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灸对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影响。方法  4 8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针灸预防组Ⅰ、Ⅱ及针灸治疗组Ⅰ、Ⅱ各 8只。针刺小鼠足三里、艾灸关元穴 ,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变化。以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针灸预防组先针灸后诱导 ,针灸治疗组先诱导后针灸治疗 ,阳性对照组只诱导不预防和治疗。结果 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明显升高。针灸预防、治疗各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针灸可以拮抗由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灸的抗突变作用.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以环磷酰胺为诱变剂.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针 灸组.艾灸组艾灸大椎、肾腧穴.针 灸组:小鼠针刺足三里、艾灸关元穴,检测各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差异.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小鼠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而针灸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可以拮抗由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升高,针灸具有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优生宁是由菟丝子、续断、阿胶、杜仲、白芍、煅牡蛎等12味药组成的复方保胎药物,为补肾安胎、益气养血止血之剂,主治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临床治疗效果颇佳。为此,我们以孕鼠骨髓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畸变(CA)、为材料,对其进行了遗传安全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小鼠骨髓嗜多染成红细胞(PCE)微核率,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CA)和姐妹染色体交换率(SCE)为指标,探讨“回春仙”对环磷酰胺(CP)诱发的遗传损伤有无防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回春仙对PCE微核率和SCE率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对CA率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的抗突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熟地黄多糖的抗突变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方法评价熟地黄多糖的抗突变作用。结果: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熟地黄多糖具有抗突变活性。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技术,检测中药补骨脂素、异构补骨脂素及8-MOP 加长波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 的影响,以企提高光化学疗法(PUVA)疗效和减少其潜在致癌性。初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 (1)中药补骨脂素、异构补骨脂素均由  相似文献   

7.
杨成  桂琳  董群 《中成药》2011,33(12):2155-2156
目的探讨石榴皮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和对小鼠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的影响。方法应用DPPH自由基法进行测定石榴皮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通过石榴皮提取物灌胃,考察其对环磷酰胺(CP)致小鼠诱变模型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的影响。结果石榴皮提取物体外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IC50为0.34 mg/mL;通过灌胃石榴皮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环磷酰胺诱变模型小鼠的SCE率。结论石榴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及抑制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微核(Micronucleus,M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制片方法,及其作者在中医院校科研中的应用体会.以便在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使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检测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化学物质的突致变(Mutagen)与抗诱变(Antimutagen)对于生物体来说是一对矛盾。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人类接触的化学物质将越来越多,而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诱变作用有关。目前的研究发现,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诱变作用的后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具有抗诱变作用的物质,显示出其具有的免疫调节作用,但至今却没有发现较为成熟的抗诱变剂。针灸现有的研究表明,其对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调整作用,这在动物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既然针灸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其是否也能对抗化学诱变剂,这正是本实验研究探…  相似文献   

10.
何首乌抗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研究何首乌的抗诱变作用及剂量效应.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实验和染色体畸变(CA)实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微核(MN)实验、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染色体畸变(CA)实验等5种测试系统,研究何首乌的抗诱变作用.每个实验中,分别设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何首乌高剂量组、何首乌中剂量组和何首乌低剂量组.制备出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标本后,在光镜下观察、计数.结果:与阳性(CPP)组比较,小鼠骨髓细胞MN实验中,何首乌3个剂量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小鼠骨髓细胞CA实验中,何首乌3个剂量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阳性(MMC)组比较,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实验中,何首乌3个剂量组对MMC诱发的SCE增高有明显地抑制作用(P<0.05或P<0.0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MN实验中,何首乌3个剂量组对MMC诱导的MN率增高有明显地抑制作用(P<0.01);CHO细胞CA实验中,何首乌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由MMC诱发的CHO染色体畸变率(P<0.01).结论:何首乌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实验均表现出抗诱变活性.  相似文献   

