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关于血液病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尚定无论,中医学结合血液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毒"邪致病说,现将"毒"邪在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如下,以期对血液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6.
"毒邪"作为特殊的病因病机理论近年来受到中医药学术界高度关注,文章客观分析该理论被聚焦的原因,并通过查找文献揭示分歧点及提出疑问与思考,归纳出当前关于毒邪理论,业界尚有分歧,该理论与临床有脱节的倾向且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片面性,故认为毒邪理论需要健康理性发展,并对未来研究工作重点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7.
“先安未受邪之地”一语,出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原文曰:“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徬徨矣,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 相似文献
8.
<正>在温病的治疗中,“引邪深入”历来被奉为戒律。所谓“引邪深入”,是病在卫分,用了气分药或血分药,会把病邪自卫分引入气分或血分,出现气分证或血分证;或者是病在气分,用了营血药,会把病邪引入营血,出现营血证;或者是病在营分,用了血分药,会把病邪引入血分,出现血分证。因而“引邪深入”成为治疗湿病之戒。对此,温病学家都非常重视,例如,吴瑭《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五条云:“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 相似文献
9.
<正>“■饪”■气”二词,先后见于《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第一”,及“五藏风寒积聚第十一”。前篇:“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后篇;“病有积,有聚,有■气……。■气者,胁下痛,按之财愈,复发为■气。”《医宗金鉴》[按]云:“字典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中"故邪"理论的挖掘整理,探讨了《黄帝内经》中"故邪"的概念,分析了"故邪"的"留而未发"、"因加而发"、"病似鬼神而非鬼神"、"可祝而已"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中“虚邪”理论的挖掘整理,探讨了《黄帝内经》中“虚邪”概念,指出虚邪入侵的前提是正虚,且虚邪致病力强,病变多端,应该从时间、方位、扶正等方面避免其伤害. 相似文献
13.
15.
16.
“邪伏膜原”与达原饮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伏膜原”是温病病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阶段和现象,多见于湿温病初期。有关“邪伏膜原”的提法,首见于明代吴又可所著《温疫论》中.吴氏提示了9种传变的理论构思和开达膜原以驱邪的治则要义,并创立了达原饮方,揭示了温病与伤寒的证治鉴别。清代湿病学日趋完善,后世医家不断深入研究“邪伏膜原”理论,以及达原饮的配伍原理和临床运用。但由于某些医家持否定意见,对吴氏所论褒贬不一,造成后世习医者难以适从,影响了达原饮的正常运用和推广。本文针对膜原的概念、邪伏膜原的机理与类似证的鉴别,以及达原饮的运用要点谈几点个人…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