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治疗、预后和放射与继发胶质肉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手术治疗8例胶质肉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镜下手术切除,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随访中7例发现肿瘤复发,2例出现颅内转移,6例因肿瘤复发在术后2年内死亡.8例中2例为继发性,均在原发肿瘤术后接受过放疗.结论 胶质肉瘤是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复发、转移率高,预后不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案,对复发肿瘤再次手术为延长生存时伺的最佳手段.放射治疗与继发胶质肉瘤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局部功能障碍;2例发生颅外转移;影像学检查显示,全部位于大脑半球凸面,多数边界不清楚,类似胶质母细胞瘤表现;少数与硬脑膜、颅骨关系密切,呈均匀明显强化,类似脑膜瘤;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呈多形性,主要由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和肉瘤细胞2种成分组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失访3例,其余12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正常生活8例,生活自理2例,生活需要照顾2例;复发10例,颅外转移2例,其中死亡8例。结论 胶质肉瘤为高度恶性胶质瘤,易侵犯脑膜、颅骨并发生颅外转移。胶质肉瘤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胶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与胶质母细胞瘤比较,胶质肉瘤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胶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报道9例胶质肉瘤,综合7组文献资料针对该病的组织起源、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具有以下特点:(1)男女之比为2.1∶1,平均年龄46岁;(2)以亚急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3)11%发生颅外转移;(4)绝大多数位于幕上大脑半球凸面,常累及2个或2个以上脑叶,以颞顶或额顶最多见;(5)多数边界清楚,少数与硬脑膜、颅骨关系密切,呈均匀明显强化可误诊为脑膜瘤;(6)平均生存期一般在7-10个月.结论 易侵犯脑膜、颅骨及发生颅外转移是其显著临床特点之一,确诊有赖于免疫组化染色,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极差.Abstract: Objective To sunn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gliosarcomas (GSs).Method Ninecases of GSs were reported and 7 groups of GSs reported in literatures were analyzed on the histogenesis,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Result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Ss increae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3)Extracranial metastasis occurred in 11% of GSs. (4) Most of GSs located in the supratentorial cerebral convex and often invaded two or more lobes, especially the temproprietal and frontoprietal lobes. (5) Most tumours had clear boundary, some attached to dura and skull bone, which were frequently misdiagnosed as meningiomas if they were enhanced markblely and homogeneously. (6)The mean survival period was usually from 7 to 10 months. Conclusions Invasion of dura and skull bone and extracranial metastasis are two significant clinical features of GSs. The confirmned diagnosis depends o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GSs, but the prognoses is very poor. 相似文献
4.
胶质肉瘤(gliosaracoma)为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上与胶质细胞瘤、脑脓肿在术前不易鉴别。本文总结我科收治的2例胶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例1,女性,33岁,因“阵发性肢体抽搐6年。头痛、复视2个月”入院。6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阵发性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检查,诊断“左侧颞叶胶质细胞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胶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报道9例胶质肉瘤,综合7组文献资料针对该病的组织起源、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具有以下特点:(1)男女之比为2.1∶1,平均年龄46岁;(2)以亚急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3)11%发生颅外转移;(4)绝大多数位于幕上大脑半球凸面,常累及2个或2个以上脑叶,以颞顶或额顶最多见;(5)多数边界清楚,少数与硬脑膜、颅骨关系密切,呈均匀明显强化可误诊为脑膜瘤;(6)平均生存期一般在7-10个月.结论 易侵犯脑膜、颅骨及发生颅外转移是其显著临床特点之一,确诊有赖于免疫组化染色,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胶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报道9例胶质肉瘤,综合7组文献资料针对该病的组织起源、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具有以下特点:(1)男女之比为2.1∶1,平均年龄46岁;(2)以亚急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3)11%发生颅外转移;(4)绝大多数位于幕上大脑半球凸面,常累及2个或2个以上脑叶,以颞顶或额顶最多见;(5)多数边界清楚,少数与硬脑膜、颅骨关系密切,呈均匀明显强化可误诊为脑膜瘤;(6)平均生存期一般在7-10个月.结论 易侵犯脑膜、颅骨及发生颅外转移是其显著临床特点之一,确诊有赖于免疫组化染色,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继发性胶质肉瘤的可能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反复行胶质瘤切除并最终发展为继发性胶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42岁,头部MRI显示左侧颞叶占位性病变;首次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Ⅲ级);术后第59个月发现右侧额叶占位病变,第二次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WHO分级Ⅳ级),术后1个月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替莫唑胺化疗6个疗程;第二次术后31个月,患者右侧额叶肿瘤再次复发,第三次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肉瘤(WHO分级Ⅳ级),第三次术后1个月调强适形放射(IMRT)治疗+威罗菲尼靶向治疗,随访12个月尚无临床症状。结论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及靶向治疗可能延迟胶质肉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起源不同的颅内混合瘤──胶质肉瘤(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杨纶先,周柏建,胡波,彭永森颅内胶质肉瘤临床少见,国内迄今报告甚少。现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54岁。因间歇性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4年,昏迷4天于19... 相似文献
9.
