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皮肤黏膜溃疡(EBVMCU)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21年烟台毓璜顶医院确诊的3例EBVMCU,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染色和分子重排技术检测,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1例, 女性2例, 年龄分别为65、75和69岁。3例均为年龄相关性EBVMCU。病变局限于口腔黏膜2例、胃1例。1例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3例均无肝、脾、骨髓受累, 经保守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预后均良好。3例EBVMCU患者在形态学上表现混杂的炎性细胞背景中见中至大的异型细胞浸润, 部分形态似R-S细胞;异型细胞表达CD20、CD30、MUM1, Ki-67阳性指数高。3例病例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均阳性, 免疫球蛋白分子重排结果均阴性。结论 EBVMCU少见, 发生在高龄、医源性免疫抑制和自身免疫缺陷人群, 口腔黏膜是好发部位。3例病例未出现免疫球蛋白克隆性分子重排。  相似文献   

2.
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有关。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是导致1岁以下婴幼儿肺内感染住院的第一原因。在RSV流行高发季节, 80%以上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由RSV感染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 RSV感染是5岁以下儿童因病毒感染而住院甚至死亡的第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1972年, 诺如病毒被发现, 此后被确认为全球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及暴发的主要病因之一, 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50年来, 人们对诺如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病原特征等有了较深入认识, 但迄今未能建立有效的体外培养和实验动物模型, 导致其感染和致病机制研究受限, 也无特异的疫苗和药物上市。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全球普及, 诺如病毒成为继轮状病毒后又一亟待控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2022年4月以来, 儿童不明原因重症肝炎在全球多国报道。截止5月11日, 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报告了至少448例不明原因儿童急性重症肝炎病例。鉴于部分病例检测出腺病毒, 因此腺病毒感染被怀疑是造成此次儿童急性重症肝炎的可能病因。本文就既往腺病毒感染引起肝炎(腺病毒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进行简单综述, 为我国开展不明原因重症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收集的5例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临床信息、影像学检查结果、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 女性1例, 年龄范围19~62岁, 中位年龄48岁, 患者均未见重症肌无力及单纯红细胞发育不全, 影像学诊断胸腺瘤或畸胎瘤;大体检查为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的灰黄、灰白色肿物, 切面质韧, 部分区域可见纤维性薄层包膜, 组织学特征为宽带状和实性片状纤维组织穿插在脂肪组织中, 纤维组织内见胸腺上皮细胞呈条索状和巢团状分布, 细胞呈多角形或卵圆形, 胞质中等, 略嗜酸性或透亮;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上皮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19、Cathepsin V、p63;5例平均随访4.6年, 均未见复发。结论胸腺脂肪纤维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良性肿瘤, 男女性均可发生, 应正确认识该肿瘤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戈谢病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戈谢病1型3例病例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临床病理分析, 其中1例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患者3例, 例1男性, 例2和例3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42、23和26岁。组织学观察, 在脾窦、肝窦和骨组织中充满戈谢细胞, 呈簇状或片状聚集, 组织结构破坏。戈谢细胞体积大, 有1个或多个小而深染、偏位的胞核, 胞质丰富, 呈纤维状或"皱纹纸"状。电镜观察, 胞质内有大量特征性的膜结合管状结构的溶酶体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戈谢细胞均呈CD68、CD163、CD4、CD11c、CD31、CD45、HLA-DR、溶菌酶和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1%。例3进行全外显子测序, 发现有复合杂合性GBA c.1226A>G, p.N409S和c.115+1G>A剪接突变。结论戈谢病病理形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 有助于诊断, 最终还需基因检测确诊。  相似文献   

7.
