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5月~2008年6月神经外科11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气管切口护理、套管护理、气道湿化、吸痰、心理护理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1例行气管切开后5天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因病情严重行气管切开后2~6天死亡。余8例呼吸道感染得以控制成功拔管,拔管后平稳,气道通畅。结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61-66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吸氧患者主动与被动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室(GICU)收治的44例气管切开吸氧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39例气管切开吸氧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被动人工气道湿化(持续微量泵入湿化液)护理,研究组采用主动人工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器内加45%生理盐水)护理,连续护理3 d后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湿化满意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研究组的湿化过度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刺激性咳嗽、气道损伤、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0%、0.00%、2.27%、2.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12.82%、15.38%、1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吸氧患者采用雾化主动湿化相对常规微量泵持续泵入被动湿化具有更显著的湿化效果,以及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行气管切开术43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3例(53.4%),好转10例(23.3%),自动出院8例(18.6%),植物状态生存2例(4.7%).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适量湿化气道,有效吸痰,可解除呼吸道梗阻症状,改善通气和脑缺氧,促进其脑功能恢复.做好气管切开护理,注意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口腔护理,早期实施院内感染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进行间断氧气雾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间断氧气雾化法气道的后疗效满意率高(80% VS 30%),所产生的并发症肺部感染、痰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5% VS 77.5%;10% VS 45%)。结论使用氧气雾化面罩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做间断氧气雾化法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气道湿化护理,减少气管切口暴露,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侯春红 《现代保健》2010,(31):115-116
目的 总结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方法,以更好地预防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40例喉部分切除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预防人工气道感染、堵塞、保持合适湿润度等.结果 人工气道发挥良好的通气功能,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能明显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近几年关于气管切开后的护理研究与进展,从病室管理、氧疗、气道湿化、吸痰护理、气管导管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等七个方面阐述气管切开后护理的措施与方法 ,以达到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及肺部感染的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梁红丽 《现代养生》2014,(16):80-80
目的:观察气切型雾化器持续低流量氧化雾化在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146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持续低流量氧化雾化。结果 :在146例患者中没有出现痰痂堵塞现象,且并发症发生几率与感染率均显著降低。结论 :气切型雾化器持续低流量氧化雾化在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作用显著,既可吸氧、有效湿化,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对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气管切开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行气管切开后早期应用微量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微量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湿化效果达到生理性需要,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人工呼吸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吴霞 《医疗装备》2013,(12):90-91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循证护理理论解决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最佳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循证护理,无气道痰痂现象发生,对气道无刺激。结论:循证护理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运用,可以促进护士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指导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从而为患者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缶床观察我院ICU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共52例,其中气管直接插管患者有41例,气管切开插管患者有11例,主要予以一般护理,呼吸机、人工管道及气道的湿化,预防感染,吸氧,吸痰,口腔护理等措施,分析护理影响临床效果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气管直接插管的41例患者中保留插管时间最短为1 2h,最长为13d,气管切开插管的1 1例患者中留置气管套管最短为2天半,最长为7个月,肺部感染患者为1例气管切开患者,后抗感染治疗有效及缓解症状后也拔管,未见导管脱出者,未见口腔溃疡者。结论: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疾病的转归,护理人员要做到护理方式的合理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到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及胃内容物误吸等的发生,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崔俊晔  王舵 《现代保健》2011,(19):135-136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经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46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切口、吸痰、湿化气道、拔管等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结果46例患者无一例因肺部并发症死亡。结论正确的吸痰和湿化气道等护理措施是气管切开术后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曹微微 《医疗装备》2020,(5):187-188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间断性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42%)较对照组(38.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重症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重症颅脑损伤约占脑损伤的20%[4]。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不少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且有不同程度的舌后坠等导致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患者失去了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加温、加湿等屏障作用,容易引起气道阻塞形成肺不张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呼吸道湿化是防止该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我科用氨溴索联合地寨米松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滴入气管湿化气道预防肺部感染,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更有利于病入痰液的排出,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4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4例气管切开患者,有6例治愈,治愈率2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必须给予科学、正确、严密、周到的护理,充分氧疗,气道湿化,正确的吸痰等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了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但气管切开术后加重或造成呼吸系统感染、气道出血、窒息等则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同时气管切开又是一个长期的护理过程。因些如何正确做好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降低气管切开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成为是每位医护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本科自2010年1月将PDCA循环应用到气管切开气道管理之中,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11—2012年在本科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20例,男73例,女47例,年龄25~80岁,平均41岁。其中颅脑外伤66例,高血压脑出血压32例,脑梗死9例,动脉瘤8例,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其护理一直是医学专家和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了依据。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进展简述如下: 一、充分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的必要措施,是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严格的气管切开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感染和导管堵塞、气道狭窄、脱管等并发症,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对117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预防气管切开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呼吸机上的加温湿化和药物雾化装置及湿化液定时气道滴入进行气道湿化,实验组患者使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发热、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以及VAP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38例病人中,发生发热、刺激性咳嗽、痰培养阳性及VAP的人数分别为13、15、12、10人;对照组的32例病人中,发生发热、刺激性咳嗽、痰培养阳性及VAP的人数分别为24、21、20、19人。实验组和对照组上述4项监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人工鼻在预防气管切开患者VAP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明显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采用不用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间断滴注及氧气雾化;观察组30例采用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和湿化效果。结果 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痰栓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强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不良反应,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气道湿化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增强舒适感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液;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在其他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气道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液可以减少气道内的痰痂形成,避免气道痉挛、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