10.
<正>胶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我院收治1胶质瘤术后放疗转变为胶质肉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因头晕2 d、发作性肢体抽搐3 h于2005年10月16日就诊当地医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头颅MRI平扫示左颞叶异常信号影(影像资料缺失)。临床诊断为左颞叶胶质瘤。外院行左颞部开颅肿瘤切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本院共收治术后病理证实脑胶质肉瘤患者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3 ̄70岁,平均46.5岁。病史:1 ̄9个月,症状:4例均有头痛、头昏伴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无力1例,意识障碍1例,视力下降1例。影像学表现:4例均行CT扫描,肿瘤位于颞顶区2例,枕叶1例,额叶1例,肿瘤类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为低密度或等密度3例,略高密度1例,增强扫描3例中有中等度增强,无明显强化1例。强化后肿瘤边界清晰,周围水肿明显。瘤中心有钙化斑1例。4例中3例伴有囊变及坏死。MRI检查T1WI呈不规则长T1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呈不均… 相似文献
12.
大脑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为罕见恶性肿瘤,占颅内胶质瘤的2%~3%.我科近日收治颅内占位患者1例,原始诊断脑出血,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胶质肉瘤.现结合文献对脑胶质肉瘤病理、影像、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患者,男,30岁,因反复头痛10余d于2012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10余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部胀痛,额部为甚,偶有恶心,上海第五附属医院行头颅MRI检查提示:①左侧额叶出血灶,排除脑血管畸形/肿瘤性出血;②后纵裂池及左侧额颞顶硬膜下积血.入我院后行头颅MRI-DWI扫描:为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诊断意见:①两侧额叶血肿,左侧明显,内见散乱低信号;②后纵裂池及左侧额、颞、顶硬膜下积血.行头颅CTA及DSA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DSA术后科内讨论:全脑DS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首先考虑小血管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出血不排除.目前诊断:双侧额叶血肿,左侧额叶占位待查.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肉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胶质肉瘤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总结脑胶质肉瘤的MRI诊断要点。结果本组MRI表现类型共4种:(1)11例表现为不规则团块状混杂信号,即T1WI混杂低信号,T2WI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不均匀实质性强化,病灶占位效应显著,瘤周组织水肿明显。(2)3例不规则团块状等T1稍长T2信号影,瘤内包绕血管但未见囊变、坏死信号,病灶周边可见环状水肿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明显均匀强化。(3)2例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影,周围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水肿影,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呈条带状明显强化影伴局部脑膜强化。(4)1例表现为等T1长T2类圆形病灶,其内可见更长T2,增强后厚壁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脑胶质肉瘤的MRI表现复杂多样,但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血管肉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原发性颅内脑膜血管肉瘤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及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女,30岁,以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麻木就诊,颅脑影像学检查示:右顶叶占位。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术后放化疗以及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病理结果提示:血管肉瘤。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颅内脑膜血管肉瘤复发伴颅高压危象并出现肺部转移,再次行手术切除颅内病灶,于发病10个月后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原发性颅内血管肉瘤的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所在的部位、大小等有关;确诊方法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手术切除是治疗颅内血管肉瘤的首选方法,术后放疗、替莫唑胺化疗以及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55岁女性,因持续性头痛6d于2018年12月2日入院.外院头部CT示右侧额颞叶囊实性占位,周围水肿明显,右侧脑室受压左偏(图1A).入院颅脑MRI示T1像呈低信号,T2像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低信号,增强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呈环形强化(图1B~D).考虑恶性胶质瘤,限期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成... 相似文献
18.
颅内胶质肉瘤(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质肉瘤是由恶性胶质成分和肉瘤成分组成的少见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临床上,胶质肉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的表现相似。本文报告了15例胶质肉瘤,就其临床表现和病理与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主要不同点,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66岁男性,因头晕20 d、头痛10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MRI平扫+增强见右侧顶叶2.74 cm×2.05 cm×1.99 cm异常信号,边界欠清晰,T1WI呈稍低及低信号,T2WI为高及稍高信号,Dark-fluid为稍高及稍低信号,增强后呈厚薄不均环形强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