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ǻ��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多样,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90%以上。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造成咀嚼、吞咽、呼吸和语音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危及生命。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对某些类型的肿瘤和晚期患者是必要的补充和辅助措施。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患者则提倡综合序列治疗,并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在65%左右,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足30%。为了规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远期存活率,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牵头,组织国内从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知名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尤其是200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订的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撰写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希望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起到指导作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及时予以更新,以反映和纳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徐冬贵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4):385-387,39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为全身恶性肿瘤的8.2%,其中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80%以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虽然经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但总的生  相似文献   

3.
<正>口腔颌面部肿瘤包括囊肿、瘤样病变在内,一般良性较多。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最为多见,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我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好发于男性,男女构成比约为2:1,好发年龄为40~60岁;据病理资料统计,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2%。口腔颌面部肿瘤由于发生部位的特殊性,其发生或手术后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1/ 5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其生存率有所提高。据报道 ,我国口腔癌 5年生存率平均为 6 0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开展早期、合理的治疗以及应用新的治疗方法。现介绍对 5例口腔癌术后复发患者施行单一冷冻的治疗情况 ,随访 3a,结果令人满意。1 冷冻方法均采用室温探头接触法。为防止组织与探头之间冰连的破坏 ,在病损组织表面涂一层水胶体 ,可有效防止冷冻过程中探头与病损之间的隐性脱开 ,从而获得正确的冷冻剂量和冷冻时间。冷冻时间计算是从冰线超过 1mm后开始 ,平均 3mi…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湖南地区1989—2008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湖南地区12家大型三甲医院1989—2008年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2.7岁,好发年龄段为41~70岁;男女性别比2.23∶1.00;口腔、唾液腺、颌骨分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部位的前3位,口腔黏膜恶性肿瘤以舌、牙龈最多见。组织来源以上皮源性肿瘤最多,占94.9%;病理类型上,鳞癌3268例,占60.0%。唾液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前4位依次为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癌、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病部位前3位依次为腮腺、下颌下腺、腭腺。2004—2008年口腔黏膜鳞癌患者中,有咀嚼槟榔习惯者平均年龄48.6岁,好发部位以舌、颊最为多见。结论:湖南地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41~70岁为好发年龄段,口腔黏膜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以舌、牙龈最多,近10年来舌、颊部恶性肿瘤有明显升高趋势,而牙龈部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O%。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恶性肿瘤约占30%;其中口腔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多数为鳞状细胞瘤。现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涎腺恶性肿瘤是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组织学类型繁多 ,诊断和治疗方法均有其特点 ,许多资料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探讨[1 ,2 ] 。本文对涎腺恶性肿瘤 718病例作一回顾性临床分析 ,对影响其生存率的因素 (病理、部位、包膜受累情况 )进行了讨论。临床资料195 3~ 1993年在华西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三大涎腺恶性肿瘤患者 718例 ,均经病理证实。其中 6 88例经 3年以上随访 ,随访率为 95 .82 %。 30例失访 ,按死亡计算。男性 4 2 0例 ,占 5 8.5 % ;女性 2 98例 ,占 4 1.5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年龄 79岁 ,平均年龄为 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前后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76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参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152例)和治疗无效组(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  相似文献   

9.
