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宁  林国英  董友志  何海明 《武警医学》2004,15(11):817-819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366例血清中,有199例HBV DNA阳性,占54.4%.血清HB-/ml占65.2%;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占95.2%,≥106 copiessAg、HBeAg、抗阳性率占29.1%,≥106 copies/ml占17.6%.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5.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 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2.
杨阳  魏燕  蒋雪花  陈坚  陈志勇  杨龙 《武警医学》2016,27(9):878-880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01至2014-12在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接受化疗的HBsAg阴性恶性肿瘤患者570例。根据化疗后HBV是否出现再激活将患者分为再激活组25例及未被激活组54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化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对HBV再激活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性别、乙肝表面抗体状态、e抗体状态、核心抗体状态及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OR=7.700,P<0.001)、乙肝表面抗体阴性(OR=0.056, P<0.001)、核心抗体阳性(OR=4.670, P<0.01)及使用免疫抑制药(OR=7.978, P<0.01)是导致化疗后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男性、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核心抗体阳性及使用免疫抑制药的HBsAg阴性的恶性肿瘤患者行化疗时,应密切监测HBV是否出现再激活或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疗防止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部干部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采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HBsAg阳性116例(5.1%),抗-HBs阳性708例(31.29/6),HBeAg阳性47例(2.1%),抗-HBe阳性132例(5.8%),抗-HBc阳性136例(6.0%),HBV感染标志阳性299例(13.2%)。HBsAg阳性116例中,合并HBeAg和抗-HBc阳性(“大三阳”)58例(50.0%);合并抗-HBe和抗-HBc阳性(“小三阳”)30例(25.9%);合并抗-HBc阳性19例(16.4%);合并HBeAg阳性4例(3.5%);HBsAg单项阳性5例(4.3%)。结论:HBV血清学5项(“两对半”)中,除HBeAg阳性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外,HBsAg、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率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两对半”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其中抗-HBs和抗-HBs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法对1344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和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检测,在HBV标志物阳性者314例中,PHSAR阳性107例占34.1%,在HBsAg、HBeAg、抗-HBc三者同时阳性的81例中,PHSAR阳性54例占66.67%;在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的125例中,PHSAR阳性15例占12.0%;在HBsAg、抗-HBc阳性的67例中,PHSAR阳性25例占37.3%;而在HBsAg阴性1030例标本中PHSAR均为阴性,提示PHSAR可作为HBV感染急性期及病毒复制的标志之一,其存在表明HBV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药物停用1年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变化、病毒学应答特点。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采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ide analogue, NUC)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e抗原阴性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停药时及停药随访一年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自2017-01至2020-07,共有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HB患者。其中HBeAg阳性19例,HBeAg阴性21例。HBeAg阴性比HBeAg阳性患者停药后更易出现HBV DNA的复阳(P=0.031)和ALT水平升高(P=0.017)。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HBV DNA复阳者1、3、6、12个月时HBsAg滴度有逐渐下降趋势,与HBV DNA阴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HBV DNA复阳患者转氨酶有逐渐升高趋势,仅1例患者出现乙肝复燃。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停药1年后,HBV DNA复阳率高,多伴有转氨酶升高,但临床观察安全。HBV DNA复阳患者HBsAg滴度有逐渐下降趋势,可能会增加患者远期HBsAg转阴率,提高治愈率,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就诊的HBs Ag阴性、HBV DNA在检测值以下的乙肝患者110例。采用高纯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提取血清HBV DNA,采用巢式PCR对HBV基因组C、S、X区进行扩增。对不同性别、年龄及血清学模式[单独抗-HBc(+)及抗-HBs(+)/抗-HBc(±)]患者,以及不同病因所致肝损害患者的OBI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以巢氏PCR结果2个或2个以上区段同时阳性判定为OBI,110例入选患者OBI阳性率为23.6%(26/110);不同性别、年龄段、血清学模式患者OB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异常组OBI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35.1%vs 1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明原因肝损害及有明确病因肝损害的OBI发生率分别为31.0%(9/29)和39.3%(1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HBs Ag阴性患者中,OBI更易发生在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当HBs Ag阴性患者肝损害原因不明时,应及时采用高灵敏HBV DNA检测方法以排除HBV隐匿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用原位杂交法和ABG法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以下称CAH)血清HBsAg阴性34例和阳性30例对比进行了肝内HBV DNA、HBcAg和HBsAg的检测。上述检出率在34例HBsAg阴性CAH者中分别为23.5%,23.5%和32.4%,30例HBsAg阳性者中分别为63.3%、56.7%和83.3%。结果表明,在我国,血清HBsAg阴性、HBV相关抗体阳性或阴性的CAH中,仍有少部分人肝内存在HBV DNA和HBV抗原表达,并与肝病发病机理有关。血清HBsAg阳性的CAH者中,无论血清HBeAg阳性,或抗HBe阳性、或HBeAg阴性,均有较高比例的肝内HBV DNA和HBV抗原检出。肝内HBcAg与肝内HBV DNA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HBV活跃复制指标;肝内HBsAg则不然。  相似文献   

8.
