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前一年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以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对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8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2368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9—11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2411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质量风险控制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能够在不良事件发生前进行预判,提前采取行动,并对多种失效情形和原因进行严重度分级,使得重点问题被凸显出来从而优先处理改进,有效降低了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避免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HFMEA对门诊输液工作进行流程管理,查找输液隐患,不断改进措施,使门诊输液安全性不断提高.结果:通过对输液各环节针对性的管理和系统性改进,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2%下降为0.4%,患者对服务满意率由90%上升到98%.结论:运用HFMEA对输液流程的各环节进行分析,查找缺陷,不断改进措施,能极大地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预防老年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成立安全管理小组,进行老年患者不安全因素分析,制订并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结果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或P〈0.05)。结论运用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对老年患者实施安全管理,能充分发挥系统防御对缺陷的屏蔽作用,保障老年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患者投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8月门诊输液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9~12月门诊输液室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投诉风险值、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风险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的管理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以有效降低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lysis,FMEA)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EA方法,成立输液风险管理小组,绘制输液流程图,列出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isk piority number,RPN),针对优先失效模式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和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长负责制在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基于输液流程将儿科输液室分为三个区域:治疗区、注射区、输液区,每区设组长1名,制定组长岗位职责,并对组长负责制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比较组长负责制实施前后儿科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组长负责制前输液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1例,护理纠纷投诉2例,实施后未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1件,较实施前下降50%,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结论 组长负责制能够保证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使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回顾性分析了NICU患者院内转运状况,并制定措施改进,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效率,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使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进转运流程前共5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使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之后共6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改变、坠床、意外拔管、窒息、物品丢失以及投诉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进转运流程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家属满意度,同时,提高了"安全转运"的意识,并促进团队合作及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及童趣诱导在学龄前儿童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2021年4月30日在门诊输液治疗的学龄前儿童178例,根据倾向性评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童趣诱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比较两组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干预前后护理质量、患儿对输液治疗的依从性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就诊环境、基础护理、知识教育、护患沟通、无菌消毒、药品器械完备护理质量方面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对输液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对操作技术、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及服务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学龄前儿童门诊输液中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及童趣诱导,可提高患儿对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提升门诊护理质量,减少输液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急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OUIVA)与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建立OUVIA前4个月应用传统开放性输液的56 726例次门急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输液方法;选择建立OUVIA后4个月59 341例次门急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OUVIA。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输液等候时间、输液反应发生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护理差错事件、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及安全管理考核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UIVA可缩短患者输液等候时间,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和护士职业暴露,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安全用药风险事件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门诊输液的3 7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010年1月~2012年6月共1 755例患者作为护理干预前组,将2012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护士安全用药护理干预的2 003例患者作为护理干预后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用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的4.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门诊输液患者用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投诉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7—12月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分析改进后收治的6 4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5年1—6月收治的7 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成立项目小组、应用前瞻性质量分析工具失效模式与效应模式根据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现状,梳理流程、分析产生投诉可能的原因和潜在隐患,通过计算危机值,对护理风险预警度分级、制订方案、落实改进措施,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后患者对门诊输液室的危机值降低70%。实施前后投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管理可有效改善输液治疗患者的就医体验、减少投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邹利平 《当代护士》2014,(2):173-175
目的探讨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试行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各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护士对护士长和责任组长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后,医院24h护理管理不间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护士对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实施前,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有利于全院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方沟通,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医院护理工作压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同时可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改善医院临床护理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推动护理服务整体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模式(CICARE)下的信息化管理在门急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OUIVA)输液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开展CICARE下的信息化管理前1个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的5464例门急诊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将CICARE下的信息化管理后1个月的5256例门急诊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输液情况、不同阶段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等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输液反应、输液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嘱阶段、配置阶段、配送阶段、给药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ICARE下的信息化管理可提高OUIVA门诊输液的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减少输液反应、用药不同阶段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前介入联合特定延续护理模式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6月的门诊输液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选择2016年7~9月的门诊输液患者20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超前介入联合特定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低于对照组(P0.05),门诊输液护理满意度五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前介入联合特定延续护理模式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输液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门诊抽血中心患者1 2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0年1~12月门诊抽血中心患者1 5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门诊抽血中心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实施前后门诊抽血中心的抽样调查合格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实施前后门诊抽血中心的抽样调查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抽血中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抽样调查合格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5月门诊输液患儿720例为对照组,按照相同的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3月—2017年5月700例门诊输液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细微服务理念在门诊患者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微服务理念对门诊患者输液安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门诊输液护理水平.方法 2009年1-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环节中引入细微服务理念,规范操作流程,并通过日常考核、输液质量各项指标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细微服务理念的实施效果.结果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实施细微服务理念后门诊护士日常考核成绩、输液质量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高,临床不良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增加.结论 细微服务理念能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内涵,有利于改善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说明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于减少静脉输液风险的意义,为门诊输液室中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方法: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实施输液治疗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对比分析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护患纠纷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静脉输液风险,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米艳  颜艳  唐喻莹  曹文莎 《全科护理》2021,19(31):4397-4400
目的:观察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20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HFMEA前),采用常规防跌倒/坠床护理管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2400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HFMEA后),采用HFME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及风险优先数值(RPN).结果:实施HFMEA管理后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0.59%降至0.0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HFMEA后5个失效模式RPN值明显降低,均<12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管理中应用HFMEA能有效降低患儿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儿安全,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及思维评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