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丝固位与粘结固位在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2例行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修复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1例。A组患者予以螺丝固位,B组患者予以粘结固位。比较两组患者1年后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发生率、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等指标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探诊深度(PD)、骨吸收量(MBL)、主观感受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1年后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mPLI、mS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的PD、M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固位功能、舒适程度等主观感受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丝固位与粘结固位在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修复中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螺丝固位基台一体冠和粘接固位在第一磨牙单颗种植中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就诊并完成第一磨牙单颗种植修复的91例患者共104颗种植修复病例,其中52颗为螺丝固位基台一体冠(SR),52颗为粘接固位修复(CR)。分别在患者种植修复当天及戴牙后6、12个月时记录种植体周围的牙周指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拍摄X线片并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参照Barnes评定标准对种植冠修复后的邻接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修复完成后6~12个月,两组种植体均完好无松动;SR组3例患者在6个月复查时发现中央螺丝松动,重新加力至35 N/cm, 2个月再次复查时无松动;两种固位方式在修复后12个月时螺丝固位组邻接合格率为90.38%,显著低于粘接固位组99.04%的邻接合格率(P=0.037),两种修复体边缘骨吸收量和牙周软组织指标mPLI和mS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固位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种植修复效果,粘接固位在邻接关系恢复和防止食物嵌塞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孙雅慧  刘鑫  唐旭炎 《安徽医学》2018,39(6):654-658
目的 比较上颌前牙区螺丝固位(SR)和粘接固位(CR)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修复的74例上颌前牙区缺牙患者(90颗种植体),根据临床固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SR组(51颗)与CR组(39颗).比较两组修复后第1天和3、6、12个月边缘骨吸收、软组织指标和牙龈位置.结果 与SR组相比,CR组骨吸收量显著减少(F组间=14.644,P<0.05);改良出血指数(mSBI)显著增加(F组间=7.536,P<0.05);角化龈宽度(wKM)显著增加(F组间=11.489,P<0.05);牙龈边缘位置(GL)效果较好(F组间=6.407,P<0.05);两组改良菌斑指数(MPI)记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525,P>0.05).CR组美观满意度较高(t=-3.35,P<0.05);刷牙出血满意度较低(t=3.022,P>0.05);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1,P>0.05).结论 在边缘骨吸收、wKM、GL和美观满意度方面,CR效果较好;在mSBI和刷牙出血满意度方面,SR效果较好.CR与SR在上颌前牙区的种植修复效果上各有优劣,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种植修复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60例牙列缺损慢性牙周炎患者共植入75枚种植体,另选择50例植入67枚种植体牙周健康牙列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牙龈乳头指数(PIS)、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周探诊深度(PD);并检测两组种植体周围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2、IL‐8水平。结果研究组75枚种植体中有2枚自行脱落,种植体松动度0,种植体存留率为97.3%;对照组无种植体脱落,种植体松动度0,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7,P=0.098)。术后6个月研究组 mSBI 、PIS 、mPLI 、PD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研究组龈沟 IL‐2、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种植修复能够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且未增加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但其远期疗效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治疗后牙缺损患者的中期随访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38例后牙缺损患者(2015年1月-2020年6月)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掷骰子法随机分组,传统组119例行传统粘接固位,改良组119例采用改良粘接固位.随访6个月,统计2组牙槽骨高度、厚度,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种植修复体(冠或桥)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两种固位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种植修复体固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因牙列缺损要求种植修复治疗,牙槽骨良好无需植骨、不吸烟、无糖尿病的骨组织愈合早期种植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为螺丝固位组;B组粘接固位组。比较两种固位方式在修复完成后12个月、24个月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健康状况及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瓷层的抗折能力、修复体松动率。结果两组固位方式种植体周围组织mPLI、mSBI、MBL在12个月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4个月均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粘接固位组的瓷层的抗折能力较螺丝固位组好;两组固位方式修复体松动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在种植支持式义齿中修复体负重后一年内螺丝固位比粘接固位有利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一年后两种修复体周围组织趋于稳定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吴小勇  杨娅 《安徽医学》2013,34(7):965-967
目的探讨螺丝固位与粘结固位在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修复中的效果,分析两种固位方法的特点。方法选取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后牙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7枚种植体。其中,36枚采用螺丝固位,41枚采用粘结固位。随访2年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下改良菌斑指数,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等,分析两种固位方式的特点。结果螺丝固位和粘结固位术后1年的骨吸收量分别为(0.439±0.037)、(0.428±0.012),2年的骨吸收量分别为(0.535±0.040)、(0.519±0.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固位方式的改良菌斑、改良出血指数、固位功能、咀嚼功能、美观程度、舒适程度、总满意度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丝固位与粘结固位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均为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修复的可靠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雷飞  倪菁  陶永炜  姜庆生  范晶  蔡卜磊 《西部医学》2018,30(11):1593-1598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对种植修复后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与种植体周围炎症及局部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80例牙列缺损并接受义齿种植的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患有慢性牙周炎分为慢性牙周炎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固定义齿修复完成后第1、3、6、12个月进行复诊,记录1年种植体的存留率。拍摄根尖片检测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量(MBL),记录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ELISA法检测龈沟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两组种植修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mPLI、mSBI、PD、MBL均呈升高趋势,不同观察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种植修复后,慢性牙周炎组mSBI、PD、MBL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种植修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龈沟液中IL-1β、IL-6、MDA水平均逐渐增加,SOD、GP x水平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种植修复后各时间点,慢性牙周炎组龈沟液中IL-1β、IL-6、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OD、GP-x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种植修复1年,各组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义齿种植短期内疗效可靠,但出现边缘骨吸收现象较为明显,种植体周围局部微环境存在炎症及氧化应激现象。  相似文献   

9.
