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喉癌前病变的病理分级诊断标准及诊断术语在国际上尚未达成统一, 国内不同单位的诊断标准参差不齐, 喉浸润性癌的取材及病理诊断报告内容也不尽相同。为统一国内喉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标准, 规范喉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的病理取材及诊断报告内容,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头颈疾病学组经过广泛讨论, 结合国内实际和学科前沿进展对喉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的病理诊断达成共识意见。共识内容包括:(1)喉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级诊断;(2)微浸润癌及浸润癌的临床病理特点;(3)喉活检及切除标本的取材及大体描述;(4)喉癌前病变及浸润癌切除标本病理报告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在淋巴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914例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评估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用于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结果 914例中诊断淋巴瘤352例(39%),且352例淋巴瘤标本中有346例(98.3%)诊断出淋巴瘤具体亚型,其余6例(1.7%)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具有较高的淋巴瘤诊断率,可用于淋巴瘤具体亚型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相关性肺病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 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补充, 以减少该类病变的漏诊与误诊, 保障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7—2019年肺活检病理组织标本共4 813例(包含会诊病例1 935例), 其中经临床-影像-病理学诊断确诊职业相关性肺病126例, 结合特殊染色、结核PCR检测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平台结果进行鉴别诊断。结果经临床-影像-病理学确诊为职业相关性肺病患者126例, 其中男性102例, 女性24例, 均追溯到职业有害因素暴露史。形态学方面:68.3%(86/126)主要表现为肺纤维化结节、尘斑形成或肺实质炭沫沉着;16.7%(21/126)主要表现为肺泡腔及肺间质内电焊烟尘颗粒沉积;15.1%(19/126)表现为肉芽肿伴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蛋白沉积或巨细胞间质性肺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平台对肺组织残留粉尘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对于焊工尘肺病与硬金属肺病的诊断有帮助。结论肺活检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性改变是职业相关性肺病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病理医师对该病形态学及辅助检查的认知程度是肺活检标本发挥...  相似文献   

4.
精准分子分型是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的基础和前提, 但很多患者常无法获取足够的肿瘤组织进行分子病理诊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易出现恶性浆膜腔积液, 可替代组织样本用于分子检测, 但尚需进一步规范。本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文献数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基于中国国情以及国内检测方法和治疗药物的可及性, 经专家组专家反复讨论制定了此共识, 以期指导和规范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恶性浆膜腔积液样本的分子病理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后早期胃癌, 特别是其背景黏膜的临床病理学改变, 并探讨术前活检病理出现过低诊断的原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6—2021年除菌后早期胃癌90例、未除菌早期胃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120例及其对应的活检标本, 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对照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果。结果 (1)与无除菌史的早期胃癌相比较, 除菌后早期胃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均为分化型腺癌, 肿瘤区域内癌性和非癌性上皮呈交错分布;(2)除菌后早期胃癌背景胃黏膜形态学具有特征性改变, 包括胃黏膜肠化腺管开口增宽、腔缘呈锯齿状改变、肠化上皮胞质呈嗜酸性及微泡状;(3)除菌后胃癌上皮细胞存在低异型性, 可能造成活检病理出现过低诊断或漏诊。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及其背景黏膜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可以作为病理诊断的线索, 提高活检病理准确性, 减少过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现场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7年12月~2011年12月经现场细胞学标本诊断的20例小细胞肺癌。病理医师先对快速染色的细胞涂片现场评价、标本分流后再经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做出病理诊断。结果 20例小细胞肺癌中2例属周围型,支气管镜无法探及,后经CT引导经皮针吸穿刺(percutaneousneedle aspiration,PCNA)完成诊断;9例支气管镜下显示无明显异常,行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从纵隔转移的淋巴结中检出小细胞肺癌特征;8例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行常规细针穿刺(fineneedle aspiration,FNA)并结合临床资料完成诊断;1例为胸水脱落细胞制成细胞块完成诊断。结论现场细胞学将细胞学、免疫组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弥补支气管镜钳夹活检的不足,提高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正>结直肠癌(CRC)活检是准确诊断的基础,也与基于分子分型的临床试验的病例分层相关。共识分子亚型(CMS)和结直肠癌固有亚型(CRIS)的转录特征对于提高患者预后、预测研究的病例分配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其提供可靠分类的能力尚未得到验证,尤其是对治疗前取自多个部位或不同时间点的活检标本。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通过当前临床和转化研究中所应用的一系列肿瘤取材方  相似文献   

