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线粒体12S 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了五个有明确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的耳聋家系共23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标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检测A1555G点突变。结果 五个家系有母系血缘关系的18份样品均为A1555G点突变阳性,5名配偶为A1555G点突变阴性。结论 线粒体DNA A1555G点突变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最主要的原因,检测A1555G点突变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64例过去应用过氨基糖甙类药物目前听力严重下降的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6例聋哑患者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1555位点发生了点突变,突变率3.6%,100例听力正常人无一例在此位点有突变。我们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加以改良,使结果更容易判断。我们推测在线粒体DNA上还有其它与中毒聋易感性相关的突变位点尚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itochondrial deoxyroibose nucleic acid,mtDNA)是唯一存在于核外的遗传物质,具有独特的遗传特性,如严格的母系遗传、具有半自主性、不与组蛋白结合,修复能力低下,容易发生碱基突变。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聋具有家族聚集的现象,遗传的线粒体突变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induced deafness,AAID)等非综合征耳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线粒体rRNA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了五个有明确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的耳聋家系共27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标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Alw26I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检测A1555G点突变,并对其中一个家系进行了线粒体DNAl2S和16SrRNA基因的全序列分析。结果家系A.C.D和E的2l份样品均为A1555G点突变阳性,家系B的6份样品为A1555G点突变阴性。家系B线粒体DNAl2S和16S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显示该家系存在16SrRNA基因第2227位“AA”插入突变。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一个A1555G点突变阴性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说明线粒体DNA A1555G点突变不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遗传易感性唯一的分子基础,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的预测仅检测A1555G点突变是不够的。应与mtDNA其它相关突变位点的检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1555^G点突变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 考察1555^G点在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对应关系,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了3个有明确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的母系遗传耳聋家系13人(包括聋人和听力正常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DNA,Alw26I限制性内切酶分析、DNA斑点杂交和DNA序列分析检测1555^G点突变。结果 家系1和3的7份样品均为1555^G点突变阳性,家系2的6份样品为1555^G点突变  相似文献   

6.
杜延顺  赵丽萍 《耳鼻咽喉》1999,6(5):295-297
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64例过去应用过氨基糖甙类药物目前听力严重下降4例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6例聋哑患者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1555位点发生了点突变,突变率3.6%,100例听力正常人无一例在此位点有突变。我们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加以改良,使结果更容易判断。我们推测在线粒体DNA上还有其它与中毒聋易感性相关的突变位点尚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州市非综合征性耳聋高危人群中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的突变情况,为我市防聋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88例聋校听力障碍学生、100例听力正常的健康体检者进行临床评估及基因检测。结果188例聋校听力障碍学生及100例听力正常的健康体检患者均未发现线粒体DNA A1555G位点突变,突变率为0,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虽然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广州地区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检出率较低,但仍为预测我市耳聋高危人群耳毒性风险、合理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提供分子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我市耳聋基因易感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DNA(mtDNA)12SrRNA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导致的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的一个突变热点区域。