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外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至今病死率仍较高.由于高凝状态及此后发生的纤溶亢进严重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故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凝血及纤溶功能检测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对67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凝血及纤溶功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磷脂酶A_2(PLA_2)与重症胸腹损伤后心肌细胞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创伤指数(TI)≥17分,除外合并颅脑损伤及在急诊死亡的胸腹损伤患者112例,在救治的同时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TNF-α、LPS、IL-6、PLA_2,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肌损伤:CK-MB:(218.79±21.59)U/L,cTnT:(546.25±29.34)ng/L;损伤因子:TNF-α:(39.61±13.09)μg/L,LPS:(453.68±96.37)IU/L,IL-6:(436.83±1 13.86)μgg/L,PLA_2:(48.35±1 2.26)μg/L。CK-MB与TNF-α、LPS、IL-6、PLA_2比较相关系数(r)均>0.883 2,cTnT与TNF-α、LPS、IL-6、PLA_2比较r均>0.889 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NF-α、LPS、IL-6、PLA_2参与了重症胸腹损伤后心肌细胞损伤的发生,对TNF-α、LPS、IL-6、PLA_2的针对性干预,或有可能减轻重症胸腹损伤后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提高重症胸腹损伤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2例急诊入院需要开颅手术的TBI患者即时测定凝血功能,术后再次复查凝血功能、血常规.根据无进展性出血以及术后再出血分组,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进展性出血及术后再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6个月后对所有TBI患者随访,进行GOS评分,分组比较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中失血量、PLT变化、FIB变化与APTT的延长呈负相关(P<0.05);TBI患者GOS评分与患者入院时的Hb、FIB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入院时TT、PT、INR呈负相关(P<0.05);TBI患者预后与术后即时复查的Hb、FIB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术后即时复查的TT、PT呈负相关(P<0.05).结论 颅脑损伤越重,凝血功能越差,TBI患者的预后与凝血功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48h凝血功能检查,分为凝血功能障碍组(A组,68例)与非凝血功能障碍组(B组,52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休克、合并伤情况、颅内出血情况、液体复苏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障碍与休克(OR=3.073,P=0.036)、重型颅脑损伤(OR=1.794,P0.001)、液体复苏(OR=0.312,P=0.035)、多发脑挫裂伤情况(OR=2.911,P=0.040)、合并胸腹部损伤(OR=3.008,P=0.041)及酗酒史(OR=2.664,P=0.047)相关。伤后6个月随访,两组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R值A=0.613,R值B=0.464,t=2.107,P=0.046),非凝血功能障碍组优于凝血功能障碍组。结论多发伤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合并休克、胸腹部损伤及多发脑挫裂伤患者更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限制性液体复苏可能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发生率、临床症状、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比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分析其预后.结果142例患者中生存并成功随访94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16例(17%),且其在GCS评分、昏迷时间、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预后较差(P<0.05),与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密切相关(OR=11.25,95%CI 7.65~16.54).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重,DAI增加其发作风险,此类患者多预后不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clinical symptoms, correlative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 dysautonom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A total of 142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reated from January 2008 to March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surveyed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dysautonomia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dysautonomia. At 6 months post-trauma, the Glasgow Outcome Score (GOS)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outcome. Results Of all the patients, 94 patients survived and were followed up. There were 16 patients ( 17% ) diagnosed as dysautonomia depended on clinical symptoms,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spects of GCS, coma duration, ICU time and average length of stay (ALOS)(P < 0.05). The patients with dysautonomia tended to have poorer outcome ( P < 0.05 ) and show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 ( OR = 11. 25, CI 7.65-16.54 ). Conclusion Dysautonomia has high incidence and is usually seve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when DAI may contribute to its occurrence and result in poo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发生率、临床症状、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比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分析其预后.结果142例患者中生存并成功随访94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16例(17%),且其在GCS评分、昏迷时间、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预后较差(P<0.05),与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密切相关(OR=11.25,95%CI 7.65~16.54).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重,DAI增加其发作风险,此类患者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1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是颅脑外伤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较低 ,国内外鲜有报道。我院1991~ 2 0 0 1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 90例 ,其中合并DIC患者 17例。