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总结女性表型的46,XY性发育障碍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对其进行鉴别诊断及遗传学检测,为类似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手术的3例46,XY性发育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切除的性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提取患者及家属基因组DNA,应用Sanger测序、二代测序方法、MLPA、染色体基因组芯片分析等方法进行遗传学检测以寻找致病基因变异。结果:1例患者为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病理结果证实一侧隐睾见精原细胞瘤,其AR基因第7外显子检测到移码突变c.2546_2547 insA(p.N849K,fs X32),此突变为已报道导致CAIS的突变方式;1例患者临床诊断为单纯性腺发育不良,性腺病理结果为不成熟的卵巢组织,患者SRY基因的HMG区域检测到c.206TC(p.V69A)突变,此突变未见报道;1例患者临床诊断为单纯性腺发育不良,病理结果为双侧性腺母细胞瘤伴无性细胞瘤,性发育相关基因未检测到明确的致病突变。结论:综合利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女性表型46,XY性发育障碍患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其中2例患者分别由AR基因、SRY基因突变引起,其中SRY基因c.206TC(p.V69A)为新发现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17α-羟化酶缺乏症是由CYP17A1基因突变导致皮质醇和性激素合成障碍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以高血压、低血钾、性发育异常为典型临床特征。46, XY的17-OHD患者因存在发生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风险, 建议切除发育不全的性腺, 而46, XX的17-OHD患者则认为无需手术。本文报道国内1例46, XX 17-OHD、SRY基因阴性患者发生性腺恶性肿瘤, 并结合文献进行进一步探讨, 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46, XX的17-OHD患者性腺发生肿瘤风险的关注。针对46, XX 17-OHD患者, 即使其SRY基因检测阴性, 仍需密切随访, 如发现逐渐增大的盆腔包块, 需考虑发生性腺肿瘤的可能, 及时进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46,XY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是一种遗传学性别、表型性别和性腺性别不一致的先天性疾病,确诊该病的关键是基因检测。回顾分析1例46,XY DSD患者,患者社会性别为女性,因查体发现性腺发育异常就诊。患者46,XY DSD合并肥胖及高胰岛素血症,致病基因为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 1,SF-1,又称NR5A1),突变位点为c.1095_1096insTCGG(p.Q366Sfs*22),对该基因进行遗传学分析,该位点所致的基因突变可能与肥胖及糖尿病相关。行腹腔镜双侧隐睾切除术+外阴整形术+阴蒂切除术,维持患者女性社会性别。从遗传学角度检测病因可为46,XY DSD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及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为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2月至2016年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性腺切除术的21例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病例特点。结果:21例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社会性别均为女性,均有闭经症状,其中95.2%(20/21例)的患者为原发性闭经,4.8%(1/21例)的患者为继发性闭经合并盆腔肿块。20例原发性闭经患者中,10例初诊时即发现染色体异常,10例初诊未行染色体检查,按月经失调行人工周期治疗,约于(5.1±3.03)年后行染色体检查及性腺切除。行人工周期治疗的10例患者中,4例(40.0%)外阴发育正常,5例(50.0%)乳房发育正常,子宫三径之和平均(8.36±0.8)cm;未行人工周期治疗者的外阴均幼稚,乳房不发育或略隆起,子宫三径之和平均(4.66±1.37)cm。术后病理提示38.0%(8/21例)发生性腺肿瘤,其中50.0%(4/8例)为性腺母细胞瘤,25.0%(2/8例)为无性细胞瘤合并性腺母细胞瘤。结论: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初诊确诊率低,对原发性及继发性闭经患者,需警惕合并染色体异常可能。人工周期治疗可改善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第二性征发育。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性腺肿瘤发生率高,但初诊确诊率低导致手术时间推迟,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5.
1 诊断 单纯XY性腺发育不全(Swyer综合征) 2 诊断依据 患者16岁,因月经未来潮,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就诊.B超检查:子宫发育异常,双侧卵巢未显示.染色体分析示:46,XY.专科查体:阴道可探入5 cm.  相似文献   