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人兽共患病, 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通过对犬的大规模免疫等防控措施, 狂犬病逐步得到控制, WHO号召在2030年消除由犬传播的人间狂犬病。狂犬病病原体的检测既是狂犬病病例确诊的重要依据, 也是衡量狂犬病消除进度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国内外关于狂犬病病毒检测的研究众多, 本文从抗原检测技术、抗体检测技术、核酸检测技术以及其他检测技术4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 CP)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CP, 对5例CP的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预后进行观察, 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CP患者中男性4例, 女性1例, 男女发病比例为4∶1, 发病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59岁, 中位年龄54岁), 肿瘤最大径3~4 cm(平均最大径3.6 cm, 中位最大径3.5 cm);临床表现多为无明显症状的肾上腺肿块;典型的形态为两种成分组成, 一种为瘤细胞呈不规则巢状排列, 瘤细胞胞质细颗粒状、嗜碱性或双嗜性, 核分裂象罕见;另一种为由不规则交叉束状排列的施万细胞及散在分布的神经节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示嗜铬细胞瘤弥漫表达PHOX2B(5/5)、突触素(5/5)、嗜铬粒素A(CgA, 5/5), 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5/5), 节细胞神经瘤弥漫表达S-100蛋白(5/5)、神经丝蛋白(5/5), 其内神经节细胞PHOX2B、突触素、CgA弱阳性;5例均接受手术切除,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皮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描述其皮肤斑块的大体和镜下形态学特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T618I突变情况。结果本例为62岁男性患者, 反复白细胞升高5年, 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以中、晚、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BCR-ABL融合基因为阴性。晚期出现皮肤斑块和皮疹。镜下见真皮内大量成熟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碎裂, 未见围皮肤附件分布表现, 未侵犯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件。皮肤标本检测到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T618I突变, 进一步证实这些貌似正常的中性粒细胞为肿瘤性病变。结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极其罕见, 多在血液科诊断, 本例因病变累及皮肤而偶然为病理医师所见, 在临床病史不明的情况下极易漏诊、误诊, 希望能引起病理医师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识别和相互作用, 是建立感染的关键初始步骤, 受体分布影响病毒的细胞嗜性和组织嗜性, 影响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和增殖。但目前RSV受体尚不明确, 这也是阻碍RSV疫苗及治疗性药物研发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现有的RSV受体进行综述, 以期对RSV疫苗及治疗性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集的14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改变及活检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 血清学检测均显示抗壁细胞抗体阳性和/或抗血清内因子抗体阳性。12例为女性, 2例为男性, 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55岁。其中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2例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4例患者中有2例内镜下可见多个息肉状广基隆起(直径0.2~0.9 cm), 组织学诊断为多发神经内分泌瘤;2例胃体/胃底见10余个形态不规则隆起型肿物(直径0.8~3.5 cm), 组织学诊断为多发增生性息肉。14例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以胃体/胃底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 具有不同程度的胃底腺萎缩, 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胃小凹增生及胰腺腺泡化生。嗜铬粒素A或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所有病例均有胃体神经内分泌细胞线状和/或微结节状增生, 而胃泌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胃窦黏膜内G细胞增生。所有病例胃窦黏膜无明显炎性病变或呈轻度慢性炎。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化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硬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和免疫表型, 并复习文献。结果男性3例, 女性1例, 均为成年人, 平均年龄47.5岁。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结节, 分别位于左中指、右足、左腹股沟和右耳下, 平均直径1.2 cm。镜下观察, 肿瘤位于真皮内, 呈境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状。主要由席纹状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 其中1例胶原纤维呈同心圆状排列, 类似环层小体。胶原纤维间常见裂隙, 可见稀疏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梭形纤维母细胞表达CD34, 不表达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等标志物。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PDGFB(22q13), 结果显示均无PDGFB基因重排。局部切除后随访显示均无局部复发。结论硬化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纤维性肿瘤, 因镜下显示明显的席纹状结构, 并可表达CD34, 可被误诊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特别是硬化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2013至2019年确诊的6例混合性嗜铬细胞瘤, 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年龄37~68岁, 中位年龄48岁。男女比为5∶1。肿瘤最大径3~9 cm, 平均直径4.6 cm。CT及MRI显示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 2例考虑为嗜铬细胞瘤, 3例考虑为皮质腺瘤, 1例考虑为皮质腺瘤或嗜铬细胞瘤。镜下观察1例表现为嗜铬细胞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混杂型)混合, 5例表现为嗜铬细胞瘤与节细胞神经瘤混合。