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机置入胰管支架对双导丝法插管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胰酶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科2019年9月—2021年6月行双导丝法插管ERCP术的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置入胰管支架组和晚期置入胰管支架组,每组43例。早期置入组在胆管插管成功后即沿胰管导丝置入胰管支架,移除胰管导丝后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扩张)及取石,结石取尽后留置鼻胆管;晚期置入组在胆管插管成功后保留胰管导丝,先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扩张)及取石,结石取尽后沿胰管导丝置入胰管支架,最后留置鼻胆管。统计并对比二组手术时间、术后胰腺炎、高胰酶血症、出血、消化道穿孔、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置入组胰腺炎及高胰酶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晚期置入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双导丝法插管行ERCP取石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早期置入胰管支架能更好地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管金属、塑料支架在治疗消化管良、恶性狭窄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恶性食管、胃出口、大肠、胆管狭窄和9例良性胆管、胰管狭窄的患者,行狭窄扩张术后,在内镜直视或内镜X线配合下,置入金属或塑料支架,观察其对狭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置放支架,消化管梗阻的症状得到缓解,主要并发症是支架置放后短期内轻度疼痛.结论金属支架置放治疗能明显改善晚期消化管癌症患者的恶性梗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塑料支架置放治疗对胆胰管良性狭窄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置入胆胰管双支架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下胆胰管双支架置入术,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 18例患者均一次性置入双支架,15例患者黄疸明显缓解,无明显疗效者3例。2例发生胰腺炎,术后经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胆管、胰管双支架置入术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有效,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是胆管、胰管双支架置入术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B超及大型C臂机精确定位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微创、有效缓解胆管梗阻.方法 在B超精确定位下,将穿刺针经皮屏气下穿入胆管,拔出针芯,引入导丝及导管鞘,然后在大型C臂机透视下,以导向胆管引流管置入和(或)胆管支架置入,解除或缓解患者胆管梗阻.结果 我科采用此种技术治疗16例患者,其中胃窦部腺癌转移至肝门区3例,胰头癌9例,胆管结石术后3例,肝癌1例.1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 运用B超及大型C臂机微创,减轻或解除黄疸效果肯定,可作为治疗胆管梗阻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肝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并探讨其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3 5例胆道狭窄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其中胆管癌 18例 ,胰头癌 8例 ,肝门区转移癌 4例 ,和胆道术后狭窄 5例。结果 :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为 97 1%。 3例患者行左、右肝管双支架置入。近期 90 %以上患者总胆红素下降 >5 0 %。恶性梗阻 1年生存率达 65 7%。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超声导引下经皮穿肝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狭窄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 ,技术成功率高 ,可提高恶性梗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胡茂能  孙道聪 《安徽医学》2005,26(6):503-505
目的探讨带膜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在治疗晚期上胃肠道癌上胃肠道狭窄中的价值。方法本组33例,在日立TU-41 500 mA X线电视监视下,用交换导丝、Cobra导管引入超硬导丝,将支架置入病变段。结果33例共置入支架40枚,成功率100%。患者吞咽困难及上胃肠道梗阻症状明显改善和解除,未出现上胃肠道穿孔、大出血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带膜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上胃肠道癌上胃肠道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王晓燕 《海南医学》2010,21(20):99-101
目的探讨"双管征"诊断壶腹周围癌的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并显示"双管征"。分析每一例病人的MRCP、轴位T1WI及T2WI,测量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肠腔至胆胰管梗阻端的距离、胆胰管末端间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观察胆总管末端形态、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胰管形态,比较不同胰胆管疾病时"双管征"的差异。结果在胰头癌组"双管征"、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腔至胆胰管狭窄段距离及胰管直径较非胰头壶腹周围癌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节征"(13/27)和狭窄段侧支胰管扩张(6/27)多见于胰头癌。结论在MRCP图像识别"双管征"的不同表现有助于对壶腹周围病变定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采用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及经PTCD途径逆行建立输送通道置放十二指肠支架治疗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伴发胆道梗阻及十二指肠梗阻的体会,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3例高龄女性患者,年龄88~92岁,CT、MRI或胃镜检查诊断为胰头癌胆道梗阻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3例患者均接受了PTCD术,其中2例患者在胆道内置放金属内支架,1例患者置放外引流导管。3例患者均在PTCD术后2.5~4个月出现十二指肠道梗阻。