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细胞瘤合并太田痣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黑色素细胞瘤合并太田痣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流行病学、影像特征、病理改变、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经右侧额颞部改良翼点入路,肿瘤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黑色素细胞瘤。结论颅内黑色素细胞瘤合并太田痣较为罕见,诊断依赖病理检查,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内外血管联合重建术后发生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ND)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烟雾患者及其实施的138例颅内外血管联合重建术,记录其人口统计资料,临床表现,既往病史,RND并发症,以及手术相关资料。结果共计13例(9.42%)术后RND,发生于12名患者中。术前临床症状多次发作(多次定义为3次及以上)、一次手术双侧血管重建与术后RND密切相关(P<0.05,P<0.01)。缺血型烟雾病患者术后RND发生率(13.89%)高于出血型烟雾病患者(3.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型烟雾病中首发症状为TIA术后RND发生率为21.74%,首发症状为脑梗死者10.2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症状为TIA者,术后RND发生率明显高于出血型烟雾病(P<0.05)。患者年龄,性别,手术与上一次卒中时间间隔,血管重建方式,是否单侧烟雾病,既往甲状腺、免疫疾病、高血压等病史与术后RND无明显关系。结论颅内外血管联合重建术后,首发症状TIA者比出血型烟雾病更易发生RND。但首发症状TIA与脑梗死者之间,缺血型烟雾病与出血型烟雾病之间,术后RND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术前临床症状反复多次发作、一次手术双侧血管重建为术后RND的预测因素,因此双侧烟雾病的颅内外血管联合重建术不建议一次完成,而应分次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烟雾病(MMD)合并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病因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MMD合并颅内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以脑室出血为首发症状,DSA诊断为MMD合并左横窦乙状窦DAVF,行右侧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后6个月复查示桥血管通畅,瘘口消失。结合文献复习,MMD合并DAVF分为同时伴发或继发两类,临床表现多为与MMD相关的脑缺血或脑出血。治疗常采用颅内外血管吻合术,而DAVF大多数保守治疗。结论 MMD合并DAVF少见,病因不明,可能与促血管生长因子增加有关。治疗策略取决于患者临床表现和DAVF分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巨大床突旁动脉瘤合并脑膜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予以患者一次手术入路切除凸面脑膜瘤,并行左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双搭桥及左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疗效满意。结合文献复习,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膜瘤患者以女性多见,首发症状多由脑肿瘤引起,多数患者可以同期行脑膜瘤切除及动脉瘤夹闭术。结论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膜瘤属于偶发性,根据患者首发症状、两者相对位置、动脉瘤破裂风险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条件者争取同期一次手术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5.
25例烟雾病临床影像特点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5例烟雾病患者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烟雾病发病平均年龄较轻,女性多于男性;少儿烟雾病患者以缺血改变为主(87.5%),成年烟雾病患者缺血改变(58.8%)与出血改变(41.2%)相当;临床以头痛、头晕、肢体无力或偏瘫或交替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失语、智能下降、视力下降、癫痫发作、小舞蹈发作等表现。14例行头CT检查仅示颅内病灶,均未提示烟雾病;25例均行MRI和MRA检查发现颅内病灶,显示颈内动脉虹吸末段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并有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及侧支循环形成,均被诊断为烟雾病。其中9例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结果与其MRA相符。结论头颅MRI和MRA是诊断烟雾病理想的非介入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7例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ONYX胶栓塞1例。结果7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表现为脑室出血,1例表现为顶枕部脑内出血;3例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顶端,1例位于脉络膜前动脉,1例位于大脑后动脉顶枕支,2例位于胼周动脉。7例均成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6例随访均获良好疗效。结论烟雾病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可导致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颅内肿瘤并发癫痫发作者并非罕见,为了避免诊断失误,本文就其颅内肿瘤的癫痫发生情况,与及其病灶部位、性质的关系行初步分析。临床资料:我院自1980~1990年共收治颅内肿瘤716例,有癫痫者67例(9.35%),其中幕上肿瘤有癫痫者63例(9.4%),幕下有癫痫者3例(4.6%),以癫痫为首发症状15例(22%)。性别:男性52例,女性15例。年龄在12~65,。平均年龄38岁。67例颅内肿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胶质瘤45例,脑膜瘤12例,转移瘤及先天性肿瘤各5例。癫痫发作类型:大发作34例,局灶癫痫17例,全身性癫痫9例,精神运动性癫痫7例。肿瘤性质与癫痫类型:脑膜瘤,分化较好的少枝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等良性肿瘤多出现局灶性癫痫,其次为全身性癫  相似文献   

8.