郑建英  王志杰  张霞 《当代医学》2021,27(13):11-13
目的比较不同粘结材料粘结固位在前磨牙种植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因前磨牙缺损而接受种植固位修复的患者110例(共207枚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5,64枚种植体)、B组(n=38,71枚种植体)和C组(n=37,72枚种植体)。A组采用玻璃离子粘结固位,B组采用聚羧酸锌粘结固位,C组采用Premier暂时性树脂粘结固位,分别于修复后3、6个月检测3组患者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况。结果修复后,3组植义齿侧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3个月,3组探诊深度与边缘骨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6个月,A组、C组探诊深度大于B组(P<0.05);修复后3个月,C组牙菌斑指数高于A组、B组(P<0.05);修复后6个月,C组牙菌斑指数与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材料粘结固位对种植义齿咀嚼功能及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聚羧酸锌粘结固位对周围软组织的影响优于玻璃离子与Premier暂时性树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口腔种植修复中CAD/CAM个性化基台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采用CAD/CAM个性化基台修复的80例患者115颗种植体的临床资料,分析种植体累计存留率(CSR)、CAD/CAM个性化基台机械并发症发生率、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BL)。结果随访2 a后,CSR为100%;机械性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7.0%;mPLI为(0.83±0.70),mSBI为(0.43±0.54);MBL近中为(0.86±0.29)mm,远中为(0.81±0.27)mm。结论 CAD/CAM个性化基台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种植体周围炎中NF-κB的表达及其与RANK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行种植修复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45例(种植体61颗),纳入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行种植治疗且无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患者45例(种植体52颗),纳入对照组。记录并对比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PD)、牙槽骨丧失深度(DSB)、改良龈沟探诊出血指数(mSBI)和改良菌斑指数(mPLI),同时测定龈沟液中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度种植体周围炎及健康种植体的PPD、DSB、mSBI及mPL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214,0.233,0.257,0.313;P=0.012,0.011,0.008,0.024),且各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龈沟液中NF-κB、RANK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872,1.017;P=0.001,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NF-κB及RANKL存在正相关(r=0.631,P=0.000)。结论: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NF-κB表达显著增高,且与RANKL存在明显相关,其随炎症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手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感染控制。方法:选取进行牙种植手术的124例牙周炎患者,根据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60例(植入种植体102枚)和对照组64例(植入种植体144枚),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感染控制,然后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进行全面的牙周检查,记录术前、术中及术后感染事件发生率;术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SF)、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和附着丧失(AL)。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植入了246枚种植体。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7%,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体PISF、mSBI、PPD、A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L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手术中合理的感染控制,能有效的降低牙周炎患者人工种植牙手术后的并发症,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7):1352-1355
目的:分析茶多酚联合光动力疗法对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疗效及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Βligand,RANKL)、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茶多酚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种植体周袋深度(peri-implant peripocket depth,P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cation sulcus bleedingindex,mSBI)和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水平,并检测患者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RANKL及Shh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PLI、PPD、mSBI及BO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龈沟液中CRP、TNF-α、IL-6、RANKL及Sh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茶多酚联合光动力疗法对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治疗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其炎症反应状态,并可有效改善龈沟液中RANKL及Shh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的7年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 1月至2010年1月,为182例患者植入了226颗种植体并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种植方法 为常规种植术、即刻种植技术、骨挤压、骨劈开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采用固定修复,固位方式分螺丝固定和粘接固定.随访7-60个月,观察方法 为 X线片、临床观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结果 182例患者 的226颗种植体完成骨整合,其7年累计存留率为98.23%;X线片比较检查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状况,结果 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对美观、发音满意度和固位、咀嚼能力在种植后明显提高(P<0.05). 结论 种植义齿对于上颌前牙缺失患者是一种满意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探讨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n=20)。