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CNS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ov)mRNA神经元的发育. 方法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和逆转录PCR. 结果 P0~P4:原位杂交方法最早检测到nov mRNA神经元是P0,P0~P4阳性信号均较弱,分布于脑桥和脊髓等.P5:丘脑部分核团和海马锥体细胞层观察到阳性神经元.P8:nov mRNA神经元数目增多,边缘系统及丘脑明显阳性;大脑皮质和下丘脑阳性较弱.P15:丘脑、下丘脑和大脑皮质nov mRNA神经元增多,其余核团稳定在P8水平.P30:在脑干观察到强烈的阳性信号,大脑皮质强阳性,海马、丘脑和下丘脑标记较强.P60:脑桥和延髓的标记仍然很强,大脑皮质、丘脑和下丘脑的阳性信号稳定在P30水平.P300:nov mRNA神经元显著减少,阳性信号明显减弱.逆转录PCR检测结果与原位杂交所得结果基本相符,在出生前2d检测到nov mRNA,其表达高峰出现在P30~P60之间,随之下降,P150和P300表达弱. 结论 nov基因与其他早期反应基因不同,其表达高峰不是在胚胎发育早期,而是在近性成熟时期,提示nov基因主要在神经系统发育、分化及功能活动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赛加羚羊(Saiga antelope)是小种群栖息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带的国家及世界濒危保护动物,其野生种群极为罕见。为了探讨赛加羚羊的低氧耐受性与脑红蛋白(NGB)的相关性,以1只因难产而死的雌性赛加羚羊为对象,各组织样品重复取样3次,对赛加羚羊脑组织在适应低氧过程中脑红蛋白的分布情况与表达规律进行了研究。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NGB在赛加羚羊脑组织顶叶、额叶、颞叶、枕叶、下丘脑、海马、梨状叶、扣带回、纹状体和丘脑中分布特征和表达量。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NGB在赛加羚羊脑组织的各部位均有阳性表达,在大脑皮质顶叶、额叶、颞叶和枕叶中发生阳性反应的细胞多为颗粒细胞和马丁诺蒂细胞;海马中的颗粒细胞层、锥体细胞层和分子细胞层均可见NGB的阳性表达,其中锥体细胞层阳性反应着色最强;梨状叶和下丘脑中的NGB阳性表达主要发生在多型细胞中;NGB在扣带回的颗粒细胞和胶质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中;NGB在纹状体中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颗粒细胞;NGB在丘脑中的阳性表达可见于多型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且多型细胞的阳性物质着色明显。Real...  相似文献   

3.
大鼠束缚后脑内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束缚后对大鼠脑内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束缚于小的塑料桶内1、3或6h,于解束后30min处死,脑组织进行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Fos阳性神经元表达于1.前脑:扣带回、新皮质(尤其是第3和5层)、外侧隔核、杏仁中央核;2.间脑: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外侧区、视上核、室旁核、第三脑室室周区、弓状核、丘脑室旁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3.脑干:中脑的上丘视性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丘的皮质部;脑桥的臂旁外侧核、蓝斑、A5区;延髓的耳蜗核、延髓内脏带(MVZ)等处。Fos表达的时问规律是束缚1h最高,3h次之,6h最少。结论大鼠被束缚后全脑多处核团的神经元发生不同程度的Fos反应,随着束缚时间的延长,动物产生适应性,Fos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神经调控机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假狂犬病毒(PRV)注射咽肌后跨突触标记细胞在脑中的分布。咽肌注射PRV后,脑内PRV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随着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咽肌注射PRV后48h,仅在疑核半致密部中出现阳性标记细胞。存活56h后,标记细胞可见于孤束核的中介亚核、中间亚核及吻内侧亚核。存活62~72h后,在延髓的中缝核群、三叉旁核、外侧网状核,脑桥的蓝班、臂旁核、A5细胞群等部位可见大量标记细胞。存活80~96h后,延髓和脑桥中上述部位的标记细胞更为密集,并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及Barington核等出现标记细胞。中脑的中央灰质和中脑深核;丘脑下部的视前区、室旁核、外侧区、弓状核、连合前核;丘脑的室旁核和外侧缰核;端脑的外侧隔核、终纹床核、杏仁核等部位可见大量阳性细胞。存活102h的动物,标记细胞的分布部位和存活96h者类似,但数量更多。且在皮层的边缘前区、内侧和外侧中央前区等出现较多标记细胞。推测脑内许多部位与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神经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鼠束缚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束缚后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本实验将大鼠束缚于小的塑料桶内1、3或6 h,于解束后30 min处死,正常大鼠不被束缚作为对照。脑组织进行抗glial fibrillary acidic-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脑内有少数散在静止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表现为胞体小、突起细、GFAP淡染,缺乏机能定位分布特点;束缚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表现为胞体肥大、突起变粗、GFAP深染、形成激活状态,其分布有明显的机能定位特点,表达于与应激反应调节相关的核团,主要有(1)端脑:扣带回、新皮质(尤其是第Ⅲ和V层)、隔外侧核、杏仁中央核;(2)间脑:丘脑室旁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第三脑室室周区、弓状核;(3)脑干:中脑的上丘浅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丘的皮质部;脑桥的臂旁外侧核、蓝斑、A5区;延髓的耳蜗核、延髓内脏带(MVZ)等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时程变化是束缚1 h最高,3 h次之,6 h最少。本文结果表明,大鼠被束缚后全脑多处核团的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束缚时间的延长,动物产生适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雌性大鼠脑老化过程中脑内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1)表达的变化。