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液压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8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损伤组(126只)及对照组(42只)。损伤组随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每组42只大鼠。3种损伤组及对照组,分别再随机分为0.5、2、6、12、24、48、72 h各7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对轻度、中度、重度组分别给予0.5~1.0atm、1.5~2.0 atm、2.5~3.0 atm液压冲击力,制成轻、中、重3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分别于致伤后相应观察时间点对损伤组及对照组行心脏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SP、CGRP的含量。结果创伤性脑损伤(TBI)中SP与CGRP血浆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879,P<0.01)。变化规律基本都是损伤后立即升高,随之迅速下降,12 h或24 h之后缓慢回升。不同程度TBI组及对照组之间SP、CGRP血浆总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中相同程度不同时间点之间SP、CGRP血浆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中损伤程度和时间对于SP、CGRP血浆含量有交互效应。SP血浆含量中度组0.5 h时最高,重度组24 h时最低。CGRP血浆含量中度组2 h时最高,重度组24 h时最低。结论TBI中SP与CGRP在血浆含量变化呈正相关,且与损伤程度有关,通过测定SP及CGRP血浆含量可以间接推测TBI病变及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探讨NSE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液压损伤模型,观察成年性Wistar大鼠168只:实验组(n=126)和对照组(n=42)。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每组各42只大鼠。实验组用液压冲击致伤,造成大鼠轻、中、重三型脑损伤模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技术测定NSE在0.5、2、6、12、24、48h和72h(n=6)血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血浆NSE浓度在较低的水平,实验组大鼠NSE血浆浓度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水平,实验组在0.5、12h大鼠血浆NSE浓度随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加,重度损伤组血浆NSE浓度0.5h即开始明显增高,达到峰值,12h达到第2个峰值;中度损伤组血浆NSE浓度2h达到峰值,24h达到第2个峰值;轻度损伤组血浆NSE浓度2h达到峰值,48h达到第2个峰值。损伤程度越重,血浆NSE浓度高峰出现越早。结论NSE可以作为创伤性脑损伤早期标志,可能参与了创伤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NK1受体拮抗剂L-703、606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创伤组(TBI组,28只)、L-703,606组(LT组,28只)。TBI,LT组大鼠分别作自由落体创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动态观察经尾静脉给予NK1受体拮抗剂L-703、606(250nmol/kg)0.5,2,6,12,24,48,72h后P物质(SP)的变化规律。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BI组脑组织SP阳性单位在伤后0.5h开始表达上调,2、6h依次增高,12h达到峰值(P<0.05)后逐渐回落,72h时高于正常水平。与TBI组相比,L-703、606组脑组织SP阳性单位表达在6h即达到高峰,随后持续回落,72h即恢复正常。且在相应的时间点SP阳性单位表达都低于TBI组。②PCR显示: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基本相似,即L-703、606组脑组织SPmRNA表达较TBI组峰值提前,由12h提前至6h,且在相应时间点减少SPmRNA表达。结论NK1受体拮抗剂L-703、606能减少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SP的表达,减轻脑水肿,并能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低温(MHT)对大鼠颅脑创伤(TBI)后海马齿状回区(DG)新生神经元长期存活及成熟的影 响。方法 59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TBI组及TBI+MHT组,sham组15只,其余两组各22只。 TBI大鼠模型借助液压冲击脑损伤仪建立,打击压力设置为2.0 atm(1 atm=101.325 kPa)。TBI+MHT组大鼠在损伤后 立即接受MHT,降温后直肠目标温度为33.5 ℃,维持4 h,并于1.5 h内缓慢复温至37 ℃。在不同时间点应用Morris水 迷宫试验,mNSS评分比较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各组海马新生神经元长期存活及成熟 情况。结果 与TBI组比较,TBI+MHT组大鼠伤后4周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平台穿越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 均显著增加(P<0.05)。损伤后1、2、4周TBI+MHT组大鼠较TBI组mNSS评分均降低(P<0.01)。与sham组比较,损 伤后1、4、8周TBI组和TBI+MHT组大鼠损伤侧海马DG区BrdU阳性细胞数及BrdU/NeuN双阳性细胞数均增加(P< 0.05),且TBI+MHT组较TBI组增加更明显(P<0.05)。此外,与损伤后1周相比,损伤后4周及8周TBI组BrdU/NeuN 双阳性细胞数减少,而TBI+MHT组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 MHT可促进TBI后新生神经元的长期存活及成 熟,促进TBI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创伤性脑损伤后成年小鼠海马组织中Hes1的表达情况.方法:雄性C57BL/6小鼠6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NC)组33只和创伤性脑创伤(TBI)组33只,通过单侧液压性损伤(FPI)的方法建立小鼠创伤性脑创伤模型.分别在成模后6 h、1 d、3 d和7 d通过颈椎脱臼处死小鼠,2组每个时间点各选取小鼠6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中Hes1 mRNA的表达;创伤后3 d,每组分别选取小鼠6只和3只分别用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es1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均以GAPDH作为内参照.结果:TBI组所有标本中均检测到Hes1的表达.TBI组与相应的NC组海马组织中Hes1 mRNA的表达情况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组创伤后3 d海马的蛋白表达量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s1蛋白在NC组小鼠伤侧海马组织的细胞中广泛表达,而TBI组创伤后3 d Hes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Hes1可能参与了神经发生过程,并在随后的损伤修复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患者颅脑创伤(TBI)后早期血清孕酮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男性颅脑创伤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颅脑损伤的程度,其中轻度颅脑损伤21例,中度颅脑损伤32例,重度颅脑损伤25例。动态观察患者伤后12、24、72 h的血清孕酮水平,对不同程度颅脑创伤患者间的血清孕酮变化进行比较。