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多发伤院内死亡患者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城市多发伤死亡病例的原因,探讨提高城市多发伤救治率的最佳模式.方法对我院81例多发伤院内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男57例,女24例,男女之比是2.375:1,高发年龄段21~40岁和61岁以上(72.84%);2005年后多发伤发生例数与死亡例数呈逐年下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8.79±9.21)分;随着损伤部位数及ISS评分升高,死亡人数显著增多;致伤原因主要是交通伤,占55.56%;损伤类型以颅脑损伤为主,占75.31%.创伤3 d内主要死因:严重颅脑损伤、创伤失血性休克;4 d以后主要死因:继发性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各类并发症.结论颅脑损伤和失血是创伤后早期的主要死因,后期多死于器官功能衰竭和并发症.努力提高国民的交通及生产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抢救预案及应急机制,重视"黄金1小时"的抢救时间窗观念是降低城市多发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79例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2月急诊抢救的交通伤患者2079例,按年龄、季节、外伤类型、外伤死亡原因、病死率等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年龄分布:年龄≤14岁,占1.3%;14~39岁939例,占45.2%;40~59岁865例,占41.6%;60~79岁176例,占8.5%;≥80岁71例,占3.4%。②按季度统计:1季度383例,占18.4%;2季度555例,占26.7%;3季度619例,占29.8%;4季度522例,占25.1%。以3季度交通伤发生病例数最多。③9年来交通伤病例数占各种外伤病例的65.2%,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④交通伤中损害部位最多的为颅脑和各种骨折,分别占总数的56.2%和15.7%;颅脑外伤和多发伤为交通伤常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总数的56.4%和33.7%。结论:通过对交通伤的流行病学分析,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改进急救体系和服务模式,加强急诊创伤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交通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车祸发生的时间等特征,为临床救护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2 955例交通事故伤害的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交通伤比例高的时间段为5~11月、双休日、每年3个长假,1 d内以11:00~13:00、16:00~19:00为多.交通伤患者男多于女,年龄以16~35岁的青年最多,伤害部位以头面部和四肢为主,需立即实施抢救措施者945例.结论 应加强节假日、双休日、中晚班急诊护理人员的配备,保证有足够的人力参与抢救;同时应加强护士急救意识、各种穿刺能力、抢救技能以及应急应变能力训练,进一步规范交通伤的救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发伤急诊死亡危险因素及死因,为提高该病的救治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急诊创伤中心2011-05-2015-04救治的1 583例多发伤患者(其中105例死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多发伤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致伤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年龄)病死率较其他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部位、ISS评分、受伤至就诊时间与患者生存有关,且损伤部位越多,ISS评分越高,受伤至就诊时间越长,死亡风险越大;颅脑损伤(50.48%)和失血性休克(23.81%)为多发伤患者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亟需建立自主型急诊创伤外科,对多发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救治,提高创伤救治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医院急诊伤害分布情况,为伤害事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0年全年累计伤害病例22 784例,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钝器伤(40.24%)、跌倒/坠落(16.46%)、动物伤(13.28%)、刀/锐器伤(11.43%)、机动车车祸(10.51%),发生地点主要是工业和建筑场所(40.80%)、公路/街道(22.65%)等;以非故意伤害事故(83.97%)和轻度伤害(76.30%)为主,机动车车祸是造成重度伤害的主要原因(55.26%);总病例在各时间段分布无明显高峰,不同职业伤害发生时间段不同(2=998,P=0.00),大部分伤害事故发生在08:00-22:00之间,占总登记数的85.51%,一天中17:00-20:00为学龄前儿童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7.43%),16:00-19:00为在校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6.91%),00:00时段(12.85%)、20:00时段(8.38%)、21:00时段(8.38%)为自残/自杀意图伤害事件发生的3个高峰时段。 结论 职业伤害、动物伤害及交通伤害是干预重点,对不同人群、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预防控制伤害事件发生要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荆门市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流行状况,为制定荆门市0~6岁儿童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9年荆门市三家伤害哨点监测医院门(急)诊首次就诊上报的0~6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729例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病例,男女比例为1.72∶1。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为跌倒/坠落、机动车交通伤害和刀/锐器伤,分别占总伤害病例的61.45%、10.15%、7.00%;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为主(65.0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玩耍为主(63.92%)。