在这些突变位点中,位于12SrRNA高度保守的解码区的同质性的A1555G和C1494T突变与耳聋相关,这两个突变导致很多患者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A1555G突变和C1494T突变会在12SrRNA的高度保守的A位形成新的1494C—G1555或1494U—A1555碱基对。这些改变使得12SrRNA在二级结构上与细菌的16srRNA的相应区域的二级结构更加相似.因此.由于C1494T和A1555G突变在12SrRNA形成U—A和G—C配对使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结合更加容易,这就是为何携带这些突变的人在接触了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会出现或加重耳聋的原因。携带C1494T和A1555G突变的细胞的生化特征是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的异常并随之引起细胞的呼吸功能异常。而且,当用含高浓度的巴龙霉素或新霉素的DMEM培养基来培养携带这两个突变的细胞系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细胞与对照细胞系相比会出现生长缺陷和线粒体内蛋白的翻译异常。这些观察为以下结论提供了直接的遗传和生化方面的证据.即A1555G和C1494T突变是导致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诱导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致病性的mtDNA突变。而且,这些研究数据还为我们进行以下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方法:(1)哪些患者有耳毒性风险;(2)提高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时的安全性;(3)逐渐减少耳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1555G点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对应关系,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3个有明确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的母系遗传耳聋家系13人(包括聋人和听力正常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DNA,Alw26I限制性内切酶分析、DNA斑点杂交和DNA序列分析检测1555G点突变。结果家系1和3的7份样品均为1555G点突变阳性,家系2的6份样品为1555G点突变阴性。结论发现1个1555G点突变阴性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说明线粒体DNA1555G点突变不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遗传易感性唯一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4个无综合征耳聋家系是存在线粒体DNA1555^A→C的突变。方法:以PCR-RFLP方法进行线粒体DNA1555^A→C突变筛查。结果 仅1个无综合征耳聋家系中的5个成员有4个存在该突变。结论:线粒体DNA1555^A→C点突变与部分无综合征耳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线粒体单倍型对一个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家系中12S rRNA A827G突变表型的影响.方法 用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家系成员mtDNA 12S rRNA基因进行A827G突变的测序验证,对携带A827G突变的家系先证者进行mtDNA全序列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 与修正的剑桥参考序列比对,识别除A827G以外的突变位点.结果 5名母系成员mtDNA 12S rRNA序列分析均检测到A827G突变.与修正的剑桥参考序列及家系配偶相比,先证者的mtDNA全序列分析显示出独特的多态性改变,除已知的12S rRNAA827G突变外,另检测到24个碱基变异,其中12S rRNA基因A783C、G786C以及ND4基因C11720A突变(L319A)为首次发现.系统进化法分析显示,上述多态性位点均位于mtDNA非保守区域.结论 线粒体单倍型对该家系mtDNA A827G突变的表型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是导致儿童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原因,而且具有家族聚集性与易感性.目前认为线粒体DNA1555位点突变是导致氨基糖甙类所致非综合征聋的主要遗传基础.本文试图从线粒体基因1555位点突变结构特点、发病机理、突变的外显率、临床意义等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Prev-DAF试剂盒分析线粒体基因1555A-G突变   总被引:10,自引:14,他引:10  
目的建立应用标准试剂盒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1555A-G(mtDNA1555A-G)突变的程序,进行母系遗传耳聋家系的基因型分析.方法采用Prev-DAF试剂盒分析14个母系遗传耳聋家系,共检测耳聋患者34个,正常个体11个,并以Alw26酶切和测序方法验证试剂盒检测的准确性.结果Prey-DAF试剂盒检测结果证实13个家系中33个耳聋患者携带有mtDNA1555A-G突变,另1个耳聋家系中的一名耳聋患者不携带此突变,11个正常个体中无此突变,试剂盒检测方法与Alw26I酶切法和测序结果完全吻合.结论在中国,mtDNA1555A-G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家系多,分布广,Prev-DAF试剂盒在分析线粒体基因1555A-G突变方面具有简单、低耗、结果直观的特点,适合在中国用于进行此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或预防性检查.  相似文献   

14.
