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NK细胞KIR3DL1、NKG2D表达变化;结果经IL2、IL15培养15d后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在不同效靶比下均较培养前增强(P〈0.01);同时NK细胞KIR3DL1表达下降约10%(P〈0.05),NKG2D在培养前后均高表达(99%);结论经IL2和IL15长期体外培养后,KIR3DL1表达轻微下调,是NK细胞杀伤功能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K细胞与表达NKG2D配体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混合培养后4、24、48h时KIR、NKG2D的变化及其对NK细胞杀伤CNE2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PCR-SSP法检测CNE2细胞HLA-A、B、Cw表型、NK细胞KIR表型(选择3例健康者为试验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新鲜分离的NK细胞)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IL2组(IL2培养的NK细胞)、CNE2组(CNE2、IL2、NK细胞混合培养)培养后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IL2组及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CNE2细胞表面HLA-A、B、Cw表型为A2,24;B18,35;Cw4,7.3例健康者均表达KIR2DL1、KIR2DL3、KIR3DL1.CNE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升高(P<0.01),NKG2D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降低(P<0.01),KIR3DL1表达与对照组、IL2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及NKG2D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10∶1时分别为(26.%±1.47)%和(2.74±1.6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效靶比20∶1时分别为(35.74±3.59)%和(4.57±2.4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K细胞与NKG2D配体阳性的肿瘤细胞持续性接触,下凋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上调NK细胞表面与HLAⅠ类分子相结合的KIR表达,导致NK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减低.本研究阐明了编辑后的NK细胞杀伤活性减低的分子基础,同时提示阻断HLAⅠ类分子与KIR的结合或者增强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将有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NKG2D+CD8+NKT细胞百分比及血清sMICA含量在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80例患者(其中64例术后患者)及72例健康对照组NKG2D+CD8+NKT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MICA含量。结果患者NKG2D+CD8+NKT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低于术后(P<0.01);在TNM分期中,Ⅰ、Ⅱ、Ⅲ、Ⅳ期患者依次降低(P<0.01)。患者sMI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高于术后(P<0.01);在TNM分期中,Ⅰ、Ⅱ、Ⅲ、Ⅳ期患者依次增高(P<0.01)。患者sMICA对NKG2D+CD8+NKT细胞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 NKG2D+CD8+NKT细胞及sMICA参与食管癌的免疫逃逸,两者的测定有助于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及判断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NK细胞)与外周血NK细胞(pNK细胞)的表型及功能变化,探讨dNK细胞特殊的表型和功能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调节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晚孕胎膜组织及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dNK细胞与pNK细胞表型的差异;免疫磁珠分选dNK细胞与pNK细胞,乳酸脱氢酶法测定其对K562的自然杀伤活性.结果:dNK细胞表面CD16的表达明显低于pNK细胞(P<0.01),NKG2A的表达明显高于pNK细胞(P<0.01),NKG2D的表达低于pNK细胞(P<0.05);dNK细胞对K562的自然杀伤活性明显低于pNK细胞(P<0.01).结论:dNK细胞特殊的表型和功能可能是维持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上皮细胞间质化(EMT)对自然杀伤(NK)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MT化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从6株细胞系中筛选出 EMT化和非EMT化食管鳞癌细胞株;收集10例正常人外周血,负性分选NK细胞;根据共培养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分为RPMI 1640正常培养基刺激-NK组(NC组)、EC9706细胞上清液刺激-NK组(EC9706组)与KYSE150细胞上清液刺激-NK组(KYSE150组),将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加入NK细胞共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胞内分子的表达。10 ng/mL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处理KYSE150细胞株7 d诱导EMT化后,收集KYSE150 EMT和KYSE150上清液,分别与NK细胞共培养,72 h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胞内分子的表达、CD107a脱颗粒能力、靶细胞K562杀伤效应、NK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 6株细胞系中筛选出2株EMT化和4株非EMT化的食管鳞癌细胞株,从中各选出一株(EC9706和KYSE150)用于后续实验;NK细胞负性筛选达到90%以上的纯度,T细胞<1%。不同的食管鳞癌细胞上清液刺激后,3组NK细胞表面活化型、抑制型受体,效应分子结果显示:与NC组和KYSE150组比较,EC9706组活化型受体NKP30、NKG2D、NKP44表达,颗粒酶释放均降低( P<0.05);抑制型受体NKG2A和CD158b表达增加( P<0.05);NKP46、CD226、CD16表达和穿孔素释放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KYSE150上清刺激比较,KYSE150 EMT上清刺激后,NK细胞活化型受体NKP30、NKG2D、NKP44表达,穿孔素释放均降低;CD107a脱颗粒作用、靶细胞K562杀伤效应均减弱,NK细胞Ki67增殖指数下降( P<0.05);抑制型受体NKG2A和CD158b表达增加( P<0.05);NKP46、CD226、CD16表达,颗粒酶释放及NK细胞凋亡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鳞癌细胞EMT化可能通过抑制NK细胞活化、减少NK细胞杀伤效应分子的分泌来降低NK细胞杀伤效应,从机体免疫监视中逃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及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4例初发未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病例组,体检中心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分别用CB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Th1细胞因子ATh2细胞因子,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NK细胞表面NKG2D含量。分析上述指标的不同表达水平在肺癌患者中的意义。