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CCCD)”的登记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多中心现有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的收集和分析,了解目前全国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现状,为进一步建设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成立“中国结直肠外科大数据研究协作组(C-CBD)”,设计并建立CCCD”,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收集并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来自全国性、多中心登记录入CCCD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进行标准化整理及统计学处理,分析中国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共计纳入来自全国61个中心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72650例,其中直肠癌占57.9%,结肠癌42.1%,术前临床TNM Ⅰ、Ⅱ、Ⅲ、Ⅳ期的比例分别为18.6%、42.5%、30.7%及8.2%;行腹腔镜手术占56.7%,开腹手术占43.3%,行D1、D2及D3淋巴结清扫比例分别为占2.1%、51%及46.4%;行R0、R1、R2手术切除等分别为96.2%、2.2%、1.6%;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器械吻合为主(约占98%),手工吻合仅占2%;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总体发生率为3.2%;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平均检出淋巴结15.9枚,直肠癌手术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为1.7%。结论 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量庞大,术后近期效果良好,但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化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围手术期资料、随访资料的完整性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汇总分析CCCD数据库自2018年3月建立以来的录入数据,对当前国内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现状进行阶段性总结,为国内结直肠癌外科治疗及进一步建设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 在原有CCCD数据库框架内进一步优化数据登记流程,于2020年1月起对结直肠癌病人临床信息全面采用前瞻性填报登记以及系统升级,汇总数据库升级前/后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整理及比较分析,分析中国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73个中心的结直肠癌病例8306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肿瘤学诊断基线信息在数据库升级前/后无明显变化,直肠癌(57.6%)占比仍高于结肠癌(42.4%),近90%的直肠癌位于中低位直肠。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比例有所上升,数据库升级后的腹腔镜手术比例>80%。手术R0切除率有所下降(95.5%),而R2切除率有所升高(2.6%)。营养风险筛查评分2002(NRS2002)、CAPRINI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等指标的登记完整度在数据库升级后显著提高,直肠癌MRI检查及围术期治疗信息记录也更加全面。总体术后并发症率下降(10.1%),切口感染仍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但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结直肠癌患者群体,但鲜见来自中国的国际性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指南,或者来自中国的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近年来,中国结直肠外科得到快速发展,无论在临床实践还是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然而还存在诸多不平衡和欠规范之处。201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牵头建立全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据库,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发现:中国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过程以及数据管理的规范化都亟待提高,临床科研意识亦有待加强。因此,基于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的数据库建设,如何开展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是中国结直肠外科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4.
虽然结直肠疾病的手术治疗进展较慢,但借助于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策略和临床研究的进步,中国结直肠外科亦得以快速发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临床完全缓解的“等待与观察”策略、机器人结直肠外科手术等仍然是近年来结直肠外科的热点议题。笔者结合全国性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建设以及临床研究等展开论述,以期为同道们梳理结直肠外科的发展脉络,共谋中国结直肠外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得益于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策略和临床研究的进步,我国的结直肠外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对比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诊疗现状可以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结直肠外科的专科化建设和规范化诊疗已经非常成熟,结直肠癌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业已规范化运行。尽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水平结直肠癌诊疗中心与西方国家相比已几乎无差距,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结直肠外科的标准化手术以及规范化治疗理念仍有待普及。我国结直肠外科领域要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就要进一步开展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笔者结合已参与和开展的国际国内临床研究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对临床研究进行质量控制:(1)研究的结构化培训和质量控制;(2)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总之不能仅将注意力集中于结直肠外科手术本身,更要完成向研究型医生、研究型学科的转变,培养开展数据收集和临床研究的理念,增强临床研究的科研意识,将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和临床研究融入到日常临床实践的工作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结直肠外科的综合实力,有效开展基于我国结直肠疾病现状的外科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基于我国患者人群研究结果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形成我国结直肠外科诊断治疗相关的指南,用于指导我国结直肠疾病患者的外科临床实践,这也必将是中国结直肠外科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结肠直肠癌治疗已进入个体化精准微创时代。回顾30年来中国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发展历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创外科手术在不断突破与革新。若要在我国结肠直肠外科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就不能拘泥于结肠直肠外科手术本身,应进一步开展基于国内结肠直肠疾病特点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形成符合我国病人的结肠直肠外科指南,指导诊疗实践。在进行高级别循证医学数据的积累时,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在外科领域有很多限制。因此,病例登记研究和数据库建立可能会起到更大的作用。这也将成为中国结肠直肠外科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腹腔感染性并发症作为导致二次手术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率在国内不同医疗中心差异显著。由于缺乏来自全国范围的数据, 尚无法合理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为实现并发症规范化登记并为临床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平台, 建立胃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多中心、前瞻性数据库(PACAGE数据库)。基于全国20家医疗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电子病历报告表(e-CRF)采集网站收集胃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医疗信息, 通过现场审计和R软件对数据进行核查及清洗。在数据清洗完成后, 由主要研究者、数据管理员共同对数据库内数据进行核对和评价。当所有数据质询与疑问均已进行校正和解答后, 对数据库进行锁定, 形成最终的PACAGE数据库。PACAGE数据库信息资源丰富, 结合质量控制结果, 其数据质量高, 有望成为良好的并发症登记和临床研究的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结直肠外科发展迅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理念不断革新。我国结直肠外科同道在顺应世界潮流的同时,积极开展和推广普及新技术,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并在获得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目前我国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已进入个体化精准微创医疗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外科技术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外科手术的主要平台技术, 在外科手术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结直肠外科, 腹腔镜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已得到证实。