五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报导了5个药物性耳聋家系。耳聋患者大都有明确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研究小组赴当地访问了五个家系共28名成员。对所有受访者进行了全身体检.耳鼻咽喉专科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其中有12人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听力图为高频曲线型中的高频陡降型为主,未见其他系统的异常改变。遗传图谱分析显示。五个家系均符合母系遗传特征。提示为线粒体遗传方式。五个家系共采集了23名成员的静脉血样,这些临床资料的收集,为我们下一步进行致聋基因突变的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家族性与交叉易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个家族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患者的家族进行调查及分析,发现几种氨基糖甙类药物之间存在家族性和交叉易感性,即在有家族性耳毒性药物致聋的家族成员中,应用任何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都比一般人容易发生耳中毒;即使用量不大,也易引起严重后果,特别是年幼者。此种家族性与交叉易感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提示临床医生用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有母系家族耳聋史者应禁用氨基糖甙类全部抗生素,以预防子代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试剂盒方法在大规模耳聋患者群中检测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检测试剂盒分析324例个体,其中属于25个母系遗传耳聋家系的有56个耳聋患者。散发性耳聋患者257个,正常个体11个,母系遗传耳聋家系中的耳聋患者多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接触史,部分检测结果以Alw26酶切和测序方法验证试剂盒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证实24个家系中55个耳聋患者携带有A15556突变。另1个耳聋家系中的一名耳聋患者不携带此突变,11个正常个体及257个散发性耳聋患者中无此突变,试剂盒检测方法与Alw261酶切法和测序结果完全吻合。讨论 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主要原因,其患者多分布于母系遗传特点的家系,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检测试剂盒在分析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方面具有简单.低耗.结果直观的特点,最短检测周期为3小时30分钟,适合A15556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或用药前预防性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例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T1095C突变的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其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特征以及T1095C突变与对非综合征型-耳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从门诊收集的188例耳聋患者的血样进行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突变筛查,发现三例携带T1095C突变,推测T1095C突变所引起的12S rRNA二级结构变化及其可能的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对这三例患者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从门诊收集的188例患者的血样中,发现3例患者携带线粒体12S rRNAT1095C突变,临床表现型的评估表明,这些患者的听力损失(包括发病年龄,听力图)的类型不一.序列分析表明这三个患者的线粒体基因组除都有T1095C的突变之外,其线粒体DNA的多态位点还显示独特的多态性.在364个国人的正常对照组中,没有发现该突变.结论T1095C在这些遗传背景不同的有听力损失的家庭中出现强烈的提示这个突变是导致听力损失的致病因素,T1095C突变可能与非综合征型耳聋有关.在这些线粒体DNA中,还有一些碱基突变,如16S rRNA中的A2238G和T2885C以及在CO2(氧化磷酸化复合体2)基因中的第175位氨基酸由Ile变成Val,在ATP合成酶6基因中的第16位氨基酸由Phe变成Leu,以及在ND6基因中的第112位氨基酸由Val变成Met都位于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区域,这些突变可能对这3位患者耳聋的临床表型起了一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中国西北地区非综合征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群体中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的流行情况.评估开展这一突变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中国西北地区共61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外周静脉血,从白细胞中提取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线粒体DNA目的片断,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A1555G点突变,而后对阳性病例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 在61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共发现56例A1555G突变患者:其中217例为药物性耳聋患者,有47例为A1555G点突变阳性;在其余395例非药物性耳聋患者中,检出9例A1555G突变。结论 中国西北地区的药物性耳聋较为常见,A1555G突变在本地区感音神经性耳聋人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9.15%),在该地区开展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 4个无综合征耳聋家系是否存在线粒体 DNA15 5 5 A→ G的突变。方法 :以 PCR- RFL P方法进行线粒体 DNA15 5 5 A→ G突变筛查。结果 :仅 1个无综合征耳聋家系中的 5个成员有 4个存在该突变。结论 :线粒体DNA15 5 5 A→ G点突变与部分无综合征耳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一个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聋和非综合征聋的母系遗传性中国大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发现全新的线粒体DNA C1494T突变.方法征集该家系中成员进行听力学检查,并收集提取DNA进行线粒体DNA PCR扩增分析,对其主要成员建立传代细胞系进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试验和细胞氧消耗率检测.结果在没有接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一些母系遗传的成员表现为迟发/进行性听力下降,其程度不等,平均发病年龄自55岁(第2代)逐渐提前到10岁(第5代).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导致母系成员听力下降,而且接受药物的年龄似乎与听力下降程度有关.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线粒体DNA测序发现高度保守的12S rRNA中1494位点C突变为T(C1494T),可以形成新的U1494-1555A碱基对,与耳聋有关的A1555G突变所造成的C1494-1555G碱基对结构相类似.当培养液中含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携带C1494T突变的4名听力遗传者和2名听力正常成员所建立的传代淋巴细胞系的细胞倍增时间显著延长,并且其细胞氧消耗总量显著降低.结论线粒体12S rRNA的A点是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聋的主要作用位点,而细胞核背景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聋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对C1494T突变的相关的耳聋发病中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