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外周血中IL-2、IFN—γ、IL-10、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4、IL—6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KG2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III-IV期肺癌患者IL-2、IFN—YANKG2D的表达明显低于I-II期患者,IL-4的表达则相反;(3)在不同病理分型中,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IFN—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5,P〈0.024),其余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TNF—α在男性患者中表达高于女性患者(t=2,087,P=0.04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所检测指标在吸烟与否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在对照组中,IL-2与IL-4、IL-10、TNF-α呈正相关;在病例组中,IL-2与IL-4、IFN—γ、TNF-α呈正相关,IL-4与IL-6、IL—10、IFN—γ、TNF-α呈正相关,IL-6与IL—10正相关,IFN—γ与IFN-α呈正相关,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肺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ANKG2D在外周血中低表达,Th2型细胞因子高表达,且与肺癌的分期有关;(2)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ANKGaD的下调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失调,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3)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可为临床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宫颈癌细胞中HLA-G表达差异对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的影响。  方法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WB)检测宫颈癌细胞及正常宫颈细胞中 HLA-G的表达差异。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 HLA-G稳定下调的宫颈癌细胞株,并与 NK 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共培养后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宫颈癌细胞凋亡水平。同时,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的表达水平及颗粒素(Granzyme)、穿孔酶(Perforin)的表达差异。  结果  RT-PCR及WB法检测结果显示:与H8细胞相比,C33a、SiHa细胞中HLA-G的表达显著升高(P < 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HLA-G下调后,C33a及SiHa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C33a及SiHa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减弱(P < 0.05),同时,C33a及SiHa细胞的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33a及SiHa细胞HLA-G下调后,与其共培养的NK表面NKG2D表达显著升高(P < 0.05),与C33a共培养的NK细胞表面NKP30及Granzyme、Perforin表达显著升高(P < 0.05),与SiHa共培养的NK细胞表面NKP30及Granzyme、Perforin表达存在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HLA-G在宫颈癌细胞中高表达,HLA-G表达升高可促进活化性受体的表达,增强NK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频率和NK受体NKp46和NKG2A表达情况。方法分离患者和建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频率和受体表达。结果慢性乙肝免疫清除期患者外周血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10.91%±3.93%,n=21)较免疫耐受期患者(15.65%±5.58%,n=15,P=0.024)和健康者(14.23%±7.37%,n=25,P=0.011)下降,免疫清除期患者NK细胞的NKp46表达f45.45%±14.00%,n=19)较免疫耐受期患者(23.35%±6.56%,n=8,P〈0.001)和健康者(31.69%±13.07%,n=20,P=0.001)明显上升,NKG2A表达(35.62%±13.20%,n=19)较免疫耐受期患者(25.57%±5.56%,n=8,P=0.038)和健康者(26.80%±10.49%,n=20。P=0.0471上升。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NK细胞频率下降,NKp46和NKG2A表达上调,这些改变与免疫清除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乳腺癌血清中sMICA水平,研究其单独及联合CA153检测对于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56例乳腺癌血清、69例乳腺良性病血清及7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MICA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雅培免疫发光法检测其CA153浓度,并分析其与sMICA对于乳腺癌诊断的优缺点.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MICA及CA153浓度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其中sMICA水平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者sMICA浓度显著高于未转移者,与年龄及分级无明显相关性;sMICA、CA153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67.86%、71.43%和92.86%.结论 sMICA可为乳腺癌病情评价提供新的参考指标,联合CA153能提高诊断性能,降低临床漏检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化性受体及抑制性受体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Ⅰ~ⅢA期、ⅢB~Ⅳ期各25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CR类(NKp30、NKp44、NKp46)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ⅢB~Ⅳ期化疗2个周期后受体表达。按CD56表达强度对CD56dim及CD56bright分别统计。 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患者CD56dim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低于健康体检者和Ⅰ~ⅢA期患者,非小细胞肺癌Ⅰ~ⅢA期和ⅢB~Ⅳ期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3组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D56bright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NKp44、NKp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D56dim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及 CD56bright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入组人员缺失,ⅢB~Ⅳ期化疗2个周期后患者入组14例。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患者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表达均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6、NKG2D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与化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D56bright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NKp46、NKG2D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与化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后14例患者PR率达78.5%(11/14)。 结论 ⅢB~Ⅳ期CD56dim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降低,可能与肿瘤微环境导致NK细胞活化性受体细胞毒性作用降低有关;化疗后可以提高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表达,推测化疗可通过提高机体NK细胞活性而发挥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