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 ,男 15例 ,女 2例 ;年龄 2 1~ 65岁 ,平均 3 9岁。伤后至出现DIC时间 8h~ 6d ,平均 3 .2d。2 .临床症状和体征 :伤后深昏迷 10例 ,中度昏迷 5例 ,浅昏迷 1例 ,迟发昏迷 1例。双侧瞳孔散大并对光反应消失9例 ,一侧瞳孔散大并对光反应消失 4例。头眼反射消失 11例 ,去脑强直 12例。双侧巴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脊液IL-8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来的研究表明 ,白细胞介素 - 8(interleukin - 8,IL - 8)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在动物模型和临床上 ,创伤性脑损伤 (traumaticbraininjury,TBI)引发一种以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血管黏附分子的上调及损伤脑组织内温度依赖的中性粒细胞积聚为特征的急性炎症反应。笔者探讨重型颅脑损伤 (severeheadinjury ,SHI)后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 ,CSF)中IL - 8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为临床开展新介质疗法提供理论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与白细胞介素-8、13、16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IL)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非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研究发现与脑损伤有关的IL-8、13、16在脑损伤中的反应和作用是复杂的。它们在脑损伤的不同时期,对大脑既有损害作用又有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急性颅脑损伤后的血凝障碍(附3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脑损伤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972年由Drusking等首先报告。此后,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视,对其早期预防和治疗起到了作用。颅脑损伤后出现血凝障碍远比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率要高。我们自1985年3月~1986年6月对3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纤维蛋白元、凝血酶元时间、血小板计数几项指标进行项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3年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 1 38例 ,并发MODS 4 6例 (33.3% ) ,对其中 1 2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低、广泛的脑实质损伤、脑疝的发生、低血压、低氧血症、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大量输血及严重高血糖反应与MODS的发生密切相关 ,同时具有 2种以上危险因素者MODS发病率明显增高。结论 对具有高危因素尤其是多种因素并存者应警惕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严重多发性创伤有效可靠的救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并严重多发性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1例,恢复良好28例(39.4%)、中残11例(15.5%)、重残15例(21.1%)、植物生存1例(1.4%)、死亡16例(22.5%)。结论迅速查明伤情,早期诊断,妥善处理合并伤,迅速解除脑受压,多科室良好的协作,早期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中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经气管切开术后行高压氧和常规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后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高压氧组(30例).常规组采用降颅压、护脑、手术、抗菌素全身/雾化吸入、支持及对症处理等治疗;高压氧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予0.2 MPa高压氧暴露,吸氧气2次,每次30 min,中间休息10 min吸空气,每日1次.结果 以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进行比较,常规组为(15.87±6.10)d,高压氧组为(8.13±2.36)d.两组疗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中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有较高的康复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52例重度溶血病新生儿换血术前后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进行测定分析,以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换血术后的患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高,血小板计数(PLT)数量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有轻度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术前后应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并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大出血及DI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82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产后出血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少量出血组26例,出血量500~1 000 ml;大量出血组32例,出血量>1 000 ml;对照组24例,为正常孕产妇,出血量<500 ml。定量检测三组产时及产后48 h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少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FIB、HGB、PL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少量出血组比较,大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1),而FIB、HGB、PLT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产后及时监测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对于了解产妇机体凝血功能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中生命体征、凝血功能、炎症介质等变化,探讨CRRT的安全性和降低炎症介质的作用。方法笔者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4例严重创伤后AKI患者,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16~75岁,平均(42.0±11.3)岁。行CRRT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不低于24h,分别于治疗开始时(0h)和治疗后3、12、24h取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治疗后30min分别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抽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治疗后3h抽血检查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结果 24例治疗前后30min生命体征(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UN、Scr、PT、APTT、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6、IL-10等炎症介质变化在治疗前与结束后各时相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后AKI患者行CRRT是安全、有效的;CRRT对降低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炎症介质的表达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