从1985年4月到1986年4月对361名孕妇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以及196名产妇一年随访研究的结果表明,361例孕妇的HBsAg阳性率为2.5%,抗-HBs阳性率为23.8%,抗-HBc阳性率为22.1%,HBV总感染率为31.3%;抗-HBs阳性、抗-HBs和抗-HBc共存阳性者占总阳性者的76.1%,说明人群感染HBV后大多产生了免疫力.1986年4月复查了196例产妇,133名在1985年HBV标记阴性者中有6人获得了HBV标记,HBV新感染率为4.5%;1例为急性乙型肝炎病人,5例为亚临床感染.HBV新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不明,但医源性传播不能排除.1986年检查的148对夫妇中,男性HBsAg阳性率是女性的3.1倍(6.1%对2.0%),男性单独抗-HBc阳性率是女性的2.3倍(6.1%对2.7%),抗-HBs、抗-HBs和抗-HBc共存以及HBV感染率男女性间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CC)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临床确诊的有明确HBV感染史的HCC患者312例,分析患者HBV DNA载量,定量检测HBV标志物(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分析其组合方式。结果①312例HCC患者中,HBV DNA阳性299例(299/312,95.83%)。HBeAg阳性者41例(41/312,13.14%),其HBV DNA载量为(5.79±2.53)Log10copies/ml;HBeAg阴性者271例(271/312,86.86%),其HBV DNA载量为(4.59±1.66)Log10copies/ml(P〈0.01)。②HBV标志物存在6种组合方式,6.09%患者HBsAg阴性,86.86%患者HBeAg阴性。结论 HBV DNA多为低至中等水平,HBV DNA阳性者中高病毒载量者仅为少数;HBeAg阴性者远多于HBeAg阳性者;HBsAg滴度较低,少数患者HBsAg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HBVDNA载量及HBV前C/C变异与临床病变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4 6例 ,其中轻度 10 2例、中度 88例、重度 5 6例 ,分别应用ELISA、实时PCR法检测其血清中的HBV免疫学标志及HBVDNA含量。同时对HBeAg阴性而HBVDNA含量高拷贝的 3例轻度、6例中度及 8例重度患者血清 ,应用巢式PCR方法分离前C/C区全长基因 ,纯化后克隆入T载体 ,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10 2例轻度、88例中度及 5 6例重度患者中血清学标志HBsAg ,HBeAg,抗 -HBc阳性模式分别为 5 3例 (5 1.9% )、4 6例(5 2 .3% )、33例 (5 8.9% ) ;HBsAg ,抗 -HBe,抗 -HBc阳性模式分别为 37例 (36 .3% )、32例 (37.5 % )、2 1例 (37.5 % ) ;单独HBsAg阳性为 8例 (7.8% )、5例 (5 .6 % )、1例 (1.7% ) ;其他模式分别为 4例、5例、1例。HBVDNA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10E 5 .5 3拷贝 /ml、10E 6 .0 3拷贝 /ml、10E 6 .5 8拷贝 /ml。HBeAg阴性而HBVDNA含量 >10E 6拷贝 /ml的病例数分别为 3例、6例、8例。统计分析表明 ,轻、中、重慢性乙肝患者间血清学标志及HBVDNA含量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 ,而HBeAg阴性HBVDNA含量高拷贝的患者出现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17例患者血清的HBV分离株的前C/C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364例乙型肝炎不同标志物的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DNA进行含量测定,然后做对比分析。结果:36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167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中PreS1叶。