伤害性质以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为主,共占总病例的81.62%。一年中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在7~9月,三个月伤害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37%;一天中9:00—10:00、10:00—11:00、15:00—16:00和16:00—17:00是发生伤害病例最多的时间段,共占总伤害病例数的38.13%。结论荆门市0~6岁儿童以跌倒/坠落为主的非故意伤害发生率较高,应根据伤害发生的原因、性质、时间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评估和干预措施,减少0~6岁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意外伤害病例的原因及分布情况,为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提出建议。方法对2010年1月至12月急诊收治的1955例意外伤害病例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其次是摔伤/碰撞伤、打架斗殴等;损伤部位多集中在颅脑、四肢、面部;21~50岁是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中青年男性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每天的10:01~12:00、16:01~22:00是意外伤害高峰时段。结论意外伤害主要是交通事故,国家应健全意外伤害预防多部门合作机制,医疗机构应健全意外伤害救治各环节质量控制机制,加强安全与健康教育,家庭和学校健全意外伤害教育和管理监护机制,运用全方位、多手段共同努力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指导急诊弹性排班,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方法对我院2000年6月~2001年5月就诊的急性意外伤害5 080例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急性意外伤害以5月~11月为高峰,在一天24小时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晚上20:00~凌晨1:00时为高峰期;双休日刀刺伤病例明显增多.结论应加强对晚上20 : 00~凌晨1:00时急诊护理人员的配备,以配合医生做好伤后1小时内的院前院内急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资料流行病学的回顾性研究,了解颌面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录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1996-01/2002-10所有颌面创伤住院患者,创建颌面面创伤数据库,对每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因、致伤机制、损伤的部位及特点、合并伤及治疗方法等项内容逐一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录1159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3.95:1。交通损伤是主要伤因,590例(59.92%),其次暴力损伤221例(19.07%)非明确原因跌落伤112例(9.66%)、职业损伤85例(7.33%),运动损伤10例(0.86%),医源性损伤7例(0.60%)。面下部是最容易损伤的部位,下颌骨骨折中颏部最多,其次为髁状突。四肢在合并伤中最多发,其次是颅脑和眼。结论:应加强交通事故中颌面损伤的防治,注意其多发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上海市头部外伤急诊患者的就诊时间分布和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参加调查的上海市12家医院急诊首诊的头部外伤病例进行调查,并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受伤时间、致伤原因等.运用STSS 11.5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收回调查表19 532份,去除重复病例和缺项较多的调查表后,共得到有效调查表18076份(占92.55%).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11:1.女性患者年龄>性(t=10.575,P<0.01).20~29岁年龄组为最高发患者群,占24.7%.本市常住病例占所有统计病例的34.2%.12、1、3月份和8月份头部创伤急诊患者明显多于其他月份;而19:00-21:130,16:00-19:00和10:00-12:00为就诊高峰时段.5.1%患者的致伤原因与工作相关.就致伤原因而言,儿童组(<14岁)和老年组(>60岁)以坠落伤为首要致伤原因(分别占66.9%和48.4%);青少年组(15~34岁)以暴力击打伤最为常见(占3_4.2%);中青年组(35~59岁)以交通伤占第一位(占37.7%).受伤情况以头皮损伤(占40.2%)最为多见.85.8%的患者在就诊时接受了CT检查.71.1%的患者在急诊后自行离院,0.5%的患者死亡.结论 上海市头部外伤急诊患者在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头部外伤急诊患者的流行趋势将有助于医院合理安排急诊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1.
张军  周林  刘守钦 《疾病监测》2015,30(3):233-235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13年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性干预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通过山东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3年度哨点监测医院住院的伤害病例(含急诊观察病例)。结果 2013年共报告伤害病例4021例,男女性别比1.84:1。15~64岁人群占81.20%,其次为65岁以上老年人12.6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学生分别占73.36%、8.73%和4.77%。08:00-11:00和15:00-17:00共报告2093例,占53.42%。公路街道、住宅、工业或建设场所为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分别占39.59%、30.96%和13.16%;钝器伤、刺伤/锐器伤、身体用力过度居伤害前3位,分别占73.39%、8.16%和5.99%。伤害部位前3位的是头面部、上肢、下肢,分别占30.99%、22.23%和21.84%。结论 2013年济南市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钝器伤、意外事故、非故意伤害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面部和四肢为主,骨折与浅表损伤居前列。  相似文献   

12.
