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活体右半供肝移植中,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的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活体右半供肝移植中,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重建的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通过了受者标准肝体积、供肝与受者体重比(GRWR)、供肝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及供肝内血管解剖等指标的综合评估.供肝在切取、灌注及修整后,51例采用尸体髂静脉作为重建材料,其他4例分别采用受者的大隐静脉、曲张的脐静脉、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作为重建材料,以串联的方式重建供肝断面Ⅴ、Ⅷ段静脉回流.肝移植时,供肝肝右静脉与受者肝右静脉开口吻合,重建的Ⅴ、Ⅷ段静脉与受者肝中、肝左静脉汇合部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者门静脉右支或主干吻合.门静脉开放血流后依次重建肝动脉及胆道.术后对供、受者进行常规监测.结果 1例受者术后发生流出道梗阻,术后第43天死亡;1例受者术后第7天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重型肝组织坏死,行尸体供肝肝移植后痊愈.其余53例受者恢复顺利,术后4周时腹部CT检查显示重建的移植肝Ⅴ、Ⅷ段静脉回流通畅.55例供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2周出院.结论 不含肝中静脉的活体右半供肝Ⅴ、Ⅷ段静脉回流的重建在活体肝移植中是可行的,应选择合适的重建材料及手术方式.受者肝移植后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脑死亡供肝不足的难题 ,近年来逐步发展活体供肝和分肝肝移植。活体肝移植世界上首 2例活体肝脏移植是在 1988年由Raia在巴西采用左外侧叶为供肝为儿童病人进行的[1] 。但受者却未存活。 1989年 ,Strong成功完成了首例存活的活体肝移植[2 ] 。在日本 ,由于政府不允许脑死亡者捐赠器官 ,活体供肝是唯一来源。因此 ,日本成为世界上活体肝移植经验最丰富及发展最快的国家。活体肝移植手术因供肝采用左外侧叶或左叶(包括肝中静脉 )只能适用于青少年受者。对于成人受者来说 ,左叶供肝肝容量不足 ,而且小体积供肝可能在灌注后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及效果,并比较不同供肝来源与再移植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 429例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首次肝移植供肝来源分别为尸体供肝686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346例和活体供肝397例。其中31例受者接受再次肝移植(32例次,其中1例受者接受2次再移植),再移植率为2.24%(32/1 429),供肝来源分别为尸体供肝23例、DCD供肝6例、活体供3例。再移植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11 d(88~845 d),间隔1~7 d 3例,8~30 d 1例,31~365 d 15例,>1年1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脏再移植术后受者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Breslow法比较再移植间隔时间>1年及≤1年的受者1、5和10年生存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供肝来源的受者再移植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截至2018年5月,31例肝脏再移植受者术后12例存活(38.7%)、19例死亡(61.3%),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2~102个月)。尸体供肝、DCD供肝和活体供肝再移植率分别为3.4%(23/686)、1.7%(6/346)和0.8%(3/367)。尸体供肝再移植率高于活体肝移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DCD供肝再移植率与尸体供肝、活体供肝再移植率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7和0.222)。其中18例再移植间隔时间<1年的受者,6例存活、12例死亡;13例再移植间隔时间≥1年的受者,6例存活、7例死亡。31例肝脏再移植受者术后1、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2%、51.2%和46.6%。再移植间隔时间<1年的受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9.4%、41.2%和30.9%,间隔时间≥1年的受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65.8%和65.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6,P>0.05)。 结论再移植是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失功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再移植术后受者往往病情危重,围手术期死亡率高,胆道并发症及排斥反应是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应该慎重把握再移植手术时机,目前亟待更多的研究对再移植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成人活体肝移植移植物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活体肝移植 (aLDLT)能及时提供质量合乎要求、缺血时间短的供肝 ,受到了尸体供肝匮乏的移植中心高度重视〔1~ 3〕。 1991~ 1999年 ,日本已开展了 30 8例〔4〕。至 2 0 0 0年 3月 ,Tanaka组开展的病例数已上升到 12 7例〔5〕。满足成人受者代谢需要的供肝体积比儿童受者需要的供肝体积大 ,而为保证供者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 ,允许切取的移植物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 ,移植物的选择成为aLDLT开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1,3〕。一、移植物体积的选择1.标准肝体积 (SLV) :经典原位肝移植要求供肝体积与受者生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二例成人间双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重建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间双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重建技巧。方法2例成人患者,1例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巨块型肝癌,接受其2位姐姐的左半肝移植,移植物与受者体重比(GR/WR)为1.5%,移植于原肝位置左侧的左半肝,其肝左静脉、门静脉分别于受者的肝左静脉、门静脉左支端端吻合,胆肠吻合方式重建供肝胆道;移植至右侧的左半肝,沿矢状位旋转180°,其肝左静脉、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肝右静脉、门静脉右支端端吻合,左肝管与受者的肝总管端端吻合。