6.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是性发育异常分类中性腺发育异常中的一种情况,它的性染色体检查是正常的,但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性腺在胚胎不同时期发生不同程度的发育不全或退化,造成性发育异常.因临床少见,对该病认识不足,往往延误诊断及治疗.本文通过对9例的分析,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达到满意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为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1984-01—2004-07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例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剖腹探查术或腹腔镜探查术。结果 患者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正常,但部分患者上肢长,指距大于身高。表现为原发闭经,青春期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无阴、腋毛或稀少,乳房不发育。内外生殖器发育幼稚,术中均可见到发育不良的子宫,正常或发育欠佳的输卵管,以及条索状性腺组织。手术切除条索状性腺组织,病理为原始的睾丸组织。所有患者均有阴道,人工周期可来月经。结论 正确及时诊断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十分重要,确诊后需行手术切除腹腔内发育不良的睾丸组织,术后予激素治疗以维持女性的社会性别。  相似文献   

8.
79例XY性腺发育异常患者性腺肿瘤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表型为女性、染色体含有Y或Y成分的性腺发育异常患者的性腺肿瘤发生情况.方法 1989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因性腺发育异常手术切除双侧性腺的患者共79例,所有患者均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Y基因性决定区检测以及相关激素和酶检测,影像学检查了解性腺位置.行经腹或腹腔镜下性腺切除术,所有手术标本均行病理检查.结果 79例患者中,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41例,其中发生精原细胞瘤1例、支持细胞腺瘤2例,占7%;170r羟化酶缺乏症患者14例,其中发生支持细胞腺瘤1例,占7%;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患者4例,其中发生性腺母细胞瘤及无性细胞瘤1例,占1/4;XO/XY性腺发育不全患者16例,其中发生精原细胞瘤及性腺母细胞瘤1例,占6%;睾丸退化患者4例中无肿瘤发生.发生肿瘤的性腺多位于盆腔内,发生肿瘤的年龄集中于15~23岁.结论 表型为女性、染色体含有Y或Y成分的性腺发育异常患者易发生性腺母细胞瘤和生殖细胞肿瘤,一旦确诊宜及早切除双侧性腺.  相似文献   

9.
<正>1诊断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2诊断依据2.1患者,22岁,女性,无月经来潮,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发育欠佳,染色体为46,XY,内分泌6项:FSH、T升高,LH、E2下降,盆腔B超检查:膀胱后未见确切发育子宫,查见宽0.7 cm带状与弱回声,双侧附件区未见确切发育卵巢。全腹CT检查示:子宫小,1.7 cm×0.6 cm×3.2 cm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双侧卵巢影明显偏小,盆腔内未见明显占位。2.2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一般是Y染色体突变引起,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知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且行腹腔镜下性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的社会性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1.1±5.2)岁。53例(94.64%)患者以无自主月经来潮就诊。51例(91.07%)患者乳房发育在Ⅲ级以下,53例(94.64%)患者腋毛稀疏或无,48例(85.72%)患者阴毛稀疏或无。47例(83.93%)患者外阴发育幼稚,3例(5.36%)患者阴蒂稍大。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雌二醇及睾酮处于低水平。术中所有患者均可见子宫,8例患者输卵管发育不良,余48例输卵管发育正常;性腺外观绝大部分为条索状。病理提示,12例(21.43%)患者合并性腺肿瘤。结论: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具有较典型的临床特点,及时明确诊断并尽早行性腺切除以防性腺恶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女性表型具有46,XY核型的异常,常见于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和性腺发育不全。临床多表现原发性闭经和性腺发育延迟。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是细胞缺乏雄激素受体,致雄激素不能被利用;性腺发育不全是无雄激素分泌,二者鉴别十分困难,治疗措施也不相同。体征方面:①睾丸女性化综合征,表型女性,身高正常,乳房发育良好,腋毛、阴毛稀少或缺如,女性外阴,阴道短呈盲端,子宫、卵巢及输卵管缺如,双侧睾丸常位于两侧腹股沟管或卵巢窝。②性腺发育不全,表型女性,身高正常或偏矮,乳房缺如,阴道、输卵管正常,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呈条索状,腹腔镜检查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2.
46,XY性腺发育不良是性反转综合征的一种类型,患者遗传背景为46,XY男性型,在胚胎发育早期因生殖系统未能向男性型方向发展或发育不良,而具备了外阴、阴道、子宫等女性生殖系统器官,因此社会性别常为女性.46,XY性腺发育不良患者因性腺发育不良,无卵泡发育,故不能自然妊娠.本文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l例经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获得妊娠及分娩的46,XY性腺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3.
46,XX男性和46,XX/45,X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性别决定区基因(SRY)在性分化和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以及PCR技术检测外周血SRY基因。结果 病例1的核型为46,XX,SRY( )。诊断为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病例2的核型为46,XX/45,X,SRY(-)。诊断为Turner嵌合型。结论 SRY基因检测比Y染色体更能预示睾丸组织的存在,是诊断性别发育异常患者的重要手段。性腺的病理取决于性腺组织的染色体核型和SRY基因。除SRY基因外,还存在多个参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基因,性分化异常表现高度遗传异常性。  相似文献   

