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涂抹范围的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对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学龄前期儿童龋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的120例龋齿学龄前患儿,随机分成石蜡油1组、石蜡油2组、石蜡油3组、奥布卡因1组、奥布卡因2组和奥布卡因3组,每组患儿20例。奥布卡因组在气管导管套囊及前端、导管前端1/3及导管前端1/2分别均匀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石蜡油组涂抹方式和范围与奥布卡因组相同。比较各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0 min (T3)、气管插管后20 min (T4)、气管拔管时(T5)、气管拔管后10 min (T6)、气管拔管后20 min (T7)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应用面部表情分级评分法(FRS)评估各组患儿拔管后1、2 h咽喉疼痛程度;比较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2~T6时,盐酸奥布卡因各亚组与石蜡油各亚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盐酸奥布卡因组内T2~T6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石蜡油组内T2~T6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1 h、术后2 h,各组F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奥布卡因组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石蜡油组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导管套囊及前端整体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可以帮助减轻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龋齿的学龄前期儿童的疼痛反应,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麻醉在视网膜脱离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择期眼底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气管内插管麻醉(T组)与喉罩通气麻醉(L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15分钟(T2)、手术开始30分钟(T3)、拔管时(T4)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心率与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呛咳等情况。结果喉罩通气麻醉组(L组)患者在T1和T4时间的循环系统波动性较气管内插管麻醉组(T组)稳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相比各时间点无差异(P>0.05);L组较T组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苏醒期呛咳发生率低于T组,差性异显著(P<0.05)。结论视网膜脱离修复术手术中使用喉罩通气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麻醉相比,同样能够提供有效的气道支持,循环系统应激反应小,诱导及苏醒时间短,苏醒期呛咳发生率少,适用于此类的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31-1532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达克罗宁对患者插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端给予达克罗宁涂抹,对照组不作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以及咽喉疼痛、咳嗽、痰液多、声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MAP和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拔管后咽喉疼痛、咳嗽、痰液多、声嘶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达克罗宁可有效降低拔管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影响苏醒时间和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内注射和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气管拔管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下肢或腹部手术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由电脑生成随机数据表,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将其分为V组(n=40,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T组(n=40,气管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和对照组(n=40,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穗妇儿药研伦审批字[2015]第10号),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3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患儿在全身麻醉苏醒期不同观察时间点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唤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呛咳反应评分。 结果①在T2观察时间点,T组患儿的心率较对照组患儿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观察时间点,T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并且T组患儿的舒张压和心率也低于V组,T组分别与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4~T7观察时间点,V组和T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观察时间点,T组患儿的心率低于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组和T组患儿唤醒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前二者分别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儿唤醒时间显著短于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气管拔管时间显著短于V组,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V组和T组气管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气管内注射和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气管拔管时的血压和心率有良好的稳定效果,并能有效抑制气管因机械刺激引起的呛咳反应。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会延长患儿唤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气管内注射右美托咪定会延长患儿唤醒时间,但不影响气管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L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3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2g,C组用生理盐水润滑气管导管前1/3。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观察麻醉诱导前(T0)、吸痰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2min(T3)、拔管后5min(T4)的HR和SBP、DBP;拔出气管导管前做套囊充气放气试验2~3次,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反应,观察拔管后患者屏气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L组的I-IR、SBP、DBP在T1~T3时点明显降低(P〈0,05)。C组患者出现呛咳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P〈0.01),屏氢厘应和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也高于L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减轻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拔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李岱  林启勇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82-2183