另1例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接受其母亲的右半肝移植,但由于供肝存在大泡状空泡变性,且供、受者的体重差较大,为能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故该例同时行尸体左半肝移植,GR/WR为1.2%,右半肝的肝右动脉、肝右静脉分别于受者的同名血管端端吻合,其门静脉与受者的门静脉右支端端吻合,右肝管与受者的肝总管端端吻合;左半肝的肝左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分别与受者的肝左静脉、门静脉左支及脾动脉端端吻合,胆肠Roux-en-Y吻合方式重建供肝胆道。结果除母亲供者术后3d出现短暂乳糜漏,经对症治疗11d后痊愈外,供者无其它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排斥反应及全身感染,现已随访10个月以上,肝功能正常,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成人间双活体供肝移植可为受者提供更大的肝脏,又可减少供者的风险,但手术操作复杂,需要对供、受者的条件进行充分评估后施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GRWR)对1岁以内儿童全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岁以内首次行全肝移植140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GRWR值分为三组:低GRWR组(GRWR<2.5%, 48例);中GRWR组(2.5%≤GRWR<5%, 73例);高GRWR组(GRWR≥5%, 19例)。比较三组儿童受者的基本情况, 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0例儿童受者, 其中男性62例, 女性78例;年龄(7.34±1.81)个月;体重(6.81±1.09)kg;GRWR为3.27%(1.33%~8.12%)。三组间GRWR越高, 其供者的年龄、体重、移植物重量越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GRWR组手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较中GRWR组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GRWR组受者术后肝动脉血栓的发生率(31.3%)大于中GRWR组(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综合征4例, 均发生在低GRWR组, 与其...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 0 0年 9月至今 ,本院共开展肝移植 18例 ,其中全肝移植 8例 ,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 10例 ,受者年龄 8~ 5 0岁 ,术前诊断肝豆状核变性 10例 ,晚期肝炎肝硬化 8例。 10例亲属活体肝移植均为母亲供肝 ,年龄 35~ 42岁 ,体重 45~6 5kg,所有供、受者血型相同。本组全肝移植采用经典肝移植法 ,先吻合肝上下腔静脉 ,后吻合肝下下腔静脉 ,再吻合门静脉 ;亲属活体肝移植中行保留腔静脉的全肝切除 ,后将新肝植入 ,先吻合肝静脉 ,再吻合门静脉 ,恢复肝脏血流 ,最后吻合肝动脉。术中采用Cell Saver,尽可能采用自体血回输 ,必要时输异体血…  相似文献   

8.
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制作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猪的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观察其肝功能和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4头健康良种家猪,体质量23-30 kg,被随机分为供体(n=12)和受体(n=12)。气管插管 全麻,硫喷妥钠静脉维持。移植前切除受体肝左叶,供肝右叶作为植入肝。预实验2例行经体位转流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对照组(5例)行简易转流下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组(5例)行异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 供肝被植入受体肝下间隙,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体肝下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体脾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肝胆总管置管外引流。结果预实验中行体位静脉转流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的2例受体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后很快陷入血流动力学紊乱死亡。5例行简易静脉转流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的受体,2例在24 h内死亡,1例28 h,2侧超过48 h。而模型组受体 5例中有4例存活超过24 h。AST,ALT指标手术开始至术后24 h呈持续升高。模型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其他组稳定。结论该辅助性肝移植模型简明易建且具有不需静脉转流等优点,为研究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原肝和供肝功能及血流变化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改进成人间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并改进成人间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施行了16例成人间活体右半供肝移植。手术中改进了技术,包括右肝静脉重建、肝中静脉分支搭桥、肝动脉搭桥及胆道吻合等。结果所有供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移植肝与受者重量比(GRWR)为0.72%~1.24%,其中9例〈1.0%,2例〈0.8%。手术除了采用移植肝的右肝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IVC)直接吻合外,5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5例取自体大隐静脉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间搭桥,保证了右肝流出道通畅。最早手术的2例受者中,1例发生肝静脉吻合口狭窄,另1例发生小肝综合征,最终导致死亡。