144例(86.2%),HBVDNA阳性147例(88.0%),这组患者病毒高度复制,PreS1和HBVDNA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2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38例(31.1%),HBVDNA阳性43例(35.2%),表明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65例HBsAg和抗HBc阳民生组中PreS1^+17例(26.2%),HBVDNA^+20例(30.7%),表明病人仍有病毒在复制。10例HBsAg、HBeAg阳性组中PreS1^+7例(70.0%),HBVDNA+9例(90.0%),表明病人病毒在复制。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和传染的可靠指标,特别是在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登臣  李远贵 《人民军医》1999,42(12):728-729
为观察HBV感染者注射乙肝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我们对HBV感染阳性143例接种了3次不同剂量的乙肝疫苗,并随访1年。发现安全性好,并有较好的免疫原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HBV感染阳性196例,男175例,女21例;年龄17~20岁。先将HBV感染情况分成4层,即HBsAg、抗-HBc均阳性7例,抗-HBs、抗-HBc均阳性101例,仅抗-HBs阳性68例,仅抗-HBc阳性20例。每层再随机分为4组,即乙肝疫苗10μg组,5μg组,2.5μg组与对照组,接受乙肝疫苗接种者共143例(乙肝疫苗购自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1.2 方法 第1次接种于三角肌,随后1个月和6个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从乙型肝炎患者唾液中检出HBsAg的报道已引起了人们对通过唾液传播乙型肝炎的关注。我们应用斑点杂交试验(又称~(32)PHBV-DNA探针)检测了46例乙型肝炎患者唾液中乙型肝炎发病(HBV—DNA),并与血清中HBV—DNA、HBsAg、HBeAg、抗HBe进行了对比观察。以7例非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以探讨唾液传播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意义。现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HBV相关性肝癌(HCC)患者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联合负载HBV表面抗原(HBsAg)和HBV核心抗原(HBcAg)后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从20例HBV感染相关性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出未成熟的MoDC(imaDC),HBcAg与HBsAg联合负载后用"细胞因子鸡尾酒"(IL-1β、ID-6、TNF-α和PGE2)促成熟,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MoDC的表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oDC分泌的细胞因子,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实验检测MoDC诱导自身T细胞分泌IFN-γ的频率,五聚体染色法检测MoDC诱导自身T细胞产生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能力.结果 HBsAg和HBcAg联合负载的成熟MoDC(scDC)表面分子表达水平比imaDC显著增加,其中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简称为1-4-5阳性组)的患者MoDC表面分子明显高于HBsAg和抗-HBc两项阳性(简称为1-5阳性组)的患者;scDC分泌IL-12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用无关蛋白负载的对照组(conDC),1-4-5阳性组患者MoDC分泌的IL-12水平明显高于1-5阳性组;1-4-5阳性组的scDC诱导自体T细胞分泌IFN-γ的频率明显高于conDC;有4例HLA-A2 的1-4-5阳性组患者的scDC诱导自体T细胞产生HBVcorel8-27特异性CD8 T细胞.结论 HBsAg和HBcAg联合负载可以逆转HBV相关性HCC患者MoDC受损的功能,增强1-4-5阳性组MoDC;诱导自体T细胞特异性应答的能力.1-4-5阳性组患者的MoDC功能强于1-5阳性组患者.  相似文献   

15.