8.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 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提高以及内镜筛查的推广, 越来越多的癌前病变被发现。然而,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病理医师的诊断标准尚存在差异。因此,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食管癌协作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疾病学组, 结合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此共识, 旨在规范食管活检标本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肝脏IPT-like FDCS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 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 女性1例, 发病年龄分别为38和40岁, 2例肿瘤均位于肝脏(其中1例发现时已出现纵隔转移)。肿瘤影像学及肉眼均为境界较清楚的肿块, 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在低倍镜下均可见:较明显的炎症背景(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中弥散分布的滤泡树突状细胞, 部分呈束状及席纹状排列, 高倍镜下肿瘤细胞有轻至中度异型, 呈卵圆形、短梭形或梭形, 可见小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CD21、CD23、CD35及D2-40阳性, 原位杂交EBER阳性。1例患者随访6年, 因出现腹膜后淋巴结、L1~2椎体旁及食管转移灶, 术后行放、化疗, 另1例随访23个月无瘤生存。结论肝脏IPT-like FDCS是一种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ET基因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与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存档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1 089例, 采用多种基因融合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1 089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RE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ROS1、KRAS、BRAF和HER2等基因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PD-L1和错配修复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患者RET基因融合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以及PD-L1、错配修复蛋白等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 08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共发现RET基因融合阳性患者22例(2.02%), 男性和女性各11例, 中位年龄63.5岁。22例RET基因融合阳性患者有20例腺癌, 其中腺泡亚型11例, 实体亚型5例, 贴壁生长型4例;另有鳞状细胞癌(非角化型)和肉瘤样癌(多形性癌)各1例。临床分期Ⅰ~Ⅱ期6例, Ⅲ~Ⅳ期1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16例, 远处转移11例。RET基因融合阳性患者中有1例伴HER2突变。RET基因融合阳性肺癌患者中PD-L1的阳性比例分数≥1%的占54.5...  相似文献   

11.
BCR::ABL1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诊断是"临床-病理-分子"综合诊断, 临床表现、骨髓组织病理检查和分子检测是诊断的三大基石, 进行准确、规范的MPN病理诊断对临床精准治疗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本共识基于我国MPN病理诊断现状, 结合2022版《WHO淋巴与造血组织肿瘤分类》、MPN相关诊疗指南、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对经典的BCR::ABL1阴性MPN各亚型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素、基因检测规范、病理申请单填写、综合诊断报告书写及诊断流程进行全面阐述和推荐, 旨在提升我国MPN病理诊断的规范性、准确性及同质性, 为临床精确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肝内胆管系统是由衬覆的胆管上皮细胞及其所属胆管周腺体所构成, 经逐级分支形成大胆管群(区胆管-段胆管)和小胆管群(赫令管-小叶间胆管-隔胆管), 据此可将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相应地分为大胆管型和小胆管型以及细胆管癌和伴胆管板畸形型等特殊组织学亚型。由于不同组织学亚型的ICC在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生长方式、侵袭行为、免疫表型、分子变异以及临床预后等方面既有差异, 又有重叠, 因而ICC的组织学分型是常规病理诊断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此, 《肝内胆管癌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2版)》编写专家委员会在第5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的基础上, 针对组织学分型诊断标准、免疫组织化学谱组合策略、需要鉴别诊断的变异类型、治疗性靶点的分子检测以及病理诊断报告要点等问题, 提出了9条推荐建议, 以期为ICC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病理分型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胰腺癌尤其是胰头癌标本结构复杂, 取材方式多样, 为提高胰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亟需建立统一的取材及报告规范。本共识提供了胰腺占位各种手术标本的取材和报告规范, 及常见胰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诊断特点, 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探讨其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标本病理学、25例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及73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检测结果.结果:81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病理学诊断率为96.3%,其中恶性病变53例(腺癌29例,鳞癌20例,小细胞癌1例,未明确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1例,其他类型肺癌1例,胸腺恶性肿瘤1例);良性病变25例(炎性包块7例,结核5例,肺炎7例,硅沉着病3例,炎性假瘤2例,神经鞘瘤1例);25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病例中诊断恶性肿瘤24例(腺癌13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1例,未确定分型2例),其中P63及CK5/6在鳞癌阳性率为87.5%,TTF-1及CK-7在腺癌阳性率为69.2%和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YF RA21-1,NSE及3项联合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4.9%,68.6%,37.3%,80.4%.