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男性3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程度颅脑创伤患者间的血清孕酮水平变化比较,在创伤后12、24、72 h三个时间点血清孕酮水平均升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升高最明显,其次是中度颅脑损伤,三组呈明显阶梯,即重度>中度>轻度(P<0.05)。观察组在创伤后12、24 h血清孕酮水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至伤后72 h血清孕酮水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改变与颅脑创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为临床应用孕酮治疗颅脑创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建  施金龙  施炜  毛伟峰  徐水珠 《江苏医药》2005,31(10):765-767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大鼠脑损伤模型,对生理盐水(NS)组和AG组SD大鼠于伤后6h分别腹腔注射NS或AG,每隔24h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分别于致伤后24h、72h、168h取样,采用iNOS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鼠TBI后iNOS的表达及其细胞定位,采用凋亡细胞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TBI后不同时点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TBI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伤侧海马iNOS阳性表达,TUNEL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伤后72h表达最明显,伤后168h仍有表达;注射AG后,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伤侧海马的iNOS阳性细胞和TUNEL阳性细胞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TBI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伤侧海马可出现iNOS阳性细胞高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且呈相关性变化,推测iNOS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TBI后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使用AG能明显减少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和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的动态变化及同神经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0)、假手术组(n=20)和脑损伤组(n=100),采用Marmarou法建立脑损伤模型,脑损伤组在损伤后1,6,12,24和72 h各取20只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VEGF和ES水平。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VEGF含量1~12 h无变化,24 h开始显著上升;ES含量1~24 h无变化,72 h开始显著上升;重度脑损伤大鼠VEGF和ES水平较中度损伤大鼠升高早,幅度大。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VEGF和ES含量随损伤时间呈规律性动态变化,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趋势相符,可能同自身修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早期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神经元型NO合酶(nNOS)是否参与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落体法大鼠TBI动物模型,观察大鼠TBI早期脑组织NO含量、NOS活性的动态变化和特异性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对其的影响。结果大鼠TBI后30min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升高,伤后2h两者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伤后6h两者接近对照组;伤后12hNO含量仍接近对照组,而NOS活性再次高于对照组。结论 NO和nNOS在创伤性脑损伤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对大鼠脑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缺氧组大鼠在自制缺氧舱内每天缺氧8 h,连续缺氧1周。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GAP-4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GAP-43阳性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后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GAP-43表达增高,可能与缺氧性脑损伤后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电子脑皮质撞击仪(eCCI)建立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颅脑损伤所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praque-Dawley(SD)大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颅脑创伤组,每组10只.应用eCCI对颅脑创伤组大鼠顶叶大脑皮质区行精确撞击(打击速率4 m/s,打击时间200 ms,打击深度4 mm).假手术组仅用牙科钻开骨窗(5 mm ×5 mm),消毒后缝合头皮但不做打击.伤后48 h应用多普勒血流量计测定2组大鼠脑和胃黏膜表面局部血流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和胃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致伤48 h后,颅脑创伤组脑组织血流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40.2±1.9)ml/(min·100 g)比(107.6±3.4) ml/(min·100 g)](P <0.01).假手术组和颅脑创伤组胃黏膜表面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9±2.0)ml/(min·100 g)比(42.1±1.0)ml/(min·100 g)](P<0.01).致伤48 h后,光镜下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正常,结构完整,胞核蓝染,胞质呈粉红色;颅脑创伤组大鼠脑组织损伤灶周围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构排列紊乱,局部脑组织变性坏死,逐渐形成瘢痕,伴大量红细胞渗出.假手术组大鼠胃组织基本正常,黏膜表层结构完整,黏膜下层未见明显嗜酸性炎细胞渗出;颅脑创伤组大鼠胃组织可见黏膜表层细胞、腺胃细胞变性、脱落,伴红细胞渗出,黏膜下可见嗜酸性炎细胞浸润.结论 大鼠颅脑创伤后存在应激性溃疡,应用脑皮质撞击仪可成功建立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大鼠颅脑损伤急性期水通道蛋白4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时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脑水肿间的关系。方法9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伤后0.5、2、6、12、24、48、72 h共7组,对照组不打击)。