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胶质瘤的靶向放射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神经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61%,是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恶性肿瘤。虽然手术是脑胶质瘤治疗的首选办法,但由于其侵袭性生长的特征,手术难以完整切除肿瘤边界,而位于重要功能区或深部肿瘤的手术切除范围就更受限制,术后复发率接近100%,且胶质瘤的级别越高,复发越早,预后也越差。影像学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和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在脑胶质瘤和其它脑肿瘤治疗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广泛的前景,以下笔者将从胶质瘤的靶向放射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及进展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脑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间变星形细胞瘤或间变少枝胶质细胞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统称为高级别胶质母细胞瘤。其中,恶性度最高的,即恶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简称:恶性胶母瘤),其发病率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15%、占所有星形细胞肿瘤的50%~60%。恶性多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手术全切率低,个体差异大,即使采取手术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仍无法解决高复发率的难题。随着胶质瘤基因测序的成熟以及临床试验的开展,以分子分型为基础的靶向个体化治疗胶质瘤逐渐得到认可。本文介绍了针对脑胶质瘤常见分子分型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和局限性,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国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9):568-572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预后较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0%~60%,即使给予传统的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低级别胶质瘤病人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3~5年,而高级别胶质瘤为1~2年[1]。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脑胶质瘤的传统治疗策略是在手术切除大 相似文献
6.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节,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及受体、抗肿瘤血管形成、自杀基因等,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干细胞基因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肿瘤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对基因和关键信号路径认识的更加清晰,各种针对肿瘤干细胞基因治疗方案作为热点被研究,其中已经有多种运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将重点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基因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和复发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其呈浸润性生长,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均难以根治。随着对神经干细胞入了解和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有学者成功分离出脑胶质瘤干细胞(glima stem cells,GSCs),这为有效的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提供了锲机,也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Hedgehog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胚胎的发育以及多种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50.26%~60.96%(平均44.69%1,其发病危险因素尚不明确。低级别胶质瘤(wHOI、Ⅱ级)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8年;高级别胶质瘤(WHOIU、IV级)称为恶性胶质瘤,Ⅲ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年;IV级的中位生存时间仅12。18个月,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1,2]。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多在治疗后数月复发,治疗上采用综合疗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等,但疗效仍难以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数恶性胶质瘤中存在过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靶向药物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效果。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成为除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外脑恶性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对EGFR靶向药物分类及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局部控制率不高,很少有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本文结合了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发病特点及复发的主要因素,重点阐述了以手术治疗为主,有机地结合放疗、化疗以及基因和生物学治疗的综合治疗原则,并简要介绍了国际上对复发性脑胶质瘤研究的一些前沿技术和方法,对于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gliomas)是最常见的颅脑肿瘤,瘤细胞具有向周围脑组织浸润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医学技术革新发展以及神经外科手术器械和辅助工具发展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好平台,例如术中导航系统、超声技术、荧光显影技术和术中磁共振技术等等,使得胶质瘤手术治疗水平发展很快。但是,总体来说胶质瘤手术治疗仍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脑胶质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质瘤是发病率、病死率最高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5%。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脑胶质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使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尽管如此,脑胶质瘤的最终预后并未有根本改观。因此脑胶质瘤仍然是众多神经和肿瘤科学家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近几年脑胶质瘤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不同组织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均具有向胶质瘤细胞趋化性迁移的能力,移植到脑胶质瘤模型后也能向胶质瘤定向迁移并抑制肿瘤生长。这一特异性定向迁移的机制可能与白介素-8、转化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等分子的表达有关。此外,经修饰后携带特定治疗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向肿瘤分泌抑瘤因子发挥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在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各类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和周围的监管区域可以脱离染色体,形成染色体外DNA(ecDNA)。因为其为非染色体遗传,ecDNA驱动高癌基因拷贝数和肿瘤内遗传异质性,赋予肿瘤快速改变其基因组的能力,加速肿瘤的演化,并导致治疗抵抗。此外,ecDNA的环形拓扑结构导致染色质的可及性增强,改变基因调节和癌基因转录,驱动肿瘤生长和进展。ecDNA从亲本肿瘤细胞到后代细胞的不平等分离迅速增加了肿瘤的异质性,从而为肿瘤提供了对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和药物治疗的适应性,并可能提供了肿瘤进化优势。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恶性度最高的神经系统肿瘤,ecDNA在胶质瘤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讨论了目前关于ecDNA在GBM发生、发展和治疗耐药中的影响,突出显示了新的研究并提出针对ecDNA的GBM治疗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拓宽对GBM疾病的认识,助力未来从ecDNA的角度开发GBM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在神经胶质瘤治疗中,药物化疗特别是药物靶向性化疗是胶质瘤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胶质瘤化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传统胶质瘤药物化疗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从化疗药物载体系统,胶质瘤化疗药物的一些重要靶点和胶质瘤干细胞标志物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介绍近年来胶质瘤靶向性化疗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和仍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胶质瘤化疗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相当多的脑胶质瘤对化疔有抵抗性,这种抵抗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肿瘤细胞对凋亡的抵抗。目前认为,凋亡过程主要涉及到两种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一种由DNA损伤启动,另一种则由死亡受体的激活开始。肿瘤对化疔药物的抵抗可能是由于DNA损伤启动的凋亡过程受阻;如果是这样,则可以通过激活细胞的死亡受体来克服肿瘤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徐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2):574-576
脑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具有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相似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但两者之间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就NSC和GSC在生物特性、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探讨,为进一步了解GSC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新的方向,并为靶向治疗脑胶质瘤打开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无限增殖是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凋亡抑制是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而surviv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被认为有强烈的凋亡抑制功能,并且在胶质细胞瘤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且survivin表达的强度和程度与肿瘤的分级有相关趋势,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最强.最新研究表明尼古丁正是通过提高survivin的表达引起致癌作用的.本文介绍suivin在胶质细胞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杭春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16(9):429-432
脑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对胶质瘤标准治疗方案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出现多种新型的治疗方式,本文就其中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作á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