方法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结果SRC-1免疫阳性产物广泛分布于脑内,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但是在个别主要与运动有关的核团则明显位于细胞胞膜或胞浆。在成年,最高表达见于大脑皮质大部、海马、桥核、前嗅核、网状外侧核、小脑蒲肯野细胞等部位;中等强度的表达见于隔区、丘脑和脑干,较低水平的表达见于某些下丘脑和脑干的核团。和成年的表达水平相比,老年大鼠的前嗅核、斜角带垂直部、基底神经节、杏仁皮质后核、黑质、脑桥、网状外侧核和小脑浦肯野细胞等部位的表达显著下降,但是在大脑皮质、下丘脑和丘脑以及脑干的很多部位基本保持不变,在极个别核团甚至有所上升。结论SRC-1在大鼠脑内的表达比较广泛,可能参与了对多种重要脑功能的调节;老年脑内主要与运动调控和学习记忆有关脑区内SRC-1表达的降低提示SRC-1可能在脑老化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以及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核外SRC-1主要见于与运动有关的核团,提示SRC-1有可能通过第二信使途径发挥对运动功能的快速调节。  相似文献   

7.
葛煦  宿长军  饶志仁  高文 《解剖学报》2000,31(4):296-301,I003,I004
目的 研究与急性心肌缺血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在大鼠脑内的分布。方法 股静脉注射管加压素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Fos蛋白在脑内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Fos阳性产物分布于梨状皮质、伏核、终纹床核、扣带回、斜角带核、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弓状核、中央杏仁核、穹窿下器、丘脑室帝核、外侧缰核、中脑中央灰质腹外侧区、脑桥臂旁外侧核、蓝斑、延髓内脏带等脑区,而在大脑白质及小脑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张力扩张子宫颈(UCD)诱导大鼠延髓内脏带神经元c-Fos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的表达变化,探讨UCD疼痛在延髓水平的传导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D 0g)、宫颈扩张50g张力组(UCD 50g)和宫颈扩张100g张力组(UCD 100g)。UCD组大鼠实施50g及100g张力扩张刺激,UCD刺激后2h,取延髓组织采用还原型辅酶Ⅱ(NADPH)组织化学和c-Fos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观察c-Fos、n NOS和c-Fos/n 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c-Fos及n NOS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 c-F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核为棕黄色,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不着色。n NOS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呈蓝色,胞核不着色,呈空泡状。c-Fos/n NOS双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染成蓝色,细胞核呈棕黄色,这些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延髓孤束核(NTS)和外侧网状核(LRN)内。与UCD 0g组相比,UCD 50g组和UCD 100g组大鼠NTS和LRN内c-Fos、n NOS以及c-Fos/n 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染色明显加深,c-Fos、n NOS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急性UCD可导致NTS和LRN神经元c-Fos及n NOS张力依赖性表达增加,NTS和LRN内的n NOS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UCD疼痛在延髓水平的传导。  相似文献   

9.
中等剂量(20Gy)辐照对大鼠脑内c-fos表达的早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大鼠脑内Fos蛋白表达的早期影响。 方法 应用大鼠半脑 2 0Gy照射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Fos蛋白在脑内的表达及分布情况。 结果 受照射后 2 4h、1周大鼠脑内各部位Fos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 ,随着时间的延长 ,其Fos免疫反应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加 ,照射后 4周 ,延髓、脑桥内Fo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恢复并超过正常对照组水平 ,但中脑、间脑及端脑内未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 结论 结果提示 :中等剂量辐射后早期 ,脑内许多核团的神经细胞功能活动可能受到抑制 ,并且越高级的中枢受到的抑制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rbB受体反馈抑制物1(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取脑组织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和海马等部位,采取RT-PCR、real time RT-PCR检测ERRFI1 mRNA在各脑区的表达情况;采取Western Blot检测ERRFI1蛋白质在各脑区的表达情况;再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方法对不同部位脑组织ERRFI1蛋白质进行表达与定位情况的研究。结果:ERRFI1 mRNA在小鼠脑组织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和海马等部位均有表达,且表达没有显著差异;而ERRFI1蛋白质在小脑的表达显著高于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和海马(P 0. 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RFI1在大脑皮质及脑干的部分神经元、海马少数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海马分子层及多形层的胶质细胞、小脑的部分神经元、浦肯野细胞、高尔基细胞等呈阳性表达,嗅球的小球周细胞、僧帽细胞、颗粒细胞等也呈阳性。结论: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的脑组织中广泛表达。  相似文献   

11.
