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深部电刺激 (deepbrainstimulation ,DBS)自 9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震颤及帕金森病 ,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 ,并基本取代了毁损手术。本中心自1999年 11月以来共为 31例患者植入 4 1侧深部电极 ,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 (STN)刺激 10例 ,单侧STN刺激 2 0例 (其中 4例为已作过对侧或同侧Vim毁损术 ) ,单侧苍白球内侧核 (GPi )刺激 1例 ,现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 :(1)观察对象 :31例PD患者中男性 2 2例 ,女性 9例。年龄 37~ 82岁 ,平均年龄 (6 4 2± 7 5 )岁 ,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 (Parkinson sdisease,PD)是一种以多巴胺能黑质纹状体神经元凋亡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变。 2 0世纪 80年代 ,法国Grenoble的Ben abid及其同事向世人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脑深部刺激术 (deepbrianstimulation ,DBS) ,本文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一、可能的机制在帕金森病病人中 ,来自黑质的兴奋性神经元失去了抑制 ,导致苍白球内侧部 (GPi)过度兴奋 ,从而增加了丘脑和皮质的兴奋性 ,并进一步导致运动神经元亢进 ,出现临床症状。DBS技术是将电极植入深部神经…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6 1岁 ,面部表情刻板 ,行动缓慢 ,双下肢抖动 ,诊断为帕金森病 ,开始服用美多巴 (Madopa) ,6 2 .5mg/次 ,每日 3次 ,92年 10月因双手抖动加重伴僵硬感 ,碎步 ,将美多巴增加至 12 5mg/次 ,每日 4次 ,L -dopa总量为0 .4g/日 ,8年后出现药物  相似文献   

4.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应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PD),并对其疗效作出评价。方法 对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及术中电生理验证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丘脑底核,采用同期或分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周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速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面时多巴胺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1例曾接爱双侧丘脑腹中间核及一侧苍白球毁损后的患者只得到了轻度改善。结论 DBS法治疗中晚期PD,具有安全,副作用可逆转的优点,且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及病情发展调节刺激参数达到最佳症状控制,完全控制震颤,明显改善肌张力障碍、步态、资势等运动障碍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另外多巴胺类药物的用量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DBS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42例植入STN DBS患者,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和产生的副作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与手术方式有关的并发症为出血1例,囊袋渗液2例,电极位置不当1例。②与装置有关的电极移位和断裂各1例,功能间断2例。③与刺激有关的异动症11例,感觉异常15例,头痛2例,肌张力障碍4例,构音障碍7例,复视2例。结论 正确地选择病人和适宜的DBS手术方式,合理调整刺激参数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临床研究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 tion,DBS)治疗PD近期效果与毁损术相近,疗效持久,手术安全.我院已采用DBS治疗3例PD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3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在本中心接受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3年以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前接受双侧DBS手术的32例PD患者分别在手术后3、12、36个月进行随访,结合是否同时服用左旋多巴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中1例术后出血,2例患者经过二次手术调整电极位置,其它并发症包括眼肌痉挛、体重增加、发音障碍、肌肉痉挛;手术3年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UPDRS)改善率分别为48.7%(不用药)、50.6%(用药);左旋多巴用药量减少46%。结论本组资料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大部分可以通过手术或调整电极参数解决,DBS对PD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在3年之后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年龄相关的、慢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1].该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世界人口患病率约为1%.2005年对北京,上海和西安三地的调查显示,我国的老年(>50岁)PD患病率为1.7%,较上世纪有所提高,而欧洲的患病率早在上世纪就已达1.6%[2-3].  相似文献   

