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2年1月~2005年5月我科收治的胫腓下联合分离患者43例临床资料,男32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2岁(15~69岁),伤后根据患者不同症状体征及相应的影像学资料,在进行踝关节手术的同时6例行胫腓下联合固定。结果 随访6月~2年,未固定胫腓下联合者均愈合良好。固定1例断钉,1例再次出现胫腓下联合分离。结论 急性胫腓下联合分离大多数无需固定。  相似文献   

2.
黄河  王永年 《云南医药》1997,18(2):121-122
胫腓骨骨折合并上胫腓关节脱位8例报告黄河*王永年*杨克敏**李林芝*李盛林胫腓骨骨折合并上胫腓关节脱位属特殊类型的骨折。我院自1994年8月~1996年8月共收治8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15~48岁,平均30岁。7例车祸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病例.其中31例接受Endobutton钢板治疗,35例接受皮质骨螺钉治疗.首先将两种疗法与术前指标作为自变量,治疗结果作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再分别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1年下胫腓联合间隙(TBCS)、术后1年胫腓重叠影(TBOL)、AOFAS评分及并发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性别为影响治疗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同治疗方法与结果并无明显相关性.两组资料术中出血量(t=0.543,P=0.589)、术后1年TBCS(t=0.025,P=0.980)、术后1年TBOL(t=0.711,P=0.480)、AOFAS评分(t=0.577,P=0.566)及术后并发症(χ2=0.020,P=0.8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t=2.203,P=0.031)Endobutton钢板组较长,但术后负重时间(t=-18.459,P<0.001)Endobutton钢板组较短,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ndobutton钢板与皮质骨螺钉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基本不需二次手术取出,术前应综合考虑,慎重选择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与未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82例患者,有42例患者予以踝关节切开复位内、下胫腓联合固定,命为观察组,另40例患者未进行下胫腓联合固定,命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下胫腓间隙和下胫腓重叠距离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踝关节优良率无显著差异,两组相比,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与未固定对患者的下胫腓间隙和下胫腓重叠距离及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影响差异不大,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皮质下胫腓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三皮质下胫腓螺钉治疗的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往期采用拉力螺钉治疗的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手术耗费时间、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踝关节残留疼痛.并根据手术后半年随访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踝关节残留疼痛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组的手术总优良率高达93.9%,对照组手术总优良率8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皮质下胫腓螺钉与拉力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均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拉力螺钉相对皮质骨螺钉更容易产生踝关节的残留疼痛,皮质骨螺钉在临床上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治疗分析,以供今后的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35例,均进行切开复位,下胫腓联合采用拉力螺钉固定,术后用石膏外固定4~6周。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效果为优者18例、良15例、差2例,优良率为94.29%。随访期间发生感染2例、内固定螺钉断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与治疗前比较,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外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4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加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6~8周拆除下胫腓螺钉。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0个月。Baird-Jackson评分:优22例,良1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0.0%。发生踝关节创伤性骨性关节炎5例,断钉1例。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肯定;精确修复并稳定下胫腓联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31-232
目的总结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1例,双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2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7例。结果术后随访均获临床愈合,伤口一期愈合29例,1例出现伤口感染,积极处理后愈合,优良率达96.7%。结论对于踝部骨折联合下胫腓损伤者,要在认真分析损伤基础上,积极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可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后期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我可收治的23例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优13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2.6%;1例下胫腓联合固定患者发生断钉,无感染、创伤性骨性关节炎、关节不稳、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可修复并稳定踝穴与距骨的解剖关系,不良反应少,可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后肌腱转移治疗足下垂的疗效。方法1990年8月至2007年8月,对病因治疗效果不佳26例足下垂患者行胫后肌腱前移,其中腓总神经损伤12例,骨盆骨折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腓总神经纤维瘤3例。结果经随访1~4年,平均29个月,根据Ninkovic M和Hall G等的判断标准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胫后肌腱转移术是治疗足下垂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容易、损伤小、同时能矫正前足下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1998年4月~2003年4月34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病人中,按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17例,旋前外旋10例,旋后外旋7例,均手术内固定治疗,必要时固定下胫腓联合,注意恢复腓骨的长度,随访8个月~3年.结果功能满意31例,达90.9%.结论坚强内固定同时,注意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及腓骨长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92例患有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短肌腱移位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方式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骨膜移位方式对患有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1~2枚斜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远端胫、腓骨四层皮质的方法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32例,其中不合并踝关节骨折9例,合并踝关节骨折18例,合并腓骨近端骨折5例。28例3个月左右拔除下胫腓联合螺钉,4例在合并之骨折愈合后拔除,未出现1例断钉。结果所有32例患者6~14个月随访均未再发下胫腓分离及断钉现象,优良率为93.75%。结论下胫腓联合分离通过斜行拉力钉固定胫、腓骨四层皮质修复是一种可靠方法,符合下胫腓联合负重力线,分散剪切应力,可减少断钉并促进踝关节早期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Pilon骨折系指胫骨远端1/3波及关节面的骨折,又称穹窿部骨折,大部分伴有腓骨骨折及下胫腓关节脱位,其治疗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术后常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及踝关节僵直等后遗症。我院2002至2007年共收治Pilon骨折35例。  相似文献   

15.
下胫腓联合损伤临床上较常见,传统方法是行下胫腓螺钉固定,但螺钉易松动、断裂,延长限制负重时间,手术早期取出会再次出现下胫腓松动。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双 Endobutton带绊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2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一飞 《河北医药》2012,34(5):701-702
目的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78例,均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27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时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51例,良17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87.2%.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的关键是达到踝关节解剖复位,早期正确锻炼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患有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短肌腱移位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方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骨膜移位方式对患有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踝部骨折43例,外踝骨折用三分之一管形钢板固定,内踝骨折用2枚螺丝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后踝骨折主要通过闭合复位螺丝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分离用1~2枚长螺丝钉在下胫腓关节上方固定。结果43例病人经随访6月~3年半,根据Leeds标准评定,优良39例,可4例。结论 本内固定方法能恢复踝关节稳定,手术创伤小,能使踝关节得到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总结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28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来本院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患者120例,随机将120例分成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短肌腱移位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骨膜移位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