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在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2013年本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视力提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矫正视力、眼压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中央房前深度较观察组浅(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矫正视力、眼压与中央房前深度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改善程度在两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观察组为5.0%(2/4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治疗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见效快、安全性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白内障和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试验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两组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着,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使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2013~2014年我院共有9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青光眼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其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要好一些,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也是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一些。结论临床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的效果非常好,对患者的视力恢复和眼压降低都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100例(12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和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眼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晶状体后囊切开术能够提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压,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和小梁切除组.为常规手术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为小梁切除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然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颞侧角膜缘3.2 mm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接收的120例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颞侧角膜缘3.2 mm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视力提升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颞侧角膜缘3.2 mm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可取的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周视力、眼压、散光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减压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为92.7%(38/4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4周视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散光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散光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运用超声乳化吸除、房角分离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医院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为实验的调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展开治疗,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比分析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85眼)为研究对象,其中,29例(35眼)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引流钉组,34例(50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小梁组。引流钉组:男19例(24眼),女10例(11眼),平均年龄为(40.05±9.50)岁;小梁组:男23例(35眼),女11例(15眼),平均年龄为(38.60±14.51)岁;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8.0±4.5)个月。引流钉组和小梁组患者术前眼压分别为(38.13±5.26)mm Hg和(39.50±5.21)mm Hg,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引流钉组患者眼压分别降至(16.25±3.42)mm Hg和(16.31±3.92)mm Hg,小梁组分别降至(16.50±4.31)mm Hg和(16.63±3.80)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3、12个月,引流钉组患者功能滤过泡分别为94.29%、85.71%、80.00%,小梁组分别为92.00%、82.00%、76.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引流钉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小梁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早期,引流钉组4眼、小梁组9眼出现前房延缓形成;其他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5.07,P<0.05)。随访过程中并未发现引流钉暴露和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远期手术疗效与小梁切除术相似。  相似文献   

12.
郭擎  梁亮 《巴楚医学》2021,4(1):124-125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 , Phaco )是指在白内障摘除术中利用超声能量将混浊的晶状体松动、碎裂、变成乳糜状,再用抽吸系统吸除,此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的优点[1 ].Phaco 联合折叠人工晶体(in-traocularlens ,IOL )植入,是国际上通行的白内障治疗方法,并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手术方式[2 ].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次就诊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眼压、视力以及前房深度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5±1.0)个月,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眼压降低且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开放距离、房角粘连范围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视力,增加术后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距离,重新开放粘连房角。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原发性青光眼使用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68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小梁网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的成功率是94.12%,对照组的成功率是85.29%,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是观察组完全成功率是61.18%,对照组是38.24%,该项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比较两组的滤过泡形成情况,观察组较优秀,两组的眼压控制率为,观察组91.18%,对照组52.94%,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临床中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比较好,完全有效率较高,眼压控制率高,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36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资料,36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裸眼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35眼在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眼压完全控制;1眼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33眼术后裸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6例患者前房深度明显加深。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发病时间长短选择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2例,通过随机盲选的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1例。甲组采用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乙组采用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乙组的眼内压(12.6±3.5)mmHg相比甲组(17.7±3.6)mmHg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4,P<0.05);治疗后,乙组的裸眼视力(0.67±0.06)相比甲组(0.52±0.05)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97,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 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内压,提高其视力水平,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完全缓解患者发作眼和对侧眼眼前节和睫状体参数,探讨发作眼的眼前节解剖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1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完全缓解无三联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采集发作眼和对侧眼的眼前节图像,使用Adobe Photoshop软件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前凸度、巩膜突距离、睫状沟距离及睫状体面积,并进行分析。结果发作眼的前房深度显著浅于对侧眼(P<0.05),晶状体前凸度显著高于对侧眼(P<0.05),睫状体面积(12点和6点)均显著大于对侧眼(P<0.05),但其巩膜突距离和睫状沟距离与对侧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晶状体相对位置靠前、睫状体面积大可能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82例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行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CVA、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改善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提升中央前方深度,改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