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12例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支架包括Neuroform 4枚和Enterprise 8枚.结果 12枚支架均成功释放,所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其中动脉瘤获致密栓塞9例,瘤颈残留1例,瘤体显影2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9例,3~4分2例,5分1例.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造影11例,其中动脉瘤获致密栓塞8例,均未见复发;瘤颈残留1例,术后6~12个月复查示瘤颈显影明显减淡;瘤体显影2例,术后12个月复查示瘤腔消失.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能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栓塞致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脉络膜前动脉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介入治疗的12例共12枚脉络膜前动脉微小动脉瘤.其中9枚为破裂动脉瘤;10枚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起自瘤颈.结果 单纯弹簧圈栓寨6枚,支架辅助栓塞4枚,球囊辅助栓塞1枚;另外单纯支架治疗1枚.除该枚动脉瘤外,2枚致密栓塞,4枚瘤颈残留,5枚不完全栓塞.2例术后发生脉络膜前动脉综合征,其中1例为一过性.1例发生术中出血.9例获得造影随访,3枚动脉瘤保持稳定,3枚进一步闭塞,2枚瘤颈愈合;1枚复发,但无需再治疗.结论 介入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微小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支架有利于保持脉络膜前动脉通畅并促进动脉瘤愈合.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0mm)的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3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8个动脉瘤,其中57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81个宽颈动脉瘤中,74个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7个以支架覆盖瘤颈(1例为双支架套叠置放)。结果成功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131个,成功率为94.93%;弹簧圈和动脉瘤平均体积分别为(6.77±5.08)mm3和(9.71±4.43)mm3,平均弹簧圈栓塞容积比为(31.96±14.02)%。按Raymond分级方法,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19个(86.23%),瘤颈残留12个(8.70%),瘤腔残留7个(5.07%)。术中发生并发症16例(11.59%),其中出血性卒中11例,缺血性卒中5例。术后30d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1级,4例;2级,13例;3级,11例;4级,42例;5级,63例。5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7.11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或结合颅内支架栓塞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3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有37枚动脉瘤,其中28枚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9枚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完全栓塞30枚,次完全栓塞6枚,不完全栓塞1枚。2例Hunt—HessV级患者死亡;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经治疗后痊愈;余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2年,未发生再出血和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宽颈动脉瘤应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新型颅内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型自膨式闭环颅内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3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未破裂动脉瘤2例,破裂动脉瘤21例。行单纯支架治疗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1例。结果 23例共使用24枚支架,23枚支架均成功定位、释放,1枚解脱后移位;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致密栓塞16例,瘤颈残留4例,瘤体显影3例。术后发生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并发症2例。出院时按改良Rankin评分0分19例,1分2例,2分1例。死亡1例。结论 Solitaire支架输送简单,顺应性好,定位准确,完全释放后仍可以完全回收,安全性高,即刻栓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架后释放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安全性、疗效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间支架后释放技术(支架输送至载瘤动脉动脉瘤段,先填塞部分弹簧圈后再释放支架)治疗的153例178"个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解剖形态,支架植入技术操作程序,临床和造影结果。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植入支架,其中Neuroform支架76枚、Enterprise支架72枚、LEO支架33枚。术后即刻完全栓塞136个动脉瘤(76.4%),瘤颈残留29个(16.3%),部分栓塞13个(7.3%)。术中弹簧圈拉丝1例,血栓栓塞并发症1例。平均术后9.3个月后DSA随访74例,MRA随访44例,显示3例动脉瘤再通。结论支架后释放技术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能显著提高动脉瘤颈覆盖率而达到血管重建目的,使支架治疗技术成功率、安全性和疗效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和安全性。方法急诊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2例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术中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操作。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到位并释放,动脉瘤致密栓塞17例;90%栓塞4例;姑息栓塞1例,为基底动脉中段血泡样动脉瘤,瘤体微小无法致密栓塞,仅动脉壁突出处姑息放置1枚弹簧圈,术后第3天再次出血,最终死亡。存活21例术后随访3~6个月,未发现动脉瘤复发,无支架移位,载瘤动脉均通畅。结论对于破裂的宽颈动脉瘤,急诊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破裂后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7例破裂后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共19枚动脉瘤),其中2枚动脉瘤采用单纯支架贴敷术,另外17枚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术(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2枚致密栓塞,4枚近全栓赛,1枚部分栓塞)。随访6个月~2年,19枚动脉瘤均未出现再次破裂,弹簧圈及支架均未移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1例,0分16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是有效的、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病例,探讨该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5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的位置、尺寸和破裂与否,技术的操作成功率等相关数据,并分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8±5.2)岁;动脉瘤位于前循环29例,后循环16例,平均大小为(2.05±0.72)mm,其中36例为破裂动脉瘤,9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操作成功率100%。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1例继发脑梗塞,遗留轻偏瘫,其余均无并发症。结论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进行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弹簧圈突出,达到致密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LVIS支架在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直径≤3 mm)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25例(共26个懂脉瘤)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即刻DSA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5个,Ⅱ级10个,Ⅲ级1个。术中、术后3 d各发生支架内血栓出血1例,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后血栓溶解。