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阳性率高,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为肺癌的诊断及病理分型提供辅助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能谱CT联合胸部平扫在肺癌病理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1 年1 月至 2022 年3 月医院收治的 86 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平扫及能谱CT增强扫描,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胸部平扫与能谱CT增强扫描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在肺癌病理分型中的诊断价值.结果:86 例肺癌患者穿刺活检结果显示,肺腺癌 41例,占 47.67%(41/86),肺鳞状细胞癌 25 例,占 29.07%(25/86),小细胞肺癌 20例,占 23.26%(20/86).胸部平扫、能谱CT增强扫描单独诊断及二者联合诊断在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中均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且联合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平扫与穿刺活检结果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0.4<Kappa<0.75).能谱CT增强扫描、胸部平扫联合能谱CT增强扫描与穿刺活检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5).结论:能谱CT与胸部平扫在肺癌病理分型中均有较高的诊断准价值,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肺腺癌中微乳头(micropapillary)结构于2011年多学科分类首次提出后, 由于其预后较差, 2015版WHO肺肿瘤分类开始将其作为肺腺癌独立亚型。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微乳头结构与患者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气腔播散、脉管癌栓等关系密切, 尤其对早期肺腺癌临床术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便肿瘤中仅含有少量微乳头(5%), 仍然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为减少漏诊, WHO肺肿瘤分类对其定义进行了新的扩展。目前对于其形成机制及其高度侵袭性的基础研究尚不完善。由于其与不良预后的高度相关性, 其诊断识别场景正由原先的手术石蜡标本向新辅助、术中冷冻、淋巴结等场景拓展。本文将对微乳头腺癌的定义发展、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治疗及诊断现状进行概述, 以期提高病理医师对微乳头腺癌的认识, 从而有助于肺癌的精准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PD-1淋巴细胞亚型,并进行临床随访,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35例可疑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血液学标本,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分析以及PD-1表达,然后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35例患者中,31例患者最终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腺癌23例,鳞癌3例,小细胞肺癌5例),剩余4例患者为炎症。CD3+CD8+T细胞比例数值高、CD4+/CD8+的比值低、PD-1+/PBMC比例高的患者近期疗效越好。未发现治疗前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异常患者与正常患者之间存在PFS的差异。结论在本项回顾性小样本研究中,发现原发性肺癌治疗前特定淋巴细胞亚型与近期疗效相关,尤其是PD-1+PBMC比例升高的患者近期疗效更佳。需要进一步前瞻性大样本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作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微创手术, 其技术日趋发展成熟, 多项国际指南和共识均推荐ESD/EMR作为消化道早期癌及其前驱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 ESD/EMR标本的诊断结果影响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 因此ESD/EMR的病理学评估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标本应更为严格及精准。在取材制片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ESD/EMR标本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本共识规范了ESD/EMR标本处理以及常规制片的方法, 旨在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可靠、合理的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对于肺癌生物学和治疗的认识取得了显著进步。识别肺癌发生的关键驱动事件对其靶向治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预示着肺癌的个性化医疗时代的到来。因此,病理分型和分子检测变得至关重要,而日益增加的检测需求往往是基于小的诊断标本。这使得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cancer (IASLC)/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TS)/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对小活检/细胞学肺癌标本的第一次结构分类进行了审视和推动,并且提出了肺腺癌的新分类。这些都提高了病理诊断的临床相关性,强调了现代外科病理学家作为多学科团队中成员的作用,在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和确定适当和及时的治疗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肿瘤精准治疗时代的临床需求, 肺癌的病理诊断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肺癌组织学分类的不断更新、用于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的分子检测、免疫治疗相关标志物的检测及新辅助治疗后病理评估方面的进展。新时代肺癌病理诊断体现了临床-影像-病理等多学科诊断模式, 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精准化, 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治疗及预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