免疫组织化学示本组病例嗜铬细胞瘤成分表达突触素、嗜铬粒素A、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 不同程度表达S-100蛋白, Ki-67阳性指数均小于3%;节细胞神经瘤成分中神经节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突触素, 间质表达S-100蛋白, Ki-67阳性指数小于3%;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中神经母细胞瘤成分表达NSE、NF、突触素, 弱阳性表达CD99, Ki-67阳性指数小于3%。6例均获得随访资料, 患者均健在, 无复发转移, 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TFL)的病理和临床特征。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收集的37例病例进行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Ig基因重排, 并对13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2和bcl-6基因是否断裂。结果男性35例, 女性2例, 发病年龄9~34岁, 中位发病年龄16岁, 均处于临床Ⅰ期(31例)或Ⅱ期(6例), 表现为头颈部淋巴结肿大。32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6~79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仅2例接受小剂量化疗, 无论是否完全切除病灶, 无1例死亡或进展。形态学上, 肿瘤性淋巴滤泡大、形态不规则, 由形态一致、中等至大的母细胞组成, 核圆形或卵圆形, 染色质呈细块状, 可见小核仁, 胞质稀少, 缺乏极向, 可见显著的"满天星"现象。瘤细胞表达CD20、CD10和bcl-6, 均不表达bcl-2、MUM1和C-MYC, Ki-67显示高增殖指数(50%~90%), 肿瘤细胞局限于滤泡内。被检的28例病例均不表达CD43、CD5和CD23。PCR方法检测Ig基因均呈克隆性重排。FI...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鼻咽EB病毒阳性的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男, 24岁, 因发现右侧上颈部肿块1个月余入院。头颈部影像学检查提示鼻咽癌并双侧咽旁间隙及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行鼻咽肿物活检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EB病毒阳性的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镜下肿瘤细胞体积小至中等大小, 肿瘤细胞呈巢状或片状密集排列, 细胞胞质稀少, 核浓染, 染色质呈颗粒状, 核仁不明显, 明显的铸型核, 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突触素、嗜铬粒素A及CD56阳性, 广谱细胞角蛋白弱阳性。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RNA强阳性。值得注意的是, 本例治疗反应与已报道的鼻咽EB病毒阳性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相似, 对放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AT6阳性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STAT6阳性的去分化脂肪肉瘤, 应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MDM2基因扩增情况。结果例1女, 47岁, 肿瘤大小 9 cm×7 cm×5 cm, 切面灰黄质韧。例2男, 79岁, 肿瘤大小22 cm×10 cm×4 cm, 切开呈囊实性, 实性区切面灰白间黄间绿, 质韧。2例均位于腹膜后, 镜下瘤细胞均以纤维母细胞样细胞为主, 密度低至中度, 核异型性轻至中度, 间质可见胶原化, 血管轻度不规则, 部分血管壁玻璃样变, 伴较多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例1肿瘤均为去分化成分, 例2肿瘤周边可见高分化脂肪肉瘤区域。免疫表型:2例均表现为STAT6阳性(细胞核弥漫阳性), MDM2、CDK4阳性。FISH检测:2例MDM2基因均呈扩增状态。结论去分化脂肪肉瘤组织形态多样, 少见情况下, 其去分化成分形态学可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极为相似, 当STAT6弥漫阳性表达时, 极易误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FISH检测MDM2基因是否扩增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 不同的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应运而生。病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有着很悠久的历史, 可以说,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和疾病, 就有了病理学。不过, 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们受认识自然的哲学方法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 而产生了不同的"病理学"内涵。"Pathology"一词首见于16世纪的西方文献中, 而"病理学"这一词汇最早见于日本, 而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在中文医学著作和教科书中, 本文就目前所能收集的文献, 对"病理学"这一词汇进行追踪溯源。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是引起人类和动物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结构蛋白VP8*(viral protein 8*, VP8*)位于RV最外层的刺突状VP4的头部, VP8*在受体识别和结合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RV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 RVA)和C组轮状病毒(group C rotavirus, RVC)。本文对RV的蛋白结构、受体类型以及RVA和RVC受体结合特性及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脏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疾病, 由错误折叠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在心肌间质引起限制性心肌病。传统病理学诊断主要依靠刚果红特殊染色, 近年来, 随着免疫病理诊断技术及激光显微切割质谱联用技术在诊断心脏淀粉样变性中的推广应用, 本病诊断和分型的准确性提高,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就传统染色技术、免疫病理技术和激光显微切割质谱联用技术等在心脏淀粉样变性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生于乳腺的皮肤小汗腺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原发于乳腺的小汗腺腺瘤的病例, 查询临床资料, 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 并结合文献作出总结和分析。结果小汗腺腺瘤生长在真皮内, 境界清楚, 多呈囊实性。肿瘤通常由两类细胞组成, 可以表达细胞角蛋白(CK)5/6、CK14、p63等标志物。结论乳腺皮肤小汗腺腺瘤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多种其他良恶性肿瘤, 有时治疗差异巨大, 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