目的评价探讨地佐辛超前应用预防瑞芬太尼复合全麻下患者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和对照组(B组)。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并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A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05mg/kg。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记录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30min(T2)时MAP、HR、SpO2、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评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MAP、HR、VAS评分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Ramsay评分高于B组(P<0.01);两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SpO2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05mg/kg能安全有效地预防瑞芬太尼复合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气管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80例气管内全身麻醉行腹腔镜检查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安慰剂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组(Y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时的心率、血压、呛咳反射及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1min的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时、拔管时的心率(HR)、血压(SAP、D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Y组与给药前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5min时的心率(HR)、血压(SAP、D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呛咳反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减轻麻醉苏醒时气道、循环反射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葛缅  池信锦  庞红  黑子清 《中国校医》2010,24(8):593-595
目的研究气管内单次或持续泵注利多卡因和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苏醒拔管期气道及循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气管内全麻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术毕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Ⅰ组为气管内持续泵注组;Ⅱ组为气管内单次给药组;Ⅲ组为静脉给药组;Ⅳ为对照组。观察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呛咳反应情况和苏醒拔管时间。结果与Ⅳ组相比,Ⅰ、Ⅱ、Ⅲ组在吸痰时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与Ⅳ组相比,Ⅰ组与Ⅲ组相比,呛咳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气管内给予利多卡因能够有效抑制气道机械刺激引起的循环波动及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适时表面麻醉预防高血压病人全麻气管内插管期、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ASAⅡ-Ⅲ级有高血压病史的上腹部手术病例,年龄50~76岁,静-吸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随即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A组(预防组)麻醉诱导前于口腔、咽喉部1%的卡因喷雾3次;诱导插管显露声门时1%的卡因喷雾1次;插管后经气管导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2ml.手术即将结束麻醉尚未减浅时,经气管导管内喷雾1%的卡因3次并注入2%利多卡因2ml;再经口或经鼻插入吸痰管吸净咽喉部分泌物并边退管边注入2%利多卡因2ml;然后减浅麻醉吸痰拔管.B组(对照组)麻醉诱导插管前、拔管前均不行表面麻醉处理作为对照.结果 A组插管期、拔管期的SBP、DBP、HR的变化明显低于B组,差异极显著(P<0.01).拔管后5min,A组的心血管反应也明显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适时表面麻醉对预防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期、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麻醉药物对神经外科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神经外科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于相同的术前准备,麻醉前给药及麻醉诱导,插管维持稳定30分钟后实验组吸入七氟烷,对照组吸入异氟烷.观察2组插管时刻、拔管期间患者的呛咳发生率(数),停止麻醉给药至病人睁眼时间、答问切题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诱导插管及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30.91%,实验组发生率为9.09%,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的苏醒时间、清醒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麻醉药物对神经外的影响不同,临床应结合病情需要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胸部硬膜外术后镇痛时,术毕镇痛首剂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开胸行非心脏手术病人随机采用气管插管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术后镇痛组(GE组)及单纯吸入全麻组(G组)。GE组患者术前于T6~7或T7~8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 ml确定平面控制在T2~T10,以异氟醚、阿曲库胺维持麻醉。G组不用硬膜外穿刺,其余麻醉诱导维持与GE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无明显区别。GE组于术毕前10 min硬膜外给予镇痛药物首剂(吗啡2 mg+0.75%左旋布比卡因2.5 ml+1 mg氟哌啶稀释至10 ml)。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符合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SBP、DBP、HR。结果两组患者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同术前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GE组在拔管前即刻、拔管后1min、拔管后5 min的HR、SBP、DBP的波动明显低于G组同时刻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气管拔管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中胸部硬膜外镇痛术毕给予镇痛药物后,虽不能完全抑制围气管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但可显著降低其增加幅度,提示其对拔管期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8月在本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研究组气管插管后开始输注右美托咪定,直至手术结束前胸腔冲洗为止。对照组在此时间段持续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出室时间、拔管后24 h 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期呛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T1-T3三个时间点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为(108.08±11.57)mmHg、(106.07±8.69)mmHg、(105.21±8.19)mmHg、(86.14±14.62)次/min、(90.05±9.18)次/min、(89.21±10.56)次/min、(103.21±3.14)%、(102.96±2.97)%、(101.96±2.24)%,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0,4.354,3.980,5.972,11.140,9.548,10.614,10.538,10.173,P<0.001);研究组T1-T3三个时间点有创MAP、HR、SpO2分别为(97.32±13.57)mmHg、(98.10±12.57)mmHg、(97.21±11.96)mmHg、(75.62±13.67)次/min、(73.21±6.98)次/min、(72.56±8.21)次/min、(97.04±2.08)%、(97.72±3.21)%、(97.03±2.67)%,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2,0.425,0.028,1.580,0.802,0.284,0.784,1.735,0.683,P>0.05);研究组T1-T3三个时间点有创MAP、HR、Sp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8,3.499,3.702,3.526,9.796,8.350,10.989,8.038,9.489,P<0.001);研究组拔管时间、出室时间、拔管后24 h 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11.73±2.48)min、(20.32±3.28)min、(2.09±0.5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9,0.853,1.768,P>0.05);研究组呼之睁眼时间为(10.10±2.26)min,短于对照组(t=4.262,P<0.001);呛咳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01);两组苏醒期均无喉痉挛、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 胸腔镜手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维持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呼之睁眼时间,减低呛咳发生风险,利于改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频指数监测对全静脉麻醉患者苏醒拔除期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为成手控输注组和实验组为双频指数指导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全静脉麻醉。