烟雾病(MMD)是一种原因不明、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但目前对烟雾病相关头痛的研究匮乏常导致疾病的误诊和治疗不当。随着对烟雾病、偏头痛病理生理学及治疗的进一步认识,本文结合最新的文献观点,对烟雾病患者头痛的临床特点、诊断、发病机制及目前的治疗方法做一总结和分析,以加深对烟雾病相关头痛的理解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以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例行动脉瘤夹闭并载瘤动脉重建术,2例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4例均是血栓性巨大动脉瘤。术后4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都是血栓性巨大动脉瘤,应在术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或栓塞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缺血的发作,避免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10.
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生殖细胞瘤占颅内肿瘤的1%-2%,发生部位绝大多数在颅内松果体区和鞍区,发生在基底节区较少,Nagata报道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约占颅内生殖细胞瘤的10%。我们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患者3例,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2例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俣献对其临床、病结合献对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 72例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占同期颅内肿瘤的1.57%,64例位于幕于,占89%,囊性肿瘤52例,占72%。72例均手术治疗,58例均行手术治疗,58例治愈,9例好转,5例死亡。结论 本病临床特点为男性多于妇性,多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1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分析其临床特征,提高神经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很少见,发病机制复杂。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发病凶险,进展更快。结论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很少见,极易误诊、漏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4月-2018年4月共收治的13例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共发现13个动脉瘤,其中8个动脉瘤为主干动脉型,5个为外周动脉型; 所有动脉瘤均为责任动脉瘤;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室内出血3例,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2例。8例合并主干动脉型动脉瘤患者均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后期行血管重建术; 5例合并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患者,其中1例早期行予Onyx胶栓塞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管重建术,另外2例早期行保守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8例烟雾病合并主干动脉型动脉瘤患者经弹簧圈栓塞术后,5例达到致密栓塞,3例瘤颈部分残余; 5例烟雾病合并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患者中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管重建术治疗,动脉瘤夹闭完全,1例行Onyx胶栓塞术后未见动脉瘤残留,未出现新鲜梗死灶,2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患者复查,其中1例动脉瘤稳定,另外1例动脉瘤消失。1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恢复。结论 临床上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并不少见,根据动脉瘤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和积极的治疗措施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的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NF1合并CCM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产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本病例NF1未行治疗,CCM全切除。口服卡马西平抗癫疒间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无癫疒间发作。结论 NF1合并CCM的机制及NF1的治疗仍待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等.方法 报道我院曾经收治的3例颅内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既往文献对本病进行讨论.结果 本院3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均达到了肿瘤的全切或近全切,文献中已知的术后随访结果也大都令人满意.结论 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颅内属于罕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最确实可靠的手段,既可明确病理性质又可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星形细胞瘤卒中合并硬膜下血肿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基础,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1994~2009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例星形细胞瘤卒中合并硬膜下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II级2例,星形细胞瘤Ⅲ级1例。星形细胞瘤卒中表现为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液为陈旧血液及凝血块或较新鲜出血。手术切除肿瘤并清除出血。结论肿瘤导致的血管性变化是星形细胞瘤卒中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基础。硬膜下血肿的出现早于星形细胞瘤瘤体出血。CT扫描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多细胞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颅内原发性多细胞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复习文献并探讨其可能发生机制.结果 8例患者共发现16个肿瘤.包括脑膜瘤6个,垂体瘤3个,听神经瘤2个,星型细胞瘤2个,松果体细胞瘤2个,黑色素母细胞瘤1个.一次手术切除5例,分次切除3例,共全切肿瘤12个,次全切除3个,大部切除1个.结论 MR对颅内原发性多细胞源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一次或分次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颅内生殖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主要发生在松果体区及鞍区,也有发生在基底节区及大脑半球的生殖细胞瘤,本组9例生殖细胞瘤均经病理证实,本文结合文献就其临床及影像学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烟雾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烟雾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 78例烟雾病中,8例合并动脉瘤(10.3%),其中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2例表现为缺血症状;其中2例位于Willis环远端血管,6例位于Willis环.3例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保守治疗.平均随访26个月(8-40个月),1例在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治疗12个月后,再次出现左侧外囊出血死亡,7例无再次颅内出血.结论 烟雾病患者应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部分烟雾病可伴发动脉瘤.位于Willis环的动脉瘤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或血管内栓塞治疗,位于Willis环远端血管的动脉瘤治疗,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烟雾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结果 11例中7例表现为颅内出血,4例表现为缺血症状;9个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1个位于大脑后动脉顶枕支,1个位于脉络膜后内侧动脉;11个动脉瘤除1例外周型动脉瘤因超选困难外其余10例均成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随访均获良好疗效。结论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可有出血或非动脉瘤性临床表现,此类动脉瘤可分为累及Willis环的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和累及侧支为主的外周动脉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患者的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对外周动脉型动脉瘤可予对症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