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midkine(MK)能否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及131I治疗前血清MK能否预测DTC患者是否存在转移灶.方法 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研究中,有162例患者(其中DTC 7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92例)入组,同时有7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通过ROC曲线研究术前MK和Tg水平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在预测是否存在转移灶的研究中,有214例DTC患者入组.通过ROC曲线研究131 I治疗前血清MK和Tg水平对是否存在摄131I转移灶的预测价值.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MK和Tg间的相关性行Pearson分析,对无转移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 Pearson分析显示MK和Tg呈显著正相关(r=0.917,P<0.05).手术前,DTC患者血清MK和Tg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z=-7.283和-3.191,均P<0.05),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z=-7.328和-4.384,均P<0.05).对于术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MK的最佳切点值为323.12 ng/L,此时的诊断准确性为75.31%(122/162),高于Tg的60.49%(98/162).对于DTC的鉴别,MK和Tg的诊断准确性均为77.93% (113/145).对于预测是否存在转移灶,Tg的最佳切点值为19.50 μg/L,诊断准确性为96.73% (207/214);MK的最佳切点值为504.71 ng/L,诊断准确性为89.25% (191/214).Kaplan-Meier分析显示对于DTC患者,当MK或Tg水平高于阈值(分别为500 ng/L和20μg/L)时无转移灶生存率较低于阈值时低(x2=118.539和209.823,均P<0.05).结论 术前MK水平不但可用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也可用来预测DTC患者是否存在转移灶,是良好的DTC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甲状腺球蛋白mRNA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甲状腺球蛋白(Tg)mRNA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DTC且已完全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于2006年4月-2007年2月进行随访的162例DTC患者,均进行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患者外周血中Tg mRNA进行检测,分析Tg mRNA表达阳性率与患者TNM分期等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仪测定血清Tg和抗Tg抗体(TgAb),分别以>1μg/L和>104U/L为阳性判断标准.以随访时131I全身显像、胸部X线、颈部超声、CT扫描等检查确诊病灶为复发或转移"金标准",比较Tg mRNA和Tg诊断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外周血Tg mRNA和血清Tg监测DTC复发或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6.61%和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53,P<0.001).52例TgAb阳性患者中,检测外周血Tg mRNA和血清Tg的灵敏度分别为86.54%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322,P<0.001).外周血Tg mRNA的表达与TNM分期呈明显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515,P<0.001),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及转移灶的分布无相关性(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020,0.069,0.050,0.028,P均>0.05).结论 外周血Tg mRNA可作为监测DTC复发或转移的指标,其灵敏度高于血清Tg,特别适合于TgAb阳性的DTC患者.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球蛋白(Tg)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长期随访的重要指标之一。DTC患者的血清Tg监测包括刺激性Tg(sTg)(TSH>30μIU/ml刺激状态下的Tg水平)和非刺激性Tg (TSH抑制状态下的Tg水平)测定,前者对于DTC患者的病情监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目前,"清甲"治疗后sTg是DTC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手段;而131I治疗前sTg (ps-Tg)由于受残余甲状腺组织的影响,在DTC病情评估及治疗决策方面的意义尚存在争议。自2009年美国甲状腺协会的相关指南中指出ps-Tg水平可能对DTC患者的疾病状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后,近5年来有关ps-Tg与131I治疗后疾病状态与预后间关系的研究备受关注。笔者主要就ps-Tg在DTC风险评估及治疗决策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midkine(MK)和galectine-3(Gal-3)水平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首次131I治疗前转移灶中的评估价值。 方法 ①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4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男性11例、女性30例,年龄29~73(48.61±11.59)岁]的术前血清样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23例)和良性组(18例),同时收集32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前血清MK和Gal-3水平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中是否存在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者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②DTC患者术后是否存在转移灶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首次服131I治疗前的51例DTC术后患者[男性12例、女性39例,年龄25~72(44.41±10.21)岁]的血清样本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次131I治疗,并于每次治疗后5~7 d行全身碘扫描,根据其结果及其他检查(超声、CT、PET/CT)结果,判断是否有淋巴结和(或)肺转移。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血清MK和Gal-3水平的差异性,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MK和Gal-3水平间的相关性。 结果 ①手术前恶性组的血清MK和Gal-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0、5.08,均P<0.05)。对于术前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MK的最佳阈值为318.87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5%CI: 0.81~0.99)、特异度为78.1%、灵敏度为88.5%;Gal-3的最佳阈值为1.61 ng/mL、AUC为0.72(95%CI: 0.57~0.86)、特异度为70.4%、灵敏度为69.8%。②51例DTC患者中,转移阳性组8例、转移阴性组43例。转移阳性组甲状腺球蛋白、MK、Gal-3水平均明显高于转移阴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4.01、−2.89,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r=0.67,P<0.05)及DTC患者术后(r=0.84,P<0.05)血清MK、Gal-3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 血清MK和Gal-3水平可用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并且可以评估DTC术后是否存在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5.