连续及部分睡眠剥夺96小时后大鼠脑干中c-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索连续及部分不同睡眠剥夺条件下的脑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用Fos蛋白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量连续睡眠剥夺96小时组、部分睡眠剥夺96小时组、大平台对照组和正常单独饲养组脑干中Fos蛋白的表达,每组4只。结果:同连续睡眠剥夺组相比,部分睡眠剥夺组表达范围更广,在脑干网状结构及中缝的被盖背侧核、脑桥被盖网状核及脑桥吻侧网状核、脑桥尾侧网状核、丘脑的中线核群、板内核群和网状核均有所表达,但阳性程度低。结论:部分睡眠剥夺对脑的影响要小于连续睡眠剥夺。  相似文献   

12.
阻塞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流0.5~48 h 制成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脑缺血后白细胞共同抗原在脑组织的表达。结果表明:白细胞共同抗原阳性的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呈圆形,未见分支型小胶质细胞,阳性的小胶质细胞于再灌流3 h 开始出现,再灌流12 h 数量显著增多,并且胞质、胞核均为强阳性;阳性的小胶质细胞分布于纹状体、下丘脑、杏仁核处及皮质与外囊相连处,完全坏死区无阳性小胶质细胞;此外,同侧微血管强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同侧大脑皮质Ⅳ、Ⅴ、Ⅵ层锥体细胞、丘脑、海马形态正常的神经元亦强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但核固缩的神经元白细胞共同抗原则呈阴性。本实验推测白细胞共同抗原可能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并可能是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分子。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鼠下丘脑内前阿黑皮素原(POMC)mRNA表达的老年变化,本实验采用SPraque-Dawley大鼠3月龄(青年组)和28~30月龄(老年组)各8只,利用地高辛标记POMC反义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并行图象定量分析。结果:在青年组大鼠肉,OPMCmRNA阳性胞体主要分布于弓状核及其邻近区域;老年大鼠POMCmRNA胞体主要分布于弓状核的内侧,着色浅谈.与年轻大鼠相比,老年大鼠下丘脑内POMCmRNA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1),胞体灰度值明显升高(P<0.05),而胞体截面积略有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大鼠下丘脑内POMCInRNA神经元有明显的老年变化,提示老年大鼠下丘脑POMC神经元胞体发生了衰老形态学改变,功能活动低下,细胞丢失,POMC的表达显著增加,生物合成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神经特异性转录因子DAT1 mRNA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惠玲  蔡文琴  石军  李巍 《解剖学报》2004,35(2):122-126
目的 观察神经特异性转录因子(DAT1)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定位。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DAT1 mRNA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胞质和突起内,DAT1 mRNA阳性神经元可见于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强阳性信号主要出现于嗅球、梨状皮质、纹状皮质、内嗅皮质、海马CA1区、齿状回、丘脑后外侧核、红核、被盖背侧核、延髓中央网状核、三叉神经运动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核、楔束外核、疑核等部位;中等强度着色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Ⅱ~Ⅵ层、海马CA2区和CA3区、杏仁核、苍白球、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视上核、未定带、弓状核、室旁核、黑质、中脑网状核、脑桥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斜方体内侧核、前庭神经核、蜗神经背核、楔束核、中缝背核;在隔核、乳头体前核、上丘浅灰质层、下丘中央核、下丘外侧核、中央灰质、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脊束核、孤束核、下橄榄核、中央上核、小脑顶核、小脑间置核、小脑外侧核、脊髓灰质及丘脑的大部分核团可见弱的阳性细胞。结论 DAT1广泛分布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其分布与多巴胺能神经分布密切相关,提示该基因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尤其是多巴胺能神经递质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用HRP逆行传递法,研究了大白鼠丘脑束旁核的传入纤维联系。发现以下核团有细胞发出纤维投射到束旁核:脑干网状结构(以楔状核、脑桥首侧网状核和延髓网状巨细胞核为主)、中脑中央灰质、中缝核群(主要是中缝背核和中缝大核)、某些感觉中继核(主要是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小脑齿状核、黑质网状部、间脑某些核团(主要是未定带和下丘脑腹内侧核)以及大脑皮质(以6区为主)。根据束旁核的传入纤维联系和有关报道,对束旁核的部分功能,特别是在痛觉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盘Hofbauer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以酶消化法、机械法、FicollHypaque分离法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HBV感染孕妇流产绒毛Hofbauer细胞,CD1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Hofbauer细胞,PCR法检测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Hofbauer细胞内CD16(FcγRⅢ)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ofbauer细胞CD16蛋白表达。结果 HBV感染孕妇流产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阳性率为31.67%(19/60),其中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HBe Ag+)和HBe Ag-孕妇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6.4%(13/28)和18.75%(6/32)。