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丽萍 《西南军医》2010,12(6):1167-1169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大量的研究显示,动员和移植的EPCs可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能力,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内皮化,这为治疗以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EPCs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罗先润  苗莉  高爱社  魏娜  张辉  娄云霄  刘安丰  方鹏  孙斌 《武警医学》2013,24(12):1081-108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临床上的危急重症,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心脏急性严重缺血综合征.既往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能够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对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极其重要[1].本研究观察2009-09至2010-12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与ACS患者循环血中EPC的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探讨EPC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可从骨髓被动员到外周血进行损伤修复。内皮祖细胞又称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不但参与出生后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AG),亦参与机体、器官损伤后的血管再生与修复。1997年,Asahara等[1]首次证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内皮祖细胞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血管形成及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内调节机制、功能和临床应用作一…  相似文献   

4.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循环、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尚未表达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表型特征的前体细胞.1997年Asahara等[1]发表在上的文章首先描述了成体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EPCs.  相似文献   

5.
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这是一群具有游走特征的、能进一步增殖分化的幼稚内皮细胞,主要参与血管内皮修复、缺血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新血管形成。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成,此过程同样存在着内皮祖细胞的参与。内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增加与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最大程度参与到新血管组织中,可能是脑卒中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动员,以及它在缺血性心血管病、脑缺血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这是一群具有游走特征的、能进一步增殖分化的幼稚内皮细胞,主要参与血管内皮修复、缺血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新血管形成。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成,此过程同样存在着内皮祖细胞的参与。内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增加与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最大程度参与到新血管组织中,可能是脑卒中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动员,以及它在缺血性心血管病、脑缺血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管新生是创面修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内皮祖细胞参与新生血管及在原有血管基础上以出芽方式新生血管两种类型,其中内皮祖细胞参与的血管新生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受到多种因子的干预及抑制,可直接影响创面的愈合。为此,笔者通过检索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的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人骨髓中含有内皮祖细胞,骨髓内皮祖细胞通过不同的机制动员进入血液循环,并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深入研究骨髓内皮祖细胞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邹文远  张自力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2009,24(3):338-340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和一些亚非地区常见癌症,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原发性肝癌90%以上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体内一种强有力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能直接或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VEGF已成为肿瘤抗血管治疗的热点,故本文对VEGF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廖文筠 《西南军医》2014,(2):198-200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EPCs)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可以分化成熟为内皮细胞,参与血管形成及血管内皮损伤后修复,EPCs内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失衡,将导致正常EPCs生长周期紊乱,过多的ROS甚至诱导其凋亡。虽然近年来有关EPCs体外培养及ROS通过细胞信号通路诱导EPCs凋亡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主要对EPCs的生物学特性、EPCs相关的ROS增多机制、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对EPCs功能影响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可用于缺血性疾病、血管损伤性疾病及肿瘤等的治疗,基因与细胞联合治疗为内皮祖细胞开创了新的应用前景.就基因修饰的内皮祖细胞应用于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治疗中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作为基因载体和磁共振示踪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可用于缺血性疾病、血管损伤性疾病及肿瘤等的治疗,基因与细胞联合治疗为内皮祖细胞开创了新的应用前景。就基因修饰的内皮祖细胞应用于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治疗中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作为基因载体和磁共振示踪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可促进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损伤区血管新生,并保护神经元的再生。近年来,外源性EPCs移植、动员内源性EPCs以及运用EPCs等治疗方法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实验研究中证实有很好的疗效,并表明EPCs的水平与脑创伤的恢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为了详细阐明最新相关研究,笔者就EPCs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治疗策略、临床应用、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分离、鉴定并培养新西兰大白兔外周磁粒子标记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制备氧化铁(Fe2O3)-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并体外标记EPCs。用2.5F球囊扩张并损伤兔右侧颈动脉血管内皮,对损伤血管进行局部EPCs移植,A组8只,移植Fe:O,-PLL标记的EPCs;B组3只,移植荧光标记的EPCs;C组5只为空白对照,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4d,所有实验兔用1.5TMR仪进行活体颈动脉扫描,并任意选A、B、C组各1只,取受损伤血管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与MRI信号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其余所有实验兔继续高脂饲料喂养,15周后对损伤血管做MR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EPCs的Fe2O3-PLL标记率〉95%,A组标记细胞移植后4d,MR T2·WI显示损伤血管壁呈明显低信号区,而B组和C组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病理学检测显示A组损伤血管内膜有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黏附,B组损伤血管内皮有强荧光表达,C组损伤血管内皮无表达。15周后,A、B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3/9)明显低于C组(4/4)。结论活体MR技术可示踪并检测EPCs在损伤血管内皮的黏附及分布;血管内皮祖细胞局部移植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由视网膜缺血或炎症引起的难治性青光眼,其发病机制与视网膜缺血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很多疾病有关,如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等,对于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1-2].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EPCs的来源、动员、归巢和分化等生物学行为成为研究EPCs与疾病相互作用机制的主要内容,如何在活体有效地评价EPCs的生物学行为则自然地成为医学影像学而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分子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活体无创地监测疾病过程成为可能,其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是细胞成像[3-4].在MR细胞成像研究中,对EPCs的MRI示踪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 ,EPCs)也叫成血管细胞 (angioblast) ,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出生后的个体 ,外周血、骨髓及脐血中均存在EPCs[1-3 ] 。它的发现使传统血管新生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1997年以前一直认为 :出生以后的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是从已经存在的毛细血管网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微血管[4] ;目前认为血管结构可以通过内皮祖细胞迁移、分化形成[5] ,即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后者以往认为只有在胚胎发育阶段存在[6] 。日益增多的证据显示 ,通过各种途径向体内移植或动员机体自身的EPCs可以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能力 ,促进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的增生 ,从而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血管介入治疗后再狭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对EPCs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一、EPCs的概念和生物学特性EP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 ,能循环、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但尚未表达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表型特征。胚胎发育过程中 ,血液与血管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系共同来源于中胚层。个...  相似文献   

18.
尹华曦 《西南军医》2011,13(6):1090-1092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尤其是骨髓来源的EPCs在心脏修复、临床肢体缺血的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脑中风治疗、改善血管移植物通畅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形成能力、作为基因治疗导向载体和靶细胞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细胞因子、炎症因子、激素以及药物等可以通过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影响EPCs的迁移、分化、增值和凋亡,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就EPCs的生物功能与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对衰老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入选30名健康老年人(年龄:64.3±5.6岁),排除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疾病史和临床证据,参与12周中等强度改良布鲁斯运动试验(每周3次,每次30 min,共12周)。运动前后抽取志愿者外周血20ml提取分离培养EPCs,比较EPCs体外迁移、粘附能力变化;通过建立裸鼠颈动脉拉脱损伤模型,观察运动对EPCs修复裸鼠颈动脉内皮损伤能力的影响。检测运动前后EPCs表面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2周的平板运动明显提高衰老EPCs体外的迁移、粘附及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能力(运动前:33.1%±6.2%;运动后:50.6%±7.1%;P<0.01)。EPCs表面的CXCR4信号通路明显上调(P<0.01)。结论:运动明显改善老年志愿者EPCs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PCs表面的CXCR4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高海拔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65例对照患者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比较高原地区不同临床症状、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差异。结果:高海拔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痛经症状明显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尤其(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患者。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参与了高海拔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高海拔地区通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拮抗治疗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