魏翔宇  王峰  高阳  肖林福  孙军  张杰 《西南军医》2011,13(4):630-632
目的了解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状况,探讨影响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88例需根治术的胃癌患者,采集人口学因素、TNM分期等资料,追踪术后组织学检测结果,随访至术后死亡或研究终点(术后60个月),Cox比例风险筛选影响预后的强相关因素。结果 (1)Life Table法算得5年生存率为57%。(2)死亡组与生存组在TNM分期、组织分化、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状态、淋巴结阳性个数、远隔转移和联合脏器切除方面的构成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TNM分期[RR(95%CI)=1.514(1.192-1.923)]、淋巴结状态[RR(95%CI)=1.903(1.551-2.334)]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是82%、65%、50%和29%;无淋巴结转移、第一、二、三站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分别是91%、62%、54%和29%。结论胃癌根治术后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状态和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肿瘤代谢容积(MTVwb)和TNM分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本院8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PET/CT扫描,采用半自动方法测量MTVwb,分别采用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MTVwb和TNM分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NSCLC患者经PET/CT扫描后测量MTVwb为3.12~37.06cm 3,平均为(16.04±1.14)cm 3,中位数为17.13cm 3。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患者生存时间为1~40个月,平均(9.78±2.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25个月。85例患者随访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24%、37.65%、28.24%。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TNM分期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TNM分期的提高,患者3年总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以MTVwb的中位数为临界值,提示MTVwb<17.13cm 3的NSCLC患者3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MTVwb≥17.13cm 3者(P<0.05)。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MTVwb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状况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而性别、年龄和TNM分期均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NM分期系统相比,PET/CT MTVwb可更好地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状况,可能是评价患者生存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取碘能力的下降或丧失导致 1 31   I WBS(全身显像 )假阴性 (约 2 0 % ) ,高水平的血清 Tg(甲状腺球蛋白 )只能说明有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的复发或转移 ,不能确定 DTC复发或转移的具体位置 ,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正是 DTC病人死亡的主要类型。本文主要探讨 1 8F- FDG(1 8F-氟代脱氧葡萄糖 ) PET显像在1 31  I的 WBS阴性而血清 Tg水平增高的 DTC病人中鉴别复发和转移的应用以及评价 DTC病人预后的价值 ,当嗜1 8F- FDG肿瘤显示的体积大于 12 5 m L 或 FDG标准摄取值大于 10 g/ m L 时 ,病人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血清Tg测定和~(131)I显像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 (Tg)测定的正常分界值 ,以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有无复发与转移。方法 采用界值特征曲线 ,分析测定 34例DTC未复发者与 5 0例复发者血清Tg值。同时对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与血清Tg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 未复发组T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若以血清Tg 8μg/L作为判断界值 ,则 81% (39/ 48例 )的复发与转移患者可被正确预测 ,其诊断DTC复发与转移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 80 .4%和 10 0 %。结论 采用Tg正常分界值 ,可明显提高DTC复发与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LAMP2)表达水平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确诊并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04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调取患者冻存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TNB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AMP2表达,验证LAMP2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使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TNBC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WB实验结果显示,LAMP2在TNBC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LAMP2表达与TNBC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相关,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1月25日,LAMP2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 0.05)。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TNM分期及LAMP2表达水平是TNB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AMP2在TNB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LAMP2高表达可能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更高的LAMP2的表达可能预示着患者更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与术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69例D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45例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前行99Tcm-MIBI早期及延迟显像.