近年来, 随着对腹腔镜下膜解剖等理念与概念的进一步深刻认识,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手术入路选择、淋巴清扫范围、邓氏筋膜是否保留、功能保护、侧方淋巴清扫、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技术选择、全腔镜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均有新的探讨和进展。腹腔镜胃外科领域, 一方面国内循证医学证据进入收获期, 另一方面, 保功能手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腔镜吻合等也都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 并有新的进展。而微创手术相关的医疗装备也在近年获得发展, 并对微创手术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过去数十年微创技术、围手术期康复干预和集中化医疗制度的逐步应用, 胃癌术后30 d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了显著改善。然而, 当前阶段的胃癌术后短期预后依然不容乐观, 可能对胃癌手术治疗的疗效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是分析治疗结果和评估新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因此, 严谨的胃癌患者信息登记作为高质量外科研究的基础应受到足够重视。在过去的11年里, 荷兰上消化道癌症审计(DUCA)数据库在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数据登记和维护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它在数据登记、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申请和使用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 使得该数据库中患者数据的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些数据已被广泛用于医疗质量监测和科学研究, 对改善上消化道癌症患者的术后短期预后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DUCA的工作可能对建立基于人群的临床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30年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经历了初期探索阶段,临床研究循证阶段,到如今已经成为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主流技术。然而推动腹腔镜直肠癌外科临床诊治规范化仍然是目前我国结直肠外科的重要任务。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开展直肠癌诊治临床实践,制定标准化的手术技术规范,推动系统、科学、创新的培训体系和数据平台建设,是提高我国腹腔镜直肠癌诊治规范化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是结直肠外科领域的热点手术方式,目前研究者对该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存在争议。基于不断积累的经验与证据,国内外关于taTME的共识与指南在不断更新和完善。2020年发布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适应证、实施和质量评估的国际专家共识指南》中,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落实前瞻性病例信息记录是保障数据质量的根本前提。日益完善的信息收集方法及在线平台构建,可以实现数据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笔者结合最新taTME国际指南内容,探讨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在其中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提升taTME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的数据质量,为结直肠外科领域提供可靠并具有时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丹麦医生Kehlet提出了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的概念,即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降低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加速康复的围手术期处理程序。FTS符合社会和医学发展的要求,能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缩短手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2008年1月—2009年10月期我们对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分别应用FTS和对照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整合优势科研资源,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开展单(多)中心临床试验,以中国人的临床数据科学地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目前仍存在争议的问题.方法 以南方医院2008年10月自主开发的一款专门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为数据架构,同时适合于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研究,既能科学管理和深度分析临床数据,又能满足多单位合作需要的数据挖掘系统软件为数据平台,构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评估体系,开展单(多)中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研究.结果 历时1年多的开发和完善,南方医院已经使用该软件系统按照标准回顾性录入1200余例临床资料,构建了单中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评估体系.同时该软件系统作为"中国南方腹腔镜结直肠外科研究组(SCLCSG)"的数据平台,已在第1期临床研究项目"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回顾性多中心对比研究"中成功运行,迄今已录入8200余例病例数据.以南方医院数据完成"腹腔镜与同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学结果对比研究(单中心)",结果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复发和生存并不劣于开腹手术,甚至优于开腹手术的肿瘤学结果.结论 该手术评估体系和临床数据挖掘软件设计达到预定目标,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网络化升级扩展的潜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最初由丹麦外科医生Henrik Kehlet于1997年首先提出,并引入结直肠手术。ERAS主要指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措施,采用多模式策略,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减轻患者心理与生理的创伤应激最终达到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1-2])。  相似文献   

16.
围手术期外科之家理念本质上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外科模式,它强调医患共同决策及病人的全流程管理,以达到降低医疗开支,提升医疗质量的目的。这一理念在进展期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术前,关注病人营养指标,进行术前预康复,提高病人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长期预后;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围手术期外科之家理念的核心,而微创外科技术和理念的发展也助力其在进展期肿瘤外科治疗的应用;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是围手术期外科之家理念对进展期肿瘤外科治疗的基本要求;关注进展期肿瘤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时序则是围手术期外科之家理念中全流程管理的重要体现;医患共同决策模式是围手术期外科之家的重要特征,既突显人文关怀,是以病人为中心的重要体现,亦是目前循证医学时代中如何更好地开展个体化治疗及精准治疗的发展方向。围手术期外科之家理念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概念,其应用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直肠癌治疗一直以传统开腹手术为主。然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以其特有的微创优点逐渐登上了外科学的舞台,并得到了循证医学的认同。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和器械的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可减少患者痛苦,实现快速康复。目前ERAS理念已广泛应用于外科各领域。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是一种新兴的用于治疗直肠癌的术式。本文结合一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ERAS实践,总结ERA...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述结直肠癌外科最新的理念,并对未来结直肠癌的外科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结直肠癌外科研究新进展的文献,并结合我国以及笔者所在医院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综述。结果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极限保肛手术的重视,加强快速流程在我国结直肠外科的运用,发展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的预测工作以及数字化结直肠外科。结论结直肠癌外科将在以上几个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围手术期外科之家(PSH)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创新性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强调以医生为主导、以多学科团队为基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协调医疗资源,促进病人接受不同专业处理时平稳过渡,围手术期始终获得正确的处理方案,尤其适合存在器官功能障碍的外科病人。肝移植病人大多病情危重,手术复杂,围手术期管理困难。将PSH引入肝移植,可以为这类高手术风险的特殊病人群体提供一种全新的围手术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