制作大鼠液压冲击颅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0.5、2、6、12、24、48、72 h采用干湿比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脑组织AQP4 mRNA在伤后0.5 h开始表达上调,2、6、12 h依次增高,24 h达到峰值(P<0.05),72 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脑组织含水量与AQP4 mRNA表达变化一致。经相关性分析,AQP4 mRNA的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095,P<0.05)。结论重型脑损伤急性期,AQP4 mRNA表达变化与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AQP4可能参与重型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永丰  廖达光  刘峰  李威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41-1442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脑外伤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1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5只)、模型组(55只)和黄体酮组(55只),用Freeney法造成大鼠脑挫裂伤模型,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伤侧脑组织含水量、伤灶周围AQP-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黄体酮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AQP-4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黄体酮可以明显减轻创伤后脑水肿,其作用可能与抑制AQP-4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外伤对大鼠内耳超微结构及听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弥漫性脑外伤大鼠模型并完全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及外伤1、2、3、4周组,每组各30例。采用听性脑干反应测定及光镜、电镜观察等手段,记录各波波峰潜伏期(PL)及各波峰间潜伏期(IPL),观察各组动物耳蜗超微结构及听功能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耳蜗结构正常,外伤后各组内耳超微结构有明显损伤变化。外伤1、2、3、4周组V波阈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8.50±7.83)、(17.83±8.35)、(16.00±7.12)、(15.42±7.21)dB比(1.17±2.13)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外伤1、2、3、4周组I波、Ⅲ波、Ⅳ波PL及I-Ⅲ、Ⅲ-V、I-V IP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脑外伤对内耳超微结构及听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听功能变化可能与耳蜗超微结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孕酮对大鼠脑损伤后COX-2和IL-6表达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孕酮治疗组,按照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孕酮治疗组伤后1、6 h腹腔注射孕酮16 mg/kg。各组于伤后24 h取材。用ELISA法检测COX-2和IL-6含量,用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用mNSS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结果孕酮治疗组与脑损伤组比较,COX-2和IL-6表达和脑水肿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孕酮可能通过降低COX-2和IL-6的表达,进而降低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发挥脑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是否通过影响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伤区Bcl-2和Bax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将60只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外伤组,治疗组的大鼠用苯甲酸雌二醇治疗。应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伤区脑组织Bcl-2及Bax的表达变化,并且计算出Bcl-2和Bax表达的比值。结果治疗组Bcl-2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创伤组(P〈0.05),创伤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Bax表达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cl-2和Bax表达的比值高于对照组和外伤组。结论雌激素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表达来减少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脑的保护作用,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Pulsinelli法制作大鼠全脑I/R模型。依达拉奉(3mg·kg-1)腹腔内注射法进行预处理。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对照组(C)、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依达拉奉预处理组(E),根据再灌注时间(1d、3d、5d)I、E组依次分3个亚组。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织化学pv6001染色法检测Bcl-2、Bax及CytC(cytochrome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相应I各亚组比较,E各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Bax、CytC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Bax、CytC的表达,明显减轻大鼠I/R的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活性对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创伤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前3组各36只分为伤后6、12、24、48、72 h 5个时相组,每亚组6只,进行钙蛋白酶活性测定及凋亡检测,余6只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对照组12只,其中6只进行钙蛋白酶活性测定及凋亡检测,另6只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治疗组各亚组在致伤前1 d经侧脑室注射MDL 28170(10μL),创伤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μL).结果:创伤组大鼠海马在伤后6h钙蛋白酶活性升高,于24 h达到高峰,治疗组各时相点海马区钙蛋白酶活性均较创伤组明显下调(P<0.01);创伤组大鼠伤后6 h海马CA2区即出现少量凋亡阳性细胞,伤后24 h明显增多,于伤后72 h达高峰;治疗组凋亡细胞密度高峰较创伤组明显下调(P<0.01);定位航行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治疗组搜索安全岛潜伏期较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空间探索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治疗组于第四象限的航行时间较创伤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脑创伤后钙蛋白酶活性增加可能参与了神经细胞凋亡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