后阶段手术的14例受者均未发生小肝综合征;发生并发症5例,分别为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栓塞、胆漏、左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1例再次肝移植后因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结论活体供肝移植中采用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重建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发生小肝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成人左半肝移植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4月间9例成人左半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尸体供肝劈离式肝移植,4例为活体左半供肝移植.9例供肝的重量平均为444.6 g(325~570g),移植物重量与受者体重比平均为0.886%(0.65%~1.18%),其中7例包含肝中静脉.6例采用背驮术式,3例采用经典术式.有4例受者因术中门静脉压超过20 mm Hg(2.67 kPa),其中3例结扎了脾动脉,1例接受了脾切除术.术后所有受者均常规使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对受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血管并发症和胆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受者肝功能恢复状况和存活情况.结果 4例活体供者切取左半肝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肝功能恢复良好.9例受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7个月(1~51个月),移植物和受者术后1年存活率均为77.8%(7/9).术后有2例受者死亡,其余7例中1例发生肝功能恢复延迟,6例移植肝功能恢复顺利.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1例,小肝综合征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肝功能恢复延迟1例,以及腹腔感染2例.结论 在严格选择供、受者的前提下,成人左半肝移植是安全、可行的,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活体肝移植的若干技术改进(附26例次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手术技术的若干改进方法。方法 通过本院 1995年 1月至2 0 0 3年 7月实施的 2 6例次活体肝移植的回顾分析 ,对活体肝移植关键手术的若干改进进行总结。主要技术改进包括 :在以包含肝中静脉为特点的扩大左半肝切取技术的基础上 ,同时采用肝静脉、腔静脉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重建流出道 ;综合显微外科、自体血管移植、血管搭桥及动脉成形等相关技术行肝动脉重建 ;端端吻合重建胆道。结果 受体 :平均手术时间为 (13 2 6± 3 4 8)h ;平均术中出血为 (32 10± 2 96 7)ml;平均冷缺血时间为 (2 1± 2 0 )h ;平均移植物重量 /受体体重之比 (graft recipientweightratio ,GRWR) :1 39%± 0 4 9%。供体 :平均手术时间为 (5 9± 1 6 )h ;平均失血量为(12 10± 710 )ml;平均移植物重量 (42 9± 16 8)g。术后随访 1~ 2 6个月 ,未见流出道、肝静脉梗阻的相关并发症 ;肝动脉栓塞发生率为 12 5 % ;未见胆道相关并发症。结论 LDLT中GRWR应不低于0 85 %~ 1 0 %。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重建流出道和综合显微外科、自体血管移植、血管搭桥及动脉成形等相关技术行肝动脉重建是对活体肝移植技术的重要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术中变异门静脉支(APVB)切取与重建的技巧.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共实施70例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前肝脏血管三维CT成像显示供肝动脉及静脉走向,70例右半供肝中有9例门静脉分支变异,其中7例为Ⅱ型变异,2例为Ⅲ型变异.除1例供者行狭窄桥状连接单口切取APVB外,其余8例均采用供者优先的原则即距门静脉主干2~3mm处双口切断APVB.Ⅱ型变异中有2例双口切取其右前、右后支成形为一个开口后与受者门静脉主干吻合,4例右前、右后支分别与受者门静脉左、右支吻合,1例行右前、右后支间狭窄桥状组织连接单口切取后与受者门静脉主干单口吻合.Ⅲ型变异中有1例双口切取其右前、右后支分别与受者门静脉支双口吻合,1例双口切取后行新型的U形血管移植物间置与受者门静脉主干单口吻合.结果 9例受者均无门静脉狭窄或血栓、肝动脉狭窄或血栓以及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等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供者术后3 d并发门静脉血栓,手术取栓及门静脉壁修补成形后痊愈.新型的U形血管移植物间置重建术后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术中采用供者优先的原则双口切取APVB、双口吻合重建以及新型的U形血管间置等门静脉重建技术是安全可行的,未增加手术难度,且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存在复杂门静脉机化血栓者肝移植术中门静脉的处理要点。方法:为17例机化血栓超过门静脉内径50%的患者施行肝移植,术中9例在切除血栓段门静脉或取栓后,将受者的门静脉与供肝门静脉行端端吻合;5例将供肝门静脉与受者的曲张冠状静脉行端侧吻合;1例切除闭塞段门静脉,利用供者的髂静脉于供肝门静脉与受者肠系膜上静脉间搭桥;1例供肝门静脉与受者的胆总管前曲张静脉行端侧吻合;1例采用供者的髂静脉在供肝门静脉和受者的脾门旁曲张静脉间搭桥,行端侧吻合。结果:17例患者,死亡2例,1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肝动脉出血,但此2例患者的门静脉血流一直通畅。存活的15例随访2~12个月,其中1例术后因门静脉血流量不足,而行二次肝移植,在缝扎分流的侧支后,门静脉血流恢复正常,其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均通畅。结论:存在复杂门静脉机化血栓时首选栓塞段门静脉切除或取栓后门静脉重建,不能取栓或取栓后血流量不足时,可改行供肝门静脉与受者曲张内脏静脉的端侧吻合,也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后小肝综合征的预防: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预防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SFSS)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LDLT)的临床资料,包括受体术前血细胞计数、脾脏厚度、门静脉直径、移植物重量与受体体重比(GRWR)、移植物体积与受体标准肝体积比(GV/SLV)及肝静脉重建等,探讨合适体积移植物、良好肝静脉回流、及正常门静脉灌注对SFSS的预防作用。 结果:受体术前均无严重门静脉高压,均没有采用降门静脉压力与血流的措施,6例肝移植物GV/SLV均大于40%,除1例GRWR为0.74%外,余均大于0.8%。6例受体肝静脉重建均良好,重建后肝脏无淤血改变。术后无SFSS发生。 结论:LDLT通过选择合适体积移植物,重建良好的肝静脉回流,控制门静脉压力,防止门静脉过度灌注等有助于预防SF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力的监测及调整对小肝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移植一科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行活体肝移植并进行术中门静脉血流监测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测供肝重量占受者体重比(GRWR)、门静脉血流量及压力、术后是否出现小肝综合征表现等。