经PTCD途径逆行插入导丝,再经食管从口腔拉出,用作辅助导丝,在辅助导丝支撑下建立输送通道,通过支架输送系统置放支架。结果 3例患者支架置入后能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例患者分别随访29、28、7个月,支架通畅,患者全身状况好。结论 联合采用PTCD及经PTCD途径逆行建立输送通道置放十二指肠支架治疗低位十二指肠梗阻方法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吴洁  王翔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164-1165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行胆管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临床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MOJ患者的临床资料,先经ER—CP途径放置胆管支架,不成功则应用PTCD放置胆管支架。结果所有患者胆管支架均置入成功,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减低(P均〈0.05);并发症:发生胆管炎3例、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全组无一例出现胆漏、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经ERCP或PTCD放置胆道支架可有效治疗MOJ患者的胆管梗阻,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首选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解决晚期胰头恶性肿瘤患者的胆道梗阻和肠道梗阻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 对晚期胰头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放置胆道支架治疗胆道梗阻,于内镜下放置肠道支架治疗肠道梗阻.结果 共诊治11例患者,放置胆道支架1个月后肝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7.1±10.5)、(12.8±5.3)μmol/L,均较术前的(200.2±115.2)、(139.7±72.7)μmol/L显著下降(P值均<0.05).肠道支架放置后,患者可进食半流质甚至普食.本组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为5~18个月,缓和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放置双支架后2周,对11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Karnofsky评分平均为(72.7±9.0)分.结论 晚期胰头恶性肿瘤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和肠道支架治疗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地提高此类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明  潘俊江  江华山  宇明  杨武 《重庆医学》2008,37(15):1665-1667
目的 探讨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ERCP内镜下放置胆道内支架解除胆道梗阻性黄疸,经ERCP将导丝插入胆道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后,用推送导管将已经选择合适的引流支架推送至胆道合适部位,其近端均超过梗阻段1cm以上.结果 42例患者中插管成功36例,不成功6例,成功率85.71%(36/42).其中25例胆道内放置8F Z型自膨胀式金属支架外,其余11例行8~10F塑料内支架引流.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其中27例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退至40μmol/L,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334.12±66.54)μmol/L降至(89.87±53.42)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0.01).术后1、2周,24例胆总管下端梗阻患者胆红素下降明显优于10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P<0.01).25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患者中,有11例于术后2个月发生支架阻塞,再次放置塑料内支架后引流通畅,1例放置金属支架术后患者第9个月才出现支架阻塞,予以再次植入金属支架.另外11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有4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于术后1~4周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再次上升,经ERCP检查发现支架移位和梗阻,予以更换内支架.结论 通过ERCP内镜下胆道放置内支架,解除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疗效评价.方法:回顾分析123例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治疗效果.结果:123例患者中插管并造影成功121例,失败2例,显影未发现异常10例.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62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8例,硬化性胆管炎4例,胆管癌18例,胰头癌3例,壶腹癌1例,胰管结石2例,胆总管囊肿1例,慢性胰腺炎2例.62例胆管结石患者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后1次性成功取净结石59例,造影确诊胆管癌18例.结合上腹部CT等检查确诊胰头癌3例,均置入胆道塑料支架.造影并经镜下活检确诊壶腹癌1例.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EST术中并发出血3例,术后并发大出血1例.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道疾病、胰腺炎、胰腺癌、胆胰管先天畸形等疾病的重要诊治方法之一,其特点主要在于患者痛苦小、花费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特别适合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年老体弱及胆胰肿瘤丧失外科手术机会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技术用于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方式与结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患者,均予以规范MRCP检查,并对比病理结果。结果MRCP诊断显示梗阻部位为十二指肠乳头8例、胰管开口处2例、胆总管下端33例、Vater壶腹17例,其中胆总管下端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CP定性诊断结果为胆总管结石32例、胆总管癌11例、损伤后及炎性胆管狭窄2例、胆总管囊肿合并结石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胰头癌12例,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癌、胰头癌诊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CP技术的的应用可精准、无创地显示低位胆道良恶性梗阻性病变,准确率高,且无需造影剂辅助,优势众多。  相似文献   

14.
