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探讨治疗脑梗死更好方法。方法:选择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为治疗组,随机选择内科常规治疗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结果: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临床内科常规疗法。其疗效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临床内科常规疗法。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时机选择及治疗疗程对疗效有影响,治疗越早,疗程在一定范围内越长,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及针灸辅佐内科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的病例随机分为单一内科治疗组(对照组)38例和高压氧及针灸结合内科治疗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Breviscapine)、胞二磷胆碱及酌情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及针灸治疗,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及针灸结合内科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来诊前病程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机分为高压氧Ⅰ组(病程为24小时内,31例),高压氧Ⅱ组(病程为2~3天,31例)和常规药物组(病程24小时内15例,2~3天16例,共31例)。常规药物组给予5%葡萄糖250 ml加入胞二磷胆碱0.5克,每日一次静滴;脑复康0.8克,每日三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高压氧组均优于常规药物组,尤以高压氧Ⅰ组为明显(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能够减轻脑组织缺氧、缺血,阻止急性脑梗死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期高压氧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诊期行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还采用高压氧疗法。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1、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2个疗程后,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82.92%)(P<0.05)。1个疗程后2组患者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疗程后2组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急诊期行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治疗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维脑路通及美多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高压氧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而精心、细致的护理则是保证高压氧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2007年,我科采用高压氧(HBO)对10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与单纯内科治疗的96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表明高压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鄢莉  许圆 《临床医学》2007,27(10):22-23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均予抗聚、扩血管、活血化淤、活化脑细胞等常规治疗。HBO组加用高压氧治疗,1次/d,7 d为一疗程,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HBO组治疗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总有效率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治疗以第2~3个疗程时限显效明显。治疗愈早,疗效愈佳,对发病时间较长者仍可取得较好疗效。结论HBO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疗效,简单安全,副作用小,宜尽早进行,且以第2~3个疗程为最佳治疗时限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脑挫裂伤后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0例脑挫裂伤后失语症患者按入组时间顺序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外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采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1组采用0.18MPa压力,治疗2组采用0.20MPa压力的高压氧治疗,高压氧1个疗程治疗10d,中间休息2d,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每个疗程结束后3个组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BDAE)的分级变化。结果:经2和3个疗程治疗后,2个治疗组BDAE分级评价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在脑外伤失语症的治疗结果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脑挫裂伤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患者经2—3个疗程治疗后其言语功能改善较明显,高压氧治疗压力0.18MPA和0.2MPA对脑挫裂伤失语症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建议采用0.18MPA的压力治疗脑挫裂伤后失语症可能更合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 112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56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6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10 d、2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脑梗死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静舒氧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及其安全性,为脑梗死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和静舒氧组,3组均按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静舒氧组加用静舒氧治疗,每次250mL,2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高压氧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将患者置于高压氧舱中,0.2MPa,1h/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不进行静舒氧及高压氧治疗。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FD)程度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Bather指数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ADL进行评价。结果:各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分均有增高,NFD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以静舒氧组改善最明显,治疗后FMA评分:上肢(38±9)分,下肢(75±10)分,Barthel指数(83±8)分,高于高压氧组:上肢(29±8)分,下肢(60±10)分,Barthel指数(74±10)分;NFD评分:静舒氧组(13±6)分,低于高压氧组(17±6)分(P<0.05);而高压氧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又明显高于对照组,NFD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静舒氧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压氧不同剂量(频率)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梗死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A组:一天高压氧治疗两次,10d一疗程;B组(对照组):一天治疗一次,10d一疗程,经两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评价不同剂量(频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川占床治愈率25%,显效率32.5%,有效率40%,总有效率97.5%;B组:治愈率12.5%,显效率24.74%,有效率48.75%,总有效率85%,A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B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一天治疗两次的疗效优于一天一次。  相似文献   

12.
郑蕾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17):156-157,165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在发病后1h-3d内接受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机体整体功能、单纯肢体功能,以及语言障碍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3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高压氧综合治疗,并分析高压氧疗效与高压氧介入时间及治疗次数的关系,探讨本文高压氧介入时间超过15d的患者未及时行高压氧治疗的原因.结果:本文236例患者经过高压氧综合治疗,痊愈118例(50%),有效198例(83.9%).高压氧介入时间1-14d总有效率91.54%,痊愈率59.23%,15d以上总有效率74.53%,痊愈率38.68%,两组总有效率与痊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痊愈与有效需要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超过15d的患者,说明高压氧早期介入有效率高且需要的治疗次数少.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早期介入且坚持足够疗程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评价高压氧辅助治疗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高压氧组40例,在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为0.2MPa,10次为1疗程,平均1.6个疗程。对照组36例取2000年以前未行高压氧治疗,病情病程相当的病例。两组治愈率分别为60%和30%(P<0.05),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7.00±3.12)d和(34.00±3.53)d(P<0.01)。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早期配合高压氧治疗比单纯手术和药物治疗治愈率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开始及治疗30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 Index(MB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30 d后,联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95.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改善,对减轻脑痉挛,预防挛缩畸形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静舒氧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及其安全性,为脑梗死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和静舒氧组,3组均按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静舒氧组加用静舒氧治疗,每次250mL,2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高压氧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将患者置于高压氧舱中,0.2MPa,1h/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不进行静舒氧及高压氧治疗。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FD)程度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Bather指数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ADL进行评价。结果:各组冶疗后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分均有增高,NFD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组间比较以静舒氧组改善最明显,治疗后FMA评分:上肢(38&;#177;9)分,下肢(75&;#177;10)分,Barthel指数(83&;#177;8)分,高于高压氧组:上肢(29&;#177;8)分,下肢(60&;#177;10)分,Barthel指数(74&;#177;10)分;NFD评分:静舒氧组(13&;#177;6)分,低于高压氧组(17&;#177;6)分(P&;lt;0.05);而高压氧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又明显高于对照组,NFD低于对照组(P&;lt;0.01)。结论:早期应用静舒氧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后患者血浆高水平内皮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3/1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均知情同意,根据病程分为3组,≤7d组38例,8~14d组16例,≥15d组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加压25~30min,舱内绝对压力达0.2MPa后,面罩式吸纯氧40min,共2次,休息吸氧舱内压缩空气10min,1次/d,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高压氧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外周静脉血进行内皮素水平测定,采用放免法。结果6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比较:①64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犤(60.42±17.38),(42.92±8.42)ng/L(t=2.667,P<0.01)犦。②≤7d、8~14d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犤(67.76±21.41),(65.49±50.28)ng/L;(45.68±13.58),(38.35±13.82)ng/L(t=2.056,2.343,P<0.05)犦。③≥15d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犤(22.84±28.96),(39.94±21.32)ng/L,(t=2.552,P<0.05)犦。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显著效果不是以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起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早期应用多巴胺及高压氧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巴胺5μg/(kg.min),持续静脉微泵注射,疗程7 d。待病情平稳后应用高压氧治疗,1次/d,5~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多巴胺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金立  周秀梅  李敏  张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601-3602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0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6例,予甲钴胺联合高压氧治疗,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1次/d,高压氧治疗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0.2 MPa,1次/d。对照组52例,使用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1次/d。两组疗程皆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钴胺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0.
将老年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106例、高压氧治疗组98例和通心络胶囊治疗组10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在0.2MPa高压氧下戴面罩吸氧40min后休息10min再戴面罩吸氧40min,1次/d,每24次后休息7d,联合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断。联合治疗组与高压氧治疗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老年性脑梗死后遗症采用高压氧与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纯通心络胶囊治疗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