qRT-PCR检测发现在HBV-DNA+的Hofbauer细胞内CD16 mRNA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HBV-DNA载量明显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BV-DNA+患者Hofbauer细胞胞膜和胞质CD16着色较HBV-DNA-者明显增强。结论 Hofbauer细胞作为胎盘巨噬细胞可被HBV感染,其感染率与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盘Hofbauer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以酶消化法、机械法、FicollHypaque分离法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HBV感染孕妇流产绒毛Hofbauer细胞,CD1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Hofbauer细胞,PCR法检测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Hofbauer细胞内CD16(FcγRⅢ)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ofbauer细胞CD16蛋白表达。结果 HBV感染孕妇流产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阳性率为31.67%(19/60),其中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HBe Ag+)和HBe Ag-孕妇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6.4%(13/28)和18.75%(6/32)。qRT-PCR检测发现在HBV-DNA+的Hofbauer细胞内CD16 mRNA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HBV-DNA载量明显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BV-DNA+患者Hofbauer细胞胞膜和胞质CD16着色较HBV-DNA-者明显增强。结论 Hofbauer细胞作为胎盘巨噬细胞可被HBV感染,其感染率与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脑干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沈伟哉  郭国庆  邢旭光  余菁 《解剖学研究》2002,24(2):138-140,I008
目的 观察大鼠脑干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为探讨nNOS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脑干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结果 大鼠脑干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以中脑和脑桥分布丰富 ,延髓较稀少 ;在中脑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背侧部、被盖背外侧核、中缝背核、上下丘灰质等部位 ;在脑桥 ,主要分布于被盖背外侧核、脑桥中缝核、被盖脚桥核、蓝斑、臂旁核、斜方体核 ,以及脑桥网状结构 ;与中脑和脑桥相比 ,延髓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较少 ,主要分布于延髓网状结构、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孤束核等核团。结论 分布于脑干内丰富的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其生成的NO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分泌 ,共同参与内脏活动、感觉和运动的传导 ,以及睡眠和觉醒等脑的高级整合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TASK-1是一种对生理范围内pH值敏感的二孔漏钾通道。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ASK-1mRNA在脑干呼吸中枢的分布。方法:使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与脑干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TASK-1mRNA在脑干呼吸相关神经元中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来明确表达TASK-1mRNA的神经元类型。结果:TASK-1 mRNA在最主要的上气道运动神经核团-舌下神经核中有强表达。TASK-1 mRNA在延髓腹侧和背侧的中枢化学感受器神经核团上广泛分布且有较强表达,包括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vagus motor nucleus,DMV)、前包氏复合体(pre-Btzinger complex,pre-BtC)、斜方体后核(retrotrapezoid nucleus,RTN)、尾段延髓中缝核团(caudal medullary raphe nuclei)以及蓝斑(the locus coeruleus,LOC)等部位。TASK-1 mRNA在脑桥呼吸组、桥脚被盖神经核(PPN)、三叉神经中间部位(IRT)等则表达较弱。结论:TASK-1 mRNA在脑干呼吸相关神经元上广泛表达,从解剖学分布上提示它可能以某种形式参与中枢的呼吸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20.
OBR与NPY在小鼠下丘脑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OBR(瘦素受体)和神经肽Y(NPY)在小鼠下丘脑的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双标的方法观察在下丘脑OBR和NPY的表达以及两者的共存情况。结果 在下丘脑的ME、ARC和VMN,观察到OBR阳性细胞聚集成团,细胞边界不清楚。OBR阳性细胞表达于脉络丛、脑室管膜内皮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ARC处有NPY阳性神经元的表达,颜色呈鲜红色,着色部位为胞质,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多个突起;在ME处可见NPY阳性纤维的表达。免疫双染的结果显示:下丘脑ARC部位,OBR的显色物质是紫褐色或暗紫色颗粒,由于部分NPY阳性神经元的胞质和胞膜处有紫褐色或暗紫色颗粒存在,于是OBR和NPY共存的部位颜色呈现黑色。结论 OBR分布于下丘脑的ME、ARC和VMN以及脉络丛、脑室管膜内皮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同时NPY也分布于在ARC,并且两者在下丘脑ARC有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