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14例(27眼)。单纯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8~20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平均眼压(12.64±3.37)mmHg与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16.72±4.26)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1),周边前房较术前明显加深,前房角均重新开放或部分开放增宽。结论单纯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37眼),术前控制眼压,经视力、眼压、前房角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后,均单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视力较术前提高,视力>0.5者20眼,占54.05%,22例术后眼压<18mmHg,另5例用1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8mmHg以下。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4年3月本院收治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4例(36只眼)。术前控制眼压,经视力检查、前房角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后,均单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32只眼视力较术前提高,视力〉0.5者占69.5%;33只眼术后眼压〈21mmHg(1mmHg=0.133kPa),另3只眼用一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全部治疗眼前房加深,房角粘连范围减轻。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激光虹膜成形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药物治疗不能迅速缓解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药物治疗不能迅速缓解的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12例(14只眼)行激光虹膜成形术以开放房角、控制眼压,而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随访(3~12)月,观察房角、眼压、视力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激光虹膜成形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示所有术眼房角开放;激光虹膜成形术前眼压(44.5±6.3)mmHg,术后2h、4h的眼压分别为(20.5 4±3.5)mmHg、(11.9 4±2.9)mmHg,与光凝前眼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956,P=0.000;t=241.5631,P=0.000);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2周、3月的眼压均低于21mmHg,平均分别为(16.54±2.7)mmHg、(15.84±2.6)mmHg;激光虹膜成形术后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激光虹膜成形术能有效缓解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并可作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次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断的34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次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mo~1a,观察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疗效。
  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36眼(86%)。术后1wk,有2眼眼压仍高于25mmHg,其余患者的眼压在11~20(平均14.6±5.7) mmHg。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前房角关闭范围>180o的例数显著低于术前(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多次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房角开放程度,降低眼压并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只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眼压经药物治疗后为21~50mmHg;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3眼,晶状体透明15眼,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11眼,虹膜节段性萎缩5眼;术后观察患眼压、视力、前房深度,随访1a以上。结果:术后视力31眼均有提高。术后眼压均正常(12~20mmHg)30眼;术后8mo发生恶性青光眼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加前节玻璃体切割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无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是治疗某些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14眼),视力<0.4,晶状体不同程度浑浊,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月~3年。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12眼(房角关闭<1/2周)术后眼压控制正常;2眼(房角关闭>3/4周)需滴降眼压滴眼液。其中1眼在1月后再次眼压急性升高,经YAG激光虹膜造孔后好转。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关闭小于1/2周者手术有效;房角关闭大于3/4周的病例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37只眼)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周边前房深度、房角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较术前有所下降;周边前房深度均≥1CT;房角变宽。结论对术前眼压药物控制正常水平,房角关闭范围≤1/2圆周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最佳校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mo眼压平均为(13.5±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中央前房深度为(3.12±0.46)mm,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9例(39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用黏弹剂分离前房角。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患眼术后3月眼压平均为(12.6±3.1)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中央前房深度增加。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