卢翠勤  霍桂莲  罗丽芳 《中外医疗》2009,28(31):147-147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双支架治疗胆管恶性梗阻的方法及护理配合。方法通过10例胆管恶性梗阻病人行内镜下逆行性胆管造影后根据狭窄情况分别置入塑料双支架,观察手术前,后黄疸、腹痛症状变化及血清胆红素指标变化和术中的配合及护理。结果10例胆管恶性梗阻病人双支架放置成功,术后黄疸、腹痛缓解,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或下降。结论做好内镜下行双支架治疗胆管恶性梗阻术的配合及护理,使胆管恶性阻塞的病人能更好更安全有效地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792例恶性胆道梗阻内支架引流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伟  张希全  潘晓林  董戈  郭锋 《当代医学》2009,15(17):345-347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792例恶性胆管梗阻中,高位胆管梗阻398例。中低位胆管梗阻394例,采用单点位单支架及双点位双通道双支架置入,单点位单通道双支架置入或单支架置入配合外引流的治疗方法。测定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进行t检验,差异显著(P〈0.05),且均以直接胆红素下降为主。生存满6个月578例,73%(578/792);生存6个月以上505例,64%(505/792);生存一年或一年以上329例,45%(329/792)。结论①单点位单支架及双点位双通道双支架,单点位单通道双支架置入或单支架配合外引流,均能实现梗阻胆管全面充分内引流。②支架置入联合抗肿瘤治疗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降低支架再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不同部位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97例行内镜胆管引流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结果 患者均为术前证实晚期恶性肿瘤伴阻塞性黄疸且无法切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置入支架,进行内引流,支架置入后第7天和第14天复查肝功能和B超,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转氨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肝门梗阻组与胆道中下段梗阻组引流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7例患者术后,近期出现3例轻度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胆管炎,经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后好转.肝门梗阻组患者支架移位9例,胆管中下段梗阻细支架移位1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梗阻组患者存活时间(195.3±18.6)d与胆管中下段患者(187.4±16.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胆管引流术对于不同部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术式引起的近期并发症可以通过及时处理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梗阻性病变为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胆管腔、壶腹部狭窄或阻塞所致的胆汁通过障碍,临床上出现以阻塞性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胆汁代谢障碍综合征。常见病因可分为肿瘤性、炎症性、结石性和外压性四大类。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胆管癌、壶腹癌和胰头癌;炎症性包括胆管炎和胰腺、壶腹部慢性炎症;外压性者主要为肝门部及胰头周围肿大淋巴结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侵犯胆管所致。由于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解剖关系复杂,不同病变临床治疗方式及预后又有很大差异,因此,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的正常解剖结构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是指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连接的区域,包括十二指肠壁内的胆总管下端、胰管远端  相似文献   

18.
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25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发生胆系感染,以此计算胆管支架置入术后胆系感染率.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梗阻原因(内生或外压)、支架放置位置(是否跨十二指肠乳头)等临床特点,并通过比较这些临床特点以确定其是否为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30d内胆系感染率为20.6%(52/253).胆管内生性狭窄、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结合胆红素下降不明显的患者术后均有较高的胆系感染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胆管支架放置位置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水平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的胆系感染可能,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结合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PTBS)对晚期恶性肿瘤胆管梗阻患者并发症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PTBS治疗,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预后、生存期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总体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胆系感染、发热、胆管出血、肝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等,3例死亡,其余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6月生存率为95.6%,1年生存率为54.4%,2年生存率为38.2%,中位生存期为14.2月。结论:晚期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采取PTBS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内镜下微波与内支架联合治疗法,探讨食管贲门癌高度梗阻患者的进食问题。方法对48例食管贲门癌高度梗阻、食管支架置入导丝不能通过狭窄区的患者,先行微波组织凝固疏通治疗,再放置食管支架。结果48例患者经一次微波疏通后即可顺利插入导丝者35例,二次者8例,三次者4例,穿孔1例;置入器导丝通过狭窄区后均一次置管成功。结论内镜下微波与内支架联合治疗扩大了食管贲门梗阻患者置放食管内支架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