计算早期及延迟显像肿瘤/正常组织放射性(T/N)比值及洗脱率,检测术前及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以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差异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结果 Tg阳性组早期、延迟显像T/N比值较Tg阴性组低,洗脱率较Tg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1、3.211、6.412,P<0.01); Tg阳性组与Tg阴性组术前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阳性组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较Tg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P<0.01).31例(350枚)切除的淋巴结为DTC转移.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与99Tcm-MIBI洗脱率(r=0.625,P<0.01)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r=0.676,P<0.01)呈正相关.结论 DTC99Tm-MIBI早期、延迟显像T/N比值及洗脱率与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患者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浓度在预测甲状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对1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术前研究,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金标准进行对照,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55例,良性结节67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Tg和TSH;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TgAb;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甲状腺组织和颈部淋巴结.结果 甲状腺癌组的术前血清Tg水平(24.09±64.59) ng/ml和甲状腺良性结节组(23.37±112.14)ng/ml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2,P>0.05);甲状腺癌组的TSH水平(2.32±2.28)mIU/L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1.75±1.22)mIU/L,(Z=-2.107,P<0.05);甲状腺癌组Tg联合TgAb的阳性率(72.7%)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55.2%)(x2=3.975,P<0.05).各指标预测甲状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示,TSH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11[95%可信区间(95%CI):0.509~0.713],P<0.05,最佳临界值2.31 mIU/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6%和50.9%;TSH∶Tg值的AUC为0.617(95%CI:0.518~0.716),P<0.05,最佳临界TSH∶Tg值为0.11 IU/mg,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2%和50.9%;Tg曲线AUC<0.5.结论 术前血清Tg的异常升高不是甲状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但其结合TgAb阳性、TSH∶Tg值>0.11 IU/mg可作为甲状腺癌的危险预测因素,可能是甲状腺超声检查的一种有效补充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18F-FDG PET显像在肺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显像评价新诊断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例新诊断肺癌患者资料,以肺部原发病灶的SUV为显像的预后评价指标,采用SPSS11.5软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及SUV均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SUV对不同分期患者的预后价值不同,对Ⅲ期患者预后评价的价值最大。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及原发病灶的SUV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P〈0.05)。SUV〉8患者的死亡风险是SUV≤8患者的2.19倍。SUV每升高“1”,患者死亡风险升高7%。结论 肺癌原发病灶的SUV是独立于TNM分期外的另一个重要的预后因子。分期相同的肺癌患者根据SUV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危险组,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首次131I去除甲状腺术后残留组织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343例DTC病例,比较不同剂量首次131I去除甲状腺术后残留组织(RRA)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343例D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术,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无局部或远处转移.以首次131I剂量将343例患者分为3组:A组101例,剂量为1850 ~2220 MBq;B组103例,剂量为2590~2960 MBq;C组139例,剂量为3330~3700 MBq.RRA后随访6~12个月.判断RRA成功标准:(1)131I全身扫描甲状腺床未见放射性摄取;(2) TSH刺激状态的Tg<10 μg/L.应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43例患者RRA成功率63%( 215/343);(2)A、B和C组成功率分别为59%( 60/101)、64%( 66/103)和64%(89/139),3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7,P=0.720);(3)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性别(P=0.030)、手术方式(P<0.01)、手术次数(P=0.004)、治疗前TSH(P =0.019)、治疗前Tg水平(P<0.01)为有关因素,剔除年龄(P=0.420)、病理类型(P =0.585)、淋巴结转移(P =0.858)、多灶(P=0.365)、TNM分期(P =0.388)和剂量(P=0.733)等无关因素,将有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方式(P<0.01)和治疗前Tg水平(P<0.O1)是影响RRA疗效的因素.结论 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后,小剂量1850 ~ 2220 MBq RRA与大剂量3330~ 3700 MBq RRA疗效相同.术式和治疗前Tg水平是影响RRA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新亚  毛宏凯  赵婷  唐瑞  曹明芹 《临床军医杂志》2023,(12):1313-1316+1320
目的 描述与分析肺癌患者的生存现状,探讨肺癌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11 333例肺癌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采用电话及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现状,并对其进行描述与分析。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民族(汉族、少数民族)、婚姻状况(结婚、离异、丧偶、未婚等)、患者来源地区(东疆、南疆、北疆)]和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临床分期、TNM分期)。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存活率,应用Log rank法比较组间生存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并构建列线图。结果 随访11 333例患者中,随访期间男性死亡5 177例,病死率为69.99%(5 177/7 397),女性死亡2 321例,病死率为58.97%(2 321/3 936);中位生存时间为14.67个月;1、2、3、4、5年观察存活率分别为56.30%、36.30%、27.80%、22.60%、20.10%。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男性患者死亡风险高于女性;年龄越大肺...  相似文献   

15.