在对种植体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后,中药组患者采用西帕依固龈液冲洗种植周袋,同时以精细探针顺种植周袋壁缓慢插入至袋底,留置中药双黄补,缓慢后退探针使药物溢出至牙龈边缘;对照组患者采用3%双氧水、0.9%氯化钠注射液交替冲洗牙周袋,观察2组患者种植体治疗前后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周袋深度(PPD)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采用Whatman1号滤纸条吸取治疗前后种植体周龈沟液(PISF),检测2组患者PISF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PISF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受试牙位牙周指数、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措施干预后,2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指数(PPD、mSBI和mPLI)、PISF质量以及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患者mSBI、mPLI、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药组患者PPD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药双黄补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牙周指数,降低患者PISF中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控制水平对种植体周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检查的牙周健康且牙列缺损>90 d行种植术患者为对照组,均给予种植体修复,对照组治疗前未行牙周基础治疗,未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PLI指数、mSBI指数、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结果:术前观察组患者mPLI指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mPLI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mSBI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mSBI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对照组患者mSBI指数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术前两组患者近中、远中边缘骨吸收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近中边缘骨吸收量下降更显著,对照组远中边缘骨吸收量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增多,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造成影响,牙周基础治疗及局部抗菌药物对菌斑进行控制后有利于提高种植体边缘骨的稳定性,提高种植体修复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8,(3):305-307
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PD)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牙列缺失、缺损患者80例(102枚种植体)作为观察组,牙周健康的牙列缺失、缺损患者80例(100枚种植体)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留存率以及松动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牙龈乳头指数(PIS)、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以及P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种植体松动度均为0,观察组种植体留存率97.06%,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IS、mPLI、MSBI以及P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龈沟液IL-2、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对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缺失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PIS、mPLI、MSBI以及PD等较为优良,且不会加重种植体周围炎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牙龈生物型对上颌美学区种植后牙龈诱导效果的影响。方法:53例上前牙美学区单颗种植修复病例按照以牙龈厚度为标准的牙龈生物型分为A组(牙龈厚度≥2.0 mm, 26例)和B组(牙龈厚度≤1.5 mm, 27例),种植体暴露愈合4周行种植体支持式临时冠修复,进行牙龈诱导塑形,3个月后分别采集两组病例的粉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 PES)、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cation sulcus bleeding index, mSBI),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在牙龈诱导后PES、mSBI有无差异。结果:牙龈诱导3个月后A组PES得分为(12.84±2.23)分,高于B组[(9.19±2.93)分](P<0.05);A组mSBI为(1.27±0.22),低于B组[(1.68±0.14)](P<0.05)。结论:牙龈生物型影响上前牙种植美学区的牙龈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联合龈下喷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阐明其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2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并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由第一位医生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龈上洁治及龈下喷砂治疗,中药组患者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龈下喷砂治疗;由第二位医生对2组患者种植体牙周袋进行冲洗和置放药物,中药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后将中药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留置种植体周围袋,对照组使用3%过氧化氢+0.9%氯化钠注射液对受试牙位种植体周围袋进行冲洗;第三位医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后记录2组患者受试牙位牙周指数[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周袋深度(PPD)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检测2组患者种植体龈沟液(PISF)质量和PIS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受试牙位的PPD、mSBI、mPLI、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mPLI、PPD和mSBI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患者治疗后mSBI、mPLI和PPD明显降低(P<0.05),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机械治疗联合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比较,采用中药清热消炎固齿缓释剂联合龈下喷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患者PPD、mSBI和mPLI明显降低,PISF质量和PISF中IL-1β水平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上颌重度骨萎缩的无牙颌患者行穿颧骨种植固定修复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24例上颌重度骨萎缩的无牙颌患者,行穿颧骨种植固定修复后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修复体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24例患者,种植体1年存留率为99.3%(135/136),其中穿颧骨种植体存留率为100.0%(48/48),常规种植体存留率为98.9%(87/88);穿颧骨种植体和常规种植体植入1年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为(1.10±0.16)mm和(1.08±0.19)mm;穿颧骨种植体和常规种植体植入1年后探诊深度分别为(1.93±0.78)mm和(1.97±0.67)mm;改良菌斑指数及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穿颧骨种植体均大于常规种植体,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永久修复后,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为机械并发症,2例为生物学并发症;修复体固位良好,患者整体满意度较高。结论:上颌重度骨萎缩的无牙颌患者穿颧骨种植后行固定修复,可获得较理想的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