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信群对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肠造口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微信群发布造口护理的新知识和并发症的处置等信息及造口患者相互交流等知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适应,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心理适应强于对照组,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群管理能帮患者建立良好正面的心理,能有效改善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造口患者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治疗的42例造口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2~10月治疗的42例造口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和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的活动,有利于造口患者护理质量的提高,充分地发挥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福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护理工作坊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直肠癌造口治疗的患者98例,将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的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将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的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护理工作坊干预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工作坊能够有效地改善直肠癌造口患者的焦虑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基于场论的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策略,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6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肠造口患者139例为对照组,2021年7月-12月收治的肠造口患者159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造口护理程序,干预组实施基于场论的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策略。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出院后1、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干预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基于场论的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策略,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6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外科制定的肠造口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胃肠外科制定的肠造口常规护理及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以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早期版(SSCS)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造口自我护理总分。结果:对照组造口患者造口自我护理的得分均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20例行肠造口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23例行肠造口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排便规律性、造口并发症、性功能、生活态度等指标。结果:两组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排便规律性、造口并发症、生活态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可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阶段健康指导/教育法在提升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科住院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117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1年3月~2012年2月)和观察组(2012年3月~2013年3月)。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指导,观察组62例采用3阶段健康指导/教育法进行健康指导,对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阶段健康指导/教育法能显著提升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管理在我院新建科室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月我院新建普外科1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2~7月的150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及知晓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认同感和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术后第3天、出院前1 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可有效改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对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评价安排专人护理在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64例开展肠造口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各项检查,由1名高年资的护理人员专职负责健康教育和造口术护理任务;对照组患者未安排固定的专职护士负责,而是安排当班护士给予护理,在手术前后的护理以及出院随访工作均与试验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在理解并掌握造口相关知识、造口袋粘贴与更换技术所需时间以及造口四周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在理解并掌握造口相关知识方面高于对照组、掌握造口袋粘贴与更换所需时间方面短于对照组,造口四周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专人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肠造口与四周皮肤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显著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在大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大肠癌造口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造口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强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和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大肠癌造口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造口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肠癌造口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造口术后并发症风险,提高其造口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马雪玲  白燕 《天津护理》2014,(4):283-286
目的:研究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工具对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期间自我皮肤管理的作用,为造口患者的加速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根据DET评分及AIM造口周围皮肤护理指南研制肠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工具手册,将120例康复期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造口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人发放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工具,指导并教会患者使用方法。在2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4周和12周时评价其造口周围皮肤DET得分,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再就诊次数和费用。结果:观察组出院后DET评分、再就诊次数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将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工具应用到肠造口患者的康复指导中,有助于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节约医疗成本,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早期自我护理能力,探讨影响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入住浙江省义乌市二甲以上医院的结肠造口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调查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01.31±13.92)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自觉病情程度、住院天数呈正相关性.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早期自我护理能力,探讨影响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人住浙江省义乌市二甲以上医院的结肠造口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调查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01.31±13.92)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自觉病情程度、住院天数呈正相关性。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对行Miles根治术的直肠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6月收治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的结肠造口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自我护理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术后自我护理知识宣教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指导、电话回访和访视者交流相结合的综合社区干预措施,于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和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现状。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方便性抽样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上海造口协会、造口阳光之家的153例肠造口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为(66.07±20.34)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造口时间、是否存在并发症、每月用于造口的费用、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年龄、有无宗教信仰、是否有其他疾病、造口类型、职业状态等的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及自理程度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重点关注女性、自理程度低的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并给予针对性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评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育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可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以降低患者DVT发生率。方法:2012年7月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2年7-9月住院患者DVT预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再调查10-12月住院患者DVT发生率,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DVT发生率由7.81%下降至3.33%。结论:对骨创伤患者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患者DV T预防管理的质量,并切实减少患者DV T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由造口治疗师为主体的延续护理对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78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常规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实施由造口治疗师为主体的延续护理。患者出院3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scale,ESCA)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患者ESCA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造口治疗师为主体的专科护理团队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出院后延续护理,能使患者巩固肠造口知识和技巧,从而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观察组实施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通过在住院患者中开展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宣教、护士长管理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病室环境方面的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不仅可以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而且调动了医院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12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选择2012年1~9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管理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