对于实测GRWR偏小(GRWR1%)的病例,如果术中门静脉压力12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者门静脉血流量250 ml/(min.100 g),在术中加行脾切除或脾动脉结扎,分析监测和调整门静脉血流(脾切除和脾动脉结扎)是否可以预防小肝综合征的发生。结果行脾切除6例,切脾后门静脉血流量及压力均较切除前明显降低(P0.05);脾动脉结扎7例,结扎后门静脉压力较结扎前明显降低(P0.05),而门静脉血流量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44例患者均未出现小肝综合征表现。结论活体肝移植术中通过切脾或行脾动脉结扎降低移植肝门静脉血流量及压力对术后小肝综合征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猪原位辅助性肝移植(APOLT)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雌性良种幼猪18头,其中12头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另6头作为肝移植的供者。将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幼猪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进行APOLT术,切除受者肝脏左叶,将修整后的供肝右叶移植于原肝左叶肝床处,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肝肝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者肝门静脉行端侧吻合,受者脾动脉在结肠后与供肝动脉行端端吻合,胆总管置管外引流。结果对照组7d生存率仅为17%,而实验组为83%。实验组术后第7d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组织学检查示原肝细胞再生明显。结论门静脉注射氨基半乳糖 脂多糖诱导的猪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APOLT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辅助性肝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助性肝移植足指住保留受体自身全部或部分肝脏的情况下,将供肝植入受体体内.根据供肝植入部位不同,可分为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和原位辅助性肝移植;根据植入肝体积的多少,可分为全肝辅助性肝移植和部分肝辅助性肝移植;供肝可来源于脑死亡供体也可以来源于活体供体.山于原位辅助性肝移植只能移植部分肝脏,故通常称为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辅助性肝移植伴随着肝移植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虽然还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但辅助性肝移植独特的优势再次引起肝移植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改进(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Yan LN  Li B  Zeng Y  Wen TF  Zhao JC  Wang WT  Yang JY  Xu MQ  Ma YK  Chen ZY  Liu JW  Wu 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737-741
目的探讨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改进.方法2005年3-6月,施行了13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其中1例接受了2个左半肝,另1例接受了1个活体右半肝,1个尸体左半肝,术中采用了改良的手术技术,包括右肝静脉的重建,肝中静脉分支的搭桥,肝动脉搭桥及胆道吻合的改进.结果全组供体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受体发生并发症4例,包括肝动脉栓塞,胆漏,右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各1例,1例再移植因术后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MOF)死亡.13例中除右肝静脉与下腔静脉(IVC)直接吻合,5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另5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重建,保证了右肝的流出道通畅.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GRWR)为0.72%至1.24%,其中9例<1.0%,2例<0.8%,无小肝综合征发生.结论采用了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的充分重建可有效避免小肝综合征,从而使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相当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肠一辅助性肝脏联合移植的可行性以及移植后的肝脏增生。方法供、受者均为Lewis大鼠,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切取供者小肠和60%肝脏;切除受者小肠;然后将移植物植入受者。移植物血液供应通过连自移植物的腹主动脉和受者腹主动脉端一侧吻合,静脉回流通过移植物的肝下下腔静脉和受者左、右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端一侧吻合。对照组:单行剖腹探查;观察18个月后处死。分别测量两组的肝脏重量,检测肝功能、肝脏和小肠的组织学改变。结果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未见增生,移植肝脏明显增生;受者的肝脏/体重比明显升高。移植组和对照组体重、肝脏功能检查、肝脏和小肠的组织学差异不显著。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移植肝脏及对照组肝脏肝细胞的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肝细胞增殖指数较移植肝脏及对照组肝脏肝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降低。结论小肠一辅助性肝脏联合移植是可行的;辅助性肝移植可以提高肝脏/体重比。  相似文献   

20.
对于移植肝脏来说早期肝动脉的血供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供肝的存活,因此无论是活体还是尸体肝移植,肝动脉的重建对于移植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术后一旦发生肝动脉相关并发症,如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及肝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形成,无论发生在早期还是晚期,都会显著影响患者及移植物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