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邪正象一根红线贯穿于祖国医学“辨证施治”法 则之中。明确认识邪与正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就能正确掌握祖国医学的治疗原则。 邪正的定义 过去,一般认为:“邪”就是外来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邪气;“正”就是内生的,能维持人健康的正气。近来则有学者认为邪气与正气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病原体和抵抗力。究其实际,这两种说法,都欠全面。第一,祖国医学中所说的邪,内容包括很多,不仅限于外来的邪气,如《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得之饮食起居,阴阳喜怒。”《难经·十难》:“何谓五邪?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中湿,此之谓五邪。”《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殸禾)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可见古人把  相似文献   

2.
2019年末在武汉发现了我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滥食野生动物因可能是导致疫情暴发的诱因,饮食安全问题再一次引发国民热议,“馨饪之邪”是不合理饮食的古称,“食伤脾胃”是“馨饪之邪”致病的原因,任何与脾胃相关的疾病都离不开“馨饪之邪”的影响,而重视脾胃功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重点,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馨饪之邪”的探讨来对现今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此言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其原文如下:“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  相似文献   

4.
“■饪”■气”二词,先后见于《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第一”,及“五藏风寒积聚第十一”。前篇:“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后篇;“病有积,有聚,有■气……。■气者,胁下痛,按之财愈,复发为■气。”《医宗金鉴》[按]云:“字典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读《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以下两则疑问,就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向同志们请教。 (一)“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其中“曰”字,当是“自”字之误。宋·林亿等新校正《素问》云:“按别本曰作日”。可知“曰”很早就存疑了。且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有:“我无欲而民自朴”之语,可以佐证。可见“曰”乃“自”字之误,若作“日”字亦不甚妥。所以,这  相似文献   

6.
“养慎”一词 ,首见于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方论》,即内养正气 ,外慎风寒之谓也。早在《内经》就载有“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恬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及“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等论述 ,强调指出若人能养生防病 ,邪气就不能侵犯身体 ,并从正邪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1 养生防病1.1 内养正气 仲景指出 :“房室勿令竭之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馨饪之邪从口而入 ,宿食也”,告诫人们平时对房室、起居、饮食 ,注意调理 ,防止“食伤脾胃”。又云 :“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 ,重因疲劳汗出 ,卧不时动摇 ,加被…  相似文献   

7.
李振雄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2):555-555,575
“伤寒以祛邪为主,杂病以扶正为主”乃中医界广为流传的口头禅。笔者结合《金匮》所载及个人的临床实践,以为治疗杂病不只以扶正为主,亦有祛邪为主,及扶正与祛邪兼顾者,仅抒管见如下。从病因病机看,《金匮》首篇指出:“客气邪风,中人多死……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并揭示五邪中人之规律:“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且明言杂病形成的病因及途径:“一者,以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以…  相似文献   

8.
《素问·阳明脉解篇》在论述阳明邪盛而见登高、奔走等症状的病机时,说:“四支(同肢)者,诸阳之本也”。对于这句广大中医所熟悉的经文,近年来却由于对“本”字的理解不同,出现了认识上的分歧。例如有人说“本”字当是“末”字之误;有人说“本,读若滔(tāo),进趣也,……可释为全身的阳气可迅速授  相似文献   

9.
《素问·病能论》云:“有病怒狂,此病安生?歧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歧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阳厥……治之奈何?歧伯曰:夺其食即已。”关于“夺其食”,历代医家见仁见智,解释不一,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从“食”字立论,释为“节制、禁止饮食”。如王冰“节去其食”;马莳释为“减其食”;姚止庵谓“禁勿令食”;现今《索问今释》同  相似文献   

10.
《灵枢·邪客》云:“卫气者,……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府。”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1984年版)释;“足少阴之分间,指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处。”《黄帝内经灵枢译释》和《灵枢经校释》均释为“足少阴肾经之起点”,历代注家于此或阙如弗释,或增义为训。  相似文献   

11.
读《湖北中医杂志》1981年第三期,《(金匮要略)断句一则》一文后,仔细推敲,有些不同看法,愿与作者商确。作者认为《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第十七条:……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原文中,“若发则白汗出”一句,“断作‘若发则白,汗出’将‘白’字  相似文献   

12.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云:“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历代医家对此语的解释纷繁,莫衷一是.如《金匮要略心典》云:“(难)经言其为病之故;此(金匮)言其致病之原也.”《医宗金鉴》认为“阴气衰者为癫之癫字当是狂字;阳气衰者为狂之狂字当是癫字”.《金匮要略语释》认为《难经》“重阴者癫,重阳者狂”指病邪而言;《金匮》“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指正气而言.《金匮要略浅述》认为是传抄之误.《金匮要略讲义》则存疑不释.等等说法,难以透关.为解其惑,效法训诂,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述己见.  相似文献   

