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5月至2019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119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匹配,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术后恢复、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肝门阻断率、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患者肝门阻断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26.1±11.5)min vs.(15.0±10.0)min,P<0.001],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开腹组[(44 934.6±7 328.6)元vs.(36 212.4±7 247.4)元,P<0.001]。腹腔镜患者组术后白蛋白水平较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及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开腹组,且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特定肝段(Ⅰ、Ⅶ、Ⅷ段)和巨大肝血管瘤(直径≥ 10.0 cm)中得到的结果类似。结论 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不仅具有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有全身炎症反应轻、对肝脏损伤小、术后肝功能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手术在特定肝段(Ⅰ、Ⅶ、Ⅷ段)血管瘤及经过适当选择的巨大血管瘤治疗中同样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与传统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12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815,P<0.05);观察组术后转氨酶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8,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微创,可作为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一种较好的选择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志涛 《当代医学》2021,27(1):134-135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胃肠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总长度、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肠胃功能和肝脏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相比常规开腹手术,开展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病收治的6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实行完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法左半肝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率、肝功能指标、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对少,手术用时明显短,且术后下床活动、肛门排气及住院的时间均更短(P<0.05);对比术后并发症率计算结果,观察组更低(P<0.05);术后,两组AST、ALT、TBi L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术后1d、2d、3d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用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中,相较于开腹治疗,可降低手术创伤,加快术后康复,且减小并发症几率并减轻疼痛,取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治疗肝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不同方式手术治疗的120例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开腹肝切除术治疗的60例肝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治疗的60例肝肿瘤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腹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对肝肿瘤患者的创伤更小,可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转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念下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左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左叶胆管结石患者14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开腹肝左叶切除术、损伤控制理念下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残留率、复发率及再次手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 d与术后4 d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细胞计数的差值低于对照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骨髓原始细胞非红细胞计数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损伤控制理念下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左叶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能与诱发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遵循患者意愿,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50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开腹组给予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 <0.05);两组间的即刻结石清除率、最终结石清除率和术后1年内的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水平降低(P <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P <0.05),腹腔镜组术前术后变化大于开腹组(P <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 <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结石清除率高,可减少术后结石复发率,有效改善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陈伟力 《当代医学》2021,27(9):120-12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对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开腹肝叶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血清CA199、ALT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CA199、AL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A199、ALT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8月~2015年04月收治的6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痛剂例次、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术后使用止痛剂例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比开腹肝切除组,腹腔镜肝切除组患者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及术后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血流阻断下腹腔镜肝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6~2021年100例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脏病变患者资料,阻断组采用肝门血流阻断,非阻断组未进行肝门血流阻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相关生化指标等。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阻断组(P<0.05),术后转氨酶水平高于非阻断组(P<0.05)。术后3例发生胆漏,经冲洗引流后治愈,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无非计划再次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肿瘤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对于合适的患者,非血流阻断的腹腔镜肝切除术,可以减少因肝门阻断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及microRNA-302(miR-30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3月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肝癌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53例。开腹组接受开腹肝切除术,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炎症应激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miR-302表达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低,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短,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 <0.05)。两组患者术前IL-2、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IL-6、CRP较开腹组低,IL-2较开腹组高(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ALT、AST、TBIL水平较开腹组低(P <0.05)。两组患者术前miR-302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miR-302相对表达量较开腹组低(P <0.05)。结论 相比开腹肝切除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具有微创优势,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应激反应水平,保留残余肝功能,一定程度降低miR-302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肝门阻断钳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1月60例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术中采用自制肝门阻断钳阻断肝门血流(观察组),30例术中采用传统腔镜下阻断钳阻断肝门血流(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阻断肝门操作时间为(3.2±2.1) s,对照组为(22.4±2.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去阻断操作时间为(2.6±0.9) s,对照组为(31.0±5.8)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2±1.9) d,对照组为(9.5±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制肝门阻断钳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操作简单,可优化手术流程,阻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马宁  李博  丛子红  何耀鹏 《西部医学》2017,29(12):1709-1713
【摘要】目的 对比精准肝切除术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 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9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 手术治疗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 观察组康复优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 良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差所占比例比较无差异(P>0.05), 观察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χ2=11.090, 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ALT、TBIL、TBA、ALP、GGT比较无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ALT、TBIL、TBA、ALP、GGT均有改善, 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准肝切除术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除了手术时间长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外, 在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结石清除率以及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并能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比较机器人、腹腔镜、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肝段切除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3例,同时纳入腹腔镜手术(20例)、开腹手术(25例)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情况、肝门阻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肝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相近,均长于开腹组;由于机器人装机消耗一定时间,去除装机时间以后,机器人组实际手术操作时间与开腹组相近。术中出血方面,机器人组出血量最少,腹腔镜组次之,开腹组最多。全肝门阻断方面,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的肝门阻断比例明显低于开腹组。此外,机器人与腹腔镜在促进术后恢复方面整体优于开腹手术,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肛门通气更快、术后进食更早、下床活动更快以及VAS更低。3组患者的术后肝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机器人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减少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手术出血量,降低全肝门阻断率,促进术后恢复。尤其在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出血量、加快术后出院方面,机器人手术明显优于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在儿童先天性胆总管扩张(congenital choledochus dilatation,CCD)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5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CCD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的50例CCD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扩张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前后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以及炎症指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前1 d到术后7 d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5)。两组平均手术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8,P>0.05)。 结论 腹腔镜下扩张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儿童CCD相对于开腹手术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性应激与炎症反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应用于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的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肝血流阻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采用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和对照组(20例,采用Pringle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的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前两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白蛋白(albumin,AL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WBC、AST、ALT、TBIL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7):914-917
目的:通过分析了解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边缘性肝肿瘤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铁中心医院普外一科24例行肝切除术的肝肿瘤患者资料。结果: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组11例,手术均获成功。包括原发性肝癌8例,肠癌肝转移1例,肝血管瘤1例,肝腺瘤1例。手术方式:(Ⅱ~Ⅵ段)部分肝切除8例,肝左外叶切除(Ⅱ+Ⅲ段)2例,两段切除术(Ⅲ+Ⅵ段)1例。开腹手术组1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9例,肠癌肝转移2例,肝血管瘤1例,肝腺瘤1例。手术方式:(Ⅱ~Ⅵ段)部分肝切除8例,肝左外叶切除(Ⅱ+Ⅲ段)4例,两段切除术(ⅣB+Ⅵ段)1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术中失血量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住院费用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边缘性肝段切除(Ⅱ,Ⅲ,ⅣB,Ⅴ,Ⅵ段)中使用安全有效,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进食下床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较少等优点,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组无明显差异,近期疗效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肠黏膜屏障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2月在凤城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的D-乳酸、内毒素(LPS)、二胺氧化酶(DA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正常排便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3)术后1 d两组D-乳酸水平、LPS和DAO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0.05);(4)术后1 d两组SOD均降低(P<0.05),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1 d两组MDA和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肝胆结石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肝胆结石性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与对照组(胆管镜外科保胆取石术),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判断临床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损失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均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胆结石性疾病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在减轻手术创伤、降低血红蛋白损失方面效果突出,有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赵波 《中外医疗》2013,(23):69-7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结合病情及患者自愿原则分成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