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不同入路方式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9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根据抽签法等分为观察组(经椎间板间隙入路)和对照组(经侧路椎间孔入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透视次数明显少(...  相似文献   

2.
于洋  段丽群  刘鹏飞  孔雷  黄炎 《安徽医学》2019,40(9):1026-1028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全内窥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临床资料,其中经椎间孔入路33例、椎板间隙入路30例。比较2种入路的临床疗效(JOA评分、Macnab标准)、复发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均获至少1年随访。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经椎间孔入路少(P <0. 05)。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 <0. 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按照Macnab评价标准,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各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术后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采用椎板间隙入路耗时短、出血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方法:L5/S1 LDH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PETD治疗,观察组行PEI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12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分别为64.39±11.23 min、176.98±25.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过程中不同入路方式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经椎板间入路组(ID组),经椎间孔入路组(TD组),每组患者34例。ID组和TD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腰椎功能、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疼痛情况,并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ID组和TD组患者ODI指数得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DI得分和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发生明显提高(P<0.05),且各评分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ID组共2例患者出现继发效应,TD组共4例患者出现继发效应,发生率分别为5.88%、1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脊柱经皮内镜下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佳,其中,椎板间与椎间孔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相近,对患者腰椎功能、疼痛情况等影响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手术入路脊柱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49例,其中29例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ID)为PEID组,20例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PETD)为PETD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PEID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EID组优良率为86.2%,PETD组为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与PETD两种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良好疗效。PEID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而PETD对于椎间孔型和极外侧型髓核突出更具优势。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解剖结构、髓核突出类型以及术者的熟练程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入路。  相似文献   

6.
7.
8.
9.
<正>经皮椎间孔镜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1-2]。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属于新型方法,与经皮椎间孔镜术不尽相同。有研究报道[3],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好。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两者对比的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将二者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放  李杰  孙宏  李锋涛  王栋  李浩鹏  贺西京 《西部医学》2020,32(12):1773-1777
目的 对比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TD)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因LDH行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PETD组(n=42)与PEID组40(n=40)。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失血量、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有无并发症情况等),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随访时间、住院日及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末次随访VAS 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PETD 组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大于PEID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各有1例翻修,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翻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PETD与PEID对LDH均有确切疗效,但PEID可明显减少术中透视次数,节约手术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2种入路脊柱内镜治疗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 方法 对55例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经椎间孔(A组)或经椎板间隙入路(B组)治疗的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并对2组术前术后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acnab's临床疗效等级评分进行比较;同时根据游离程度不同再将2组分为低度游离组(AL、BL)、高度游离组(AH、BH),并对各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患者31例(AL组16例,AH组15例),B组患者24例(BL组13例,BH组11例),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平均手术时间B组显著小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B组的平均改善率优于A组(P<0.05),低度游离组间(AL vs. BL)的VAS评分改善率及ODI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度游离组间(AH vs. B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H组优于AH组;2组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 2种入路脊柱内镜均可用于治疗L4~5向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且安全有效,但对于高度向下游离的突出,经椎板间隙入路较经椎间孔入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合并脊柱侧弯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合并脊柱侧弯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腰腿疼痛程度,采用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并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Cobb角,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ODI及Cobb角。末次随访采用Nakai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4.17±1.08)个月。术后第1天腰腿痛VAS评分、ODI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及Cobb角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及Cobb角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Nakai疗效评估:优16例,良3例,中1例。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合并脊柱侧弯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汕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采取经皮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25例)、B组(采取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38例)和C组(采取后侧椎板间隙扩大成形或经椎板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35例)。对比3组治疗前、治疗半年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腰椎评分(JOA)评分。结果 3组治疗半年后的ODI评分中A组(15.63±3.58)分、B组(16.52±3.21)分、C组(15.98±2.98)分均低于治疗前,而JOA评分中A组(23.26±2.01)分、B组(22.98±2.41)分、C组(22.48±2.14)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ODI、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方法疗效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情况采取合适的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1):1060-1063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4例LID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其中131例患者采取椎板间入路(椎板间入路组),33例患者采取椎间孔入路(椎间孔入路组)。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30、90 d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测评;术后3个月按照MacNab疗效判定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1~2 a,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与椎板间入路组比较,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X线照射次数多,术后卧床时间短(P <0. 05);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3、7、30、90 d 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低于术前(P <0. 05);术前及术后3、7、30、90 d,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6. 18%(126/131)、90. 90%(30/33),2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73,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 05%(4/131)、6. 06%(2/33),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92,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 29%(3/131)、3. 03%(1/33),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48,P> 0. 05)。结论经椎板间及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IDP均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2种手术入路各有优势,应根据LIDP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象为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采用PETD治疗LDH患者(L5~S1), 共102例。对于高髂嵴患者采用"横突定位法",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PETD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87.6±21.0)min, 术中透视(29.1±11.7)次, 术后卧床时间(4.6±1.1)h, 住院时间(3.6±0.5)d。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和术后3个月ODI评分均较术前减少(均P<0.01)。疗效评价:优89例(87.3%), 良8例(7.8%), 中4例(3.9%), 差1例(1.0%)。结论 PETD为治疗L5~S1 LDH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于高髂嵴、横突肥大的患者, 横突定位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椎间孔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手术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条件患者209例,其中207例均成功行CT引导下PEID手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天、1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8±0.8、2.5±0.7、0.9±0.5、0.1±0.4,各时间点VAS评分下降趋势明显(P<0.001);术前、术后1天、1个月及6个月ODI指数分别为72.8±3.7、30.0±1.7、21.3±1.3、18.9±1.0,各时间点ODI指数下降趋势(P<0.05)。术后6个月Mac Nab评分,优151例,良50例,术后复发判定为差6例。结论:CT引导下PEID手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一种新技术,可扩大PELD的手术适应症,并优于C臂下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伴有钙化的腰5骶1(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15例伴有钙化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EID结合内镜下可变向动力系统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应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改良Macnab评分显示优良率为86.67%;术后复查影像学可见术前患者的椎间盘钙化区域均被有效地清除,神经根减压良好,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EID结合内镜下可变向动力系统能够有效治疗伴有钙化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康复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速  周新  陆慧  袁婷  权正学 《重庆医学》2023,(3):403-408
目的 研究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骨科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UBED组(26例)和PEID组(30例)。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期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PEI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UB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 PEID组血清CK、CRP水平低于UB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采取经皮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论治疗效果.其中男48例,女24例;L4/5节段23例,L5/S1节段39例;平均年龄(43.2±5.9)岁.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8.7±8.9)min;平均出血量(16.8±5.4)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4.2)d;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记录,平均随访7.3±1.6个月.在出院时的VAS评分(2.6±1.2)分明显小于手术前的VAS评分(8.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为(17.6±4.4)分,较术前(61.8±5.2)分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