13.
<正>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似”字有三种意义。第一种用作本义。《说文·人部》:“似,象也”。徐锴注:“象,肖也”。段玉裁注:“象,当作像,相像曰相似,古今无异词?。古籍中每多用之。《孟子·告子》:“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国策》:“幽莠之幼也,似禾;黧牛之黄也,似虎”。仲景书中亦有此类用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服桂枝汤……若形似症”。《伤寒论·辨不可发汗》:“其形似疟”。“似疟”即“象疟”,其症情症状类似疟疾,词意清楚,不待解释而自明。又如《伤寒论·平脉法》:“其形何似”,“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伤寒例》)“钩吻与芹  相似文献   

14.
“堇”简考     
《尔雅·释草》:“芨,堇草”。郭注:“即乌头也,江东呼为堇”。《诗经·大雅》:“堇,荼如饴”。朱注:“堇,乌头也”。此说流传甚广,现代中医药著作也多采用此说。本文拟对此说试作查考、商榷。一、古籍中有可食之堇堇,徐锴认为即苦堇。苦堇,《本草纲目》以为石龙芮别名。今人《诗草木今释》说同。  相似文献   

15.
医生名称多     
医生一职,名称特多,而且都有来历。现简介如下:医生 《唐六典》:“医生四十人”原注:“后周医正,有医生三百人。隋太医有生一百二十人。”医士 宋·唐容《真仙岩题名》:“零陵唐容,以端平丙申(1236)清明日,携二子亮元,游真仙岩,同来者医士蒋吉力。”医匠 《急就篇·四》:“笃癃衰废迎医匠”。原注:“医匠治病之工也。”医师 《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食医 《周礼·天官》:“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古馐字)、八珍之齐。”可能是专事营养学的医生。疡医 《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相似文献   

16.
贵刊一九八七年第三期登载阎晓天、李雁二同志的文章《对<素问·风论>泄风一段的厘定》(以下简称《厘定》),认为“上”乃通“裳”,“其风”为“恶风”之误。笔者不能苟同,略陈管见如下: 一、“上”乃头面之谓 《厘定》依据《康熙字典》中“上”、“裳”的切音用字和王力先生将二字切音用字的生母,韵母部分分别归于同一韵类,断定二者可发生音同相代。这是不严密的。切音用字  相似文献   

17.
粥字的本字和同义字 粥字,《说文》不载。《尔雅·释言》:“粥,淖糜也。”《广韵·屋韵》:“粥,糜也。”《礼记·檀弓上》:“(?)粥之食,自天子达。”孔颖达疏:“厚曰(?),希曰粥。”  相似文献   

18.
韩旭 《国医论坛》1997,12(3):43-43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语出《素问·评热病论》。历代医家见仁见智,对之阐释颇多。如张隐庵释云:“风邪伤肾,精气必虚。”马莳释云:“凡邪之所凑于阳经者,其阳经之气必虚;邪之所凑于阴经者,其阴经之气必虚。”近版的《素问》校释书、中医学院教科书大多从中医病因学的角度,认为本语阐述了外邪犯人为病时,邪正斗争的内外因关系,几成定论。诸释尽管看法不甚一致,然异中有同,即都认为本句中“邪”指外邪;而对“其气必应”之释诸家一般从简。笔者认为,诸说未能全面剖析本句经文之精义,故不揣浅陋,为作新释,见教于同道。首先,…  相似文献   

19.
“菀陈则除之”为针灸治疗法则之一 ,原文始见于《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凡用针者 ,虚则实之 ,满则泻之 ,菀陈则除之 ,邪盛则虚之。”《灵枢·小针解》中也有“菀陈则除之者 ,去血脉也”的论述。菀 ,读郁 ,作堆积讲。“菀”同“郁”又与“蕴”同。陈 :陈腐积滞。菀陈是指经脉中的瘀血及其它阻滞了经脉运行的实邪。菀陈则除之 ,就是指瘀血、湿邪等阻滞经络 ,引起病变时 ,应泄瘀血 ,利水湿而达活血化瘀 ,疏通经脉 ,调理气血之用。  “菀陈则除之”针对实邪所设 ,属泻法的一种 ,它具有泻热祛毒 ,截病蔓延 ;清热解毒 ,放血祛瘀 ;…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词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延利 《国医论坛》2002,17(5):51-52
1 似《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温覆令一时许 ,遍身执水 执水 ,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离 ,病必不除。”句中“似”今人大多认为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作“好像”,此大误矣。因全句是说让病人发汗 ,只是不能使病人大汗淋漓 ,故把“微似有汗”译为“稍微好像有汗”,则前后矛盾。“似”当是“连续”之义。《广雅·释诂》:“似 ,续也。”清·王念孙《广雅疏证》云 :“似者 ,《小雅·斯千篇》:似续妣祖。《周颂·良耒吕篇》:以似以续。毛传并云 :‘似 ,嗣也。’”又《广韵·止韵》:“似 ,嗣也。”“嗣”即“连续”之义。“似”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