11.
论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病针灸研究中的新思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喆  赖新生 《中国针灸》2004,24(1):69-72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回顾近年国外大量有关神经干细胞(NSC)的研究成果,系统复习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结果,从临床疗效与作用机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促进了内源性NSC参与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结构与功能的修复与重塑.开展针灸与NSC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脑缺血后内源性NSC激活作用的研究;针灸对内源性NSC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类工作尤其是重点研究针灸对脑缺血后NSC的分化、增殖和迁徙的影响规律等,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针灸对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细胞和消化道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俊青  徐天舒  钱雷 《中国针灸》2004,24(11):741-743
目的:对比针灸与药物对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细胞和消化道反应的作用.方法:将102例化疗患者按2∶1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等)和服药对照组(口服VitB6、吗丁啉等)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升高化疗患者的血细胞水平,但治疗组作用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化疗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对照组为67.6%(P<0.05).结论:针灸可拮抗化疗药的副作用,对化疗机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取穴、刺激量、治疗方法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针灸对黏膜免疫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艳  蒙珊  雷宇  朱英 《中国针灸》2005,25(8):594-596
目的:探讨针灸在黏膜免疫及黏膜相关疾病中的调控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近10年来国内有关黏膜免疫的研究成果,从临床及作用机理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针灸在治疗黏膜相关疾病中对黏膜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结论:针灸对局部黏膜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是针灸疗法防治黏膜相关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为针灸治疗黏膜相关疾病提供了更可靠的依倨.  相似文献   

14.
梁欣  吕明庄  贺志光 《中国针灸》2004,24(8):573-577
目的:探讨耳针、艾灸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中,各治疗组分别给予耳针、艾灸、耳针 艾灸治疗,治疗6周后,测定各组血清褪黑素(MT)昼夜含量、血清MT昼夜节律性振幅变化、松果体细胞数.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夜间血清MT含量增加、MT昼夜节律性振幅变大、松果体细胞数增多,其中以耳针 艾灸组最为显著.(2)各组日间血清MT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血清MT含量呈现昼低夜高的特点.结论:耳针、艾灸通过对MT及松果体的调节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针灸调节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并设立正常组,隔药灸组和电针组选取"气海"穴、"天枢"穴,分别进行隔药灸与电针治疗.疗程结束后,剖取动物结肠组织,应用电镜、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结构的改变及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在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同时上皮细胞凋亡大量增加,电针、隔药灸可使上皮细胞凋亡得到显著地抑制.结论:电针、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异常.  相似文献   

16.
头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缺氧即时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卫民  沈洁  黄元芳 《中国针灸》2004,24(7):452-454
目的:观察头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缺氧情况的改善程度.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头针组34例、药物组34例、对照组33例.结果:头针组、药物组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治疗前后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并且两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头针可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缺氧情况,其临床疗效接近于药物,是较为有效的抗缺氧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辰针刺对金黄地鼠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针刺调整生物昼夜节律的时间规律性.方法:在子、午、卯、酉不同时辰电针金黄地鼠"肾俞"穴,运用时间生物学研究方法观察分析不同时辰针刺对动物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不同影响.结果:对于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午时针刺使其节律振幅降低(P<0.05),卯时针刺使其节律峰相位迟后(P<0.05),酉时针刺使其节律峰相位超前(P<0.05);对于体温昼夜节律,卯、酉时针刺对节律峰相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卯时针刺使峰相位迟后22.36度,酉时针刺使峰相位超前39.32度.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远征  刘婷婷 《中国针灸》2005,25(8):539-541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针灸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加针刺组(Ⅰ组)、基础治疗加穴位注射弥可保组(Ⅱ组)、基础治疗加梅花针叩刺组(Ⅲ组)3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Ⅲ组有效率85.71%,Ⅱ组有效率76.47%,Ⅰ组有效率56.25%;Ⅲ组治疗后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结论:与另外两种方法相比,梅花针叩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痴呆大鼠海马区CuZnSOD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uZnSOD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1);针刺组可明显增强其表达水平(P<0·01),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均可上调CuZnSOD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改善痴呆大鼠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