对照组常用的是输注丙泊酚和使用芬太尼;实验组按照3ug/mL的靶浓度开始输注,在手术临近结束的大约0.5h内不再追加芬太尼;根据双频指数监测结果随时调整靶浓度,手术结束即停止使用所有药物,并开始尝试唤醒病人,记录2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期利用双频指数监测对全静脉麻醉的患者手术后迅速苏醒、尽快拔除气管导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19-102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加以雷米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实验组(n=53),两组前期处理与麻醉诱导方案相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实验组则在麻醉诱导完成后应用丙泊酚加以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的差异,统计两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HR、SBP、DBP与Sa O2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的T1(首次腹部穿刺)、T2(建立CO2气腹10min后)、T3(术毕拔管即刻)的HR、SBP、DBP与T0(麻醉诱导前)相比有明显改变(P<0.05),与实验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给予丙泊酚加以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有助于稳定术中生命体征,加快术后恢复,且术后不良反应少,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麻醉中盐酸奥布卡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开展人工流产术的2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盐酸奥布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与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在麻醉3 min的心率、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麻醉中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可提高麻醉效果,在麻醉过程中维持良好的生命体征,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预防全身麻醉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缓慢静脉注射0.9%氯化钠5m1(对照组)、曲马多1 mg/kg(曲马多组)、帕瑞昔布钠40 mg(帕瑞昔布钠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3 min(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及躁动评分、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呛咳、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曲马多组T2~T4时MAP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帕瑞昔布钠组T2~T5时与T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曲马多组T2~T4时和对照组T2~T5时与T1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曲马多组拔管时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5%(3/20)和25%(5/20)比50%( 10/20),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T3~T5时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40%(8/20)比10%(2/10)和5%(1/20),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与曲马多均可减轻全身麻醉患者拔管期不良反应,并能有效地预防拔管后躁动和呛咳的发生,但帕瑞昔布钠的效果和安全性优于曲马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术中采用欧普乐喉罩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颅内动脉瘤DSA和GDC栓塞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欧普乐喉罩组(O组).观察患者入介入室后10min(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3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峰压,并于以上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拔管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T组T2、T3HR、MAP较T0明显升高(P<0.05),而O组升高不明显(P>0.05);O组在T2~T5时HR、MAP均明显低于T组(P<0.05 . O组T3~T5E和NE明显低于T组(P<0.05),T3-5T组E和NE高于T0(P<0.05),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O组安静拔管例数明显多于T组(25例比5例)(P<0.01),而发生呛咳的例数明显少于T组(5例比24例)(P<0.01).结论 欧普乐喉罩操作简单,插入与拔出时咽喉部刺激性小,诱导及苏醒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循环干扰轻,通气可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DSA诊断与GDC栓塞术的麻醉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全麻诱导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7月在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氢吗啡酮组),对照组(舒芬太尼组),各80例,分别使用氢吗啡酮和舒芬太尼两种不同阿片类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其他麻醉诱导药物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5min(T2),气腹建立时(T3),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时(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苏醒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T0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1、T2、T3、T4时点,研究组SBP、DBP、HR较对照组波动幅度小,两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T4时点的苏醒期质量评分(RS)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氢吗啡酮在腹腔镜手术中全麻诱导及应用时,不仅安全性高,诱导过程平稳,麻醉苏醒快,苏醒质量好,而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6,(5):561-562
目的评价氢吗啡酮联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ransverse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早期镇痛效果。方法纳入42例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治疗组患者全麻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手术开始前静脉推注氢吗啡酮10μg/kg;对照组患者推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中芬太尼使用剂量明显较少(P<0.05),苏醒期VAS评分、躁动评分明显较低(P<0.01),补救性曲马多的使用剂量明显较少(P<0.01);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超声引导下TAP阻滞有助于减轻妇科腔镜患者苏醒期的疼痛不适,提高舒适性,且不影响拔管时间以及镇静程度。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7,(10):1541-154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双肺通气腔镜肺大泡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双肺通气腔镜单侧肺大泡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A组(生理盐水组)、B组(甲泼尼龙组)、C组(乌司他丁组)。患者均给与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静脉泵注(10 ml·min~(-1));甲泼尼龙组和乌司他丁组患者在生理盐水中分别加入甲泼尼龙40 mg、乌司他丁50万单位。记录患者术前(T0),关胸(T1),拔管(T2)时患者HR、MAP、P_aO_2、P_aCO_2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结果与T0比较,三组患者T1、T2时P_aO_2、P_aCO_2明显升高;与T1比较,三组患者T2时Pa_O_2、P_aCO-2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缩短,Steward苏醒评分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缩短,Steward苏醒评分增加(P<0.05)。结论甲泼尼龙、乌司他丁可以明显改善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单孔胸腔镜单侧肺大泡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和氧合功能,具有肺保护作用;比较而言,乌司他丁不及甲泼尼龙的保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