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超声应变率显像技术估测犬的右心室长轴收缩功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超声应变率显像技术对犬的右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采集7只犬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室游离壁在5种不同心肌收缩力状态下的组织多普勒超声图像,同步记录右室等容收缩期最大压力上升速率(maxdp/dt),并作为金指标。QLAB分析软件分别测量长轴方向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平均峰值应变率(SR)和平均峰值应变(S),并与右室maxdp/dt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应用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后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V、SR、S增加,应用艾司络尔(esmolol)上述各指标明显下降。与maxdp/dt相关分析表明,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段收缩期V、SR和S与dp/dt显著相关,但以SR最显著。结论超声应变率显像技术可定量估测右室长轴收缩功能,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SR是无创性估测右室长轴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成像(two-dimensional strain,2DS)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测得应变及应变率定量评价无左室重构高血压患者右室心肌长轴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无左室重构的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组),正常人60例(Xq照组),分别应用2DS与TDI测得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长轴收缩峰值速度(V)、收缩峰值应变(S)、收缩峰值应变率(SR).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2DS显示HT组各节段S、SR值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DI显示HT组中段S、SR值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段及心尖段S、SR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检测方式显示HT组各节段V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内各节段V、中段S及中段SR的2种方法测值相关性良好(κ=0.522~0.880,P均<0.05).结论 无左室重构的高血压患者右室长轴收缩功能已受影响,2DS和TDI均可评价右室长轴收缩功能,其中2DS可更准确、敏感地评价右室长轴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变(strain,ε)、应变率(strain rate,SR)显像是评价右心局部心肌功能的新方法,影响ε和SR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研究右心容量负荷过重对右心室长轴收缩期峰值ε及SR的影响。 方法 20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获取心尖四腔右室游离壁长轴方向基底段、中间段的心肌ε、SR曲线,测定其收缩期峰值ε和SR。 结果 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心肌ε、SR高于基底段,ASD组右室游离壁长轴方向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ε、S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应节段的测值(P〈0.01)。 结论 当右室容量负荷过重时,右室游离壁长轴方向心肌收缩期峰值ε、SR明显增高,提示ε和SR显像对局部心肌功能的评价受容量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患者右室压力负荷增加后右室长轴应变、应变率变化特点,并寻找可能判断右心功能不全的有效参数。方法:采集21例APTE患者及30例健康自愿者心尖四腔切面的二维图像,在组织速度显像(TV I)模式下应用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PTE患者肺动脉压中度增高后,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代偿性增强,左室收缩功能变化不大,而舒张功能轻度减低;APTE患者肺动脉压重度增高后,右室各节段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以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变化最为明显,同时左室、右室收缩功能均减低。以右室游离壁中间段作为代表节段,以收缩期应变小于-15%,应变率小于-1.2s^- 1作为APTE时右心功能可能失代偿的参考指标。结论:应变、应变率技术是评价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一种敏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二维应变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期应变能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定量分析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期应变能力,并探讨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对右室收缩期峰值应变(Strain,S)及峰值应变率(strain rate,SR)的影响.方法 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2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31例正常人的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S、SR,在二维应变的模式下于心尖四腔观勾画右室心内膜面,测量并记录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S、SR,比较各收缩期峰值S、SR在肺动脉高压组与正常人组间有无差异,并比较轻、中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组间各测值有无差异.结果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收缩期峰值S、SR低于正常人.随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右室收缩期峰值S、SR下降程度加重.结论 二维应变可以用来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收缩期应变能力,肺动脉高压患者收缩期应变能力受损,肺动脉高压程度重者,其收缩期应变能力受损程度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右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右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及应变率。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右冠状动脉狭窄患者70例,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STI测量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结果重度狭窄组各节段ε、SRs、SRe、SRa小于对照组(P0.05)。中度狭窄组基底段、中间段ε及基底段SRs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I能够较准确、客观评价右室长轴心肌收缩期、舒张期形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对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室长轴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PH患者(PH组)和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使用2D-STI对其行心尖四腔心切面探查,获取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长轴6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PS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达峰时间(PSST)。结果 PH组右室游离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室间隔中间段、心尖段PSS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室间隔基底段的P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组右室长轴PSST为(73.22±37.64)ms,较对照组(38.13±17.12)ms延长(P0.05)。结论 2D-STI技术可准确评估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是评价右室功能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胎儿右心室长轴节段功能.方法 分别检测170例正常胎儿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右室壁各节段长轴心肌速度、应变和应变率,并观察其与孕周的关系.结果 胎儿右室壁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速度由基底段向心尖段递减(P<0.05),峰值应变和应变率无明显变化(P>0.05);右室壁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速度随孕周增加而增加(P<0.05),峰值应变和应变率与孕周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胎儿右室壁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速度随妊娠进展增加,峰值应变和应变率保持不变,表明胎儿右室功能在妊娠中期已基本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9.
斑点追踪评价正常成人右室长轴心肌形变能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右室局域心肌形变能力,并探讨年龄对形变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75例健康成人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在二维应变的模式下于心尖四腔观上勾画右室心内膜面,测量并记录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及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的比值(SRe/SRa),比较各节段间变化规律及各指标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右室基底段ε、SRs、SRe、SRa显著高于心尖段,SRs、SRe高于中段,SRe/SRa各节段间无差异。SRe随年龄增长而轻度减低,与年龄呈负相关(r=-0.229~-0.301,P<0.05),SRa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438~0.525,P<0.01),SRe/SRa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减低,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66~-0.614,P<0.01)。结论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客观的评估右室长轴心肌收缩期、舒张期形变的能力。右室舒张期形变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6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右室游离壁厚度、舒张末期面积,双平面Simpson法,测右室射血分数(RVEF),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前叶瓣环、后叶瓣环、隔瓣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率(Sa)。脱机分析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且右室收缩期峰值S及SR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组,其中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心肌收缩期峰值S、SR及瓣环Sa可作为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指标之一,结合右室几何学指标及RVEF等可更准确的评估右室收缩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定量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6,他引:57  
目的 定量研究我国成年人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正常值范围、心肌各节段之间的差异,以及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 应用GE Vivid 7超声仪及Q-analyze软件对50例健康者左右心室心肌各节段进行应变和应变率定量分析。结果 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应变和应变率依次递减,基底段最大,心尖段最小。左室基底段室间隔、前壁、后壁、下壁和侧壁的应变和应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右室中间段的应变和应变率最大,右室基底段的应变大于左室,右室中间段和心尖段的应变和应变率测量值均明显大于左室,性别和年龄对左右心室肌应变和应变率的影响不大。结论 应变或应变率成像能够定量分析局部心肌的变形,为临床评价心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心室节段功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的正常值范围、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35例健康志愿者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径向和纵向速度、应变、应变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收缩期径向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较径向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游离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应变率高于后间隔右室面、后间隔左室面、左室侧壁,而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功能,为临床评价左心室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