牙源性肿瘤的发生与牙的发育密切相关,其发病、临床表现及治疗等均具有特殊性,是口腔颌面外科特有的一类肿瘤。牙源性肿瘤的发病率高,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6%,其基本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牙源性肿瘤相关文献及2005年WHO头颈肿瘤新分类,制定了《牙源性肿瘤诊疗指南》,希望对规范牙源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本指南将根据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0.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经过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后,仍有多于1/3的患者5年内死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因此.进一步采取辅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67镓显像在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行67镓局部显像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之对照。结果 恶性肿瘤 2 1例中67镓显像阳性 2 0例 ,阳性率 95 .2 3% ;良性肿瘤 2 0例 ,阳性 3例 ,占 15 .0 0 %。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 .0 0 1)。结论 67镓显像是一种鉴别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67镓显像在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67镓显像在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行^67镓局部显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之对照。结果 恶性肿瘤21例中^67镓显像阳性20例,阳性率95.23%;良性肿瘤20便,阳性3例,占15.00%。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 ^67镓显像是一种鉴别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检测正常人及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唾液中癌胚抗原(CEA)和Ig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CEA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IgA用免疫球蛋白试剂盒(比法法)。结果:恶性肿瘤和正过人比较,CEA和IgA含量都显著增高(P<0.01),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比较,CEA和IgA含量方显著增高(P<0.01)。CEA和IgA含量水平与恶性肿瘤分期呈正相关,CEA相关系往r=0.60(P<0.01),IgA相关系数r=0.41(P<0.05)。结论;口腔便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唾液中CEA、IgA含量显著增高,并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签提唾液CEA,IgA检测对肿瘤良、恶性鉴别,临床畏助诊断以及恶性肿瘤预后和疗效监测有一定指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 ,TSGF)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对 7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 (良性 37例 ,恶性 36例 )和 41例正常人血清进行了TSGF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组TS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 (P <0 .0 1)。在恶性肿瘤组中第三期TSGF值最高。恶性肿瘤组阳性率达到 77.78%。结论 血清TSGF检测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D-二聚体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 -二聚体在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追踪本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31例 ,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定期随访时的血浆D -二聚体值 ,并且与健康成年人相比较。结果 肿瘤组术前测定血浆D -二聚体值阳性率为 96 .8% ,平均为 1.3mg/L ,术后检测血浆D -二聚体值阳性率为 9.6 8% ,平均为 0 .34mg/L。术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也明显高于术后组 (P <0 .0 5 )。结论 血浆D -二聚体浓度的异常升高 ,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以及肿瘤的大小、分期有相关性。可以通过对血浆D -二聚体值的监测来辅助诊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gallium-67 ((67)Ga) scanning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alignant tumors from benign tumors or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tudy design Fifty-two patients with tumors or inflammation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underwent (67)Ga scanning.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inal pathologic diagnosis. RESULTS: The gallium-67 scanning images for 20 of 21 patients who had malignant tumors were positive (95.23%); images for 3 out of 20 patients who had benign tumors also were positive (1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tumors (P <.001). Images for 2 of 11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flammatory lesions were positive (18.2%), but, unlike the images of malignant tumors, the image outlines of the inflammatory lesions were indistinct and larger than the actual lesions. CONCLUSION: (67)Ga scanning is a useful adjunct tool for differentiation of malignant tumors from benign tumors or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86例正常人、102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8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进行检测,计算银染核仁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I.S%),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组患者Ag-NORs表达与正常人组相比明显降低,良性肿瘤组平均I.S%值为(5·72±0·14),正常人组平均I.S%值为(7·87±0·1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性肿瘤组患者Ag-NORs表达降低更为明显,平均I·S%值为(4·19±0·13),与正常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良性肿瘤患者组与恶性肿瘤组之间平均I.S%值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表达与口腔颌面部肿瘤呈良好的相关性; Ag-NORs的检测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腮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腮腺恶性肿瘤病例4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构成比占前3位的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腺泡细胞癌;412例腮腺恶性肿瘤中,73.1%有伴随症状或近期生长加快表现;58.0%的恶性肿瘤质地硬,66.2%活动度中等偏差,32.3%边界不清,36.8%有疼痛;74.2%CT显示肿瘤形态不规则,68.7%超声显示肿瘤形态不规则;细针吸取细胞活检和术中快速冷冻检查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7%和91.8%,术中快速冷冻检查对腮腺高度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79.4%。结论:腮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综合考虑其发病特点、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细针吸取细胞活检和术中快速冷冻检查诊断腮腺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