9.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深部电刺激为中晚期的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这项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逐步取代毁损术的趋势.但其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文综述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优缺点、病例选择、靶点选择及并发症,把重点放在作用机制的探讨上,并展望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慢性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治疗仍然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丘脑切开术(thalamotomy)跨手术和左旋多巴队(L-Dopa)等药物的疗效均不够满意。近年来PD的慢性深部脑刺激(chronicdeePbrainstimulation,CDBS)疗法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出良好前景,成为了PD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长期随访一组采用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丘脑底核(STN)的帕金森(PD)病人,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195例PD病人在我院接受了双侧STN-DBS手术。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的外放电信号,刺激电极测试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副反应阈值。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3年和5年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病人开/关两种状态下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术前对照,PD病人术后5年关状态运动评分改善率为60.3%;日常生活评分的改善率为54.2%。语言是运动评分中唯一没有改善的症状。异动症除外,术后1年开状态下运动评分没有显著改善。第1年和第5年开状态下运动迟缓、姿势障碍和步僵症状较术前均有加重。术后第5年异动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PD病人双侧STN-DBS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关状态下运动评分和开状态下异动症均明显改善。术后第1年和第5年比较,行动迟缓、语言、姿势异常、步僵和认知功能的障碍均有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行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手术后且在本中心进行程控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评价其治疗效果,探讨DBS刺激参数调整的技巧.方法 对2006年9月以前行STN-DBS手术且在本中心进行程控的29例帕金森患者进行手术后1年、2年随访,统计分析刺激参数和药物剂量的变化以及病情进展情况.结果 DBS术后1年、2年,在未服用左旋多巴等药物的情况下,刺激器开相对于刺激器关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行单侧STN-DBS手术的患者分别为41.1%,39.8%;行双侧STN-DBS手术的患者分别为49.4%,49.0%.术后1年,2年,刺激电压分别为(2.67±0.31)V,(2.71±0.28)V;刺激脉宽分别为(70.8±14.6)μs,(73.8±15.2)μs;刺激频率分别为(147.4±13.6)Hz,(149.5±12.5)Hz.左旋多巴等药物比术前分别减少42.9%,41.1%.结论 DBS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在行双侧STN-DBS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尤其明显.刺激电压是主要的刺激参数,刺激脉宽和刺激频率的改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NM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02例PD病人进行DBS手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NMS量表评估。结果PD病人术前出现NMS 3-18项,平均7.1项。NMS评分与病人的Hoehn-Yahr分级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0.49,P〈0.01)。术后1个月频数明显下降的NMS是: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其他NMS频数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PD病人均具有NMS,出现在PD病程的各个时期。随着疾病的进展,PD病人平均NMS评分明显提高。DBS手术短期内可以改善NMS中的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等症状,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4.
深部脑刺激(DBS)治疗是目前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DBS治疗帕金森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临床问题以及预防措施。我们认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术巾准确定位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疗效的最关键因素。这要求我们谨慎处理各个环节,规范手术细节,结合影像学与神经电生理进行双重定位,合理选择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蛋白组学的角度探索脑深部电刺激(DBS)与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否类同。方法采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技术,测定3例行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的帕金森病病人脑脊液中蛋白,在手术前(未干预组)、手术7 d后但未刺激前(微毁损组)和刺激1周后(DBS组)的表达变化。另留取3例非中枢系统疾病病人的脑脊液蛋白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未干预组和微毁损组、未干预组和DBS组、微毁损组和DBS组的组间比较分别发现14、18和13个明显差异蛋白点。除3个蛋白点外,未干预组和微毁损组与未干预组和DBS组的组间蛋白差异点完全不同;且在这3个相同的蛋白点中,两个蛋白点呈相反方向表达。结论结果初步提示DBS与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丘脑底核(STN)脑深部高频电刺激(DBS)治疗的11例帕金森病(PD)患者手术前后情况对比,初步探讨其近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STN-DBS治疗的11例(双侧9例,单侧2例)原发性PD患者,采用MRI、微电极记录(MER)技术和术中测试共同确定靶点,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术后复查头颅CT,分别在术前、术后未开机第3天、开机后3月、6月、12月和15月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患者"开/关"两种状态下的运动症状改善程度、运动并发症、嗅觉改善和左旋多巴类药物减少情况。结果电极植入靶点均为STN,术后早期全部出现微毁损效应,1侧出现电极移位,1例有一过性复视,无硬件相关并发症,开机后12个月时程控参数达到稳定,症状改善达到最优,以震颤(达84.8%)、僵直改善最为明显,平衡障碍改善最差(为49.8%)。结论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治疗PD近期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程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脑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靶点。  相似文献   

18.
脑深部电刺激猴帕金森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猴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系统的植入,对脑深部电刺激动物模型的制备进行了探讨.方法2只猴偏侧PD模型,按照猴脑立体定向图谱,在右侧STN植入脑深部刺激电极,并同期皮下植入脉冲发生器.术后行头颅X线平片和MRI检查,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观察运动症状改善.结果2只偏侧猴PD模型成功的同期植入DBS系统,术后的症状观察和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发旋转实验,证实STN慢性高频电刺激有效地缓解了猴PD样症状.结论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同期将DBS系统植入动物体内,可以有效的建立DBS动物模型,为DBS在神经疾病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于老年人,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徐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晚期常死于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其治疗目前仍以药物与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本文仅就脑深部刺激术(deepbrain stimulation,DBS)的最新研究状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电极移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研究113例帕金森病DBS术中及术后程控时的深部电极与预置靶点的差异.结果发生电极移位5例,其中术中发生2例;3例术中刺激效果满意,电极未发生移位,但术后4周程控时达不到满意效果,复查头颅MRI示脑深部电极移位,2例比原定位置深4 mm,1例比原定位置深6 mm.结论植入的刺激电极在颅内移位是影响DBS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可造成某些病人术中刺激效果好,但一段时间后疗效差的现象,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