利用131I清除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治疗中的重要步骤.清甲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口服131I的剂量、DTC的手术方式、术后甲状腺组织残留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手术距13I治疗时间的长短等.使用较大剂量131I进行清甲、采取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方式、131I治疗前较高水平的TSH,以及术后及时开始131I治疗等有助于提高清甲成功率.131I治疗前患者血清Tg水平偏高或存在转移灶,应适当加大131I治疗剂量.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对清甲成功与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放射性碘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后的预后良好,可获得长期生存,但部分患者存在疾病的持续、复发及转移。甲状腺球蛋白(Tg)作为DTC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后灵敏、简便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在患者长期随访中的定期监测极为重要。然而,在高达25%的DTC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出高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其存在会干扰Tg的测定,此时TgAb的变化趋势就成为判断疾病状态的替代指标。TgAb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往往预示疾病好转,相反,TgAb持续升高可能是DTC复发的早期指标。笔者主要就TgAb在DTC患者中的产生机制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患中低危DTC初次131I治疗后6个月复查131I全身显像(WBS)示阴性、刺激性Tg阳性(≥10.00 μg/L)患者Tg的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按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诊断其复发危险分层为中低危的DTC患者[男20例,女36例,平均年龄43.11(21~70)岁],患者均经甲状腺全切除术+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均于131I治疗后6个月停用甲状腺激素,复查131I WBS均为阴性.此时刺激性Tg≥10.00 μg/L即为刺激性Tg阳性.56例中,刺激性Tg阳性组19例,阴性组37例,追踪2组131I治疗后1年及2.5年抑制性Tg变化,同时监测颈部超声表现等变化.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两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刺激性Tg阳性组131I治疗后6个月血清刺激性Tg明显高于阴性组,分别为(24.27±4.10)与(2.73±3.01)μg/L(t=7.191,P<0.05);阳性组中68.4% (13/19)的患者血清抑制性Tg水平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131I治疗后2.5年时为(0.53±0.15) μg/L,比治疗后1年时的(1.38±0.50) μg/L低;阳性组131I治疗后1年时抑制性Tg仍高于阴性组[(2.21±0.55)与(0.48±0.10) μg/L;t=3.102,P<0.05],至2.5年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0.52)与(0.38±0.07) μg,/L;t=2.001,P>O.05].2组各有l例患者治疗后2年时随访颈部超声发现肿大淋巴结(抑制性Tg分别为1.4和0.1 μg/L),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癌.结论 131I治疗后6个月刺激性Tg阳性的中低危DTC患者血清Tg水平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此时停用甲状腺激素行131I WBS的意义及经验性131I治疗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β-Tubulin)在不同部位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4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癌组织标本(设为结肠癌组)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设为癌旁组)。比较两组不同部位结肠癌组织中β-Tubulin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检验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β-Tubulin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预后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不同部位、分化程度、临床病理(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β-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β-Tubulin蛋白阳性表达均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中β-Tubulin蛋白均可作为结肠癌化疗药物选择及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血清Tg测定和131I显像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的正常分界值,以预测分化甲状腺癌(DTC)术后有无复发与转移。方法 采用界值特征曲线,分析测定34例DTC未复发者与50例复发者血清Tg值,同时对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与血清Tg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 未复发组T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若以血清Tg 8ug/L作为判断界值,则81%(39/48例)的复发与转移患者可被正确预测,其诊断DTC复发与转移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80.4%和100%,结论 采用Tg正常分界值,可明显提高DTC复发与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取碘能力的下降或丧失导致∧131I WBS(全身显像)假阴性(约20%),高水平的血清Tg(甲状腺球蛋白)只能说明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复发或转移,不能确定DTC复发或转移的具体位置,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正是DTC病人死亡的主要类型。本文主要探讨∧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显像在∧131I的WBS阴性而血清Tg水平增高的DTC病人中鉴别复发和转移的应用以及评价DTC病人预后的价值,当嗜∧18F-FDG肿瘤显示的体积大于125mL及FDG标准摄取值大于10g/mL时,病人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