随访6个月,DSA或CTA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20个,Ⅱ级6个;25例均预后良好。结论 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可提高动脉瘤颈金属覆盖率和动脉瘤栓塞率,但要警惕和防范围手术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介入治疗的32例(67枚)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微导管穿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腔栓塞11例;微导管先置入动脉瘤腔后释放支架进行栓塞12例;支架半释放法栓塞4例;密网支架置入覆盖动脉瘤颈5例。67枚动脉瘤中,55枚采用支架辅助栓塞;1枚在处理临近眼动脉段动脉瘤时以支架覆盖;11枚行密网支架覆盖瘤颈。结果 术后即时造影证实支架辅助栓塞55枚中,Raymond分级Ⅰ级49枚,Ⅱ级6枚;5例11枚动脉瘤行密网支架治疗,术后即时造影均显示动脉瘤内血流减缓,造影剂滞留。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部分弹簧圈突出于支架内1例,支架置入后打开不全2例。30例共63枚动脉瘤进行3~6个月(平均3.4个月)造影随访;49枚完全栓塞的动脉瘤中,46枚没有变化,3枚瘤颈区少量显影。6枚近全栓塞动脉瘤中,3枚转为完全栓塞,3枚没变化;1枚仅支架覆盖的眼动脉段小动脉瘤形态无变化;3例共7枚动脉瘤行密网支架治疗,复查造影显示瘤体显影减小,造影剂明显滞留;2例共4枚动脉瘤密网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尚未复查。30例术后临床随访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23例,1分5例,2分2例;预后良好率为93.33%(28/30)。结论 根据载瘤血管及多发动脉瘤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多发宽颈动脉瘤,近期随访均可取得较高的动脉瘤栓塞率及较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均经DSA确诊,并行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2例,近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2例。未发生血管内治疗技术相关并发症。GOS5分7例,4分1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技术要点,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10月云浮市人民医院因微小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23例微小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17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采用支架辅助治疗。致密栓塞19例(82.61%),4例(17.39%)瘤颈残余。所有患者载瘤动脉均通畅,术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4.35%)术中发生载瘤动脉狭窄闭塞,置入支架后载瘤动脉恢复通畅。术后6~30个月DSA随访均无再出血。1例(4.35%)瘤颈残余患者1年后出现瘤颈部动脉瘤复发,给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23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分共21例,2分有2例。结论介入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 例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小于3 mm)在破裂后早期进行栓塞治疗及术后3~6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 14例用弹簧圈行囊内栓塞,其中4例100%栓塞,8例90%栓塞,2例80%栓塞;2例单纯用支架覆盖,即刻造影未见动脉瘤显影。术中无破裂出血。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 例,其中1 例死亡,1 例有偏瘫。16 例颅内动脉瘤随访3 ~6个月,有1 例复发出血。6例动脉瘤在3~6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有1例复发。结论 在急性期使用微弹簧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瘤颈的残留与动脉瘤复发的关系密切,颅内支架及辅助球囊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微小动脉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114例,根据动脉瘤类型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填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14例动脉瘤患者经治疗后瘤腔致密栓塞75例(65.8%),瘤腔大部分栓塞4例(3.5%),瘤颈残留35例(30.7%)。结论合理的栓塞治疗策略,对治愈动脉瘤和确保手术安全性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探讨介入栓塞此类动脉瘤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微小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结果和术中操作。所有患者均全麻下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13例采用单纯弹簧栓塞,7例支架辅助,2例球囊辅助)。结果 22个动脉瘤中,致密栓塞17例,瘤颈残留1例,瘤腔残留4例,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和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术后一过性轻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效果可靠;规范且熟练的操作,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和介入材料的合适是微小动脉瘤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治疗的19例(20枚动脉瘤)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支架均一次性或通过术中适当调整正确释放。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7枚(85.0%),Ⅱ级3枚(15.0%)。出院时GOS评分5分15例,4分4例。1例出现无症状血栓栓塞并发症。无术中动脉瘤破裂、弹簧圈移位或死亡。19例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15例术后随访12~39个月,平均24个月,1例动脉瘤术后27个月复发。结论 对颅内破裂微小宽颈动脉瘤,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技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和可靠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微型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经DSA确诊的颅内微型动脉瘤(直径〈3mm)21例(22枚)中,1例放弃外科治疗;9例行开颅手术.其中动脉瘤夹闭5例,包裹3例(1例电凝动脉瘤后动脉瘤消失),孤立载瘤动脉(颈内动脉)1例;11例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例小脑上动脉瘤采用NBCA胶栓塞,10例(11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栓塞,其中采用瘤颈成型技术6例(支架辅助2例,双导管技术3例,导丝辅助技术1例)。结果行开颅手术的9例中,死亡1例,治愈4例,好转2例,残废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行血管内治疗手术的11例中,死亡1例,治愈7例,好转1例,残废2例。血管内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结论3D—DSA是诊断颅内微型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手术和栓塞治疗的风险均较高,但采用适当的技术仍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2例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术治疗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2例;另10例大脑中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结果动脉瘤瘤腔致密栓塞26例,大部分栓塞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和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球囊辅助和支架辅助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血管内栓塞治疗技巧及结果。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26例前交通动脉瘤,对宽颈动脉瘤则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其中球囊辅助成形术4例,微导丝辅助成形技术2例,支架结合弹簧固栓塞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18例(69.2%),90%以上3例(11.5%),90%以下5例(19.3%)。术中出血2例(7.7%),死亡1例。结论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根据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采用相应的栓塞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和减少脑梗死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