2006年8~9月,我们共对乙肝病毒(HBV)感染66例进行了HBV-DNA水平,蛋白芯片检测,HBsAg、HbeAg和HBV基因突变测定联合诊断乙型肝炎,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6例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24~45岁,平均35岁。大三阳组(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32例,小三阳组(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34例。1.2检测仪器及试剂盒998A型FQ-PCR仪,HBV-DNA试剂盒,生物蛋白芯片阅读仪及生物蛋白芯片试剂盒,HBV血清标志物诊断试剂盒。1.3判定标准(1)HBV-DNA水平:<1.0×103copy/ml判为阴性,>1.0×103copy/ml判为阳性;(2)生物蛋白芯片检测:HbsAg<1ng/ml为阴性,>1ng/ml为阳性;HbeAg<1:1为阴性,>1:1为阳性并给出确切比值;(3)基因突变点检测:C区G1896-A,P区A739-G、G741-A,S区G587-A,X区A1762-T、C1764-A。1.4结果1.4.1HBV-DNA水平测定结果大三阳组中,检出HBV-DNA阳性31例,阳性率96.8%,HBV-DNA平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肝功能状态对妊娠糖尿病(GDM)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628例孕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感染HBV将所有孕妇分为HBV感染阳性组(n=389)与HBV感染阴性组(n=239),HBV感染阳性组再根据孕中期肝功能状态分为肝功能正常组(n=301)与肝功能异常组(n=88),分析HBV感染及肝功能状态对GDM发生发展的影响。然后,将符合GDM诊断标准的137例孕妇根据不同HBV感染状态分为HBV感染阳性组(n=97)和HBV感染阴性组(n=40),在HBV感染阳性组中,再根据孕中期肝功能状态分为肝功能正常组(n=62)与肝功能异常组(n=35),以分析HBV感染对GDM患者血糖及产后血糖转归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HBV感染阳性组孕妇的妊娠期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1、2 h血糖水平波动较HBV感染阴性组明显,GDM发生率增高,且孕周明显缩短(P<0.05)。在HBV感染阳性的孕妇中,肝功能异常组孕妇的年龄,孕中期空腹血糖(FPG),OGTT 1、2 h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112例。A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1b治疗,B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疗效、HbeAg和HBV DNA定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高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低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低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14%(92/112),B组为84.82%(95/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部队招待所服务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驻沈空军招待所服务人员进行了HBsAg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80名服务人员中HBsAg阳性为18人,阳性率为1.22%。其中男性HBsAg阳性为13人,阳性率为0.88%;女性HBsAg阳性5人,阳性率为0.34%。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在18例阳性者中,"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者6人,占33.33%;HBsAg、HBeAg阳性者为5人,占27.78%;HBsAg、抗-HBc阳性者为4人,占22.22%;仅HBsAg阳性者为3人,占16.67%。17~20岁组HBsAg阳性率最高,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格库血在传播肝炎病毒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及PCR技术对合格库血进行了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抗 HCV ,HBV DNA ,HCV RNA的回顾性检测。 结果  116 2袋合格库血中HBsAg ,抗 HBs,HBeAg ,抗 HBe ,抗 HBc ,抗 HCV ,HBV DNA ,HCV RNA检出率分别为 :0 .17% (2 / 116 2 ) ,2 7.4(318/116 2 ) ,0 .9% (10 / 116 2 ) ,5 .6 % (6 5 / 116 2 ) ,2 4.3(2 82 / 116 2 ) ,0 .17(2 / 116 2 ) ,15 .0 % (174/ 116 2 ) ,1.5 % (17/ 116 2 ) ,其中在 5 6 3份HBsAg ,抗 HCV全部阴性者中HBV DNA ,HCV RNA检出率分别为 :8.9% (5 0 /5 6 3) ,2 .8% (16 /5 6 3)。 结论 仅以HBsAg ,抗 HCV阴性作为排除HBV ,HCV的感染是欠妥的 ,应增加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的检测 ,同时采用PCR技术来筛出ELISA全部阴性 ,HBV DNA ,HCV RNA仍阳性的携带者 ,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Pre-S1抗原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收集198例“小三阳”患者(其中99例“小三阳”Pre-S1抗原阳性,99例Pre-S1抗原阴性)血清,使用美国Beckman公司LX20型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ALT含量。结果:99例Pre-S1抗原阳性者中,有12例ALT>50 U/L(异常),99例Pre-S1抗原阴性者中,有10例ALT>50 U/L异常(χ2=0.379,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否异常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