交通伤院前死亡的发生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分析交通伤院前死亡的发生特点及其规律。探讨交通伤院前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4年交通伤院前救治47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伤死亡810例中,院前死亡752例。占92.84%(其中现场死亡413例,占54.92%;运送途中死亡92例,占12.23%;急诊室死亡247例,占32.85%);死亡的直接原因为重型颅脑损伤481例(63.96%)、严重多发伤113例(15.03%)。结论交通伤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院前阶段,而现场死亡的比例最大,主要致死原因为重型颅脑损伤。可见,注重人员培训和现场救护技术,迅速到达现场,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救护,是降低交通伤死亡率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平罗县急诊伤害病例发生情况,对其情况进行分析,为平罗县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基本信息。方法收集平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3845例急诊伤害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共接诊急诊伤害病例3845例,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72∶1;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占33.16%;受伤原因前5位依次为跌伤/坠落(24.25%)、交通伤(23.12%)、钝器伤(19.78%)、刺/割伤(18.04%)和动物伤(9.07%)。交通伤、钝器伤逐年减少,动物伤逐年增加;受伤部位主要为上下肢(54.33%)和头部(28.76%)。95.87%的急诊伤害对象以轻微的浅表伤和中等程度的伤害为主;伤害病例处理情况以治疗后回家和住院为主,分别占80.16%和14.78%。结论跌伤/坠落、交通伤和钝器伤是平罗县急诊伤害的主要原因,男性多于女性,且伤害发生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的伤害类型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脑交通伤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方法 采用深圳市卫生局重点项目"深圳市急性创伤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提供的1994~2003年急性创伤的基本资料,抽取其中颅脑交通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住院病例10 607例,颅脑交通伤病例5 427例,手术3 478例,手术率64.1%;死亡295人,住院病死率5.4%,急诊手术1 086例;手术病例死亡124例,手术病死率3.3%;非手术治疗死亡181例,病死率9.3%;入院时有效GCS评分3 360例,GCS评分≤8分的病例654例,死亡232例,病死率35.5%.结论 颅脑交通伤病情重,病死率高,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式.加强颅脑交通伤的预防和救治可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99—01/2008—12共收治严重多发伤病例1091例,其中以颌面、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334例,因复杂颌面骨折,颅脑损伤造成早期呼吸道梗阻62例,现就梗阻原因,救治过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浙江省慈溪市门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伤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慈溪市县级医院、中心镇卫生院和乡卫生院各一家,以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到医院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共报告伤害病例15 808例,男女性别比为1.92:1,平均年龄为(33.7317.06)岁,15~59岁占79.8%.前4位职业依次为农民、工人、学生、待业/下岗者.伤害多发生于公路/街道、工作场所、家中和学校,主要发生于旅行、工作、体育活动时,发生时间多在9:20-20:00.导致伤害发生的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动物咬伤、钝器伤、跌落,以非故意伤害为主.门诊伤害死亡66例,53.0%死于是交通事故.结论 交通伤害、犬伤、职业伤害及儿童伤害应是本地区伤害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多发伤的救治.方法 对133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进行分析.结果 脑干功能衰竭、严重休克、严重肺部感染、肺挫伤、多脏器功能衰竭是重度颅脑损伤主要致死原因.结论 高度重视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脑干损伤、脑疝、休克的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处理脑干损伤、脑疝、休克、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以EICU为平台的创伤中心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探讨提高严重多发伤预后的急救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1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采用多学科会诊模式救治的10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9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采用以EICU为平台的创伤中心救治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急诊救治时间、完成初次检查时间、抢救厅滞留时间、急诊手术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预后、两组合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果:研究组急诊救治时间[(5.8±1.9) min]、完成初次检查时间[(31.3±12.2) min]、抢救厅滞留时间[(86±37) min]、急诊手术时间[(122±56) 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9.6±2.3) min]、[(52.7±14.6) min]、[(145±62) min]、[(182±7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19.
严重多发伤的抢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严重多发伤的特点严重多发伤的定义应该是同一致伤原因引起身体两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严重损伤,损伤的严重程度如不救治可以致命或致残。随着交通和工业的发展,严重多发伤多见于交通和工伤事故,而且有发生率增多的趋势。它的特点是: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多、易漏诊、处理难、死亡率高、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20.
496例急诊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乔向真(新疆昌吉州医院,831100)急诊创伤患者发病突然,变化快。颅脑损伤、多发复合伤伴重度休克时,如抢救不及时患者可迅速死亡。严重创伤患者进入急诊科首先接诊的是护士。因此,急诊护士在抢救重伤患者时,必须具备高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