14.
17α羟化酶缺乏症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17α羟化酶缺乏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1985年1月至200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3例染色体核型为46,XY的17α羟化酶缺乏症病例.结果 高血压、低血钾及原发闭经,性激素水平低下,无第二性征发育为该病的临床表现,性腺病理结果是发育不良的睾丸.对1例患者采用PCR和DNA测序进行了SRY基因的分析,结果未发现缺失和突变。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满意的控制血钾及血压后,手术切除双侧性腺,维持女性社会性别.术后继续糖皮质激素及雌激素的治疗。结论 正确及时的诊断治疗17α羟化酶缺乏症,维持女性的社会性别,术后继续激素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性分化异常是一类常见的疾病 ,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探讨性分化异常的遗传学病因 ,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本研究对 42例性分化异常患者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来源 :1997年 9月至 1999年 1月在我室做遗传咨询及检查的 42例性分化异常的患者。其中 ,Klinefelter综合征 7例 ,单纯性 46 ,XY性腺发育不全 3例 (XY女性性反转综合征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例 ,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 1例 ,单纯性 46 ,XX性腺发育不全 2 2例 ,Turner综合征 7例。临床诊断标准按丘维…  相似文献   

16.
<正>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其中性腺母细胞瘤多发生于性腺发育不全患者。引起患者性腺发育不全的遗传学病因有:性染色体异常,如Turner综合征及其嵌合型[1-4],还有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或性分化相关基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的性别通常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决定性腺性别,性腺的性质决定内外生殖器官的表型。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DSD)是一种先天性异常,表现为性染色体、性腺或性激素水平的不一致[1],DSD分为三类,分别是性染色体DSD、46,XY DSD、46,XX DSD。DSD具有临床表现和遗传的高度异质性,患病率约患病率约为1/5500~1/450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性发育异常患者中外生殖器性别不清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165例外生殖器性别不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因和临床诊治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65例外生殖器性别不清患者中,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8例(17.ooA),早孕期外源性雄激素过多3例(1.8%),不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69例(41.8%),45,XO/46,XY性腺发育不全56例(33.9%),真两性畸形7例(4.2%),睾丸退化综合征2例(1.2%)。165例患者均行外阴阴道整形术,其中133例切除了性腺。结论引起外生殖器性别不清有多种病因,临床需根据病因、外生殖器发育情况、染色体与性腺、社会性别、患者心理和个人意愿等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XY女性是指具有女性或近似女性的表型及外生殖器而性染色体为XY的个体,自幼多作为女性抚养,多因闭经或阴蒂肥大而就诊。这类患者的性腺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有的因性别不明或在青春期后出现闭经、男性化以及不育等,给患者本人及家庭造成负担。自1981年2月至1983年5月,我们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G带染色体分析,共发现此类患者13例,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①XY性腺发育不全3例,②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2例,③不全雄激素不敏感6例,④真两性畸型1例,⑤性腺母细胞瘤1例。现报道如下。一、体征本组13例中,患者身材1.50米以上者10例,其中4例1.70米以上,身材矮小者3例。乳房未发育或稍发育者12例,只1例真两性畴型者乳房发育好。本组5例性腺发育不全者外阴发育差,有阴道及幼稚子宫,无阴毛,阴蒂不大,手足长大,似无睾  相似文献   

20.
性分化与发育异常的妇科内分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分化与发育异常患者临床常见的就诊原因为原发或继发闭经、外生殖器畸形、青春期不发育或身高异常等。因为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病因多 ,故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临床上除根据某些特殊的表现提示诊断外 ,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妇科内分泌的测定 ,某些疾病尚需通过手术与病理诊断才能确诊。性分化与发育异常根据性分化与发育过程中三个关键的环节 :性染色体、性腺与性激素 ,分为性染色体异常、性腺发育异常和性激素与功能异常[1] 。此外 ,性分化与发育的过程在不同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下丘脑 -垂体 -靶腺体 (卵巢、肾上腺和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